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啮小蜂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忠岐 王秉海 魏建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8-102,T004,共6页
描述了从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啮小蜂新种———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septentrion alissp .nov .,属啮小蜂属Tetrastichus黑棒啮小蜂种团 (howardi group)。该新种在我国北方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布普遍 ,也分布韩国。在美国白蛾越... 描述了从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啮小蜂新种———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septentrion alissp .nov .,属啮小蜂属Tetrastichus黑棒啮小蜂种团 (howardi group)。该新种在我国北方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布普遍 ,也分布韩国。在美国白蛾越冬蛹中及夏季蛹中的寄生率一般为 12 %~2 4 % ,每头寄主蛹出蜂数为 78~ 182头 ,雌雄性比为 10∶1。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小蜂 新种 美国白蛾 寄生蜂 中国 韩国
下载PDF
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洪权春 陈素贞 李成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7-160,178,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Yang)触角感觉器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虫鞭节7节,雄虫鞭节8节。雌雄蜂触角上存在以下7种感觉器:Bhm氏鬃...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Yang)触角感觉器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虫鞭节7节,雄虫鞭节8节。雌雄蜂触角上存在以下7种感觉器:Bhm氏鬃毛、毛形感觉器Ⅰ和Ⅱ、刺形感觉器、板形感觉器Ⅰ和Ⅱ、乳头形感觉器Ⅰ和Ⅱ、腔锥形感觉器和指形感觉器。指形感觉器只见于雌虫。雌蜂触角感觉器数量、种类比雄蜂多,性二型现象明显。明确了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超微结构,为寄生蜂寄生行为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小蜂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白蛾黑棒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被引量:8
3
作者 曲花荣 邵凌松 +3 位作者 逄焕臣 聂磊 杨隽 谭宏利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0,I0001,共3页
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Yang是美国白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为了人工大规模繁殖以应用于生物防治,对该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得出白蛾黑棒啮小蜂的... 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Yang是美国白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为了人工大规模繁殖以应用于生物防治,对该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得出白蛾黑棒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63℃和334.14日度,为指导室内人工大量繁殖白蛾黑棒啮小蜂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小蜂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下载PDF
白蛾黑棒啮小蜂的繁育生物学特性
4
作者 刘绪丹 张艺馨 +2 位作者 史俊瑞 杨丽元 孙守慧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4-812,共9页
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以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为替代寄主繁育白蛾黑棒啮小蜂,研究其寄生行为及生物学特性,可为白蛾黑棒啮小蜂大规模繁... 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以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为替代寄主繁育白蛾黑棒啮小蜂,研究其寄生行为及生物学特性,可为白蛾黑棒啮小蜂大规模繁育应用于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白蛾黑棒啮小蜂的交配行为可分为交配前期、交配中期和交配后期3个阶段,寄生行为分为搜寻、刺探、产卵和产卵后梳理4个阶段;胚胎发育期可分为胚胎发育早期、胚胎伸长及器官形成期和胚胎成熟期;胚后发育包括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刚羽化的雌蜂卵巢内不含有成熟卵粒,成熟卵出现于羽化24 h后。在18℃、21℃、24℃、27℃和30℃五个温度梯度条件下测定白蛾黑棒啮小蜂全世代发育历期达59.35 d、31.20 d、22.85 d、18.45 d和13.90 d,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15℃和225.0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小蜂 美国白蛾 个体发育 有效积温
