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笼养白腹锦鸡繁殖季节的时间分配 被引量:54
1
作者 杨晓君 文贤继 杨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笼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繁殖季节的日常活动占用时间从静栖、游走、取食、理羽、繁殖、鸣叫、沙浴、饮水到攻击依次减少。直接或间接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占96.19%。一天中除静栖外,其它行... 笼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繁殖季节的日常活动占用时间从静栖、游走、取食、理羽、繁殖、鸣叫、沙浴、饮水到攻击依次减少。直接或间接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占96.19%。一天中除静栖外,其它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中午较小,而在早晚较大。白腹锦鸡雄鸟的发情行为与求偶行为的关系较为密切;雌鸟的产卵与饮水、沙浴行为的相互关系较大。活动时间分配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笼养 繁殖季节 时间分配
下载PDF
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39
2
作者 向余劲攻 杨岚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Leadbeater)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L.)是两个种还是两个亚种尚有争议。测定了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两个个体部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得到完全相同的861bp的序列。与红腹锦鸡C.pictus的同源序列...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Leadbeater)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L.)是两个种还是两个亚种尚有争议。测定了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两个个体部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得到完全相同的861bp的序列。与红腹锦鸡C.pictus的同源序列相比 ,在21个位点上出现变异 ,应用木村资生的双参数法算出两者的遗传距离为2.5 %。根据鸡形目细胞色素b基因核苷酸替换的速率约为每百万年0 5 %~0 7 % ,推断出两种锦鸡的分化时间至少为1 7百万年。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支持白腹锦鸡(C.amherstiae)和红腹锦鸡(C.pictus)是两个独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红腹锦鸡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分化
下载PDF
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卵壳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6
3
作者 卢汰春 甘雅玲 +3 位作者 何芬奇 刘如笋 卢春雷 温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本文报道了锦鸡属——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卵壳的气孔、外壳膜、锥体层、木栅层的超微结构。并对两者的卵壳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白腹锦鸡 卵壳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白腹锦鸡繁殖生态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联宪 杨岚 郑宝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85-294,共10页
本文报道了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滇中高原地区的典型栖息地,繁殖期的种群密度,占区行为,求偶炫耀,巢与卵的特征,雌鸟孵卵行为及雏鸟的食性。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繁殖生态
下载PDF
白腹锦鸡鸣声的声谱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韩联宪 杨岚 郑宝赉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8年第2期127-132,共6页
1986年1月—8月,12月及翌年1月,我们在云南省昆明市西部山区进行白腹锦鸡野外生态观察期间,录制了白腹锦鸡的鸣声。本文就啼叫声、呼唤声、惊叫声、恐惧叫声、威胁叫声及召唤雏鸟声等6种意义比较明确的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探讨各种鸣声... 1986年1月—8月,12月及翌年1月,我们在云南省昆明市西部山区进行白腹锦鸡野外生态观察期间,录制了白腹锦鸡的鸣声。本文就啼叫声、呼唤声、惊叫声、恐惧叫声、威胁叫声及召唤雏鸟声等6种意义比较明确的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探讨各种鸣声与其相应的行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鸣声 声谱分析
下载PDF
白腹锦鸡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庆萍 何发良 +2 位作者 陈红 周雪林 黄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53-3354,3364,共3页
以成年野生白腹锦鸡为研究对象,对其21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白腹锦鸡血液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为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殖与健康检测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白腹锦鸡 血液 生化指标
下载PDF
笼养白腹锦鸡觅食活动的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晓君 文贤继 杨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9-54,共6页
笼养条件下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的日觅食活动呈现早(7:00-8:00)和晚(18:00-19:00)两个明显高峰期,不同季节和天气其觅食节律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年中9月至翌年4月的觅... 笼养条件下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的日觅食活动呈现早(7:00-8:00)和晚(18:00-19:00)两个明显高峰期,不同季节和天气其觅食节律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年中9月至翌年4月的觅食频次较高,这可能与鸟类补充繁殖期能量消耗、积累能量御寒和保证生殖腺发育有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雄鸟觅食活动的主要因素为求偶、理羽和游走;影响雌鸟觅食的主要因素是游走、理羽和静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觅食活动 笼养 雉科
