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褐斑患者皮损区微生态改变的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万苗坚 赵广 +2 位作者 蔡瑞康 张其亮 文海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7,共4页
应用定量、定位和定性的方法对106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进行微生态学研究,将结果与55例健康人面部菌群进行比较,并用不同温度培养其它产色素微球菌。结果显示:黄褐斑皮损区过路菌与正常人比较改变明显,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氏阴... 应用定量、定位和定性的方法对106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进行微生态学研究,将结果与55例健康人面部菌群进行比较,并用不同温度培养其它产色素微球菌。结果显示:黄褐斑皮损区过路菌与正常人比较改变明显,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加18×103(cm2),分离率高(79.25%~92.45%),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显著(P<0.001),适当的温度促进微球菌产生色素,并增加菌量。提示黄褐斑皮损处微生态改变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微生态 生态平衡 皮损
下载PDF
从花斑癣患者的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志瑜 冉玉平 +2 位作者 熊琳 代亚林 郭晓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30-432,共3页
目的研究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构成;不同解剖部位、皮损颜色及各菌种的分布情况;患者病情和年龄与菌种构成的关系。方法用无菌胶带粘取113例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共629个部位的皮屑,分别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 目的研究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构成;不同解剖部位、皮损颜色及各菌种的分布情况;患者病情和年龄与菌种构成的关系。方法用无菌胶带粘取113例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共629个部位的皮屑,分别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中分离马拉色菌,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皮损区与相对应的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无差别,非皮损区额部和胸背部分离阳性率高于上、下肢。共分离到565株马拉色菌,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44.78%)、糠秕马拉色菌(32.94%)、球形马拉色菌(11.68%)、钝形马拉色菌(5.84%)及限制马拉色菌(4.76%)共5个种,有27处(5.01%)同时分离到两种菌。皮损区与非皮损区菌种构成无明显差别,限制马拉色菌主要从额部分离出。菌种构成与皮损面积无关,但与皮损颜色和患者年龄有关。皮损颜色与病程无关。结论花斑癣患者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和菌种构成基本一致,与病情无关,而不同解剖部位、皮损类型及年龄患者的菌种构成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癣 皮损 马拉色菌 菌种 诊断
原文传递
青黛散外敷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春玉 罗希 +4 位作者 王蕾 苏静 秦丽 谢韶琼 姜文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750-751,759,共3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红斑及成簇水疱,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同时伴有神经痛的症状,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红斑及成簇水疱,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同时伴有神经痛的症状,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带状疱疹发病率逐年增高[3]。HZ如果治疗不当,极有可能遗留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而HZ急性期水疱持续时间越长或皮疹消退时间越长、水疱越多、皮损范围越广、皮损区温度越高和感觉异常越明显,越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因此,在HZ急性期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我院中西医结合皮肤科采用青黛散外敷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早期干预急性期带状疱疹,同时联合抗病毒、营养神经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散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后遗神经痛 皮损范围 皮损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ZOSTER
下载PDF
黄褐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解萌 曹莫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黄褐斑是一种以颜面部棕褐色斑片状色素沉着为主的高度色素沉着性疾病,好发于额部、面颊、颊下及口周。光镜下可见皮损区表皮全层黑素增加,真皮噬色素细胞增加,表皮黑素细胞是否增加尚存争议。伍德灯下黄褐斑可分为表皮型、真皮型和... 黄褐斑是一种以颜面部棕褐色斑片状色素沉着为主的高度色素沉着性疾病,好发于额部、面颊、颊下及口周。光镜下可见皮损区表皮全层黑素增加,真皮噬色素细胞增加,表皮黑素细胞是否增加尚存争议。伍德灯下黄褐斑可分为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真皮型黄褐斑是否存在尚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色素沉着性疾病 表皮黑素细胞 治疗 斑片状 颜面部 皮损 细胞增
原文传递
低温冲击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加华 贺纯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联合皮损区浸润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化...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联合皮损区浸润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化学毁损、臭氧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以及中医针灸、心理辅助治疗及电针刺激技术和疫苗接种[1~6]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阻滞 近期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 皮损 臭氧治疗 疫苗接种 电针刺激
下载PDF
