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38
篇文章
<
1
2
…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93
1
作者
张樱
陈亚岗
杨青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的皮肤表面,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日趋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对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特征、耐药性以及治疗...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的皮肤表面,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日趋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对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特征、耐药性以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感染
耐药机制
医院获得性感染
临床抗感染治疗
广谱抗菌药物
皮肤
表面
医院环境
多重耐药
感染特征
致病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扁平疣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
36
2
作者
孙鑫(综述
李华荣(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702-703,共2页
扁平疣(Flat Wart)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它的病原体和寻常疣一样,是由乳头状瘤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表现为分散分布、质地柔软、顶部光滑、粟粒至绿豆大、淡褐的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好发于面部、手背部等暴...
扁平疣(Flat Wart)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它的病原体和寻常疣一样,是由乳头状瘤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表现为分散分布、质地柔软、顶部光滑、粟粒至绿豆大、淡褐的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好发于面部、手背部等暴露部位,极易传染,给身边亲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扁平疣发病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严重的色素沉着,且易诱发其他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治疗
病毒性
皮肤
病
乳头状瘤病毒
皮肤
赘生物
皮肤
表面
暴露部位
身心健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
22
3
作者
潘冰冰
程智刚
+3 位作者
杨文茜
王云姣
刘松华
程智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241-244,共4页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药物
透皮吸收制剂
局部治疗作用
皮肤
表面
注射用药
生物利用度
给药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挑战
被引量:
24
4
作者
周华
皮博睿
俞云松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1期4-4,44,共2页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的皮肤表面,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菌血症、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
关键词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
多重
皮肤
表面
医院环境
尿路感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皮肤表面常见赘生物疗效观察
被引量:
17
5
作者
曾东
余文林
+3 位作者
刘宏伟
程飚
李勤
孙瑞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65-566,共2页
关键词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
皮肤
表面
疗效观察
赘生物
皮脂腺痣
常见疾病
手术切除
治疗方法
机械磨削
微波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皮肤消毒液的种类及特点
被引量:
16
6
作者
孙备
李德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皮肤
消毒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假单胞菌属
临床工作
杀菌效果
大肠埃希菌
抗生素耐药
表面
活性剂
皮肤
表面
链球菌属
原文传递
维医沙疗皮肤组织的热效应分析
被引量:
13
7
作者
迪丽娜.马合木提
卫荣
+1 位作者
欣咔莲咔.柳玻芙.尼库拉耶夫纳
张学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维医沙疗的生物组织热效应。方法采用2700型多通道数据采集仪,采集沙疗过程中人体体表温度的动态变化数据,应用皮肤表层组织温度响应方程,计算人体皮肤浅层组织在不同时间段及温度场的热效应状况。结果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下...
目的探讨维医沙疗的生物组织热效应。方法采用2700型多通道数据采集仪,采集沙疗过程中人体体表温度的动态变化数据,应用皮肤表层组织温度响应方程,计算人体皮肤浅层组织在不同时间段及温度场的热效应状况。结果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下午15∶00~18∶00时沙疗所气温为(40±2.3)℃,离沙丘表面10~20cm深处沙温可保持在(38.0±4.6)℃。沙疗过程中人体皮肤表层在43℃热沙作用下皮肤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达39℃以上),由于汗液蒸发散热(释热)等,从皮肤表面到皮肤浅层组织的温度逐渐下降,皮肤浅层(X=2.08mm)的温度是(36.0±0.3)℃。2~3h后,皮表温度降至(36.0±0.6)℃,并保持基本不变。结论43℃热沙对皮肤组织不会产生损伤,人体与沙体逐渐达到热平衡,是较理想的沙温;维医沙疗较佳条件为: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天下午15∶00~18∶00时,气温在(40.0±2.3)℃,离沙丘表面10~20cm处,沙温保持在(38.0±4.6)℃,每次埋沙0.5~1.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组织
沙疗
效应分析
维医
人体
皮肤
生物组织
数据采集
动态变化
体表温度
组织温度
表面
温度
皮肤
表面
热效应
多通道
温度场
时间段
浅层
沙温
热平衡
气温
下午
热沙
原文传递
防晒剂防晒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
11
8
作者
张英锋
范林
马子川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2-765,共4页
关键词
防晒剂
皮肤
表面
应用
机理
维生素D
抗病能力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ugita法治疗重度隐匿阴茎
被引量:
14
9
作者
杨华军
徐哲明
+2 位作者
唐达星
吴德华
陶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0-482,共3页
隐匿阴茎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皮肤表面仅见包皮堆积,扪不到阴茎体,用手向后推挤阴茎根部皮肤可以显露正常长度阴茎体,松开后阴茎体迅速回缩。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包皮脱套至阴茎根部...
