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和InVEST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85
1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2 位作者 张素欣 马学成 胡宝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9-986,共8页
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遥感、GIS技术和In VEST模型,从景观地理学角度选取区域生境质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和景观状态指数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综合评估方法,并在栅格像元尺度上开展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 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遥感、GIS技术和In VEST模型,从景观地理学角度选取区域生境质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和景观状态指数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综合评估方法,并在栅格像元尺度上开展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其生物多样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宕昌县岷江沿岸、高寒稀疏植被区和高山积雪-裸岩区。1990-2010年,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个别局部区域减弱,其增长区主要体现在生态工程实施区和林业管护区,减少区多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乡农耕区和灾害多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境质量 In VEST模型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被引量:85
2
作者 巩杰 谢余初 +1 位作者 赵彩霞 高彦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53-2160,共8页
以我国典型生态环境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为对象,借助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境脆弱度和景观生态损失度构建了流域景观生态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 以我国典型生态环境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为对象,借助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境脆弱度和景观生态损失度构建了流域景观生态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与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和建设用地呈现增长趋势,耕地和草地面积呈现减少,未利用地和水域则呈波动变化.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白龙江流域西北部和北部的生态风险高于流域的西部、东部和南部.同时,各风险等级上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即中等风险区面积呈扩张的态势,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呈减弱的趋势.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生态风险值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流域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及人类活动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损失度 空间分析 时空分异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GIS和信息量法的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60
3
作者 宁娜 马金珠 +2 位作者 张鹏 齐识 田黎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2-899,共8页
信息量法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岩性、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点密度、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7个评价因子,进行泥石流... 信息量法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岩性、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点密度、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7个评价因子,进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文章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及信息量法的定量分析功能,对各类因子进行分级计算与信息量赋值,生成各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图层,并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得到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中度危险区以上的区域包含88.91%的泥石流。随着危险等级的增加,泥石流沟面积占危险等级面积比也随之增大。在中度危险区、高度危险区和极高度危险区内发生的泥石流面积分别占到各危险等级面积的21.21%、34.09%和46.00%,分析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特征吻合较好。由此可见,信息量法与GIS技术结合对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GIS 信息量法 白龙江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PSR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 被引量:54
4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张玲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0-797,共8页
以地貌灾害频发的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流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渐上升,中高安全等级以上... 以地貌灾害频发的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流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渐上升,中高安全等级以上的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流域内低生态安全区域主要集中在舟曲-武都段白龙江两岸区域、宕昌县西北区域和迭部县北部山区,高安全区域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林业发展区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其分布格局与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地貌灾害的风险分布格局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安全 PSR模型 地貌灾害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41
5
作者 齐姗姗 巩杰 +2 位作者 钱彩云 谢余初 张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224-228,共5页
[目的]综合评估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层次分析法和GIS/RS软件等,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 [目的]综合评估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层次分析法和GIS/RS软件等,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划分为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5个不同等级。[结果]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中度和重度脆弱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较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94%和22.76%。其中,重度与极度脆弱区集中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较低,城镇化较快,工农业发展迅速且人类活动强度较强的流域中部。[结论]研究区总体生态环境压力非常严峻,亟需研究其驱动机制及演变规律,以期为后续的生态恢复重建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模型 生态环境脆弱性 白龙江流域 GIS AHP方法
下载PDF
面积高程积分值计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0
6
