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腺苷和普罗帕酮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姚福梅 王霞 《首都医药》 2005年第2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腺苷注射液和普罗帕酮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腺苷组42例,普罗帕酮组43例,应用心电图、心电监护观察两组转复室上速的疗效。结果腺苷组转复成功例数88%,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例数74%,... 目的探讨腺苷注射液和普罗帕酮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腺苷组42例,普罗帕酮组43例,应用心电图、心电监护观察两组转复室上速的疗效。结果腺苷组转复成功例数88%,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例数74%,P>0.05;转复时间腺苷组为36.5±16.4秒,普罗帕酮组为1562.8±625.6秒,P<0.001。结论腺苷注射液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较普罗帕酮组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普罗帕酮 转复 室上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疗效评价 腺苷注射液 静脉 P〉0.05 监护观察
原文传递
早期急性心梗溶栓时凯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新业 杜立峰 +1 位作者 王子颖 周晓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脂质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商品名:凯时)在急性心梗溶栓时抗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3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成2组。两组均给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组15例加用凯时20μ... 目的:探讨脂质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商品名:凯时)在急性心梗溶栓时抗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3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成2组。两组均给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组15例加用凯时20μg静脉推注,心电监护观察2h内症状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变,心肌射血分数(EF)变化并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两组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1周后再梗死率,5周内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前后各组EF值变化显著性差异(P<0.05)。凯时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1周后再梗死率及5周内病死率,心肌射血分数明显提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时加用凯时能有效降低再灌注心肌损伤,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凯时 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再通率 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再灌注心律失常 心肌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心肌损伤 显著性差异 早期 急性心肌梗塞 射血分数 再梗死率 重组组织型 心电图改变 前列腺素 静脉推注 症状缓解 监护观察
下载PDF
气管插管治疗车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慧 苗桂萍 齐华英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07-1008,共2页
随着医学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时选择全麻的患者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手术后患者将进入复苏室进行监护观察,其中80%的患者在复苏室进行术后拔管,待完全苏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然而,在实际临床麻... 随着医学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时选择全麻的患者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手术后患者将进入复苏室进行监护观察,其中80%的患者在复苏室进行术后拔管,待完全苏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然而,在实际临床麻醉工作中,患者拔管后的复插也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治疗车 术后患者 应用 设计 麻醉技术 监护观察 术后拔管
原文传递
浅谈心血管危重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4
作者 李桂菊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1513-1514,共2页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较高,而且近年有上升趋势,对于心血管危重病人,细致的监护和护理,是避免死亡、有效救护的关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好转率,有效的护理就要求护士要做好监护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病人异...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较高,而且近年有上升趋势,对于心血管危重病人,细致的监护和护理,是避免死亡、有效救护的关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好转率,有效的护理就要求护士要做好监护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病人异常表现的观察,并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救护,从而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病人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危重病人 监护观察 护理
下载PDF
改良重症监护观察工具应用于交流障碍癌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王燕丽 张小芳 +1 位作者 郭玉琴 张亚晶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2287-2288,共2页
肿瘤内科的患者大多疾病严重,存在意识障碍、语言交流受阻等情况,自主报告的疼痛评估不能完成,针对这些患者缺乏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导致疼痛评估不及时、方式不统一、结果不准确,使得止痛方案滴定完成不及时、爆发痛次数增多,对患者活... 肿瘤内科的患者大多疾病严重,存在意识障碍、语言交流受阻等情况,自主报告的疼痛评估不能完成,针对这些患者缺乏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导致疼痛评估不及时、方式不统一、结果不准确,使得止痛方案滴定完成不及时、爆发痛次数增多,对患者活动水平、情绪、睡眠等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重症监护观察工具(CPOT)用于ICU患者的疼痛评估,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1]。我科自2016年6月起,对晚期癌痛患者采用改良CPOT评估表进行癌痛评估,制定止痛方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患者 评估工具 监护观察 交流障碍 重症 改良 疼痛评估 止痛方案
下载PDF
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体会
6
作者 刘军 李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16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体会。方法: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严密监护观察下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治疗44例,在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对有手术适应证者采用手术治疗50例。结果:其中非手术组和手术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19%(41... 目的:探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体会。方法: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严密监护观察下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治疗44例,在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对有手术适应证者采用手术治疗50例。结果:其中非手术组和手术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19%(41/44例)和80.00%(40/50例),病死率分别为6.81%(3/44例)和20.00%(10/50例)。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指征与时机,是急性胰腺炎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 综合治疗措施 手术适应证 监护观察 手术指征 治愈率 病死率
