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辨治癌性发热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冰 《河南中医》 2014年第7期1429-1430,共2页
癌性发热根据中医辨治原则分为:毒热炽盛型,湿热内蕴型,肝经郁热型,阴虚发热型,瘀毒内阻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实热内炽型,阴虚热扰型,湿毒蕴结型,气虚发热型。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从气血阴阳论治和从六经传变论治。
关键词 癌性发热 益气养阴法 活血化瘀法 固体培元法 甘温除热法 清热利湿法 小柴胡 白虎
下载PDF
论白虎汤证不为“四大”症 被引量:9
2
作者 胡连玺 《山西中医》 1992年第2期5-6,共2页
有清以降,注伤寒白虎证者,多遵《温病条辨》而言其为“四大”症,沿袭至今,致使无法认识何者为白虎证,何者为白虎加入参汤证,遂使仲师辨证之精微处湮而不彰,使吴氏之鉴别法亦晦而不明。故提出,以就正於同道。所谓四大症,为身大热,汗大出... 有清以降,注伤寒白虎证者,多遵《温病条辨》而言其为“四大”症,沿袭至今,致使无法认识何者为白虎证,何者为白虎加入参汤证,遂使仲师辨证之精微处湮而不彰,使吴氏之鉴别法亦晦而不明。故提出,以就正於同道。所谓四大症,为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笔者按:更有加面大赤为五大症者)。此四大症与《伤寒论》原意不符,试看大论所载白虎证三条: 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第176条之“里有寒”显系有误,有改为里有热者,有改为里无寒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 白虎
下载PDF
也说阳明病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登岭 赵红霞 《国医论坛》 2012年第3期5-6,共2页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林亿校本《伤寒论》凡有八条提及,原为"热结于里,里实未成"而设,用以治疗外邪由表入里化热化燥,无形燥热炽盛及真热假寒之热厥。
关键词 白虎 白虎加人参 《伤寒论》
下载PDF
基于六维辨证观新解白虎汤证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勋欣 于河 +5 位作者 王雨菡 汪伯川 王振东 崔丽军 刘铁钢 谷晓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81-187,共7页
六维辨证观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谷晓红教授基于理论教学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辨证观念,强调从病因、病位、病期、病势、病理、病性6个不同维度对病证进行辨析,有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形成。白虎汤证作为伤寒温病皆可见到的一种证态,目... 六维辨证观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谷晓红教授基于理论教学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辨证观念,强调从病因、病位、病期、病势、病理、病性6个不同维度对病证进行辨析,有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形成。白虎汤证作为伤寒温病皆可见到的一种证态,目前对于其辨证及治疗仍需要深入探讨。文章从六维辨证角度出发,汇总了谷晓红、于河两代温病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白虎汤证治的理解和思考,并结合伤寒温病学派的不同观点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将白虎汤证所处阶段概括为因感外邪入里所致肺胃脏腑功能失调的气分期,此期邪盛而正不衰,处于里热壅盛、津液耗灼状态,症状可见大热、大汗、口渴及符合里实热盛的脉象表现。同时提出白虎汤证之病位可扩展至肺胃,治以白虎汤而有防阳明太实,土克水,预护肾阴之效。通过六维辨证观对白虎汤证愈后转归的动态辨析可知,伤寒温病虽都可见到白虎汤证,但具体病期传变、病势转归、病理兼夹、治疗方药又有区别,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白虎汤类方不仅扩展了白虎汤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其研究价值,对临床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辨 白虎 白虎 伤寒 温病 白虎类方
原文传递
《伤寒论》白虎汤“热结在里”考辨 被引量:1
5
作者 庄文元 杨东方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593-1596,共4页
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病后余热或阳明气分热证。但是,宋本《伤寒论》白虎汤中“热结在里”,不仅用于白虎汤证,也用于阳明燥屎内结证,而阳明燥屎内结证与白虎汤证的症状、病程、病机、治法、用药均不相同。经对照发现,除《伤寒... 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病后余热或阳明气分热证。但是,宋本《伤寒论》白虎汤中“热结在里”,不仅用于白虎汤证,也用于阳明燥屎内结证,而阳明燥屎内结证与白虎汤证的症状、病程、病机、治法、用药均不相同。经对照发现,除《伤寒论》外,宋以前相关医籍中,白虎汤条文原有两种文本。二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唐本《伤寒论》《外台秘要》作“热结在里”,《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医籍中均作“结热在里”。宋以后,虽然白虎汤证“热结在里”流传较为广泛,但医家对于白虎汤证“热结在里”的注释多强调与阳明燥屎无关。结合文献与医理分析,现通行本《伤寒论》白虎汤条文存在错讹,“热结在里”当作“结热在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 白虎 “热结在里” “结热在里” 《伤寒论》
下载PDF
《伤寒论》中的“温病”溯源 被引量:2
6
作者 申莉鑫 黄继斌 张招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318-319,共2页
历代以来,诸医家对《伤寒论》中的"温病"具体所指,颇有分歧。从汉代的"温"字本意出发,对《伤寒论》中与"温病"相关的条文逐一辨析,以张仲景"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对照《伤寒论》中的"温病&... 历代以来,诸医家对《伤寒论》中的"温病"具体所指,颇有分歧。从汉代的"温"字本意出发,对《伤寒论》中与"温病"相关的条文逐一辨析,以张仲景"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对照《伤寒论》中的"温病"实质,《伤寒论》中的"温病"即为"阳明证"的亚型"白虎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温病 白虎 经方
下载PDF
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在主要脉证、病理和治法上有何异同?