隐匿阴茎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皮肤表面仅见包皮堆积,扪不到阴茎体,用手向后推挤阴茎根部皮肤可以显露正常长度阴茎体,松开后阴茎体迅速回缩。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包皮脱套至阴茎根部、松解异常索带,重建阴茎耻骨和阴茎阴囊角,采用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覆盖缺损的包皮外板。其中包皮外板的覆盖并有良好的术后外观常常是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阴茎
手术治疗
皮肤
表面
阴茎根部
术后外观
阴茎体
发育畸形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基于行走模式的低频脉冲电刺激瘫痪治疗仪
被引量:
13
10
作者
燕铁斌
程曙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0引言 应用频率或调制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中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属于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范畴中的电疗法(electrical therapy)。低频脉冲电刺激最初用于疼痛的治疗,由于治疗时电极是...
0引言 应用频率或调制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中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属于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范畴中的电疗法(electrical therapy)。低频脉冲电刺激最初用于疼痛的治疗,由于治疗时电极是放在皮肤表面,没有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刺激
治疗仪
瘫痪
电刺激治疗
脉冲电流
物理治疗
皮肤
表面
电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Bolus与皮肤间隙大小对皮肤表面剂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0
11
作者
王兴安
谭丽娜
+4 位作者
孙晓欢
马奎
王中飞
牛静
肖锋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00,共2页
高能光子线表面剂量比Dmax低,这种现象称为剂量建成,兆伏特级光子线建成效应更为显著[1],皮肤表面剂量只有最大剂量的25%左右.临床上为了治疗接近表面皮肤的肿瘤,需要在皮肤表面加Bolus来提高皮肤剂量.表面剂量和Dmax深度都依赖于光子...
高能光子线表面剂量比Dmax低,这种现象称为剂量建成,兆伏特级光子线建成效应更为显著[1],皮肤表面剂量只有最大剂量的25%左右.临床上为了治疗接近表面皮肤的肿瘤,需要在皮肤表面加Bolus来提高皮肤剂量.表面剂量和Dmax深度都依赖于光子线能量、照射野大小、源皮距和入射角度等条件[2-4].准确测量表面剂量能在放疗临床中评估皮肤剂量和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提供有价值依据[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剂量
表面
剂量
高能光子
最大剂量
皮肤
表面
射野大小
不良反应
源皮距
原文传递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八)——腋臭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
10
12
作者
侯典举
李斌斌
+2 位作者
吕唯
李兵
李保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221-1223,共3页
腋臭是局限性臭汗症的一种。臭汗症(bromidrosis)是由患者腋窝、乳晕、脐窝、肛门、外阴和外耳道等部位的大汗腺(又叫顶泌汗腺)排泄的汗液中的脂肪酸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解,形成具有特殊臭味的短链脂肪酸和氨而发...
腋臭是局限性臭汗症的一种。臭汗症(bromidrosis)是由患者腋窝、乳晕、脐窝、肛门、外阴和外耳道等部位的大汗腺(又叫顶泌汗腺)排泄的汗液中的脂肪酸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解,形成具有特殊臭味的短链脂肪酸和氨而发出臭味。除腋窝外,大汗腺在其他部位的功能极弱,产生的汗液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微创治疗
腋臭
短链脂肪酸
讲座
皮肤
表面
顶泌汗腺
葡萄球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纺织品主要检测项目介绍
被引量:
10
13
作者
王为诺
《中国纤检》
2005年第9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生态纺织品
项目介绍
检测
皮肤
表面
水萃取液
电极测定
pH值
碱性条件
室温条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及其治疗方案
被引量:
9
14
作者
崔凡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8-530,共3页
关键词
马拉色菌属
相关疾病
治疗方案
皮肤
表面
系统性疾病
嗜脂酵母
理化特性
正常人
原文传递
乳酸菌知识漫谈
被引量:
7
15
作者
张红梅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64,共2页
什么是乳酸菌?乳酸菌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称,它是指可以利用发酵性糖类(如葡萄糖、乳糖等),并使之转变成乳酸的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乳酸菌一般不会运动,在自然界中种类很多,分布极广。有些种类生活在动物的肠、...
