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康复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春方 崔敬苇 +2 位作者 孙长城 于洪丽 张颖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脑卒中后运动损伤和康复的理论机制是预测脑卒中后损伤恢复和指导康复方案制定的基础。中枢神经可塑性是脑损伤后运动康复的重要理论基础,即脑卒中后大脑通过不断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网络来实现皮质功能重组,对功能损伤进行修复或代... 脑卒中后运动损伤和康复的理论机制是预测脑卒中后损伤恢复和指导康复方案制定的基础。中枢神经可塑性是脑损伤后运动康复的重要理论基础,即脑卒中后大脑通过不断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网络来实现皮质功能重组,对功能损伤进行修复或代偿,重建自主运动。代偿模型和竞争模型是脑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的两个经典康复模型,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将两者相结合的双模平衡康复理论。本文综述了脑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的康复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脑卒中后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制定与效果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皮质功能重组 康复模型 双模平衡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任思颖 伍国锋 +2 位作者 毛远红 熊洁 陈镭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立体定向清除颅内血肿是微创性的外科手术,该手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血凝块清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自发性丘脑或豆状核出血并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的... 目的立体定向清除颅内血肿是微创性的外科手术,该手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血凝块清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自发性丘脑或豆状核出血并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比较患者年龄、术前肌力、血肿量以及血肿清除率,分为运动功能改善组(改善组)及运动功能没有改善组(无变化组)。21例患者归入改善组,9例患者归入无变化组。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改善组患者年龄较无变化组明显年轻(P<0.01),然而术前肌力、血肿量以及血肿清除率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显示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改善运动功能,特别是较年轻的患者,表明了术后康复过程中皮质功能重组的重要性,皮质功能重组的过程改善了严重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 运动功能恢复 预测 皮质功能重组
下载PDF
幻肢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潘伟成 董英海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年第6期360-362,共3页
截肢后幻肢痛的危害逐渐受到重视。幻肢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仍很困难。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近年研究进展,总结出一些常用、最新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中以三环类抗抑郁药、抗... 截肢后幻肢痛的危害逐渐受到重视。幻肢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仍很困难。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近年研究进展,总结出一些常用、最新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中以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镇痛药等最为常用,已证实它们对神经性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幻肢痛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尚需作大样本研究。物理治疗似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等优点,其中假肢使用及生物反馈疗法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一些特定病变引起的幻肢痛,手术治疗可能有效,但幻肢痛易复发、创伤大,其应用受到限制。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仍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逆转了大脑皮质功能重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肢痛 截肢并发症 大脑皮质功能重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