IL-33/ST2/NF-κB在银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敏 田中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18-1720,1724,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33是新发现的IL-1家族的炎症性细胞因子,通过与其受体ST2结合转导信号于细胞内,其后通过下游的NF-κB转录因子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33是新发现的IL-1家族的炎症性细胞因子,通过与其受体ST2结合转导信号于细胞内,其后通过下游的NF-κB转录因子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IL-33/ST2/NF 炎症性细胞因子 皮肤疾病 转录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葫芦素 信号通路 皮损 细胞类型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艳 张立新 +1 位作者 马圣清 柳惠图 《皮肤病与性病》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简称MAPK)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蛋白激酶磷酸化实验的方法研究了 1 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和 1 3例正常人表皮中MAPK的激酶活性。结...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简称MAPK)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蛋白激酶磷酸化实验的方法研究了 1 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和 1 3例正常人表皮中MAPK的激酶活性。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区 (PL)中MAPK的活性为 3 0 . 46± 7 .2 1pmol/mgprotein/min ,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 (PN)为 1 6. 83± 3 .41pmol/mgprotein/min ,正常人表皮 (N)为 1 5 .3 1± 3 . 0 2pmol/mgprotein/min ,与PN和N相比 ,PL中MAPK的活性明显增高 ,而PN和N中MAPK的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MAPK可能参与了银屑病表皮细胞过度增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MAPK 患者 皮损 有丝分裂原 蛋白激酶 PN 结论 参与 激活
下载PDF
误诊为“糖尿病足”的麻风1例
8
作者 马竹芬 杨溪 李玉叶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第4期279-280,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农民,云南文山人。因“右足红斑、溃疡伴麻木2年”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足背、足跖出现红斑,皮损区自觉麻木,无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随后红斑不断增大、麻木逐渐加重,并于红斑表面出现溃疡、渗液。至当...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农民,云南文山人。因“右足红斑、溃疡伴麻木2年”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足背、足跖出现红斑,皮损区自觉麻木,无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随后红斑不断增大、麻木逐渐加重,并于红斑表面出现溃疡、渗液。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足”,予清创包扎后渗液减少,但溃疡仍逐渐扩大,溃疡处组织缺损、脱落后部分足趾缺失,期间测血糖未见显著升高。既往史: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血糖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损 糖尿病足 清创包扎 足跖 云南文山 临床资料 渗液 组织缺损
下载PDF
误诊为“面部丹毒”的麻风1例
9
作者 马竹芬 杨溪 李玉叶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第5期353-354,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农民,云南昆明人,因“左侧面部、耳部红斑、鳞屑伴麻木1年,肿胀伴痛20d”就诊。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颈部、耳部出现红斑、鳞屑,皮损区有麻木感,无瘙痒、疼痛等症状,自行使用“地奈德乳膏”涂擦患处后无...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农民,云南昆明人,因“左侧面部、耳部红斑、鳞屑伴麻木1年,肿胀伴痛20d”就诊。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颈部、耳部出现红斑、鳞屑,皮损区有麻木感,无瘙痒、疼痛等症状,自行使用“地奈德乳膏”涂擦患处后无好转。20d前原有红斑骤然肿胀,伴剧烈疼痛,无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面部丹毒”,予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后无好转。患者否认发病前面部外伤史,否认抠、挖鼻孔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面部 面部外伤 皮损 面颈部 麻木感 地奈德乳膏 丹毒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合并肠结核1例
10
作者 赵秘密 刘婷婷 +2 位作者 鲁青莲 杨和荣 于春水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38-440,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腹痛、腹泻5年,加重伴全身多处溃疡7 d”就诊。5年前,患者不明诱因出现腹痛、腹泻,约4~5次/d,偶有血便,伴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无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脓疱及溃疡等,外院完善肠镜及组织病理均提...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腹痛、腹泻5年,加重伴全身多处溃疡7 d”就诊。5年前,患者不明诱因出现腹痛、腹泻,约4~5次/d,偶有血便,伴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无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脓疱及溃疡等,外院完善肠镜及组织病理均提示肠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8个月后间断有腹泻症状,4个月前复查肠镜:结肠多发息肉、直肠炎,服用中药治疗。7 d前,患者腹痛、腹泻加重,伴黏液脓血便,全身出现多发脓疱,迅速形成数片巨大溃疡,伴皮损区疼痛,且伴盗汗、乏力、体质量减轻,无畏寒、发热,无关节痛等。既往史:无肺结核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巨大溃疡 肺结核病史 肠结核 皮损 关节痛 肠镜 口腔溃疡
下载PDF
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1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芸 何威 +5 位作者 张国威 何云志 黄海 吴军 李顺碧 郑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调节因子 SMAD 皮损 泛素化 TGFΒ受体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信号转导途径 转化生长因子β factor
原文传递