什么是乳酸菌?乳酸菌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称,它是指可以利用发酵性糖类(如葡萄糖、乳糖等),并使之转变成乳酸的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乳酸菌一般不会运动,在自然界中种类很多,分布极广。有些种类生活在动物的肠、胃、口腔之中或皮肤表面,乳、乳制品、肉类制品中也有乳酸菌存在;有的生存在水果、蔬菜、谷物及植物制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知识
革兰氏染色
皮肤
表面
肉类制品
植物制品
分类学
葡萄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W”形切口腋臭根治术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9
16
作者
赵亚楠
杨珊
刘文先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032-1033,共2页
腋臭是一种常见病,为腋窝区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排出皮肤表面后,经细菌分解为不饱和脂肪酸,产生难闻气味。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我科门诊2008年1月-2012年9月采用腋后壁“W”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95例腋臭患者,...
腋臭是一种常见病,为腋窝区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排出皮肤表面后,经细菌分解为不饱和脂肪酸,产生难闻气味。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我科门诊2008年1月-2012年9月采用腋后壁“W”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95例腋臭患者,经过3~24个月的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根治术
“W”切口
临床分析
不饱和脂肪酸
皮肤
表面
汗腺分泌
细菌分解
社交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皮肤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17
作者
方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皮肤微生态学是研究皮肤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及其与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生态学科,即皮肤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它是微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皮肤是人体内外环境交界的一个生物活性界面,皮肤的生态环境为微生物群的定居和繁衍提...
皮肤微生态学是研究皮肤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及其与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生态学科,即皮肤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它是微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皮肤是人体内外环境交界的一个生物活性界面,皮肤的生态环境为微生物群的定居和繁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30年前已有相关研究显示E21,皮肤表面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表面
微生态学
微生物群
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
生物活性
生态环境
外环境
原文传递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概述
被引量:
5
18
作者
李卫敏
车晓平
《继续医学教育》
2005年第7期70-71,共2页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eliverysystems,T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新剂型。TDS是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其优点表现为: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eliverysystems,T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新剂型。TDS是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其优点表现为: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用药部位在体表,中断给药方便。但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渗透速度难以满足治疗需要,因此在TDS研究中,克服皮肤屏障作用,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达到治疗量,是许多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不同药物,促进其透皮渗透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药剂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透皮给药系统
皮肤
表面
局部治疗作用
给药速度
屏障作用
透皮渗透
药剂学方法
无创伤性
药物吸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年龄性别正常人皮肤表面酸碱度研究
被引量:
8
19
作者
苏跃
徐丽敏
李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701-702,共2页
皮肤表面pH值由皮肤分泌的皮脂、排出的CO2以及汗液等多种成分形成,是评价皮肤屏障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不同性别、年龄的正常人群皮肤pH值进行检测,以期能够对皮肤屏障的生理功能进行客观描述。
关键词
皮肤
表面
年龄性别
正常人群
酸碱度
皮肤
屏障功能
生理功能
pH值
CO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点阵激光在痤疮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8
20
作者
蒋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3291-3293,共3页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炎症性皮肤病,尤其是容易发生于面部,康复后容易残留瘢痕即痤疮瘢痕[1]。痤疮瘢痕临床上出现皮肤表面的凹凸不平及色素沉着,虽然无疼痛、瘙痒等症状,但是作为皮肤损容性病态表现对患者的外观产生严重影响,进而...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炎症性皮肤病,尤其是容易发生于面部,康复后容易残留瘢痕即痤疮瘢痕[1]。痤疮瘢痕临床上出现皮肤表面的凹凸不平及色素沉着,虽然无疼痛、瘙痒等症状,但是作为皮肤损容性病态表现对患者的外观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信心。临床上痤疮瘢痕治疗的方法较多,其中点阵激光是常用疗法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应用[2]。近年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因在医学美容中具有的修复创伤、色斑预防等作用[3],其在痤疮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皮肤
病
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
医学美容
色素沉着
的应用效果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
表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93