下载PDF
从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探讨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分类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族豪 龙进 +2 位作者 张立勋 刘重斌 刘迺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用聚合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各5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的468 bp的序列,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红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为0.90%,白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是0.17%,两者差异极... 用聚合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各5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的468 bp的序列,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红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为0.90%,白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是0.17%,两者差异极显著.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3种碱基(A,T,C)含量差异显著.根据Kumar双参数法计算两种锦鸡的遗传距离为0.035±0.008,按线粒体DNA控制区的进化速率2%/Myr计算,它们的分歧进化的时间大约是(1.75±0.40)Myr,结果支持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种.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可能分别起源于秦岭以南地区和横断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白腹锦鸡 线粒体DNA控制区 分类
下载PDF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的夜栖地选择 被引量:11
9
作者 康明江 郑光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929-2934,共6页
2005年4月~2006年9月,结合无线电遥测技术,采用系统搜索法和繁殖期跟踪法对四川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的夜栖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发现24个夜栖地。以夜栖树为中心做r=7.5m大样方,随机在其中做4个1m×1m和4个0.5m×0... 2005年4月~2006年9月,结合无线电遥测技术,采用系统搜索法和繁殖期跟踪法对四川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的夜栖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发现24个夜栖地。以夜栖树为中心做r=7.5m大样方,随机在其中做4个1m×1m和4个0.5m×0.5m小样方,测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各项参数;做128个非活动区对照样方和258个日栖地样方,分别随机选取等量样方与夜栖地样方相比较。结果表明:白腹锦鸡夜栖地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栖树以针叶树为主,繁殖期内成对个体同树共栖的栖位距离较近,栖枝雄高雌低。影响白腹锦鸡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地形、栖树、隐蔽条件和遮蔽特征。与对照样方相比,白腹锦鸡夜栖地选择较矮而疏的乔木和少量倒木的环境;与日栖地样方相比,选择较矮、疏和较低盖度灌木草本植物的环境,有一定的空间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夜栖地 日栖地
下载PDF
四川大邑县发现的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自然杂种的记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家禄 李剑豪 +1 位作者 韦燎 张俊范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0-240,239,共2页
1992年1—4月,在四川大邑县双河乡山区海拔1600—1700m处,先后获得5只雉科雄鸟标本。(第1号标本存四川大学生物系,其余4号标本存大邑县林业局)。经鉴定,确认属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锦鸡(C.pictus)的杂种。其形态如下... 1992年1—4月,在四川大邑县双河乡山区海拔1600—1700m处,先后获得5只雉科雄鸟标本。(第1号标本存四川大学生物系,其余4号标本存大邑县林业局)。经鉴定,确认属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锦鸡(C.pictus)的杂种。其形态如下: No.1:外形和羽色大体似红腹锦鸡雄鸟。尾长750mm,比一般金鸡稍长。上嘴基部铅褐,跗蹠淡褐,与白腹锦鸡相似。额、头顶和枕冠淡黄,枕冠羽端沾红。枕冠长70mm,介于红腹锦鸡(1,100mm)和白腹锦鸡(1,52mm)之间。披肩羽端呈截状,似红腹锦鸡;各羽乳白,羽端和近端的黑色横斑有绿色反光,与白腹锦鸡相似,较长的披肩羽片基部渲染葡萄红色。下颈和肩间部亮绿,并有铜黄色反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杂种 白腹锦鸡 红腹锦鸡
下载PDF
斑斓的记忆——白裤瑶服饰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金文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7-79,84,共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瑶族服饰"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与别的瑶族服饰不同,南丹县的"瑶族服饰"自有特点,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对白裤瑶人的服装进行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瑶族服饰"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与别的瑶族服饰不同,南丹县的"瑶族服饰"自有特点,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对白裤瑶人的服装进行解读,以证明白裤瑶人在服饰上表现的图腾是白腹锦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裤瑶 服饰 白腹锦鸡 图腾
下载PDF
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厚能 邹洁建 侯方晖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8年第4期31-33,共3页
