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5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部皮瓣的解剖学一个新的游离皮瓣供区 被引量:311
1
作者 徐达传 钟世镇 +5 位作者 刘牧之 李忠华 孙博 孟宪玉 罗力生 高建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在35侧下肢标本上,对股前外侧部的皮肤上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发现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轴,通过其股外侧肌皮动脉穿支或肌间隙皮支可以构成一个新的皮瓣供区,并于1983年用于临床。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发出第一支肌皮动脉穿支上方3 c... 在35侧下肢标本上,对股前外侧部的皮肤上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发现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轴,通过其股外侧肌皮动脉穿支或肌间隙皮支可以构成一个新的皮瓣供区,并于1983年用于临床。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发出第一支肌皮动脉穿支上方3 cm处外径为2,1mm,肌皮动脉穿支的外径为0.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动脉 肌间隙 皮肤 股外侧肌 解剖部位 股前外侧 皮瓣供区
下载PDF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暴露参数探讨 被引量:231
2
作者 王宗爽 段小丽 +3 位作者 刘平 聂静 黄楠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64-1170,共7页
暴露参数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参数,根据我国居民人群的基本体征参数和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在借鉴和参考了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建立暴露参数的方法学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居民呼吸、饮食、皮肤等的暴露参数.结果表明:我... 暴露参数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参数,根据我国居民人群的基本体征参数和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在借鉴和参考了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建立暴露参数的方法学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居民呼吸、饮食、皮肤等的暴露参数.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呼吸速率为5.71-19.02 m^3/d,18岁以下人群各种活动强度下男性和女性的呼吸速率几乎一样,而18-60岁的男性呼吸速率明显大于女性;我国成年人饮食量为1 176.3 g/d,主要食用米、面及其制品,分别占总饮食量的23%和13%;我国成年男性的皮肤表面积为1.697 m2,成年女性为1.531 m2;我国成年男性平均体质量为62.70 kg,成年女性平均体质量为54.40kg;我国居民的各种暴露参数与美国相差2.5%-33.3%,若在同等条件下参考国外暴露参数开展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可能带来较大的偏差,开展全国范围内系统的暴露参数调查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参数 健康风险 中国居民 摄入 呼吸 皮肤
下载PDF
室内甲醛的危害及其预防 被引量:108
3
作者 杨振洲 蔡同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65-768,共4页
关键词 甲醛 室内空气污染 人体毒害作用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肝脏 皮肤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下载PDF
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降低患者失禁性皮炎患病率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7
4
作者 贾静 徐晶晶 仇晓溪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应用于大便失禁患者预防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的效果,为制订标准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ICU 80例大便失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 目的探讨和研究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应用于大便失禁患者预防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的效果,为制订标准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ICU 80例大便失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应用结构化管理模式,制订并实施结构化的皮肤护理方案;对照组按大便失禁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护士经过相关培训后进行数据收集,确定患者是否存在IAD以及IAD的严重程度(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and its Severity Instrument,IADS),评价患者肛周及骶尾部的皮肤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IA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压疮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构化及皮肤护理方案能减少患者皮肤暴露于粪便的频率,可降低压疮发展的可能性,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降低临床护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护理 大便失禁 皮炎 患病率
原文传递
日光反应性皮肤型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01
5
作者 廖康煌 阎春林 王漪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87-289,共3页
根据皮肤对日光的反应性对90例正常人的皮肤加以分型,其中主要是Ⅳ型(80.11%),其次是少见的Ⅴ和Ⅲ型。分别测定其对UVB和UVA的最小红斑量(MED)以及对UVA的即刻色素反应(IP)。双变量相关分析示90例正常... 根据皮肤对日光的反应性对90例正常人的皮肤加以分型,其中主要是Ⅳ型(80.11%),其次是少见的Ⅴ和Ⅲ型。分别测定其对UVB和UVA的最小红斑量(MED)以及对UVA的即刻色素反应(IP)。双变量相关分析示90例正常人的MED-UVB和MED-UVA存在着正相关关系。IPD-UVA显著低于 MED-UVA。与 Ⅱ、Ⅲ型皮肤为主的英国人相比,MED-UVB和 MED-UVA均显著较高。讨论了皮肤型在光敏性皮肤病和光疗研究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光敏性 日光皮炎 晒斑