1
作者
张樱
陈亚岗
杨青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
出处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文摘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的皮肤表面,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日趋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对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特征、耐药性以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不动杆菌感染
耐药机制
医院获得性感染
临床抗感染治疗
广谱抗菌药物
皮肤
表面
医院环境
多重耐药
感染特征
致病菌
耐药性
分类号
R516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扁平疣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
36
2
作者
孙鑫(综述
李华荣(审校)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整形美容科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702-703,共2页
文摘
扁平疣(Flat Wart)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它的病原体和寻常疣一样,是由乳头状瘤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表现为分散分布、质地柔软、顶部光滑、粟粒至绿豆大、淡褐的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好发于面部、手背部等暴露部位,极易传染,给身边亲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扁平疣发病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严重的色素沉着,且易诱发其他严重后果。
关键词
扁平疣
治疗
病毒性
皮肤
病
乳头状瘤病毒
皮肤
赘生物
皮肤
表面
暴露部位
身心健康
分类号
R275.925.2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
22
3
作者
潘冰冰
程智刚
杨文茜
王云姣
刘松华
程智刚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241-244,共4页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药物
透皮吸收制剂
局部治疗作用
皮肤
表面
注射用药
生物利用度
给药方式
分类号
R94 [医药卫生—药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挑战
被引量:
24
4
作者
周华
皮博睿
俞云松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1期4-4,44,共2页
文摘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的皮肤表面,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菌血症、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
关键词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
多重
皮肤
表面
医院环境
尿路感染
分类号
R378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R563.1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皮肤表面常见赘生物疗效观察
被引量:
17
5
作者
曾东
余文林
刘宏伟
程飚
李勤
孙瑞霞
机构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激光整形外科中心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65-566,共2页
关键词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
皮肤
表面
疗效观察
赘生物
皮脂腺痣
常见疾病
手术切除
治疗方法
机械磨削
微波治疗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R818.895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肤消毒液的种类及特点
被引量:
16
6
作者
孙备
李德辉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肝胆胰腺外科
出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皮肤
消毒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假单胞菌属
临床工作
杀菌效果
大肠埃希菌
抗生素耐药
表面
活性剂
皮肤
表面
链球菌属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R378.11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维医沙疗皮肤组织的热效应分析
被引量:
13
7
作者
迪丽娜.马合木提
卫荣
欣咔莲咔.柳玻芙.尼库拉耶夫纳
张学学
机构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中医科
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生物工程系微生物教研室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工程热物理教研室
出处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8-40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360126)
文摘
目的探讨维医沙疗的生物组织热效应。方法采用2700型多通道数据采集仪,采集沙疗过程中人体体表温度的动态变化数据,应用皮肤表层组织温度响应方程,计算人体皮肤浅层组织在不同时间段及温度场的热效应状况。结果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下午15∶00~18∶00时沙疗所气温为(40±2.3)℃,离沙丘表面10~20cm深处沙温可保持在(38.0±4.6)℃。沙疗过程中人体皮肤表层在43℃热沙作用下皮肤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达39℃以上),由于汗液蒸发散热(释热)等,从皮肤表面到皮肤浅层组织的温度逐渐下降,皮肤浅层(X=2.08mm)的温度是(36.0±0.3)℃。2~3h后,皮表温度降至(36.0±0.6)℃,并保持基本不变。结论43℃热沙对皮肤组织不会产生损伤,人体与沙体逐渐达到热平衡,是较理想的沙温;维医沙疗较佳条件为: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天下午15∶00~18∶00时,气温在(40.0±2.3)℃,离沙丘表面10~20cm处,沙温保持在(38.0±4.6)℃,每次埋沙0.5~1.0h。
关键词
皮肤
组织
沙疗
效应分析
维医
人体
皮肤
生物组织
数据采集
动态变化
体表温度
组织温度
表面
温度
皮肤
表面
热效应
多通道
温度场
时间段
浅层
沙温
热平衡
气温
下午
热沙
Keywords
Sand therapy of Uyghur medicine
Heat effect
Skin
分类号
R29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防晒剂防晒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
11
8
作者
张英锋
范林
马子川
机构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出处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2-765,共4页
基金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7年资助项目"化学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科普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
防晒剂