白腹锦鸡(Chinese Copper Pheasant 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分类学上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雉族(Phasianini),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色彩艳丽的雉鸡,俗称铜鸡,观赏性强,为我国特有雉类,无亚种分化。在广东... 白腹锦鸡(Chinese Copper Pheasant 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分类学上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雉族(Phasianini),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色彩艳丽的雉鸡,俗称铜鸡,观赏性强,为我国特有雉类,无亚种分化。在广东无自然分布;常栖于有林山坡的低矮树丛及次生林地、茂密灌丛及竹丛;平时以小群活动为主,通常以1雄(♂)2雌(♀)在一起;以植物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种蛋 入孵 产蛋 白腹锦鸡 出雏机
下载PDF
白腹锦鸡繁殖及食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炯蠡 吴至康 林齐维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贵州省称“箐鸡”。我们于1974年10月—12月在西南部的兴义,1975年10—12月、1980年4—6月在西部的威宁,对白腹锦鸡的繁殖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所得结果如下:这种鸡通常栖息在海拔1,500米—2,80...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贵州省称“箐鸡”。我们于1974年10月—12月在西南部的兴义,1975年10—12月、1980年4—6月在西部的威宁,对白腹锦鸡的繁殖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所得结果如下:这种鸡通常栖息在海拔1,500米—2,800米左右多岩的中山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绿栎林以光叶高山栎(Quercus rehderiana)、灰背栎(Quercus senescens)为主;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华山松(Pinus armandii)占优势,其次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白腹锦鸡 光叶高山栎 栓皮栎 黄杉 初步观察 灰背栎
下载PDF
四川鞍子河保护区发现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自然杂交 被引量:5
14
作者 史晓昀 付强 +3 位作者 王磊 蒋泽银 施小刚 李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0-663,共4页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为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物种,分布区全部或大部位于中国境内,在四川中部至南部、云南省东北部等地有局部重叠。两者在圈养条件下可杂交,但野外环境下自然杂交报道极少。2016年10月14...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为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物种,分布区全部或大部位于中国境内,在四川中部至南部、云南省东北部等地有局部重叠。两者在圈养条件下可杂交,但野外环境下自然杂交报道极少。2016年10月14日,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调查中,红外相机记录到一只成年雄性锦鸡。该个体兼具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成年雄性的羽色特征,为两种锦鸡的自然杂交后代。锦鸡属自然杂交的记录较少,本次发现证实成都盆地西缘的邛崃山位于本属两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内,且存在偶见的杂交现象,为进一步探明锦鸡属分布重叠区及杂交现象发生的空间范围、研究锦鸡属物种的分化历史与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白腹锦鸡 自然杂交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邛崃山
原文传递
人为干扰对白腹锦鸡活动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远芳 李斌强 +4 位作者 梁丹 李兴权 刘兰香 杨家伟 罗旭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09,共14页
人类足迹的扩张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相互作用。理解自然保护地的濒危物种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和指导保护管理。以往的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在时空维度会对人类的干扰进行规避,然而这类研究在野生雉类中还较少,尤其是... 人类足迹的扩张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相互作用。理解自然保护地的濒危物种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和指导保护管理。以往的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在时空维度会对人类的干扰进行规避,然而这类研究在野生雉类中还较少,尤其是分布在人为干扰相对较强的中低海拔区域的雉类,如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们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亚热带森林保护区中使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白腹锦鸡和人为干扰进行调查,并研究了白腹锦鸡在时空维度对3种不同类型人为干扰(人类活动、放牧和家养动物活动)的响应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白腹锦鸡在空间维度并未对人为干扰进行规避,而在非繁殖季节的活动节律上对人为干扰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了规避。具体而言,白腹锦鸡在全年和非繁殖季节的活动高峰集中在17:30–18:30,明显避开中午的人类活动高峰;而在繁殖季节,白腹锦鸡活动水平明显提高,和人为干扰的重叠度很高,可能是由于求偶、占区等繁殖行为使得白腹锦鸡无法规避人为干扰。此外,在人为干扰强度较高的位点,白腹锦鸡倾向于通过改变其日活动节律,将活动高峰期推迟至傍晚以降低与人为干扰的重叠度,进一步说明白腹锦鸡可通过调节其自身的日活动节律从而避开高强度的人为干扰。由于白腹锦鸡地面营巢和春夏季繁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可通过管理人为活动,尤其在繁殖季节通过控制放牧和猫狗的活动来帮助白腹锦鸡及其他地面营巢鸟类维持繁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活动节律 自然保护区管理 放牧 白腹锦鸡
原文传递
华丽的“鸟中仙子”——白腹锦鸡
16
作者 语遥 《科学启蒙》 2024年第6期56-56,F0003,共2页
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是一只生活在云南的白腹锦鸡,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今天将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我的种族。白腹锦鸡的分布地区比较局限,仅在亚洲东部有生存和繁衍的痕迹,其中在中国和缅甸有较大规模的分布。
关键词 亚洲东部 白腹锦鸡 野生动物 二级重点保护 繁衍
原文传递
白腹锦鸡的血细胞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庆萍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44-46,共3页