下载PDF
白蛾黑棒啮小蜂的生殖力及替代寄主的繁蜂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艺馨 史俊瑞 +4 位作者 付兴 杨丽元 胡少锋 马茜 孙守慧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2-882,共11页
【目的】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明确白蛾黑棒啮小蜂生殖力及替代寄主的繁殖效果,可为指导室内人工继代繁育该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解剖白蛾... 【目的】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明确白蛾黑棒啮小蜂生殖力及替代寄主的繁殖效果,可为指导室内人工继代繁育该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解剖白蛾黑棒啮小蜂雌成蜂生殖系统,研究其生殖力,采用寄生成功率等指标测定了美国白蛾蛹、柞蚕蛹Antherea pernyi、黄粉甲蛹Tenebrio molitor和大麦虫蛹Zophobas atratus的最适接蜂量,并通过测定白蛾黑棒啮小蜂的寄生成功率、羽化率、每克蛹出蜂量和雌雄性比4项指标比较4种寄主蛹的繁蜂效果。【结果】白蛾黑棒啮小蜂雌性成蜂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个中输卵管、1个附腺、1个受精囊、1个杜氏腺、1个毒囊以及其上的1个毒腺。每侧卵巢的卵巢管数量为10-12根,各卵巢管中所含的卵粒数为3-8粒。理论上每头雌蜂卵巢中卵粒的最大数量可达192粒,但从实际解剖结果来看,最大怀卵量为145粒,每头雌成虫平均含卵粒数为106粒;综合寄生成功率、平均发育历期、每个寄主蛹的平均后代数量、后代雌雄性比和后代雌雄蜂体长5个指标,确定供试繁育白蛾黑棒啮小蜂的4种寄主蛹的最适蜂蛹比分别为:美国白蛾蛹为3:1、柞蚕蛹为100:1、黄粉甲蛹为3:1、大麦虫蛹为20:1;人工繁育5代后黄粉甲蛹和美国白蛾蛹寄生成功率显著高于柞蚕蛹和大麦虫蛹,其中以黄粉甲蛹的寄生成功率最高(98.27%);黄粉甲蛹、美国白蛾蛹和柞蚕蛹的羽化率均大于97%,其中以黄粉甲蛹最高(98.26%);每克蛹出蜂量柞蚕蛹最高(1333头),大麦虫蛹最低(217头);雌雄性比柞蚕蛹最高(7.65:1),黄粉甲蛹其次(6.64:1),大麦虫蛹最低(4.69:1)。【结论】根据寄生成功率、羽化率、每克蛹出蜂量和雌雄性比4项指标的测定结果,4种供试的寄主蛹都可供白蛾黑棒啮小蜂完成继代繁育,除大麦虫蛹外,其他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小蜂 生殖系统 替代寄主 人工繁育 蜂蛹比
原文传递
补充营养对白蛾黑棒啮小蜂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童玲 左鹏飞 谢昀丽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9-20,共2页
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在杨小舟蛾、杨扇舟蛾越冬蛹内寄生率表现良好,在生物防治上有很好的利用前景。实验研究对白蛾黑棒啮小蜂补充营养后,观察亲代蜂寿命及子代蜂出蜂量、雌雄比、寄生率的改变,找出最适合的... 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在杨小舟蛾、杨扇舟蛾越冬蛹内寄生率表现良好,在生物防治上有很好的利用前景。实验研究对白蛾黑棒啮小蜂补充营养后,观察亲代蜂寿命及子代蜂出蜂量、雌雄比、寄生率的改变,找出最适合的体外营养源,从而为该小蜂在防治林业食叶害虫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小蜂 寿命 寄生率 每头寄主出蜂量 雌雄比
下载PDF
白蛾黑棒啮小蜂人工复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姬琨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4期63-64,79,共3页
白蛾黑棒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但采取同一寄主连续繁蜂多代,往往会降低整个种群的雌雄比及寄生率,影响其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效果。该文从对小蜂补充营养及转寄主寄生2个方面对白蛾黑棒啮小蜂进... 白蛾黑棒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但采取同一寄主连续繁蜂多代,往往会降低整个种群的雌雄比及寄生率,影响其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效果。该文从对小蜂补充营养及转寄主寄生2个方面对白蛾黑棒啮小蜂进行复壮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解决人工繁育过程中蜂种退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小蜂 人工复壮 补充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