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病理刮片学在诊断皮肤及黏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毛雪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4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究与分析细胞病理刮片学在诊断皮肤及黏膜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9例以皮肤及黏膜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对该组患者的皮肤及黏膜给予刮片检查,并将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核对。结果 该组患者... 目的 探究与分析细胞病理刮片学在诊断皮肤及黏膜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9例以皮肤及黏膜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对该组患者的皮肤及黏膜给予刮片检查,并将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核对。结果 该组患者中组织切片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诊断错误率为13.33%,基底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2.35%,诊断错误率为17.65%,黑色素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8.24%,诊断错误率为11.76%,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诊断错误率为10.00%。结论 将细胞病理刮片学检查应用于以皮肤及黏膜病变改变为主的疾病诊断过程中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理刮片 皮肤黏膜 诊断方法
下载PDF
利什曼病及其防治 被引量:40
2
作者 管立人 高春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8-424,428,共8页
利什曼病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按临床表现可区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种。利什曼病广泛分布于亚、非、欧以及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带,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短期内颇难解决。中国的利什曼病有内脏利什... 利什曼病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按临床表现可区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种。利什曼病广泛分布于亚、非、欧以及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带,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短期内颇难解决。中国的利什曼病有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2种。原流行于中、东部7省平原地带的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至1983年已告消除,但在新疆南部的一些古老绿洲平原地带则仍有该病发生。西部的山丘和荒漠地带的内脏利什曼病为动物源型,防治难度大,为目前该病的主要流行区。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克拉玛依发现了皮肤利什曼病,该病在国内的分布区域尚待调查。近年来在四川、安徽、新疆和河南等省(自治区)发现国外输入的皮肤利什曼病,该病能否在我国西部传播,尚待观察。艾滋病(AIDS)的流行,人群中HIV感染人数的增加,使利什曼原虫/HIV共感染的机会增多,这对我国利什曼病的流行态势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 皮肤利什曼 皮肤黏膜利什曼 利什曼原虫/HIV共感染 防治
原文传递
伍德灯在白癜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满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6期514-515,共2页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治疗也比较困难。一般而言,早期积极接受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因此,白癜风的早期诊断对于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科采用伍德灯辅助诊断白癜...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治疗也比较困难。一般而言,早期积极接受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因此,白癜风的早期诊断对于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科采用伍德灯辅助诊断白癜风患者85例,获得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诊断 白癜风 皮肤黏膜 色素脱失 机制 辅助诊断 后天性 治疗
下载PDF
以色素改变为首发症状的二期梅毒1例
4
作者 杨志芳 刘景桢 张柱明 《皮肤病与性病》 2010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二期梅毒 首发症状 色素改变 皮肤黏膜损害 皮肤黏膜 误诊误治 传染 梅毒性
下载PDF
狼疮性癫痫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靖媛 赵阴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4期249-250,256,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狼疮性癫痫的相关因素并与其他重症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相比较。方法1990~2002年我院住院的重症NPLE患者108例,其中癫痫患者44例,占40.7%,对其各项临床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组患者皮肤黏膜病变发... 目的探讨发生狼疮性癫痫的相关因素并与其他重症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相比较。方法1990~2002年我院住院的重症NPLE患者108例,其中癫痫患者44例,占40.7%,对其各项临床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组患者皮肤黏膜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脑病患者(P<0.01);血肌酐、三酰甘油、感染发生率、脑电异常显著高于其他脑病患者(P<0.05);是否应用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亦与癫痫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血三酰甘油、脑电异常进入多元回归方程。结论上述临床指征与狼疮性癫痫发生相关,其中血三酰甘油、脑电异常是重要的临床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癫痫 神经精神性狼疮 皮肤黏膜 三酰甘油 免疫球蛋白 脑电图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在白癜风发病中的机制
6