7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21-22,共2页
答: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异同见下表:
关键词 白虎加人参 白虎 异同 治法 病理
下载PDF
基于系统生物学比较温病“辛凉三剂”方证的病理机制差异
8
作者 胡莉 白辰 +4 位作者 刘邵阳 龙超君 于河 谷晓红 刘铁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453-462,共10页
目的: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构建“辛凉三剂”方证表征-基因-通路网络,探讨温病“辛凉三剂”方证的病理机制差异。方法:①基于第七版《方剂学》获取“辛凉三剂的”方证表征;②在Symmap、HPO数据库及PolySearch2文献挖掘服务器中检索“辛... 目的: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构建“辛凉三剂”方证表征-基因-通路网络,探讨温病“辛凉三剂”方证的病理机制差异。方法:①基于第七版《方剂学》获取“辛凉三剂的”方证表征;②在Symmap、HPO数据库及PolySearch2文献挖掘服务器中检索“辛凉三剂”方证表征的靶点;③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2构建“表征-基因”可视化网络,并利用其MCODE拓展功能筛选核心网络;④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桑菊饮证、银翘散证、白虎汤证表征基因分别有244个、410个、172个,三者交集基因8个(ALPL、AQP2、AVP、AVPR2、CD36、ED4、HMOX1、TARDBP),以加压素V2受体、血小板糖蛋白受体为代表性作用靶点。桑菊饮证、银翘散证、白虎汤证表征的基因互作关系分别有28个、42个、19个,生物进程分别有168个、288个、71个,KEGG通路分别有86个、108个、50个。除共同涉及的基因和信号通路外,桑菊饮证涉及基因有TNF、CCL2、CCR1和CXCL8等,通路中以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为主;银翘散证涉及基因有ERCC、XPA和DDB2等,通路中以Jak-STAT信号通路为主;白虎汤证涉及基因有HSPA2、HSF1、HSP90AA1和ITPR2等,通路中以MAPK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为主。结论:“辛凉三剂”方证的共有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引发炎症而发热。风热犯肺证(桑菊饮证)和风热袭卫证(银翘散证)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kB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与Jak-STAT信号通路均为免疫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可以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发热。经文献资料查询,风热犯肺证(桑菊饮证)的咳嗽表征是由其独有的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介导NF-kB激活所致。风热袭卫证(银翘散证)的MAPK信号通路在共同通路的基础上加重机体发热程度。肺胃热盛证(白虎汤证)的热盛汗出与钙离子通路的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桑菊饮 银翘散 白虎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伤寒论》辨治小儿肺炎(下)
9
作者 李超 《医师在线》 2016年第16期34-35,共2页
上篇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小儿肺炎的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麻杏石甘汤证的《伤寒论》辨治,下篇接着为大家介绍《伤寒论》辨治小儿肺炎的另外几个证型。 白虎汤证 见于小儿肺炎极期,邪势炽盛,毒热内闭肺气。《伤寒论》第96条“伤寒,... 上篇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小儿肺炎的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麻杏石甘汤证的《伤寒论》辨治,下篇接着为大家介绍《伤寒论》辨治小儿肺炎的另外几个证型。 白虎汤证 见于小儿肺炎极期,邪势炽盛,毒热内闭肺气。《伤寒论》第9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据林亿按语,当为表里俱热),白虎汤主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小儿肺炎 辨治 麻杏石甘 白虎 大青龙 麻黄 脉浮滑
