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总结 被引量:6
1
作者 彭光跃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1期37-37,42,共2页
目的:观察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G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G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益胃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吗丁啉片以及乳酶生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55.00%,两组比... 目的:观察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G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G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益胃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吗丁啉片以及乳酶生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汤加减方治疗CGA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汤加减 吗丁啉 乳酶生片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从“扶正祛邪”角度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效应机制
2
作者 吕小燕 张瑜 +2 位作者 尚可 杜慧娟 冯五金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96-98,110,129,共5页
目的:从中医“扶正祛邪”角度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致UC模型,观察升阳... 目的:从中医“扶正祛邪”角度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致UC模型,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方对UC大鼠肠黏膜屏障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occludin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结肠组织形态及病理评分的影响。结果:正常组结肠黏膜上皮组织整齐,细胞排列密集,可见杯状隐窝,无炎症细胞浸润,未见糜烂、溃疡。模型组结肠黏膜上皮缺损,基本无结构完整的隐窝,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中药组结肠黏膜上皮部分中断,与模型组相比缺损面积小,部分隐窝结构破坏,可见少许炎症细胞浸润。西药组结肠黏膜组织变化接近中药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组病理评分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黏膜屏障蛋白occludin、ZO-1表达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组肠黏膜屏障蛋白occludin、ZO-1表达增加,但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黏膜TNF-α、IL-6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西药组肠黏膜TNF-α、IL-6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拮抗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屏障蛋白ZO-1、occludin,扶正祛邪以恢复肠道免疫平衡,以上可能是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UC的效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升阳益胃汤加减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秦肠溶片 葡聚糖硫酸钠
下载PDF
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津 莫晓燕 吴光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828-1835,共8页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COPD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中医证型为痰浊阻肺并肺脾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COPD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中医证型为痰浊阻肺并肺脾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平喘、化痰等基础治疗和氟康唑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疗程为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T)]、血气分析[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舌象和脉象改善疗效、胸部CT改善疗效、痰真菌培养转阴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3周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舌象和脉象改善疗效、胸部CT改善疗效、痰真菌培养转阴疗效的总有效率(或转阴率)分别为100.0%(20/20)、100.0%(20/20)、100.0%(20/20)、85.0%(17/20)和90.0%(18/20),对照组分别为100.0%(20/20)、50.0%(10/20)、45.0%(9/20)、50.0%(10/20)和55.0%(11/2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舌象和脉象改善疗效、胸部CT改善疗效、痰真菌培养转阴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咳嗽、咯痰、干湿啰音、食少纳呆、倦怠乏力、饭后腹胀、大便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WBC、NEUT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血中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PaCO2水平的降低作用和对PaO2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益胃汤加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色念珠菌感染 痰浊阻肺 肺脾气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