原文传递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过诱导皮肤干细胞分化加速受创表皮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91
6
作者 付小兵 孙晓庆 +4 位作者 孙同柱 董永洪 顾小曼 陈伟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从皮肤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加速受创皮肤再生的机制。方法  8例经 EGF治疗创面于治疗后 8天及 14天对创面边缘部进行活检取材。用常规病理与 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β1 整合素、角蛋白 19(K19)、角蛋白... 目的 从皮肤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加速受创皮肤再生的机制。方法  8例经 EGF治疗创面于治疗后 8天及 14天对创面边缘部进行活检取材。用常规病理与 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β1 整合素、角蛋白 19(K19)、角蛋白 14(K14)以及角蛋白 10 (K10 )在不同修复阶段修复表皮的表达特征。另选7例同期未经 EGF治疗创面为对照。结果 常规病理学检查与对照创面相比 ,EGF治疗创面后 8天可见表皮层增厚 ,表皮脚增粗 ,治疗后 14天以上特征更为明显。SP免疫组织化学对 β1 整合素与 K19染色表明 ,EGF治疗 8天的创面表皮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不仅数量多 ,而且体积增大 ,治疗后 14天创面再生表皮的棘细胞层中有干细胞岛出现。对照治疗后 8天与 14天创面除有一定数量的 β1 整合素与 K19阳性染色细胞外 ,未见干细胞岛出现。在 EGF治疗和对照治疗创面 ,治疗后 8天及 14天 ,K14、K10表达均见于再生上皮的表层 ,即那些已失去增殖能力与终末分化细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 干细胞 创面愈合 创伤
下载PDF
糖尿病皮肤“隐性损害”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2
7
作者 陆树良 青春 +6 位作者 谢挺 葛奎 牛轶雯 董炜 戎柳 林炜栋 史济湘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8-473,共6页
目的 明确糖尿病皮肤的伤前病理改变是创面难愈的潜在机制。 方法 体重2 0 0~ 2 2 0 g的SPF级SD大鼠 14只 ,分为糖尿病组 (8只 )和正常对照组 (6只 )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成模后 8周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采集背部皮... 目的 明确糖尿病皮肤的伤前病理改变是创面难愈的潜在机制。 方法 体重2 0 0~ 2 2 0 g的SPF级SD大鼠 14只 ,分为糖尿病组 (8只 )和正常对照组 (6只 )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成模后 8周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采集背部皮肤 ,观察皮肤的组织学特征 ,检测表皮细胞周期 ,测定皮肤组织糖含量、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蓄积程度、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达量及其被糖基化程度、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 2 (TIMP - 2 )水平。 结果 糖尿病皮肤表皮细胞层次欠清晰 ,部分表皮细胞缺乏复层排列 ,棘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 ;糖尿病大鼠皮肤真皮层明显变薄 ,胶原纤细、排列紊乱 ,Ⅲ型胶原分泌增加 ,Ⅰ、Ⅲ胶原交织排列 ,部分胶原可见变性、肿胀 ,胶原变性区域可见慢性炎性细胞局灶性浸润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AGEs明显蓄积 ;糖尿病大鼠皮肤S期以及G2 /M期的表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糖尿病皮肤局部bFGF释放和表达虽不少于正常皮肤 ,但存在明显的bFGF糖基化 ;此外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多、MMP - 2活性明显增加 ,活化的MM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 表皮细胞 组织学 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人参皂甙抗皮肤衰老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64
8
作者 王红丽 吴铁 +2 位作者 吴志华 朱永湘 郭其杰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内服抗皮肤衰老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注射D -半乳糖 (10 0 0mg/kg)造成小鼠衰老模型 ,同时灌胃人参皂甙 10 0、5 0mg/ (kg·d) ,42d后 ,测定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内服抗皮肤衰老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注射D -半乳糖 (10 0 0mg/kg)造成小鼠衰老模型 ,同时灌胃人参皂甙 10 0、5 0mg/ (kg·d) ,42d后 ,测定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 (MDA)及皮肤羟脯氨酸含量 ,并测定全血中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结果 :人参皂甙(10 0mg/kg·d-1)使D -半乳糖所致的衰老模型小鼠皮肤中SOD活力、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 ,MDA含量显著降低 ,血中CAT、GSH -Px活力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而人参皂甙 (5 0mg/kg·d-1)组则上述作用不明显。结论 :人参皂甙 (10 0mg/kg·d-1)灌胃对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衰老 D-半乳糖 人参皂甙
下载PDF
密闭湿润环境与创面愈合 被引量:83
9
作者 李东 张杰 +1 位作者 牛星焘 李建宁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关键词 密闭湿润环境 创面 愈合 感染 皮肤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薄荷脑促扑热息痛透过胎儿皮肤实验的电镜观察及其助渗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60
10
作者 张志平 蔡康荣 吴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主要研究了中药薄荷脑作为渗透促进剂对药物扑热息痛透过胎儿皮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透皮吸收药理实验小,薄荷脑具有显著促进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P<0.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用薄荷脑实验组的胎儿皮肤表面绉折增多,角质层局部断裂... 主要研究了中药薄荷脑作为渗透促进剂对药物扑热息痛透过胎儿皮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透皮吸收药理实验小,薄荷脑具有显著促进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P<0.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用薄荷脑实验组的胎儿皮肤表面绉折增多,角质层局部断裂脱屑、翻卷呈破棉絮状,表皮细胞间隙加宽,毛囊口扩展.毛干的毛小皮剥脱而变细.提示薄荷脑促扑热息痛透皮吸收的机制与改变皮肤表皮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皮肤