皮肤
表面
应用
机理
维生素D
抗病能力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
分类号
TQ658.24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ugita法治疗重度隐匿阴茎
被引量:
14
9
作者
杨华军
徐哲明
唐达星
吴德华
陶畅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泌尿、肿瘤外科
出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0-482,共3页
文摘
隐匿阴茎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皮肤表面仅见包皮堆积,扪不到阴茎体,用手向后推挤阴茎根部皮肤可以显露正常长度阴茎体,松开后阴茎体迅速回缩。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包皮脱套至阴茎根部、松解异常索带,重建阴茎耻骨和阴茎阴囊角,采用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覆盖缺损的包皮外板。其中包皮外板的覆盖并有良好的术后外观常常是手术的关键。
关键词
隐匿阴茎
手术治疗
皮肤
表面
阴茎根部
术后外观
阴茎体
发育畸形
临床表现
分类号
R699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行走模式的低频脉冲电刺激瘫痪治疗仪
被引量:
13
10
作者
燕铁斌
程曙光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立邦高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No2007B031502005)
文摘
0引言 应用频率或调制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中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属于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范畴中的电疗法(electrical therapy)。低频脉冲电刺激最初用于疼痛的治疗,由于治疗时电极是放在皮肤表面,没有创伤,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刺激
治疗仪
瘫痪
电刺激治疗
脉冲电流
物理治疗
皮肤
表面
电疗法
分类号
R777.4 [医药卫生—眼科]
R711.320.5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olus与皮肤间隙大小对皮肤表面剂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0
11
作者
王兴安
谭丽娜
孙晓欢
马奎
王中飞
牛静
肖锋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放疗科
出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00,共2页
文摘
高能光子线表面剂量比Dmax低,这种现象称为剂量建成,兆伏特级光子线建成效应更为显著[1],皮肤表面剂量只有最大剂量的25%左右.临床上为了治疗接近表面皮肤的肿瘤,需要在皮肤表面加Bolus来提高皮肤剂量.表面剂量和Dmax深度都依赖于光子线能量、照射野大小、源皮距和入射角度等条件[2-4].准确测量表面剂量能在放疗临床中评估皮肤剂量和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提供有价值依据[5-6].
关键词
皮肤
剂量
表面
剂量
高能光子
最大剂量
皮肤
表面
射野大小
不良反应
源皮距
分类号
R730.55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八)——腋臭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
10
12
作者
侯典举
李斌斌
吕唯
李兵
李保锴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微创整形美容中心
海南现代妇婴医院医学整形美容中心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221-1223,共3页
文摘
腋臭是局限性臭汗症的一种。臭汗症(bromidrosis)是由患者腋窝、乳晕、脐窝、肛门、外阴和外耳道等部位的大汗腺(又叫顶泌汗腺)排泄的汗液中的脂肪酸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解,形成具有特殊臭味的短链脂肪酸和氨而发出臭味。除腋窝外,大汗腺在其他部位的功能极弱,产生的汗液少。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微创治疗
腋臭
短链脂肪酸
讲座
皮肤
表面
顶泌汗腺
葡萄球菌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纺织品主要检测项目介绍
被引量:
10
13
作者
王为诺
机构
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出处
《中国纤检》
2005年第9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生态纺织品
项目介绍
检测
皮肤
表面
水萃取液
电极测定
pH值
碱性条件
室温条件
分类号
TS101.9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及其治疗方案
被引量:
9
14
作者
崔凡
刘维达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处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8-530,共3页
关键词
马拉色菌属
相关疾病
治疗方案
皮肤
表面
系统性疾病
嗜脂酵母
理化特性
正常人
分类号
R519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乳酸菌知识漫谈
被引量:
7
15
作者
张红梅
机构
山东省济宁学院生物学系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64,共2页
文摘
什么是乳酸菌?乳酸菌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称,它是指可以利用发酵性糖类(如葡萄糖、乳糖等),并使之转变成乳酸的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乳酸菌一般不会运动,在自然界中种类很多,分布极广。有些种类生活在动物的肠、胃、口腔之中或皮肤表面,乳、乳制品、肉类制品中也有乳酸菌存在;有的生存在水果、蔬菜、谷物及植物制品上。
关键词
乳酸菌
知识
革兰氏染色
皮肤
表面
肉类制品
植物制品
分类学
葡萄糖
分类号
Q939.9 [生物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形切口腋臭根治术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9
16
作者
赵亚楠
杨珊
刘文先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032-1033,共2页
文摘
腋臭是一种常见病,为腋窝区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排出皮肤表面后,经细菌分解为不饱和脂肪酸,产生难闻气味。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我科门诊2008年1月-2012年9月采用腋后壁“W”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95例腋臭患者,经过3~24个月的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腋臭根治术
“W”切口
临床分析
不饱和脂肪酸
皮肤
表面
汗腺分泌
细菌分解
社交活动
分类号
R758.74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肤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17
作者
方红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文摘
