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致病真菌10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0
1
作者 吴绍熙 廖万清 +14 位作者 郭宁如 李春阳 毛玲娥 张宏 曾凡钦 李锡儒 封绍奎 李若瑜 石玉秀 郑岳臣 冉玉平 王家俊 喻楠 谭升顺 江致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1986年1月1日~12月31日和199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临床或现场确定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动态研究,就病原菌变迁、各区动态情况和具体疾病等作了较详细分析。发现1... 1986年1月1日~12月31日和199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临床或现场确定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动态研究,就病原菌变迁、各区动态情况和具体疾病等作了较详细分析。发现10年间较易治疗的皮肤癣菌比例下降,而较难治疗的酵母和霉菌比例升高,提示今后应对这些菌加以重视,并研制更广谱的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流行 真菌
下载PDF
中药射干提取物对皮肤癣菌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春平 王凤荣 +3 位作者 南国荣 四荣联 王刚生 郭文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射干 提取物 癣菌 抑菌
原文传递
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毛囊内的主要菌种 被引量:16
3
作者 熊心猜 冉玉平 +2 位作者 代亚林 熊琳 周光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3-465,共3页
目的确定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主要菌种,比较皮损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菌种是否一致,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与分离菌种的关系。方法菜子油培养基培养,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进行鉴定。结果从毛周表面皮肤分离的319株菌中鉴定出合轴马拉... 目的确定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主要菌种,比较皮损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菌种是否一致,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与分离菌种的关系。方法菜子油培养基培养,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进行鉴定。结果从毛周表面皮肤分离的319株菌中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247株(77.43%)、糠秕马拉色菌40株(12.54%)、球形马拉色菌27株(8.46%)、钝形马拉色菌5株(1.57%);从毛囊内分离的314株菌中鉴定出球形马拉色菌252株(80.25%)、合轴马拉色菌57株(18.15%)、糠秕马拉色菌4株(1.27%)、钝形马拉色菌1株(0.32%),菌种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1)。毛囊内菌种构成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有关,与病情无关。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同时阳性的279株中菌种不一致204株,菌种一致75株。结论马拉色菌毛囊炎毛囊内的主要菌种为球形马拉色菌,其表面皮肤则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马拉色菌 皮肤真菌病 马拉色菌毛囊炎 菌种鉴定 菌种分离
原文传递
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伊曲康唑治疗协作组 王端礼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伊曲康唑 药物疗法 疗效
原文传递
局部抗真菌药联苯苄唑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斌 王宏图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3-245,共3页
本文对联苯苄唑的抗真菌活性、抗菌原理、药物动力学、临床疗效、耐药性、外用安全性作了简介,为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联苯苄唑、为制剂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联苯苄唑 真菌活性 甾醇类 皮肤真菌病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魏文华 曲秀君 +1 位作者 胡欣 张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23期111-112,共2页
真菌病可分为浅表性真菌病、皮肤真菌病与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其中最严重的真菌病为深部系统性真菌病。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3种致病真菌是烟曲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近年由于多种原因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真菌病可分为浅表性真菌病、皮肤真菌病与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其中最严重的真菌病为深部系统性真菌病。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3种致病真菌是烟曲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近年由于多种原因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另外,抗真菌药物的广泛运用,真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现将从真菌的致病机理、抗真菌药的分类、抗真菌药的耐药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药物 浅表性真菌病 深部真菌感染 系统性真菌病 皮肤真菌病 白色念珠菌 真菌 人类健康
下载PDF