下载PDF
白虎汤证治辨析
10
作者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7,共2页
白虎汤始出于《伤寒论》,是治阳明胃热津伤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以其作为清气分热的主方,临床应用范围甚广。本文从分析《伤寒论》原文入手,迫本穷源,并结合临床实践.指出应用白虎汤通常所说的"四大",并不一定必具,清代吴鞠通... 白虎汤始出于《伤寒论》,是治阳明胃热津伤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以其作为清气分热的主方,临床应用范围甚广。本文从分析《伤寒论》原文入手,迫本穷源,并结合临床实践.指出应用白虎汤通常所说的"四大",并不一定必具,清代吴鞠通提出的"四禁"亦非绝对。"四大"、"四禁"之说一则过于机械。临床不会如此典型,再则有些内容与仲景原旨不符,亦不符合临床实际,故只可参考,不可拘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白虎 中医药疗法 白虎
下载PDF
白虎汤加味的临床运用
11
作者 黄仁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5期15-17,共3页
白虎汤最早载于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用以治疗“太阳中热”、“阳明经证”、“三阳合病”、“温疟”。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白虎汤的疗效极佳,治病范围甚广。在《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变为白虎地黄汤、白虎... 白虎汤最早载于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用以治疗“太阳中热”、“阳明经证”、“三阳合病”、“温疟”。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白虎汤的疗效极佳,治病范围甚广。在《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变为白虎地黄汤、白虎苍术汤、犀角地黄合白虎汤、清暑益气汤、化斑汤。如用之得当,对温热等病,确能收到卓效。早在50年代,全国各地采用本方治疗乙脑、流脑等急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急诊的进展,临床运用更广,取得一定成绩。但对白虎汤证极少讨论,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提出探讨。白虎汤是治疗阳明经证主方。从白虎汤中的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药的组成看,应属于清气泄热、除烦生津的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 知母 甘草 淮山药 补气药 加味 硫酸钙 生石膏 临床运用
下载PDF
白虎汤治疗"寒症"验案二则
12
作者 罗燕文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5期20-20,53,共2页
白虎汤是治阳明经热、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要点.本文的白虎汤病案以全身或者局部"寒症"表现为主诉,与常见白虎汤证表现不同,报道如下: 一、恶寒(表虚里热夹湿证) 患者女,13岁,学生,就... 白虎汤是治阳明经热、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要点.本文的白虎汤病案以全身或者局部"寒症"表现为主诉,与常见白虎汤证表现不同,报道如下: 一、恶寒(表虚里热夹湿证) 患者女,13岁,学生,就诊于2019年11月10日,主诉:恶寒两月余.症见:恶寒,无发热,自觉无流汗,无咳嗽、流涕、咽痒、咽痛,无口干、口渴、口苦等不适,纳眠、二便正常.曾服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恶寒稍缓.查体:体温36.3℃,皮肤可扪及微微黏汗,汗液不冷,四肢末端稍温,舌红,苔黄厚,脉浮滑.诊断:恶寒(表虚里热夹湿证).处方:石膏30g,知母、山药各10g,甘草6g,白术、黄芪各10g,薏苡仁15g,防风10g.共5剂,颗粒冲剂,每日1剂,开水冲服.11月20日患者因他病来院就诊,其母告知患者已经完全没有恶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 四肢末端 玉屏风颗粒 要点 脉洪大 阳明经 表虚 舌红
下载PDF
白虎汤证辨治阐微
13
作者 程方平 邢燕玲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3-34,共2页
白虎汤始见于<伤寒论>,是治疗阳明胃热津伤之主要方剂.清代温病学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中划分适用与禁忌界限,成为清气分热的主方.其后历经诸温热医家拓展、阐微,使本方有墨可循而广泛运用于临床.