下载PDF
CCU危重病人监护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凤茹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31期151-151,共1页
心血管危重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时间就是生命,若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死亡率,所以监护室护士的素质和责任心尤为重要.现将监护护理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12年我科CCU共收治354例心血... 心血管危重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时间就是生命,若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死亡率,所以监护室护士的素质和责任心尤为重要.现将监护护理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12年我科CCU共收治354例心血管危重病人,急性心梗113例,危重性心律失常51例,心力衰竭49例,冠心病心绞痛39例,其中男性168例,女性8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10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危重患者 监护观察 护理
下载PDF
吸烟提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缓解症状1例
8
作者 李炳芳 王敬泽 李广玲 《中原医刊》 2003年第6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吸烟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缓解 症状 监护观察
下载PDF
基于预防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最佳疼痛控制目标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秦运俭 李颖 +2 位作者 陈剑琴 曾凤华 张红霞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最佳疼痛控制目标。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科室,并因病情危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48 h内收集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最佳疼痛控制目标。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科室,并因病情危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48 h内收集一般资料;患者入住ICU后由管床护士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每8 h评估1次疼痛程度,由护理组长在不知晓患者疼痛程度的情况下应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每8 h评估1次是否发生谵妄,直至患者转出ICU。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是否发生谵妄为参考标准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阈值;根据最佳阈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POT评分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入住参与研究科室且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初筛者575例,因资料不完整而剔除34例,最终54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谵妄组149例,非谵妄组39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者来源、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家族精神病史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谵妄组有10.1%(15/149)的患者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明显高于非谵妄组的4.3%(17/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CPOT评分显著高于非谵妄组(分:4.24±1.78比2.75±1.95,P<0.01);将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5岁)和老年组(>65岁),分析结果与整体分析结果一致。ROC曲线分析显示,CPOT评分预测谵妄发生的AUC为0.719;当CPOT评分最佳阈值为2.5分时,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49.0%,阳性预测值为40.5%,阴性预测值为9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CPOT评分3分为界值,ICU患者CPOT评分≥3分时,其谵妄发生风险是<3分者的10.043倍〔优势比(OR)=10.043,95%可信区间(95%CI)为5.498~18.345,P<0.001〕;调整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吸烟史、饮酒史、阿片类药物使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谵妄 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法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重症护理
原文传递
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宏琴 范家莉 +3 位作者 李志敏 余芸 王琼 王国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6-7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患儿疼痛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某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入住CICU的182例患儿,应用中文版CPOT评估表和FLACC疼痛... 目的:探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患儿疼痛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某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入住CICU的182例患儿,应用中文版CPOT评估表和FLACC疼痛评估表同时进行疼痛评估,评估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患儿机械通气、准备拔管最后1次吸痰前(T1)及吸痰过程中(T2),第2阶段为患儿拔管后第1次吸痰前(T3)及吸痰过程中(T4),记录患儿T1、T2、T3、T4的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患儿心率。结果:两个阶段吸痰过程中的CPOT、FLACC评分及心率均高于吸痰操作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阶段CPOT总分与FLACC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文版CPOT可作为CICU内患儿疼痛评估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危重症 患儿 疼痛 评估 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FLACC疼痛评估表
下载PDF
目标化镇痛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青栋 万献尧 +4 位作者 张永利 李素玮 韩丽丽 李文雯 史华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6-848,共3页
观察目标化镇痛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共纳入126例机械通气并需要镇痛和镇静的患者,分为经验镇痛组(63例)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目标镇痛组(63例).经验镇痛组根据病情对患者... 观察目标化镇痛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共纳入126例机械通气并需要镇痛和镇静的患者,分为经验镇痛组(63例)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目标镇痛组(63例).经验镇痛组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常规镇痛和镇静治疗,镇静过程中进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为避免躁动RASS评分〈1分.CPOT目标镇痛组采用CPOT评估患者疼痛,根据CPOT评分调整镇痛药物剂量使CPOT〈2分,如患者躁动则加用镇静药物,使RASS评分〈1分.镇痛药物选用芬太尼,镇静药物选用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同时应用ICU谵妄评估量表(CAM-ICU)评估患者是否合并谵妄.结果显示,CPOT目标镇痛组咪达唑仑用量减少,右美托咪定用量增加,RASS评分由-3分升至-1分,谵妄发生率下降,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缩短.进行CPOT目标化镇痛后患者的镇静深度更浅,谵妄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呼吸 人工