作者 郑新瑶 杨慧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51-3753,共3页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具体皮损表现为表皮色素脱失,瓷白色、边界清楚的斑片,有时皮损部位可累及毛发,毛发色素脱失为白色[1],好发于易受摩擦、阳光照晒的暴露部位以及皱褶部位。本病常见,人群中至少有1%-2%的...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具体皮损表现为表皮色素脱失,瓷白色、边界清楚的斑片,有时皮损部位可累及毛发,毛发色素脱失为白色[1],好发于易受摩擦、阳光照晒的暴露部位以及皱褶部位。本病常见,人群中至少有1%-2%的人患白癜风,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白癜风的可能致病因素有以下方面: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黑素细胞自毁、免疫发病、氧化应激学说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白癜风 热休克蛋白 色素脱失 神经精神因素 氧化应激学说 皮肤黏膜 皮损表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231例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江爱萍 黄剑清 许赛珠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其发病机理复杂,易诊难治.1999年6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白癜风23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白癜风 皮肤黏膜 2004年 1999年 色素脱失 机理
下载PDF
自体表皮移植联合药物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8
作者 乔祥恩 杨俊苹 郭素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自体表皮移植 联合药物治疗 疗效观察 白癜风 抑制免疫反应 皮肤黏膜 糖皮质激素 色素脱失
原文传递
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04
9
作者 张婴元 汪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1-95,共15页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念珠菌病诊治策略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26日在上海举行。50余位来自血液病、重症医学、感染、呼吸、肾病、普外、烧伤、眼科、皮肤、妇科、儿科等各临床学科以及从事医学真菌实验研究的资深专...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念珠菌病诊治策略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26日在上海举行。50余位来自血液病、重症医学、感染、呼吸、肾病、普外、烧伤、眼科、皮肤、妇科、儿科等各临床学科以及从事医学真菌实验研究的资深专家就如何规范念珠菌病的诊断和合理进行抗真菌治疗进行了深人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 皮肤黏膜念珠菌 诊断 抗真菌治疗
下载PDF
STAT1突变致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10
作者 林琳 赵晓娴 +3 位作者 姚一琳 张颖 黄润语 吴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9-633,共5页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基因突变致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 CMC)的口腔表现、临床特点和致病机制。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基因突变致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 CMC)的口腔表现、临床特点和致病机制。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2018~2023年确诊为CMC的患者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进行文献回顾分析。结果: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1~4岁,3例患者均出现口腔黏膜反复念珠菌感染,2例反复皮肤和指趾甲真菌感染,1例复发性角膜炎,1例呼吸道感染。基因检测证实均存在STAT1功能获得性突变,STAT1突变导致辅助性T细胞17发育缺陷和信号通路功能受损是CMC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结论:反复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是CMC的重要临床表现,完善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需要长期随访以减少不良结局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功能获得性突变 机制
下载PDF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蕾薇 蒋燕萍 +2 位作者 刘素琴 孟青 陆洪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9-272,共4页
患者男,3岁。头面部、手背、手指间皮疹伴口腔白膜2年。取病变部位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多个部位真菌培养均有奶油样菌落生长,镜下见成簇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组织病理见表皮内有菌丝和孢子,真皮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 患者男,3岁。头面部、手背、手指间皮疹伴口腔白膜2年。取病变部位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多个部位真菌培养均有奶油样菌落生长,镜下见成簇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组织病理见表皮内有菌丝和孢子,真皮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根据形态学,生化实验等诊断为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损基本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
下载PDF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免疫发病机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雯霞 段志敏 +3 位作者 刘彩霞 杜蕾蕾 李岷 高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8-620,共3页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MC)是一组以皮肤、黏膜、甲反复或者持续发生念珠菌感染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胸腺缺损所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者、多种内分泌障碍者,有时也可无潜在缺陷而发生非特异性慢性皮肤念珠菌病。有学者将CMC分综合征型...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MC)是一组以皮肤、黏膜、甲反复或者持续发生念珠菌感染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胸腺缺损所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者、多种内分泌障碍者,有时也可无潜在缺陷而发生非特异性慢性皮肤念珠菌病。有学者将CMC分综合征型、家族型、散发。近年发现,Th17细胞免疫在CMC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与Th17细胞免疫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上关键信号分子与相关受体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念珠菌 免疫发机制 慢性 免疫功能障碍 皮肤念珠菌 细胞免疫 关键信号分子 信号传导通路
原文传递
加强真菌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冉玉平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2,共2页
