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龙江上游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50
1
作者 郭正刚 刘慧霞 +1 位作者 孙学刚 程国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8-395,共8页
白龙江上游地区属长江防护林工程重点地区之一。根据 36个样地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群落内各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灌木层 >草本层 >乔木层” ;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复杂 ,在杜鹃巴山冷... 白龙江上游地区属长江防护林工程重点地区之一。根据 36个样地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群落内各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灌木层 >草本层 >乔木层” ;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复杂 ,在杜鹃巴山冷杉 (Rhododendronfastigiatum_Abiesfargesii)林中为“草本层 >灌木层 >乔木层” ,在苔藓巴山冷杉林中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其余群落中为“灌木层 >草本层 >乔木层” ;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 ,而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随林分郁闭度变化而变化 ,在郁闭度 30 %的杜鹃巴山冷杉林中 ,草本层大于灌木层 ,在郁闭度 47%的箭竹巴山冷杉林中 ,草本层和灌木层相当 ,在郁闭度 55 %以上的各个群落内 ,灌木层大于草本层。同一海拔不同坡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分布于阳坡的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林大于分布于阴坡的草类云杉 (Piceaasperata)林。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增加 ,从海拔 2 4 0 0m的栎类阔叶林 ,2 60 0m的草类云杉林 ,2 80 0m的箭竹 (Sinarundinarianitida)巴山冷杉林 ,到 3 0 0 0m的苔藓巴山冷杉林和 3 2 0 0m的杜鹃巴山冷杉林 ,物种多样性依次下降 ,到海拔 3 40 0m的高山杜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上游地区 森林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白龙江上游地区森林植被恢复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正刚 吴秉礼 +1 位作者 王锁民 程国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7-543,共7页
通过对残存林分的天然更新能力、天然次生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的生长状况调查,分析了白龙江上游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在人工恢复植被的过程中,营造于海拔3000m以上的人工云杉 Piceaasperata 幼林生长不良,没有成林地分布,而... 通过对残存林分的天然更新能力、天然次生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的生长状况调查,分析了白龙江上游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在人工恢复植被的过程中,营造于海拔3000m以上的人工云杉 Piceaasperata 幼林生长不良,没有成林地分布,而营造于海拔2700~3000m带的人工云杉幼林生长发育良好,并且已成林地的林分结构符合理想同龄林林分结构的分布规律,能够定向培育成森林资源;残存天然林分的更新表现为草类云杉林天然更新良好,残存箭竹云杉林、杜鹃岷江冷杉林 Abiesfaxoniana 和箭竹岷江冷杉林的天然更新不良;采伐迹地上天然次生群落生长良好,更新及时,正处于正向演替阶段.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 海拔、土壤厚度、坡度、坡向 和林分的实际恢复能力,将该地区划分为3个森林植被恢复类型区,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存林分 人工恢复群落 天然次生群落 白龙江上游地区 森林植被 恢复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