原文传递
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盼 张春华 朱小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CPOT)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测量学特性,为临床上选择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的工具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Springer、Elsevier,中国知网、维普中关于用CPOT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实验或...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CPOT)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测量学特性,为临床上选择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的工具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Springer、Elsevier,中国知网、维普中关于用CPOT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实验或类实验的研究。结果对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8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根据最终提取的数据对量表的判别效度和效标效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判别效度,在休息状态下,有交流能力患者和无交流能力患者的CPOT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在疼痛刺激前、中,有交流能和无交流能力患者的CPOT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即无论患者意识如何,CPOT均能有效地发现患者的疼痛;效标效度能交流患者的CPOT得分与主诉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即理论上,CPOT得分可代替患者的主诉的疼痛得分。结论 CPOT具有敏感的判别效度和良好的效标效度,能有效地发现疼痛存在与否。但能不能表示疼痛的程度,用于探索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的标准还需进行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疼痛评估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CPOT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霍晓菁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0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ICU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根据CPOT、平均动脉压指导镇痛治疗,记录患者所需镇痛次数、镇痛药...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ICU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根据CPOT、平均动脉压指导镇痛治疗,记录患者所需镇痛次数、镇痛药输注速率和护士、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痛次数为(15.7±6.6)次,镇痛药输注速率为(12.1±4.2)mg/(kg.h),护士和患者镇痛评估满意度分别为67%、82%;对照组分别为(22.3±8.2)次、(17.5±6.7)mg/(kg.h)及32%、39%。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CPOT指导镇痛治疗,镇痛药物用量少,护患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平均动脉压 重症监护 疼痛
下载PDF
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樊丽平 何媛媛 +1 位作者 吴春利 刘雨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目的:使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前、翻身中及翻身后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及生理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某大学三级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 目的:使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前、翻身中及翻身后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及生理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某大学三级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CPOT在患者实施翻身操作的3个阶段(翻身前1 min、翻身中及翻身后10 min)对患者的疼痛反应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在各个阶段的CPOT得分、各测量条目得分、各项生理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各测量条目得分为1~2分的观察百分比。比较不同阶段CPOT得分、各测量条目得分及各项生理学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实施翻身操作前1 min的CPOT得分为0.35±0.99,翻身操作中CPOT得分为1.96±1.77,翻身操作后10 min的CPOT得分为0.12±0.58;面部表情与基线测量相比增加幅度最大(最大占比72%),其次分别是身体活动(最大占比47%)、机械通气顺应性(最大占比36%),最后是肌肉紧张度(最大占比36%)。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实施翻身操作的不同阶段CPOT得分及各项生理学指标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操作过程中的行为及生理变化,医务人员可以对语言沟通障碍危重患者的疼痛进行客观化评估。中文版CPOT量表可以有效测量患者的疼痛过程,值得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有创机械通气 疼痛评估
下载PDF
以CPOT评分导向的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防控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齐丽娟 李敏 杨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以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的机械通气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 目的探讨以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的机械通气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谵妄防控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CPOT评分导向护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非计划拔管、人机对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人机对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输液外渗、咬管致吸痰不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CPOT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机械通气者,能够促进谵妄发生风险下降,降低非计划拔管及人机对抗发生率,减少谵妄持续时间,是机械通气患者谵妄预防的早期护理补充,但对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护理 机械通气 谵妄
下载PDF
目标导向性镇痛在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窦志敏 李芬娇 +2 位作者 陈启明 李斌 刘健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镇痛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ICU收治的需NPPV的264例患者,其中经验性镇痛组118例,目标性镇痛组146例。经验性镇痛组常规给予镇痛镇静治疗,镇痛药物采用瑞芬...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镇痛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ICU收治的需NPPV的264例患者,其中经验性镇痛组118例,目标性镇痛组146例。经验性镇痛组常规给予镇痛镇静治疗,镇痛药物采用瑞芬太尼,镇静药物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1分;目标性镇痛组先用瑞芬太尼使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分<2分,镇痛达标后再用镇静药物使RASS评分维持在<1分。所有患者均利用ICU谵妄评估量表评估是否发生谵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NPPV停止时镇痛和镇静药物的用量、依从性(以开始通气后24 h内的总通气时间为依据)、谵妄发生率、有创通气率、NPPV总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通气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动脉血气值、NPPV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目标性镇痛组镇痛、镇静药物剂量均少于经验性镇痛组,其依从性高于经验性镇痛组[(12.6±5.8)h比(10.9±4.8)h],P<0.05),而谵妄发生率和有创通气率均低于经验性镇痛组(分别为15.8%比25.4%和32.9%比44.9%,均P<0.05)。目标性镇痛组NPPV总时间较经验性镇痛组缩短[(28.6±8.8)h比(37.3±10.7)h,P<0.05],但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标导向性镇痛可改善NPPV患者的依存性,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降低其谵妄发生率和有创通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原文传递