作者 常直杨 王建 +1 位作者 白世彪 张志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面积高程积分值(Hypsometric index)能够对流域地貌发育阶段进行定量的描述,在地貌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该值的计算方法较多,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哪种方法才能带来更便捷准确的结果,尚缺乏探讨。文中基于Arcgis9.3及SRTM-DEM数据,... 面积高程积分值(Hypsometric index)能够对流域地貌发育阶段进行定量的描述,在地貌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该值的计算方法较多,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哪种方法才能带来更便捷准确的结果,尚缺乏探讨。文中基于Arcgis9.3及SRTM-DEM数据,以白龙江流域32个子流域为例,分别利用积分曲线法、体积比例法及起伏比法求取了各子流域的HI值。结果表明:三种方法计算的HI值几乎一致,但起伏比法是计算HI值最高效简捷的方法;积分曲线法及体积比例法在流域数目较少时可以使用,但流域数目较多时不推荐使用。该结果可为利用HI值进行地貌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高程积分值 数字高程模型 起伏比法 白龙江流域
原文传递
人工神经网络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7
作者 谭龙 陈冠 +2 位作者 曾润强 熊木齐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边坡为基本研究单元,经过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检验得到白龙江流域对滑坡形成贡献最大的6个因子:人口密度、坡度、坡向、断裂距离、岩性和高程.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白龙江流域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采用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 以边坡为基本研究单元,经过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检验得到白龙江流域对滑坡形成贡献最大的6个因子:人口密度、坡度、坡向、断裂距离、岩性和高程.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白龙江流域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采用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能有效地对该区域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且能将研究区划分成5个区: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高危险区、极高危险区,各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9.53%,41.46%,12.12%,25.33%,1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滑坡 敏感性评价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特征及勘查思路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茂省 黎志恒 +2 位作者 王根龙 赵成 孙萍萍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9,共9页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斜坡急剧变形带,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8.8"舟曲泥石流灾难的发生,再次暴露了对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程度不高,预警预报能力低,以及风险减缓措施不力的弊端。为了...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斜坡急剧变形带,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8.8"舟曲泥石流灾难的发生,再次暴露了对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程度不高,预警预报能力低,以及风险减缓措施不力的弊端。为了避免类似群死群伤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应进一步加强调查和研究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勘查的思路是:首先是对迭部、舟曲、宕昌、武都、文县、康县等6各县,按照《1∶5万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要求,全面开展调查;二是对危及县城、集镇、重要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规划前期勘查的精度要求,逐一进行勘查;三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形成机理、成灾模式、监测预警技术、风险减缓措施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勘查思路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GIS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4
9
作者 杜国梁 张永双 +2 位作者 高金川 孙於春 郭长宝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完成了滑坡易...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完成了滑坡易发性分区评价,将研究区滑坡按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9%,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白龙江两侧以及软弱岩土体分布的区域;中易发区占27.85%;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支流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一定范围内;低易发区占33.09%,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度较高、基本上无断裂带通过的区域;其余区域为极低易发区,占25.46%。对比分析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滑坡发育情况吻合,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内滑坡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GIS 层次分析法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危险性等级区划 被引量:33
10
作者 陈冠 孟兴民 +3 位作者 郭鹏 李亚军 曾润强 乔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利用Rivertools提取流域边界,基于野外调查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取起伏度、坡度、坡向、岩性、降雨、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11个与滑坡发生相关要素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在GIS环境下,采用经验似然比的数据分类方法,运用信息量模型,绘制... 利用Rivertools提取流域边界,基于野外调查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取起伏度、坡度、坡向、岩性、降雨、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11个与滑坡发生相关要素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在GIS环境下,采用经验似然比的数据分类方法,运用信息量模型,绘制了研究区的滑坡灾害危险性等级区划图,最后利用15个活动滑坡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区划图,白龙江流域可分为5个区域: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极低危险区,所占研究区面积比例分别为21%,26%,37%,11%,5%.活动滑坡都位于等级很高和高的区域内,说明模型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似然比 信息量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3
11
作者 贾贵义 全永庆 +4 位作者 黎志恒 梁收运 蒋魁 刘德玉 杨亚兵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7-1236,共10页
以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主要城镇环境工程地质勘查及历次地质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地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选定了坡度、岩性、地震、河流、降水等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组合赋权的方式确... 以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主要城镇环境工程地质勘查及历次地质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地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选定了坡度、岩性、地震、河流、降水等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评价因子的综合权重,最后利用GIS的叠加、以及重分类功能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人口相对密集的城镇(河谷)一带,地质灾害分布相对密集,危险性较大.而以农牧业为主的中、高山区地质灾害分布相对稀疏,危险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赋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信息量法 层次分析法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地形因素对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及权重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德玉 贾贵义 +2 位作者 李松 丛凯 张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9,共7页