下载PDF
应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2
11
作者 张浩 张晓东 +2 位作者 庾东春 石磊 柴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因创伤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7例患者的病例,男61例,女26例;年龄14--61岁,平均40岁。患者均采用不吻合血管的带蒂皮瓣进行修复...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因创伤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7例患者的病例,男61例,女26例;年龄14--61岁,平均40岁。患者均采用不吻合血管的带蒂皮瓣进行修复。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高压电损伤46例,碾压撕脱伤18例。缺损部位:手部21例,下肢66例。皮瓣种类:邻近转位皮瓣50例,远位转移皮瓣37例。皮瓣面积:2.0cm×1.5cm-18cm×12cm。供区部位:小腿61例,腹部18例,手部8例。术前25例患者合并骨髓炎,其中骨和(或)钢板外露23例,高压电损伤2例。钢板外露患者皮瓣移植前均取出内置物。结果术后3例患者出现皮瓣下血肿,经手术清除,未对皮瓣成活造成影响。1例术后因肢体固定位置移动造成蒂部受压,导致皮瓣远端宽约2cm组织发生血运障碍,经6周换药皮瓣成活。37例远位转移皮瓣于术后3周行二期断蒂手术。27例皮瓣一期愈合;47例二期愈合;13例皮瓣移植前取出钢板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皮瓣不愈合,9例在1年内经清除坏死病灶,皮瓣愈合,另4例目前仍未愈合。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满意率为90.80%(79/87)。结论带蒂皮瓣较少受手术设计的限制,术中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肤 软组织损伤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与愈合后的关系 被引量:78
12
作者 陈璧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 愈合后 真皮 创面治疗 皮肤 挛缩畸形 修复创面 上皮 增殖 人体
原文传递
紫草的现代药理研究及皮肤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3
作者 张凡 王绾江 景慧玲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9期168-172,共5页
对近几年来紫草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为紫草的研究及使用提供参考。紫草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素,主要有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皮肤病尤其是银屑病的治疗中使用频繁。
关键词 紫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银屑病 皮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 被引量:67
14
作者 庄倩 单丽霞 +2 位作者 田亚男 刘树艳 葛丽娜 《现代护理》 2006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应用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三消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皮肤消毒。将2003年10月~2005年8月的152例住院新生儿厦138例住院成... 目的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应用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三消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皮肤消毒。将2003年10月~2005年8月的152例住院新生儿厦138例住院成人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三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方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2个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其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留置针保留时间2个实验组分别长于其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消毒 皮肤 静脉炎 外周静脉
下载PDF
MEBT/MEBO对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VEGF、bFGF、EGF 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3
15
作者 唐乾利 韩珊珊 +5 位作者 付军 代波 冯婧 黄欣 李杰辉 狄钾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MEBT/MEBO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损伤创面模型,观察MEBT/MEBO对模型创面组织VEGF、bFGF、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大体情况:造模后第8天,MEBT/MEBO组、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 目的探讨MEBT/MEBO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损伤创面模型,观察MEBT/MEBO对模型创面组织VEGF、bFGF、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大体情况:造模后第8天,MEBT/MEBO组、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MEBT/MEBO组和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较红润,可见散在的肉芽颗粒生长,模型组大鼠创面较苍白,生长缓慢。②愈合时间:MEBT/MEBO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50±0.83)天,短于贝复济组(13.15±0.88)天,明显短于模型组(14.20±1.28)天,MEBT/MEBO组与贝复济组、模型组在愈合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③VEGF、bFGF、EGF 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的表达量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显著低于MEBT/MEBO组、贝复济组(P<0.01),MEBT/MEBO组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比贝复济组的表达量稍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MEBT/MEBO可以提高大鼠肉芽组织中VEGF、bFGF、EGFmRNA的表达水平,推测MEBO可能通过对VEGF、bFGF、EGF的调控,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从而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②MEBT/MEBO能明显缩短实验性SD雄性大鼠体表创伤创面修复愈合时间,具有促进大鼠体表创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投药 皮肤 MEBT/MEBO 创面愈合 VEGF MRNA BFGFMRNA EGF MRNA
