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玉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9,共19页
走进东西文化开放性交流融汇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诗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本身,就不可能是全盘的整体性的肯定。适应表现自己和创新艺术的需要,他们表现了对于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契合点的无止境的寻求。正是由于这种艺...
走进东西文化开放性交流融汇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诗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本身,就不可能是全盘的整体性的肯定。适应表现自己和创新艺术的需要,他们表现了对于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契合点的无止境的寻求。正是由于这种艺术发展机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荒原》
中国现代诗
意象派诗歌
诗潮
性交流
白
螺
壳
卞之琳
徐志摩
戴望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让候鸟式居民有回家的感觉
2
作者
钟冉(文/图)
于滨榕(文/图)
《雷锋》
2024年第28期46-47,共2页
“空灵的白螺壳,你,孔眼里不留纤尘,漏到了我的手里却有一干种感情……”近日,在山东乳山市,滨海新区天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一场读书会分享活动正在进行,辖区内热爱读书的居民们齐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快乐。
关键词
读书心得
山东乳山
滨海新区
读书会
白
螺
壳
阅读快乐
候鸟式
分享
原文传递
生命的风旗——论冯至《十四行集》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同道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5-136,共22页
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先生这一评断与其说是结论,毋宁说是预言。如果说30年代的冯至为这预言惶恐不安,那么,创作《十四行集》后的冯至则大可举冠自冕而神态自若。
关键词
十四行集
冯至
风旗
抒情诗人
昨日之歌
北游及其他
有加利树
里尔克
杜甫诗
白
螺
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谈十四行体在中国
被引量:
3
4
作者
鲁德俊
许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6-194,共9页
前此,我们曾撰文《十四行体在中国》(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3期),较系统地探讨了十四行诗体移植中国的发展轨迹。最近,我们在编辑《中国十四行诗集》的过程中,又接触到一些新资料,现对十四行体在中国的几个问题,再补充一...
前此,我们曾撰文《十四行体在中国》(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3期),较系统地探讨了十四行诗体移植中国的发展轨迹。最近,我们在编辑《中国十四行诗集》的过程中,又接触到一些新资料,现对十四行体在中国的几个问题,再补充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
唐提
格律体
幻美之旅
戴望舒
新诗史
我底记忆
白
螺
壳
彼得拉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声音”到“呼吸”——论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7,共10页
新诗诞生后的音乐性建设主要是在声音的韵律节奏层面进行,其基本思路是寻找现代汉语诗歌音乐性的普遍规律,这仍然是一种古典式的对音乐的理解方式。在新诗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先锋诗歌中,出现"呼吸"式的...
新诗诞生后的音乐性建设主要是在声音的韵律节奏层面进行,其基本思路是寻找现代汉语诗歌音乐性的普遍规律,这仍然是一种古典式的对音乐的理解方式。在新诗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先锋诗歌中,出现"呼吸"式的音乐,它追求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声音,而是由经验性的语言带动的声音,它主要在词与词的关系中获得,包含诗人对语言的自觉,而音乐性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从"声音"到"呼吸",实现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转换,当代诗歌中的音乐性问题不再是一个可以从具体的诗歌中剥离出来的普遍性问题,每一位诗人、每一首诗都在寻找最适合自身的音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性
汉语诗歌
诗歌形式
当代诗歌
雨中的马
白
螺
壳
古典诗歌
生命经验
新诗发展
现代诗歌
原文传递
暗香浮动 冷月黄昏——论卞之琳情诗的古典意蕴
6
作者
陆红颖
《诗探索》
2006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闻一多曾夸奖卞之琳不写情诗,故很多现代爱情诗选都无卞之琳作品,学界更无专文论其情诗,形成研究的空缺。1933年,卞之琳偶遇在北大念书的张充和,其自述长文《【
关键词
卞之琳
现代爱情
雕虫纪历
专文
李商隐
姜夔词
张充
白
螺
壳
《菩萨蛮》
姜
白
石
原文传递
诗的内在结构与意象的二重性
被引量:
2
7
作者
章亚昕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89年第5期67-74,共8页
水流云在,是对意象二重性的比拟象征。意与象在诗中行云流水般迭合,遂生成诗的意象系统。本文认为,诗的“顿悟”效应取决于意象的二重性,基于印象与情调的相渗相生。意象是有情调的印象,它本身就具有艺术启示力;否则,意象迭加无非积木游...
水流云在,是对意象二重性的比拟象征。意与象在诗中行云流水般迭合,遂生成诗的意象系统。本文认为,诗的“顿悟”效应取决于意象的二重性,基于印象与情调的相渗相生。意象是有情调的印象,它本身就具有艺术启示力;否则,意象迭加无非积木游戏,也决无产生整体效应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化
抒情主人公
白
螺
壳
表现艺术
诗歌审美
复沓
诗艺
山水诗
周匝
说诗
原文传递
解诗:中国现代诗批评方法——朱自清的“解诗”理论和实践
8
作者
许霆
《淮阴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58-61,共4页
三四十年代,呼应着中国新诗现代化趋向,朱自清提出了解诗理论,并躬身实践。朱自清的解诗理论主要内涵是:“欣赏是在透彻的了解里”;“只有分析,方可以得到透彻的了解”;“诗是最多义的,最错综的”;“见仁见智的说法到底是不足为训的”...