关键词 白虎 论治 《伤寒论》 中医
下载PDF
分清寒热 应对感冒
14
作者 罗大伦 《中医健康养生》 2015年第4期26-27,共2页
感冒,大都经过风寒和风热的过程,其实就是外寒和里热两个阶段。外寒阶段要用紫苏叶、葱白、生姜之类泡水喝,振奋阳气,驱除尚在体表的病邪;里热阶段多需用金银花、连翘、白僵蚕等加上紫苏叶煎服,清除里热配合解表,双管齐下。
关键词 紫苏叶 外寒 里热 风热 温病学家 分阴阳 伤寒论 温病学说 麻黄 白虎
下载PDF
人参白虎汤证发热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张序晴 王志琪 +5 位作者 李赛 周志华 彭兰 李耀伟 蒲科婷 丛梦静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采用大黄芒硝汤结合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复制发热模型,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评价,为研究人参白虎汤解热机理提供发热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灌胃0、1、3、5、7 d组,分别使用大黄芒硝汤给... 目的采用大黄芒硝汤结合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复制发热模型,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评价,为研究人参白虎汤解热机理提供发热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灌胃0、1、3、5、7 d组,分别使用大黄芒硝汤给予0、1、3、5、7 d的灌胃,末次灌胃后腹腔注射LPS。观察并记录大鼠的粪便状态与体温变化情况,检测粪便含水量、脾脏指数,并对血液样本进行血细胞计数,评价不同天数的大黄芒硝灌胃所致腹泻及对经LPS诱导发热的大鼠的体温、粪便含水量、脾脏指数以及血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与灌胃0 d组比较,灌胃1、3、5、7 d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升高;且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淋巴细胞数降低;另外脾脏指数也有所降低。其中灌胃5 d组的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与灌胃0、1、3、7 d组相比有显著增多,且灌胃5 d组模型升温最早,体温极值最大。结论灌胃苦寒性泻下中药大黄芒硝汤再结合腹腔注射化学药物LPS可成功建立符合人参白虎汤证的体虚高热模型,模型大鼠的体温、粪便含水量及免疫功能与大黄芒硝的灌胃天数密切相关;其中以灌胃5 d组所建立的腹泻发热大鼠模型为佳,该模型可用于人参白虎汤解热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白虎 大黄芒硝 LPS 体虚高热大鼠模型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13章 白虎汤类证未必大汗桂枝汤去桂缘于阴虚———失治误治变证百出 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虎汤类证未必大汗"及"桂枝汤去桂缘于阴虚"的机理。方法:从《伤寒论》第16条、第26条、第28条入手对白虎汤类证和桂枝汤证进行分析。结果:①"大汗出"不是白虎汤证的必备症状,更不是白虎加参... 目的:探讨"白虎汤类证未必大汗"及"桂枝汤去桂缘于阴虚"的机理。方法:从《伤寒论》第16条、第26条、第28条入手对白虎汤类证和桂枝汤证进行分析。结果:①"大汗出"不是白虎汤证的必备症状,更不是白虎加参汤证的常规症状。身大热与大汗出同时共存于一个患者身上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大汗出的同时散发体表热量,体温自然就不会太高;若体温很高的时候会蒸发大量的体表水分,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大汗淋漓,所以说白虎汤证大汗出和身大热同时出现的说法是错误的。②桂枝汤中的主药桂枝有"和阳"的功能,而芍药具有"滋阴"的功能。因此,仲景在桂枝汤加减法应用中,既有桂枝汤减芍药,又有桂枝汤加芍药;既有桂枝汤加桂枝,就应该有桂枝汤减桂枝。这种将桂枝和阳、芍药滋阴功能相互对用的规律,符合临床上疾病变化的客观实际。所以桂枝汤化裁就有苓桂术甘汤和苓芍术甘汤,以对应临床所见的脾阳虚水湿停滞和脾阴虚水湿停滞;还有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以对应临床上的阳虚和阴虚,否则就违背了临床实践中阴阳兼顾的治疗特点。结论:白虎汤类证及桂枝汤证若失治误治则变证百出,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则可取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白虎 桂枝
下载PDF
白虎加人参汤新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永强 《中国民间疗法》 2006年第4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白虎加人参 新用 《伤寒论》 清热生津 气津两伤 白虎 温热病 治疗
下载PDF
白虎汤治验举隅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宝丽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36-536,共1页
关键词 白虎 白虎 异病同治 方剂 中药疗法
下载PDF
《伤寒论》方治疗热性病临床验案举隅
19
作者 陈建平 李春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1-81,共1页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余年,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喜选用经方,尤以<伤寒论>方为多,屡试屡验,颇得其旨.本文精选两则运用经方治疗急性热病的临床验案以飧读者,与其共勉.
关键词 《伤寒论》 治疗 热性病 中医 白虎 竹叶石膏
下载PDF
经方治疗发热性疾病验案举隅
20
作者 陈建平 王成 张开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958-958,共1页
笔者在治疗发热性疾病中,常用经方治疗,屡试屡验,举隅如下。 1白虎汤证 患者,刘某,男,35岁。端午节夜室外受凉,次日发热身痛,在当地以"感冒"治疗无效,仍高热不退,体温39~41℃,遂转入某市级医院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可暂退,旋即高热又... 笔者在治疗发热性疾病中,常用经方治疗,屡试屡验,举隅如下。 1白虎汤证 患者,刘某,男,35岁。端午节夜室外受凉,次日发热身痛,在当地以"感冒"治疗无效,仍高热不退,体温39~41℃,遂转入某市级医院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可暂退,旋即高热又起。体检仅见咽部充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疾病 治疗 验案举隅 经方 高热不退 解热镇痛药 白虎 市级医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