下载PDF
参与皮肤伤口愈合的细胞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6
作者 屈纪富 程天民 郝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4期74-75,共2页
创伤后机体出现非常协调的愈合过程,包括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错综复杂的网络作用。参与皮肤伤口愈合的细胞主要包括各种炎性细胞和组织修复细胞,前者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后者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表皮... 创伤后机体出现非常协调的愈合过程,包括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错综复杂的网络作用。参与皮肤伤口愈合的细胞主要包括各种炎性细胞和组织修复细胞,前者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后者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本文就它们在皮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愈合 皮肤 细胞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58
17
作者 杨大平 方冬云 +1 位作者 郭铁芳 韩雪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小腿皮肤腓浅动脉与腓动脉穿支之间的吻合联系 ,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  10具新鲜尸体 2 0侧肢体血管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 ,通过X线片显示小腿皮肤内的血管结构和血管之间的吻合。在此基础上应用了跨区供... 目的 观察小腿皮肤腓浅动脉与腓动脉穿支之间的吻合联系 ,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  10具新鲜尸体 2 0侧肢体血管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 ,通过X线片显示小腿皮肤内的血管结构和血管之间的吻合。在此基础上应用了跨区供血的腓动脉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 2 6例。结果 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自腓浅动脉。在外踝后上方 4~ 7cm处腓动脉穿支与腓浅动脉或动脉网形成广泛吻合。以腓动脉穿支为蒂设计包含腓肠神经及其伴行的腓浅动脉和小隐静脉的返流岛状皮瓣 2 6例 ,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跨区供血的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 ,为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供血 小腿 临床应用 吻合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皮肤 解剖研究 明胶 混合液
原文传递
原花青素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被引量:51
18
作者 段玉清 谢笔钧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2年第6期23-26,共4页
本文着重介绍国外原花青素在皮肤抗皱、防晒美白、保湿等化妆品领域的研究现状 ,为其在化妆品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化妆品 抗氧化剂 皮肤 护肤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2003年) 被引量:57
19
《现代实用医学》 2003年第12期764-769,共6页
一、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对于SLE的诊断和治疗应包... 一、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对于SLE的诊断和治疗应包括如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治疗 皮肤 黏膜 肾脏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提高猪皮肤创面修复质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付小兵 方利君 +2 位作者 王玉新 孙同柱 程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0-924,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局部移植对提高猪皮肤烫伤创面组织修复质量的作用 ,为临床皮肤损伤后功能性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抽取 6只小型香猪的骨髓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MSCs,应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技术进行...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局部移植对提高猪皮肤烫伤创面组织修复质量的作用 ,为临床皮肤损伤后功能性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抽取 6只小型香猪的骨髓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MSCs,应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技术进行标记。猪背部皮肤中线两侧各制备 6个面积为 2 5 4cm2 的深Ⅱ0 烫伤创面 ,将已标记的MSCs( 2× 10 6)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猪的创面下 ,将创面随机分为 6组 ,即空白对照组、MSCs治疗组、MSCs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治疗组、bFGF治疗组、MSCs+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治疗组以及EGF治疗组。分别于伤后 7、14、2 1、4 2d采用大体观察、常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猪皮肤烫伤后 7d开始 ,各组创面逐渐缩小 ,伤后 2 1d ,大部分创面愈合。虽然不同时间点各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以MSCs +bFGF治疗组最为明显 ,伤后第 14天和 2 1天创面缩小的面积比其他 5组大 15 %~ 2 0 %。半定量评价结果显示MSCs +bFGF治疗组肉芽组织中血管密度较大 ,为 +++,而其他组别仅为 +~ ++。再上皮化的新生表皮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余 5组厚 ,并有上皮角形成。半定量分析可见神经纤维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体移植 皮肤 创面修复 MSCS 创面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