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军 关丽霞 +1 位作者 闫忠斌 张延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1132-1134,共3页
本院疼痛科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采用药物治疗、皮损区皮内注射、神经阻滞联合心理治疗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49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PHN患者49例,均为疼痛持续时间短于12个月、视觉模拟... 本院疼痛科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采用药物治疗、皮损区皮内注射、神经阻滞联合心理治疗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49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PHN患者49例,均为疼痛持续时间短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其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6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皮损 视觉模拟 疼痛持续时间 临床观察 止痛药物 加巴喷丁 注射器针头 芬太尼透皮贴剂 奥施康定
下载PDF
斑秃患者61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晓文 李滨滨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97-298,共2页
近年来,我科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皮内注射、5%米诺地尔酊外用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内服联合治疗斑秃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斑秃患者61例,均经皮损区周围轻拉发试验阳性确诊... 近年来,我科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皮内注射、5%米诺地尔酊外用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内服联合治疗斑秃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斑秃患者61例,均经皮损区周围轻拉发试验阳性确诊为活动期轻中度,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1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18-60岁、平均35.2岁,病程7天至12个月;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7-61岁、平均32.6岁,病程7天至18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患者 治疗效果分析 米诺地尔 曲安奈德注射液 皮损 复方甘草酸苷 性别构成 拉发 随访者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超短波音频电疗带状疱疹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忠娥 陈韧 +2 位作者 王学德 陈开地 金浩天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年第2期40-41,共2页
本院近三年来观察52例用超短波音频电疗带状疱疹病人与62名正常人对照,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患者来源于本院皮肤科及神经科的门、急诊病人,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16~78岁,平均46.9岁。正常人为本院健康职工,男性32名,... 本院近三年来观察52例用超短波音频电疗带状疱疹病人与62名正常人对照,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患者来源于本院皮肤科及神经科的门、急诊病人,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16~78岁,平均46.9岁。正常人为本院健康职工,男性32名,女性30名。年龄18~65岁,平均43.4岁。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皮损均为一侧性,带状分布,有红肿、疼痛或丘诊、疮疹。胸腹部49例,头部、面部及上肢各1例。患者因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剧痛、夜间不能眠而来就诊,确诊后给予各种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刀割样 急诊病人 观察对象 疮疹 带状分布 临床资料 皮损 持续性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润肤剂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功效及与皮肤微生物组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旭 牛悦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3-464,共2页
特应性皮炎(AD)与葡萄球菌的异常定植或感染有关。已有文献报道,葡萄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在AD发作期高于发作前和治疗后。研究发现,AD患者的菌群组成在同一个体的受累皮肤(AF)或皮损区与未受累皮肤(UAF)或非皮损区之间是... 特应性皮炎(AD)与葡萄球菌的异常定植或感染有关。已有文献报道,葡萄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在AD发作期高于发作前和治疗后。研究发现,AD患者的菌群组成在同一个体的受累皮肤(AF)或皮损区与未受累皮肤(UAF)或非皮损区之间是不同的。与邻近的UAF区相比,AF区以葡萄球菌占优势,并且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使用润肤剂可以使AF菌群组成恢复到与邻近UAF区相似的状态,其中包括在皮肤上天然存在、具有促进角质脱落作用的细菌——黄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皮损 临床功效 金黄色葡萄球菌 润肤剂 菌群组成 文献报道 黄单胞菌
原文传递
银屑病皮损区糖代谢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彤 李丹 李成林 《内蒙古医学杂志》 1992年第3期5-6,共2页
银屑病皮损区有大量的糖元沉积,为探讨糖元含量与发病机理、病程分期,以及参与糖代谢的几种酶的活性变化的相互关系,对银屑病患者活检材料进行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观察。1 材料及方法经临床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银屑病的患者24人(进展期15... 银屑病皮损区有大量的糖元沉积,为探讨糖元含量与发病机理、病程分期,以及参与糖代谢的几种酶的活性变化的相互关系,对银屑病患者活检材料进行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观察。1 材料及方法经临床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银屑病的患者24人(进展期15人,非进展期9人),切取患部皮肤,立即放入恒冷箱快速冷冻器上,3分钟后进行切片,作下列组织化学显色,并以5例正常皮肤作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糖代谢 组织化学 皮损
下载PDF
门诊皮损区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国祥 柏化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630-3631,共2页
