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跨层结构“的时候”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
方清明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2
|
“的时候”误用的词汇语用批评 |
侯国金
|
《当代外语研究》
|
2013 |
2
|
|
3
|
从社会语用视角看“(的)时候”的语用偏误 |
田霞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10 |
2
|
|
4
|
从功能的视角看“的时候” |
张春燕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5
|
贞贞是个“慰安妇”——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解析 |
董炳月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6
|
时间形式的时候化:社会时间形式的改变及其当代现状 |
郑作彧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4
|
|
7
|
都是辩解——《色·戒》和《我在霞村的时候》 |
郜元宝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8
|
未完成的启蒙——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新解 |
唐克龙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7
|
|
9
|
女性的愤懑和挣扎——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解读 |
蓝棣之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8
|
|
10
|
女性·身体·政治——从三部小说文本看建构女性自主性身体叙事的艰难历程 |
刘传霞
|
《贵州社会科学》
|
2003 |
10
|
|
11
|
特殊群体从宽处罚规定司法适用分析 |
刘宪权
周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2
|
革命中的女性角色——《我在霞村的时候》与《色·戒》比较 |
陈理慧
|
《理论月刊》
|
2007 |
8
|
|
13
|
古典忠贞观的现代变奏——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 |
邵宁宁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4
|
试析“VP了的时候” |
黄敏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
2000 |
6
|
|
15
|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
宾恩海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7
|
|
16
|
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
曾龙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7
|
词汇规范应以从众和需要为根本原则 |
杨琳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8
|
“墙”的哲理与政治——《补墙》和《我长大的时候》中“墙”的意象赏析 |
傅利平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19
|
一个“革命文化人”的晚年姿态——以姚雪垠对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的修改为中心 |
吕彦霖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20
|
被“冷藏”的青年代表作及其改写——姚雪垠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之版本考释 |
吕彦霖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