1皮肤真菌病是皮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学科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皮肤真菌病的发展更是与皮肤科医生密不可分。皮肤真菌病学是皮肤病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真菌病在临床占有相当的比例,皮肤癣菌感染所致的头癣、体股... 1皮肤真菌病是皮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学科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皮肤真菌病的发展更是与皮肤科医生密不可分。皮肤真菌病学是皮肤病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真菌病在临床占有相当的比例,皮肤癣菌感染所致的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念珠菌感染所致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阴道炎;马拉色菌所致花斑糠疹、毛囊炎等,都是皮肤科医生发现致病菌首先开展实验室研究。头癣作为严重损害儿童头皮的传染病,首先是由皮肤科医生诊断和治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 检验工作 临床 皮肤黏膜念珠菌 念珠菌性阴道炎 皮肤科医生 皮肤科学 皮肤癣菌感染
原文传递
健脾法治疗儿童白癜风体会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2期1070-1070,共1页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其表现为皮肤、黏膜的黑色素细胞被破坏,皮损区的黑色素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病因主要以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黑素细胞自毁、免疫因素、微量元素等密切相关。本病属中医“白驳风”...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其表现为皮肤、黏膜的黑色素细胞被破坏,皮损区的黑色素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病因主要以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黑素细胞自毁、免疫因素、微量元素等密切相关。本病属中医“白驳风”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风湿外侵、气血失和、肝肾阴虚、脾胃虚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健脾法 皮肤黏膜 黑色素细胞 儿童 治疗 神经精神因素
下载PDF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爱平 张黎黎 +2 位作者 段周英 杨勇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27-229,共3页
报道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者女,16岁。1岁开始发病,持续存在口腔、皮肤、甲板损害,真菌镜检阳性,真菌培养为白念珠菌,皮损组织病理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在角质层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口服伊曲... 报道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者女,16岁。1岁开始发病,持续存在口腔、皮肤、甲板损害,真菌镜检阳性,真菌培养为白念珠菌,皮损组织病理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在角质层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 白念珠菌 伊曲康唑
下载PDF
烟油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士民 王文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6-546,共1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60岁以上 50岁以上 皮肤黏膜 神经分布 临床探讨
下载PDF
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合并念珠菌性肠炎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艳 蒙秉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820-821,共2页
关键词 皮肤黏膜念珠菌 念珠菌性肠炎 念珠菌性阴道炎 慢性 婴儿 皮肤红斑 母乳喂养 出生时体重
下载PDF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18
作者 李春阳 李颖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1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皮肤黏膜念珠菌 机制 黏膜念珠菌 念珠菌性尿布疹 口腔念珠菌
下载PDF
功能获得性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子1基因缺陷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建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4-267,共4页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MC)特征为持续或反复指甲、皮肤、口腔或生殖道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可由各种免疫内在缺陷引起。CMC可见于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高IgE综合征、白细胞介素(IL)-12p40和IL-12受体β1(IL-12Rβ1)缺陷、Cas...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MC)特征为持续或反复指甲、皮肤、口腔或生殖道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可由各种免疫内在缺陷引起。CMC可见于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高IgE综合征、白细胞介素(IL)-12p40和IL-12受体β1(IL-12Rβ1)缺陷、Caspase募集结构域9缺陷和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病念珠菌病外胚层发育不良。CMC的发病机制提示IL-17A、IL-17F、IL-22免疫受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L-17RA缺陷,显性负调节的IL-17F突变是孤立的CMC(CMCD)的病因。近一半的CMCD患者由功能获得性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子1突变所致。患者还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和炎症疾病等,提示具有广阔的临床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获得性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子1突变 皮肤黏膜念珠菌 慢性 自身免疫 炎症
原文传递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爱平 万喆 +2 位作者 涂平 陈伟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52-354,357,共4页
报道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表现为口腔和皮肤损害,真菌镜检可见大量假菌丝,真菌培养为白念珠菌;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在角质层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异常。口服氟康唑治疗痊愈。
关键词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 白念珠菌 氟康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