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多发人群,且病情较重,易形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PHN严重影响老年生活质量,在急性带状疱疹(AHZ)期采取有效治疗手段,降低PHN的发生尤为重要。AHZ为社区常见疾病,多在门诊治疗,神经阻滞治疗有确切效果,但技术... 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多发人群,且病情较重,易形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PHN严重影响老年生活质量,在急性带状疱疹(AHZ)期采取有效治疗手段,降低PHN的发生尤为重要。AHZ为社区常见疾病,多在门诊治疗,神经阻滞治疗有确切效果,但技术要求高,限制其门诊应用。门诊皮损区注射治疗,可替代神经阻滞,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带状疱疹 神经阻滞治疗 皮损 临床观察 老年生活质量 视觉模拟 阿昔洛韦软膏 依从性 显效率 单侧性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CD68^+/CD11c^+阳性的髓衍生细胞大量产生IL-20:基因调节和细胞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Lee E. Lowes M.A. +1 位作者 J.G.Krueger 党倩丽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10期17-18,共2页
We assessed expression of IL-20 and its receptors in psoriasis,given the recent implication of IL-20 in epidermal hyperplasia.Psoriatic lesional(LS)skin consistently expressed more IL-20 mRNA than nonlesional(NL)skin.... We assessed expression of IL-20 and its receptors in psoriasis,given the recent implication of IL-20 in epidermal hyperplasia.Psoriatic lesional(LS)skin consistently expressed more IL-20 mRNA than nonlesional(NL)skin.Immunoreactivity to IL-20 protein was greater in LS tissue and mainly localized to infiltrating CD68+/CD11c+(myeloid-derived)dermal leukocytes.Because this contrasted with earlier reports of a keratinocyte source,we assessed IL-20 mRNA expression in a variety of cells in vitro,and confirmed a myeloid-derived cellular source(monocytes).Plastic adhesion,activation of β2 integrins,and incubation with tumor necrosis factor-αstimulated expression in these cells.IL-20 receptor(IL-20R)αand IL-20RβmRNA was decreased in LS versus NL skin,which also contrasted with earlier findings.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L-20 and disease activity,we examined psoria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CD2-targeted agent alefacept.In therapeutic responders,lesional IL-20 mRNA decreased to NL levels,suggesting that CD2+leukocytes may proximally regulate IL-20.Finally,to assess IL-20 function,we used microarrays to screen IL-20-treated keratinocytes,which demonstrated upregulation of disease-related and IFN-γ-induced genes.Hence,IL-20 may influence inflammation through IFN-like effects.Together,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IL-20 may be an important effector cytokine in psoriasis,and that its inhibition may represent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D11C CD68 IL-20 基因调节 细胞效应 皮损 角质形成细胞 整合蛋白 肿瘤坏
下载PDF
黄褐斑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大维 李利 《现代临床医学》 2007年第z2期227-229,共3页
  面部色素斑种类颇多,如黄褐斑、雀斑、黑斑以及各种激素引起的后遗症色斑,其中以黄褐斑为多见.黄褐斑(chloasma)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蝶翅状,轻者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以眼部下...   面部色素斑种类颇多,如黄褐斑、雀斑、黑斑以及各种激素引起的后遗症色斑,其中以黄褐斑为多见.黄褐斑(chloasma)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蝶翅状,轻者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以眼部下外侧多见;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似面罩般散布于面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性激素水平 微生态 发病因素 皮损 皮肤病 疾病 病因研究 丙酸杆菌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引发尿潴留2例
20
作者 常晓涛 彭川 +1 位作者 王雪瑶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78,共3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再次激活所致,主要症状为病人皮肤出现沿神经分布的成簇状疱疹及相应皮损区疼痛等。此外,因为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各异,如发生在面神...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再次激活所致,主要症状为病人皮肤出现沿神经分布的成簇状疱疹及相应皮损区疼痛等。此外,因为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各异,如发生在面神经分布区可出现亨特综合征,累及眼神经可能出现角膜溃疡[1]。部分疱疹累及骶神经,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带状疱疹诱发尿潴留多见于60~80岁病人[2]。普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常需要间歇性或留置导尿管。近期我科收治2例带状疱疹合并尿潴留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神经阻滞和脊髓电刺激治疗的新型综合治疗模式,取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 角膜溃疡 病人皮肤 皮损 带状疱疹 眼神经 ZOSTER 排尿困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