为了探讨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为鸟类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应用Wright染色法对白腹锦鸡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和各形态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白腹锦鸡成熟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具核;白细胞多呈... 为了探讨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为鸟类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应用Wright染色法对白腹锦鸡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和各形态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白腹锦鸡成熟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具核;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嗜中性粒细胞大,嗜碱性粒细胞最小,单核细胞大于淋巴细胞;凝血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成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血细胞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同域分布的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的活动节律及种间联结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晨光 陈飞 +4 位作者 颜再奎 刘兴元 刘鲁明 李维薇 段玉宝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08-4014,共7页
物种间采用何种方式分割资源,达到同域共存的目的,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解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 物种间采用何种方式分割资源,达到同域共存的目的,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解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保护区内布设45台红外相机,共获得白腹锦鸡独立有效照片116张,红腹角雉独立有效照片147张。日活动节律分析显示:白腹锦鸡的活动时间为06: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08:00—10:00和17:00—19:00两个时间段,最高峰值分别为09:00和18:00两个时间点;红腹角雉的活动时间为05:00—21: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和17:00—19:00两个时间段,最高峰值分别为08:00和18:00两个时间点。两种雉类均为营昼行性活动,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日活动节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不同季节的活动频率并不相同,白腹锦鸡在5月和10月活动最为频繁,其次是3月和4月。红腹角雉在5月、8月和10月活动最为频繁。种间联结性分析显示二者种间关联性不强,两种雉类通过减少空间重叠活动,避免了种间竞争,这种空间上的分化方式有利于二者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红腹角雉 活动节律 种间联结
原文传递
笼养白腹锦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松元 李立 +3 位作者 段文武 姜卫星 姚艳 逯金瑶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给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育、健康状况检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本实验选择20只健康成年白腹锦鸡,体重为0. 597~0. 890 kg,于晨时饲喂前经翼静脉采集全血,采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液生... 为给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育、健康状况检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本实验选择20只健康成年白腹锦鸡,体重为0. 597~0. 890 kg,于晨时饲喂前经翼静脉采集全血,采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腹锦鸡的红细胞个体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血小板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葡萄糖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尿素氮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大大低于野生白腹锦鸡;以上说明所测白腹锦鸡生理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白腹锦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腹锦鸡人工繁育、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血液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下载PDF
笼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夏、秋季行为节律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运林 王双业 +2 位作者 段酬苍 姜卫星 徐正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95-3000,共6页
为了解笼养白腹锦鸡夏秋季行为节律规律,于2016年6月、9月和10月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6只白腹锦鸡采用瞬时扫描法开展行为节律研究,分别统计了白腹锦鸡夏、秋两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观测期间共记录到白腹锦鸡行为16种,根... 为了解笼养白腹锦鸡夏秋季行为节律规律,于2016年6月、9月和10月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6只白腹锦鸡采用瞬时扫描法开展行为节律研究,分别统计了白腹锦鸡夏、秋两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观测期间共记录到白腹锦鸡行为16种,根据其行为的功能再归纳为运动、静止、取食、梳理和警觉5大类,其中以运动类行为比例最高。在夏季,静止类行为波动最剧烈,多数时间段中,运动类行为比例最大。相对夏季,5类行为秋季比例趋势更加平稳清晰,运动类行为依旧是发生最多的一类行为,静止类行为起伏还是最剧烈的。警觉类行为不突出,警觉行为占有比例偏少。本研究与之前的白腹锦鸡发情期时间分配研究结果相近,运动和静止是笼养白腹锦鸡发生较多的两类行为,不同的是本研究白腹锦鸡梳理类行为比例有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瞬时扫描法 行为谱 人工繁育 行为节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