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是我国四大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其中地形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实地调查研究区内发育的1 008条泥石流沟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沟床比降、沟坡坡度、流域面积和相对高差4个主要地形因素数据与泥石流灾... 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是我国四大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其中地形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实地调查研究区内发育的1 008条泥石流沟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沟床比降、沟坡坡度、流域面积和相对高差4个主要地形因素数据与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及易发程度的关系,研究其对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影响。通过熵权法计算4个因素的权重,由权重大小排序分析了它们对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200‰~400‰区间内的沟床比降、坡度大于30°的沟坡、相对高差大于300 m的山体、小于10 km^2的流域面积对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最为有利;对泥石流灾害形成贡献程度最大的为沟床比降,其次为相对高差和流域面积,最小的为沟坡坡度。该研究结果对此区域内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白龙江流域 泥石流 熵权法 地质灾害
下载PDF
逻辑回归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谭龙 陈冠 +1 位作者 王思源 孟兴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3,共8页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四大高发区之一,进行该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能够为决策者在灾害管理和设施建设规划方面提供帮助,对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边坡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在野外调查及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四大高发区之一,进行该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能够为决策者在灾害管理和设施建设规划方面提供帮助,对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边坡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在野外调查及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控制该区域滑坡发育的19个要素作为影响因子;经过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检验得到该区域对滑坡形成贡献最大的6个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岩性、断裂距离和人口密度;分别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LR)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对该区域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最后,采用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两模型各能将38.76%、14.48%、9.40%、11.28%、26.07%和13.49%、21.61%、8.17%、26.70%、30.04%的边坡单元分别预测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度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有效地进行该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并且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能力、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逻辑回归 支持向量机 敏感性制图 滑坡
下载PDF
基于像元二分法的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滑坡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凯 孙悦迪 +3 位作者 江宝骅 郭建军 汪玉琼 岳东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6-382,共7页
白龙江流域影响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和人工干扰等,其中地表植被作为滑坡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植被覆盖度为主要度量指标,选择2002,20... 白龙江流域影响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和人工干扰等,其中地表植被作为滑坡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植被覆盖度为主要度量指标,选择2002,2005,2008,2011年4个时段的遥感NDV I值,在改进像元二分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近10年来该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与滑坡点空间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微弱,但区域内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低覆盖区域覆盖度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历年来,该流域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滑坡点密度均较低,滑坡点占总滑坡的20.6%,空间分布呈离散状态,而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滑坡密度较高,滑坡点占总滑坡的34.5%,空间分布主要呈聚集状态,说明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滑坡点密度呈现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度的高低是滑坡发生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10年来,该流域低植被覆盖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增加较快,说明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该流域植被恢复较快,生态脆弱程度减轻,这将为地方防治滑坡灾害的发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论可为全流域制定宏观尺度上的滑坡生态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滑坡 像元二分法 时空格局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DEM的白龙江流域构造活动定量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常直杨 王建 +1 位作者 白世彪 张志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斜坡急剧变形带,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域受多条断裂带的影响,内部相对构造活动强度存在差异,因此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程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SRTM3-DEM数据,...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斜坡急剧变形带,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域受多条断裂带的影响,内部相对构造活动强度存在差异,因此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程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SRTM3-DEM数据,利用GIS技术提取了白龙江流域33个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HI)、河流阶梯指数(SL)、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流域形状指数(BS)、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比(VF)等5种地貌参数。然后对5种地貌参数进行分级,求取5种地貌参数分级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价研究区的构造活动程度(Iat),分为弱、中等、较强和强四类。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构造活动程度为中等至强(Iat≤2),这与该地区受青藏高原隆升效应及断裂带走滑作用相一致。下游地区构造活动程度相对弱(Iat>2),地貌差异不明显,这与该地区主要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活动性弱有关。研究结果与区域的地质背景相一致,该研究对利用地貌参数进行流域的活动构造量化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地貌参数 数字高程模型(DEM) 构造活动程度