三四十年代,呼应着中国新诗现代化趋向,朱自清提出了解诗理论,并躬身实践。朱自清的解诗理论主要内涵是:“欣赏是在透彻的了解里”;“只有分析,方可以得到透彻的了解”;“诗是最多义的,最错综的”;“见仁见智的说法到底是不足为训的”。这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的诗批评方法,它对于我们欣赏代新诗时缩短诗人审美追求与读者审美距离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我们今天拓宽思维空间、革新批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诗
中国现代诗
批评方法
新诗现代化
审美距离
四十年代
新诗杂话
白
螺
壳
燕卜逊
卞之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命存在的哲思——《白螺壳》解读
9
作者
李艳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1年第1期59-60,共2页
卞之琳的诗歌充满了生命的哲思,《白螺壳》通过对螺壳的描述,深度阐释了诗人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人生中的一切物累都是空华,只有"出脱空华",才能到达生命的本真境界。
关键词
卞之琳
《
白
螺
壳
》
生命存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智诗的抒情方式
10
作者
周少华
《创作评谭》
2006年第2期59-60,共2页
三四十年代现代主智诗是在早期白话说理诗的基础上,反拨浪漫豪放或感伤的诗风,并在感应现代社会脉动中逐渐形成的。要理清三四十年代主智诗的“知性”的发展衍变轨迹,这要从诗歌创作本体论的角度去探寻三四十年代主智诗的智性构成。现...
三四十年代现代主智诗是在早期白话说理诗的基础上,反拨浪漫豪放或感伤的诗风,并在感应现代社会脉动中逐渐形成的。要理清三四十年代主智诗的“知性”的发展衍变轨迹,这要从诗歌创作本体论的角度去探寻三四十年代主智诗的智性构成。现代主智诗通过情感表达、意象系统、语言修辞等手段建构着其智性表达系统,维护着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年代
抒情方式
智性
现代诗歌
诗歌创作
白
螺
壳
语言修辞
表达系统
卞之琳
穆旦
原文传递
寄居蟹的海中“游乐场”
11
作者
王雅馨
无
《少年科普世界》
2020年第1期70-71,共2页
我是一只可爱的寄居蟹,你看,我刚捡来的新房子--一个有着褐色斑点的雪白螺壳是多么美丽呀……“咕咕”,我的“午餐铃”响了,不能再臭美了,得赶紧去找食物。
关键词
褐色斑点
白
螺
壳
游乐场
新房子
原文传递
题名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玉石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9,共19页
文摘
走进东西文化开放性交流融汇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诗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本身,就不可能是全盘的整体性的肯定。适应表现自己和创新艺术的需要,他们表现了对于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契合点的无止境的寻求。正是由于这种艺术发展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
现代诗歌
《荒原》
中国现代诗
意象派诗歌
诗潮
性交流
白
螺
壳
卞之琳
徐志摩
戴望舒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让候鸟式居民有回家的感觉
2
作者
钟冉(文/图)
于滨榕(文/图)
机构
不详
出处
《雷锋》
2024年第28期46-47,共2页
文摘
“空灵的白螺壳,你,孔眼里不留纤尘,漏到了我的手里却有一干种感情……”近日,在山东乳山市,滨海新区天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一场读书会分享活动正在进行,辖区内热爱读书的居民们齐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快乐。
关键词
读书心得
山东乳山
滨海新区
读书会
白
螺
壳
阅读快乐
候鸟式
分享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生命的风旗——论冯至《十四行集》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同道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5-136,共22页
文摘
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先生这一评断与其说是结论,毋宁说是预言。如果说30年代的冯至为这预言惶恐不安,那么,创作《十四行集》后的冯至则大可举冠自冕而神态自若。
关键词
十四行集
冯至
风旗
抒情诗人
昨日之歌
北游及其他
有加利树
里尔克
杜甫诗
白
螺
壳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谈十四行体在中国
被引量:
3
4
作者
鲁德俊
许霆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6-194,共9页
文摘
前此,我们曾撰文《十四行体在中国》(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3期),较系统地探讨了十四行诗体移植中国的发展轨迹。最近,我们在编辑《中国十四行诗集》的过程中,又接触到一些新资料,现对十四行体在中国的几个问题,再补充一些看法。
关键词
十四行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
唐提
格律体
幻美之旅
戴望舒
新诗史
我底记忆
白
螺
壳
彼得拉克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声音”到“呼吸”——论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蓉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诗的‘身体’现代性研究"(批准号:14BZW126)成果
文摘