皮肤微生态学是研究皮肤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及其与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生态学科,即皮肤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它是微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皮肤是人体内外环境交界的一个生物活性界面,皮肤的生态环境为微生物群的定居和繁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30年前已有相关研究显示E21,皮肤表面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
关键词
皮肤
表面
微生态学
微生物群
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
生物活性
生态环境
外环境
分类号
R75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概述
被引量:
5
18
作者
李卫敏
车晓平
机构
北京中医医院
出处
《继续医学教育》
2005年第7期70-71,共2页
文摘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eliverysystems,T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新剂型。TDS是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其优点表现为: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用药部位在体表,中断给药方便。但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渗透速度难以满足治疗需要,因此在TDS研究中,克服皮肤屏障作用,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达到治疗量,是许多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不同药物,促进其透皮渗透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药剂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其它方法。
关键词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透皮给药系统
皮肤
表面
局部治疗作用
给药速度
屏障作用
透皮渗透
药剂学方法
无创伤性
药物吸收
分类号
R94 [医药卫生—药剂学]
R452 [医药卫生—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年龄性别正常人皮肤表面酸碱度研究
被引量:
8
19
作者
苏跃
徐丽敏
李虹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性病科
天津长征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701-702,共2页
文摘
皮肤表面pH值由皮肤分泌的皮脂、排出的CO2以及汗液等多种成分形成,是评价皮肤屏障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不同性别、年龄的正常人群皮肤pH值进行检测,以期能够对皮肤屏障的生理功能进行客观描述。
关键词
皮肤
表面
年龄性别
正常人群
酸碱度
皮肤
屏障功能
生理功能
pH值
CO2
分类号
R334.5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点阵激光在痤疮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8
20
作者
蒋威
机构
西安高新医院医疗美容科
出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3291-3293,共3页
文摘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炎症性皮肤病,尤其是容易发生于面部,康复后容易残留瘢痕即痤疮瘢痕[1]。痤疮瘢痕临床上出现皮肤表面的凹凸不平及色素沉着,虽然无疼痛、瘙痒等症状,但是作为皮肤损容性病态表现对患者的外观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信心。临床上痤疮瘢痕治疗的方法较多,其中点阵激光是常用疗法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应用[2]。近年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因在医学美容中具有的修复创伤、色斑预防等作用[3],其在痤疮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关键词
炎症性
皮肤
病
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
医学美容
色素沉着
的应用效果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
表面
分类号
R758.73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樱
陈亚岗
杨青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
9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扁平疣治疗新进展
孙鑫(综述
李华荣(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潘冰冰
程智刚
杨文茜
王云姣
刘松华
程智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挑战
周华
皮博睿
俞云松
《现代实用医学》
2009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皮肤表面常见赘生物疗效观察
曾东
余文林
刘宏伟
程飚
李勤
孙瑞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皮肤消毒液的种类及特点
孙备
李德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6
原文传递
7
维医沙疗皮肤组织的热效应分析
迪丽娜.马合木提
卫荣
欣咔莲咔.柳玻芙.尼库拉耶夫纳
张学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3
原文传递
8
防晒剂防晒机理及其应用
张英锋
范林
马子川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Sugita法治疗重度隐匿阴茎
杨华军
徐哲明
唐达星
吴德华
陶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4
原文传递
10
基于行走模式的低频脉冲电刺激瘫痪治疗仪
燕铁斌
程曙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Bolus与皮肤间隙大小对皮肤表面剂量影响的研究
王兴安
谭丽娜
孙晓欢
马奎
王中飞
牛静
肖锋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0
原文传递
12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八)——腋臭的微创治疗
侯典举
李斌斌
吕唯
李兵
李保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生态纺织品主要检测项目介绍
王为诺
《中国纤检》
200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及其治疗方案
崔凡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
原文传递
15
乳酸菌知识漫谈
张红梅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W”形切口腋臭根治术95例临床分析
赵亚楠
杨珊
刘文先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皮肤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方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原文传递
18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概述
李卫敏
车晓平
《继续医学教育》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不同年龄性别正常人皮肤表面酸碱度研究
苏跃
徐丽敏
李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点阵激光在痤疮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蒋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