原文传递
甘肃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6
16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赵彩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2-708,共7页
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三大地形交汇过渡带水土流失的典型流域——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结合RUSLE模型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景观生态... 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三大地形交汇过渡带水土流失的典型流域——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结合RUSLE模型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景观生态风险较高,中等风险区以上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在空间上,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岷江沿岸和迭部县西北部地区的景观生态风险高于其他地区。(2)景观生态风险格局变化不大,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尤其在2002年后,低风险区迅速增加,其面积达280.89 km2,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3)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风险主要集中在未利用地和耕地(尤其是坡耕地),而林地的生态风险最低;武都区水土流失景观生态风险面积最大。今后重点治理的区域应集中在马街乡、洛塘镇、安化镇、汉王镇、鱼龙乡、浦田乡、熊池乡、桔柑乡和两水镇北部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RUSLE 景观损失指数 生态风险 白龙江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水源供给服务时空分异 被引量:26
17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2 位作者 齐姗姗 吴婧 胡宝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37-1347,共11页
甘肃白龙江流域是我国嘉陵江上游水资源重要的补给地之一,对其开展流域生态系统水源供给服务功能空间定量评估研究,有利于水源区保护规划的制定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论文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气象、土壤和野外观测数据等,应用InV... 甘肃白龙江流域是我国嘉陵江上游水资源重要的补给地之一,对其开展流域生态系统水源供给服务功能空间定量评估研究,有利于水源区保护规划的制定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论文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气象、土壤和野外观测数据等,应用InVEST模型水源供给模块估算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水源供给量,并定量分析流域水源供给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形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水源平均供给量约在388 mm左右,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中部干热河谷区域水源供给量相对较小,东南部山地林区降雨量大,水源供给量较高,林地(如云冷杉类、针叶林类等)和农田水源供给量较高。流域内水源供给量随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1 500~3 500 m和15°~40°区段;阴坡区域水源供给量大于阳坡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供给功能 InVEST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白龙江流域
原文传递
多种组合模型的区域滑坡易发性及精度评价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杨强 王高峰 +3 位作者 丁伟翠 李荣建 高幼龙 邓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51,共16页
以滑坡灾害高易发的陇南白龙江流域中游及其岷江支流段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流域内2093处滑坡灾害点样本数据,开展多种组合模型区域滑坡易发性区划及精度评价研究。首先选取坡度、坡高、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流域沟壑密度、植被归一化指... 以滑坡灾害高易发的陇南白龙江流域中游及其岷江支流段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流域内2093处滑坡灾害点样本数据,开展多种组合模型区域滑坡易发性区划及精度评价研究。首先选取坡度、坡高、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流域沟壑密度、植被归一化指数等6项影响滑坡发生的孕灾因子作为易发性的评价指标,依据各指标条件下的信息量值、确定性系数值和证据权重值曲线突变规律,并结合滑坡面积及分级面积频率比曲线作为等级划分的临界值来确定因子分级状态。其次,基于指标因子状态分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信息量法、确定性系数法、证据权法分别与逻辑回归组合的3种模型开展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并从模型结果、适用性和精度等方面采用多手段对3种组合模型进行比较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方面3组模型均表现较为理想,信息量和逻辑回归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4.6%,其预测精度和准确性优于其它两种组合模型;研究区滑坡极高易发区主要分布白龙江两岸,尤其分布在两河口至桔柑乡段白龙江左岸区域,易发性评价结果成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空间用规划及用途管制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精度评价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武都白龙江流域滑坡活动性探讨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树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8-32,共5页
该地区滑坡的活动性,在时间上有明显的4个活动期,每个活动周期分别为白龙江下切所需时间。其中志留系千枚岩、板岩及片岩是滑坡发育最活跃的地质单元,活跃度达0.8326。根据滑坡发生的频率周期.依据高程及地层岩性对该地区斜坡稳定... 该地区滑坡的活动性,在时间上有明显的4个活动期,每个活动周期分别为白龙江下切所需时间。其中志留系千枚岩、板岩及片岩是滑坡发育最活跃的地质单元,活跃度达0.8326。根据滑坡发生的频率周期.依据高程及地层岩性对该地区斜坡稳定性进行了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活动周期 滑坡活跃度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滑坡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5
20
作者 黎志恒 文宝萍 +3 位作者 贾贵义 张永军 董抗甲 杨亚兵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776,共9页
以近期开展的区域性调查、勘查项目所得的1031处滑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白龙江流域地质背景和外部环境主要因素中滑坡分布的敏感区段,以及不同规模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敏感区段,探讨了各个因素控制和影响滑坡分布的内在机理.研... 以近期开展的区域性调查、勘查项目所得的1031处滑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白龙江流域地质背景和外部环境主要因素中滑坡分布的敏感区段,以及不同规模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敏感区段,探讨了各个因素控制和影响滑坡分布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流域内滑坡在以下地段集中分布:中山区、地形坡度15°~45°斜坡区、层状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干段断层10 km范围内、地震烈度Ⅶ~Ⅷ度区、小时最大降雨量35~40 mm地区、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人/km^2地区.巨型滑坡更加密集于中山区、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要断裂带不足5 km范围内以及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中小型滑坡在低山丘陵区、松散土层分布区、白龙江二级及以下支流岸坡上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地区更为集中;大型滑坡分布特征介于二者中间.巨型滑坡对断裂、地形、软岩敏感性最强,中小型滑坡对降雨、松散土体、人类活动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滑坡 主控因素 地质背景 外部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