新诗诞生后的音乐性建设主要是在声音的韵律节奏层面进行,其基本思路是寻找现代汉语诗歌音乐性的普遍规律,这仍然是一种古典式的对音乐的理解方式。在新诗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先锋诗歌中,出现"呼吸"式的音乐,它追求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声音,而是由经验性的语言带动的声音,它主要在词与词的关系中获得,包含诗人对语言的自觉,而音乐性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从"声音"到"呼吸",实现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转换,当代诗歌中的音乐性问题不再是一个可以从具体的诗歌中剥离出来的普遍性问题,每一位诗人、每一首诗都在寻找最适合自身的音乐性。
关键词
音乐性
汉语诗歌
诗歌形式
当代诗歌
雨中的马
白
螺
壳
古典诗歌
生命经验
新诗发展
现代诗歌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暗香浮动 冷月黄昏——论卞之琳情诗的古典意蕴
6
作者
陆红颖
出处
《诗探索》
2006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文摘
闻一多曾夸奖卞之琳不写情诗,故很多现代爱情诗选都无卞之琳作品,学界更无专文论其情诗,形成研究的空缺。1933年,卞之琳偶遇在北大念书的张充和,其自述长文《【
关键词
卞之琳
现代爱情
雕虫纪历
专文
李商隐
姜夔词
张充
白
螺
壳
《菩萨蛮》
姜
白
石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诗的内在结构与意象的二重性
被引量:
2
7
作者
章亚昕
出处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89年第5期67-74,共8页
文摘
水流云在,是对意象二重性的比拟象征。意与象在诗中行云流水般迭合,遂生成诗的意象系统。本文认为,诗的“顿悟”效应取决于意象的二重性,基于印象与情调的相渗相生。意象是有情调的印象,它本身就具有艺术启示力;否则,意象迭加无非积木游戏,也决无产生整体效应的可能。
关键词
意象化
抒情主人公
白
螺
壳
表现艺术
诗歌审美
复沓
诗艺
山水诗
周匝
说诗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解诗:中国现代诗批评方法——朱自清的“解诗”理论和实践
8
作者
许霆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58-61,共4页
文摘
三四十年代,呼应着中国新诗现代化趋向,朱自清提出了解诗理论,并躬身实践。朱自清的解诗理论主要内涵是:“欣赏是在透彻的了解里”;“只有分析,方可以得到透彻的了解”;“诗是最多义的,最错综的”;“见仁见智的说法到底是不足为训的”。这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的诗批评方法,它对于我们欣赏代新诗时缩短诗人审美追求与读者审美距离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我们今天拓宽思维空间、革新批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解诗
中国现代诗
批评方法
新诗现代化
审美距离
四十年代
新诗杂话
白
螺
壳
燕卜逊
卞之琳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命存在的哲思——《白螺壳》解读
9
作者
李艳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出处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1年第1期59-60,共2页
文摘
卞之琳的诗歌充满了生命的哲思,《白螺壳》通过对螺壳的描述,深度阐释了诗人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人生中的一切物累都是空华,只有"出脱空华",才能到达生命的本真境界。
关键词
卞之琳
《
白
螺
壳
》
生命存在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智诗的抒情方式
10
作者
周少华
出处
《创作评谭》
2006年第2期59-60,共2页
文摘
三四十年代现代主智诗是在早期白话说理诗的基础上,反拨浪漫豪放或感伤的诗风,并在感应现代社会脉动中逐渐形成的。要理清三四十年代主智诗的“知性”的发展衍变轨迹,这要从诗歌创作本体论的角度去探寻三四十年代主智诗的智性构成。现代主智诗通过情感表达、意象系统、语言修辞等手段建构着其智性表达系统,维护着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自律。
关键词
四十年代
抒情方式
智性
现代诗歌
诗歌创作
白
螺
壳
语言修辞
表达系统
卞之琳
穆旦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寄居蟹的海中“游乐场”
11
作者
王雅馨
无
机构
成都市双庆小学四年级四班
太阳娃工作室
出处
《少年科普世界》
2020年第1期70-71,共2页
文摘
我是一只可爱的寄居蟹,你看,我刚捡来的新房子--一个有着褐色斑点的雪白螺壳是多么美丽呀……“咕咕”,我的“午餐铃”响了,不能再臭美了,得赶紧去找食物。
关键词
褐色斑点
白
螺
壳
游乐场
新房子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孙玉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让候鸟式居民有回家的感觉
钟冉(文/图)
于滨榕(文/图)
《雷锋》
2024
0
原文传递
3
生命的风旗——论冯至《十四行集》
张同道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再谈十四行体在中国
鲁德俊
许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声音”到“呼吸”——论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转换
李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原文传递
6
暗香浮动 冷月黄昏——论卞之琳情诗的古典意蕴
陆红颖
《诗探索》
2006
0
原文传递
7
诗的内在结构与意象的二重性
章亚昕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89
2
原文传递
8
解诗:中国现代诗批评方法——朱自清的“解诗”理论和实践
许霆
《淮阴师专学报》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生命存在的哲思——《白螺壳》解读
李艳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智诗的抒情方式
周少华
《创作评谭》
2006
0
原文传递
11
寄居蟹的海中“游乐场”
王雅馨
无
《少年科普世界》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