CPOT评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苗苗 韩美玲 +1 位作者 张淑琴 马莉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661-662,共2页
目的:探讨CPOT评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干预效果,为ICU护理人员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并实施疼痛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入住安徽省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经治疗后处于稳定状态的40例机械通气患者... 目的:探讨CPOT评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干预效果,为ICU护理人员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并实施疼痛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入住安徽省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经治疗后处于稳定状态的4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位研究对象实施吸痰前、吸痰时、测血压前、测血压时CPOT评分,观察操作前与操作时CPOT评分变化。结果:测血压前40例机械通气患者CPOT评分分布在0~4分,测血压时CPOT评分分布在0~4分,吸痰前CPOT评分分布在0~4分,吸痰时CPOT评分分布在1~7分,结果显示:测血压前与吸痰前CPOT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血压时与吸痰时CPO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行测血压护理操作时疼痛感觉不明显,行吸痰操作时疼痛感觉明显,需采取疼痛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机械通气 疼痛
全文增补中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波 管义祥 张强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对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去骨瓣减压术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POT)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0月因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对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去骨瓣减压术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POT)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0月因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骨瓣减压术的老年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地佐辛组及联合组,各77例。术后将三组患者推入重症监护室给予镇静镇痛治疗,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给予地佐辛,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治疗。比较三组术后入ICU 6 h、24 h及48 h的SAS,通过镇静镇痛治疗6 h、12 h及24 h的CPOT评分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比较三组达理想镇静镇痛的时间,比较三组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达危险血压值的人数,比较三组术后48 h内颅内出血再发生情况、7 d内死亡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入ICU时,三组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 6 h、24 h及48 h,联合组的SAS低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三组CPO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达理想镇静镇痛的时间短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出现危险血压的人数少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P<0.05)。联合组术后48 h颅内再出血人数少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P<0.05);术后7 d内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术后7 d内死亡人数均少于其他两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可有效缓解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疼痛情况,降低术后颅内再出血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地佐辛 高血压脑出血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 Riker镇静-躁动评分
下载PDF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临床应用的SWOT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柳邑 邹继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是一种以行为变化为评估指标的客观疼痛评估工具,主要用于无法用言语表达疼痛的ICU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管理。本文运用SWOT[优势(S)、劣势(W)、机遇(O)、挑战(T)]分析...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是一种以行为变化为评估指标的客观疼痛评估工具,主要用于无法用言语表达疼痛的ICU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管理。本文运用SWOT[优势(S)、劣势(W)、机遇(O)、挑战(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CPOT在临床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实施的机遇和挑战,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高质量的疼痛评估、制订疼痛管理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疼痛 重症患者 SWOT
下载PDF
CPOT在机械通气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黄月初 黄美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对机械通气患者在镇痛治疗中使用CPOT,对该工具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RICU入住的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详细的对比。选取的样本数为100,分为I组及II组,I组(40例)给予常规的疼痛面部表情评估,II组(60例)则给... 对机械通气患者在镇痛治疗中使用CPOT,对该工具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RICU入住的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详细的对比。选取的样本数为100,分为I组及II组,I组(40例)给予常规的疼痛面部表情评估,II组(60例)则给予CPOT,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具体指标包括镇痛药物人均总剂量、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意外拔管发生情况。结果:II组患者使用的镇痛药物人均总剂量明显更低,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在ICU的入住时间及总的住院时间更短,两组间以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I组中无意外拔管发生,I组中有3例出现意外拔管,发生率为7.5%,两组意外拔管发生率这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POT应用在危重症患者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镇痛效果,患者使用的镇痛药物量明显减少,缩短治疗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U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疼痛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