特比萘芬连续疗法治疗浅部真菌病9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爱平 李若瑜 +2 位作者 王端礼 万哲 王晓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特比萘芬(商品名兰美抒lamisil,原名疗霉舒)是一种丙烯胺类抗真菌药,主要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达到杀菌作用。因其抗菌作用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无关,故不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肝脏损害极少,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 特比萘芬(商品名兰美抒lamisil,原名疗霉舒)是一种丙烯胺类抗真菌药,主要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达到杀菌作用。因其抗菌作用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无关,故不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肝脏损害极少,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也相当低。特比萘芬抗菌谱广,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药物疗法 特比萘芬
下载PDF
宠物真菌性皮肤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萍 禹泽中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8年第3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临床诊断 真菌皮肤 宠物 皮肤真菌病 小孢子 显微镜 毛干 毛根
下载PDF
甲真菌病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文娟 蔡永明 +2 位作者 桑菊花 孙艳 朱铁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52-353,共2页
甲真菌病占浅部真菌感染的30%,其发病率为2%~13%。该病对患者身心健康所带来的伤害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医师的关注,患者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新一代抗真菌药的问世,为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 甲真菌病占浅部真菌感染的30%,其发病率为2%~13%。该病对患者身心健康所带来的伤害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医师的关注,患者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新一代抗真菌药的问世,为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希望。然而如何正确诊断甲真菌病的问题却一直未得到满意解决。在甲真菌病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中 KOH直接镜检法阳性率仅为50%~75%,培养的阳性率只为25%~80%,二者结合仍有30%以上的假阴性结果。因此,寻找一种更可靠的方法诊断甲真菌病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皮肤真菌病 组织理学
原文传递
氟康唑注射液治疗91例真菌病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绍熙 王端礼 +3 位作者 廖万清 翟明 郭宁如 李若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氟康唑 静脉滴注
原文传递
盐酸特比萘芬对犬猫皮肤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艺鹏 林德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3,共3页
笔者2001年7月至2002年1月对盐酸特比萘芬溶液及片剂(癣净溶液、抗癣特片)进行了临床验证,观察其对犬、猫皮肤真菌病的疗效,同时与克霉唑溶液进行平行比较,报告如下.
关键词 盐酸特比萘芬 皮肤真菌病 疗效观察 药品 疗程
下载PDF
新种多变根毛霉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成龙 贾太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52-353,T001,2,共4页
患者女性,37岁,江苏省农民,右手背痒,起小结节,成斑块,向周围扩展到手腕,手掌,3-5指,病期18年。病理变化主要为真皮网状层嗜酸细胞肉芽肿,有宽而无隔的秀明菌丝,但未见侵入血管。1990年丙次分离出病原菌,经研究... 患者女性,37岁,江苏省农民,右手背痒,起小结节,成斑块,向周围扩展到手腕,手掌,3-5指,病期18年。病理变化主要为真皮网状层嗜酸细胞肉芽肿,有宽而无隔的秀明菌丝,但未见侵入血管。1990年丙次分离出病原菌,经研究鉴定,命名多变根毛霉,其悬液对免疫皮肤划痕接种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属 毛霉菌 皮肤真菌病
原文传递
脚癣狐臭宁酊剂抗皮肤病真菌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友文 谢珍 +1 位作者 胥洪灿 郭东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3-15,共3页
脚癣狐臭宁酊剂对人的脚癣、铜钱癣、鱼鳞癣等皮肤病真菌如:红色毛发癣菌、石膏样毛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安全性实验结果,可见局部皮肤轻度充血(微发红),未见皮肤及内脏瘤(... 脚癣狐臭宁酊剂对人的脚癣、铜钱癣、鱼鳞癣等皮肤病真菌如:红色毛发癣菌、石膏样毛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安全性实验结果,可见局部皮肤轻度充血(微发红),未见皮肤及内脏瘤(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癣狐臭宁酊剂 皮肤真菌病 安全性 中药品
下载PDF
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长城 訾士鲁 李福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兔皮肤真菌病是危害养兔业的一类接触性皮肤病,该病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尚未找到理想的防制药物。为了根除本病,提高诊断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直以来,兔皮肤真菌病的检测以病原学方法为主,近年来,... 兔皮肤真菌病是危害养兔业的一类接触性皮肤病,该病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尚未找到理想的防制药物。为了根除本病,提高诊断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直以来,兔皮肤真菌病的检测以病原学方法为主,近年来,随着兔皮肤真菌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优势显示其在未来控制兔皮肤真菌病中的诱人前景,为该病的诊断和防制带来了希望。文章就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指出了尚未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 皮肤真菌病 流行 诊断
