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眼金睛”辨藏品
1
作者 段玉盟 《商业经济》 2002年第5期52-53,共2页
投资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如何鉴赏和选择艺术品的问题,因为并非任何艺术品都适合投资.还真需要一双“火眼金睛”不可呢。要想从浩如烟海的艺术品世界中精选出那些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应该按以下4个标准来判断:
关键词 藏品 收藏工作 艺术品鉴定 收藏价值 白釉 紫砂壶
下载PDF
广州发现的一件青白釉盘产地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强 《文物春秋》 2018年第1期69-73,共5页
文章以广州惠福西路南粤先贤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白釉盘残片为研究对象,利用μ-XRF对其胎釉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结合这件青白釉盘残片的出土层位、装饰特点、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推断该盘属于南宋时期广西藤县中和窑... 文章以广州惠福西路南粤先贤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白釉盘残片为研究对象,利用μ-XRF对其胎釉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结合这件青白釉盘残片的出土层位、装饰特点、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推断该盘属于南宋时期广西藤县中和窑产品。此发现从实物角度证实了中和窑青白瓷通过广州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为研究中和窑贸易路线提供了物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南粤先贤馆遗址 白釉 中和窑 南宋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从一件唐代白釉盘口瓷瓶浅析焦作古瓷窑址发展历史
3
作者 张新顺 《焦作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54-57,共4页
2013年10月,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市东郊待王村发现的一座唐代墓葬(编号2013JD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唐代中期随葬器物。其中出土的一件白釉盘口瓷瓶造型优美、釉色温润、胎质细腻,为焦作地区唐代墓葬中首次发现,对研究焦作... 2013年10月,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市东郊待王村发现的一座唐代墓葬(编号2013JD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唐代中期随葬器物。其中出土的一件白釉盘口瓷瓶造型优美、釉色温润、胎质细腻,为焦作地区唐代墓葬中首次发现,对研究焦作古瓷窑址的发展历史和河南白瓷的烧造年代,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 唐墓 白釉口瓷瓶
下载PDF
御窑遗址2013年电缆沟工程随工清理简报 被引量:2
4
作者 江建新 +6 位作者 江小民(发掘) 邬书荣(发掘) 邹福安(发掘) 李子嵬(发掘/摄影) 李佳(发掘/绘图) 程超(发掘/摄影) 李慧(发掘)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64,共7页
2013年8月,供电部门为铺设电缆在御窑遗址中心区域开挖长沟,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跟随施工进行现场清理。在电缆沟中部、距地表深约80厘米的地层中发现大量白色瓷泥堆积,在白泥中出土了两件白釉刻花盘、少量器物坯体和瓷质八足... 2013年8月,供电部门为铺设电缆在御窑遗址中心区域开挖长沟,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跟随施工进行现场清理。在电缆沟中部、距地表深约80厘米的地层中发现大量白色瓷泥堆积,在白泥中出土了两件白釉刻花盘、少量器物坯体和瓷质八足支烧垫具等遗物。根据地层叠压和出土遗物判断,发掘者认为此白色瓷泥堆积是建造于洪武时期,永乐时沿用,又废弃于永乐时期的御器厂大型陈泥池的遗留物。白泥层下的夯实基础中,亦有少量出土物,虽较为粗糙,但曾塑烧,当是元代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窑遗址 瓷泥堆积 白釉刻花
原文传递
试析御窑遗址出土白釉刻花盘烧造年代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小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8-106,共9页
2013年8月御窑遗址铺设电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与清理,发现大量白色瓷泥,白泥层叠压在元代地层之上,包含物仅见洪武及永乐时期的遗物,发掘者据此认定该处是建造于洪武时期,废弃于永乐时期的大型陈泥池... 2013年8月御窑遗址铺设电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与清理,发现大量白色瓷泥,白泥层叠压在元代地层之上,包含物仅见洪武及永乐时期的遗物,发掘者据此认定该处是建造于洪武时期,废弃于永乐时期的大型陈泥池。为何该处大量优质瓷泥会遭到废弃?其废弃时间和包含物的制作年代是何时?本文着重介绍这批出土遗物,并与珠山出土洪武、永乐时期器物以及传世遗物比对,通过科学测试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对该陈泥池的废弃原因、时间以及出土白釉刻花盘的具体烧制年代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窑 白釉刻花 瓷泥 烧制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