下载PDF
家兔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融冰 杜文金 黄引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9-71,共3页
通过对采自广东省 7个发生皮肤真菌病兔场的 146份病料的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 ,初步鉴定病原真菌有 2个属 3个种和 4个型即 :石膏样毛癣菌 (Ⅰ型 ,Ⅲ型 ,Ⅴ型 ) ,黄癣菌 (许兰氏原型 )及念珠菌属的热带念珠菌 ,未分类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石膏样毛癣菌 黄癣菌 热带念珠菌
下载PDF
特比萘芬治疗真菌病现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爱平 李若瑜 王端礼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7,共4页
特比萘芬是一种丙烯胺类的抗真菌药物 ,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临床上有口服和外用制剂。广泛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 ,结果显示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尤其对甲真菌病进行短程连续疗法、冲击疗法、短... 特比萘芬是一种丙烯胺类的抗真菌药物 ,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临床上有口服和外用制剂。广泛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 ,结果显示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尤其对甲真菌病进行短程连续疗法、冲击疗法、短程隔日疗法比较 ,以短程连续疗法疗效最好。对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特比萘芬比灰黄霉素、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疗效要好。除此之外 ,特比萘芬还有效治疗了一些曲霉病、孢子丝菌病和着色芽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萘芬 真菌 皮肤真菌病
下载PDF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绍熙 郭宁如 吕桂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64-265,共2页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的研究吴绍熙,郭宁如,吕桂霞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在江苏省一带比较多见,我们在1974年至1981年7月间在江苏泰州地区即先后见到150例[1],对本病的治疗目前首选药物还是内服10%碘化钾溶液,...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的研究吴绍熙,郭宁如,吕桂霞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在江苏省一带比较多见,我们在1974年至1981年7月间在江苏泰州地区即先后见到150例[1],对本病的治疗目前首选药物还是内服10%碘化钾溶液,但在对碘化钾过敏或因一些原因不能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孢子丝菌 特比萘芬
下载PDF
面部皮肤中型无绿藻病国内首例报告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3 位作者 吴绍熙 郭宁如 曾学思 李安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9-140,T001,2,共4页
我们于1992年从安徽淮北农村一13岁女孩面部皮损处分离到一株无绿藻菌。根据其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结构、放线菌酮试验、耐热试验及碳水化合物利用试验,结合皮屑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切片特征,最后确定为中型无绿藻。
关键词 中型无绿藻 无绿藻 皮肤真菌病
原文传递
光动力学疗法在难治性良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邱海霞 顾瑛 刘凡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6-189,共4页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通过局部或系统给予光敏剂后以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从而对靶组织产生选择性的光敏化作用,其特殊的作用机制使其具有美容效果好、可重复应用而无耐药性等优点。最初PDT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通过局部或系统给予光敏剂后以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从而对靶组织产生选择性的光敏化作用,其特殊的作用机制使其具有美容效果好、可重复应用而无耐药性等优点。最初PDT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新近研究者尝试将PDT拓展到某些难治性良性皮肤病,如病毒疣、真菌感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初步疗效,为上述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目前还尚需大量的比较性研究以及PDT治疗方案的优化以确定PDT在上述疾病治疗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寻常型痤疮 毒疣 皮肤真菌病 银屑
下载PDF
糠秕马拉色菌的系统感染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薇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7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糠秕马拉色菌系存在于皮肤表面的嗜脂性酵母。随着胃肠外高营养冶疗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糠秕马拉色菌认识的加深,发现该菌可引起系统感染。从1981年至1995年已报告80余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特殊培养、活检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佳。
关键词 糠秕马拉色菌 系统感染 皮肤真菌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