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9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痛风病理及临床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舒建龙 李凤珍 覃裕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膳食结构的改变,蛋白质、糖、脂肪等摄入量明显增多,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与年龄的增长呈现正相关,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炎症是痛风的病理基础,激活固有免疫,释放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膳食结构的改变,蛋白质、糖、脂肪等摄入量明显增多,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与年龄的增长呈现正相关,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炎症是痛风的病理基础,激活固有免疫,释放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炎症介质,进而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急性发作表现。痛风存在自发缓解机制,一方面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为异物的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减少MSU对机体的刺激,另一方面分化成熟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抗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而促进痛风急性发作的自发缓解。除了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被激活机制外,痛风的炎症机制还涉及补体激活、细胞激活等途径,其造成的心血管系统损害、关节破坏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治疗药物多用西药,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发挥疗效,苯溴马隆是通过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减少肾脏对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而发挥作用,即使目前研发中的来辛奴拉、曲尼司特等,也是基于抑制尿酸盐重吸收起效,上述药物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具有多靶点的特点,在降尿酸、抗炎和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在临床治疗痛风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因此,基于痛风的病理机制结合中西医治疗痛风是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中医药 病理机制 白细胞介素(il) 尿酸盐转运蛋1(URAT1) 葡萄糖转运蛋9(GLUT9)
原文传递
胎元饮合寿胎丸加减联合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宋晓捷 周艳艳 赵莉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讨胎元饮合寿胎丸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主动免疫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胎元饮合寿胎丸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主动免疫治疗,观察组采用胎元饮合寿胎丸加减联合主动免疫治疗。比较两组的妊娠成功率及妊娠结局。测定并比较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7,Th17,Treg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Fox P3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再次妊娠率95.8%,与观察组的9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妊娠成功率93.8%(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37/48)(P〈0.05)。观察组的足月分娩比例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P〈0.05)。治疗后两组的Th17/CD4+,Th17/Treg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Treg/CD4+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IL-4,IL-10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上升,IL-17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IL-17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Fox P3 mRNA表达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ox P3,RORγt mRNA变化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胎元饮合寿胎丸加减联合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改善Th17/Treg的免疫失衡状态,进而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流产率,且安全性较高,治疗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胎元饮合寿胎丸加减 主动免疫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il) 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分泌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谱 何韶衡 陈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临床意义 患儿 分泌 血浆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白细胞介素(il) 2003年8月 中性粒细胞 2001年 IFN-γ 肥大细胞 il-4 Γ干扰素 T细胞 HSP
原文传递
外周血IL-18/IL-35联合PCT检测对脓毒症病情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志侠 许振伟 +2 位作者 黄燕龙 叶志明 谢建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65-1069,112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IL-18/IL-35联合PCT检测在脓毒症病变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01~2017-12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0例,设为A组;按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再分为A1组(脓毒症)、A2组(严重脓毒症)、A3组(脓毒性休克)。选取健康... 目的探讨外周血IL-18/IL-35联合PCT检测在脓毒症病变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01~2017-12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0例,设为A组;按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再分为A1组(脓毒症)、A2组(严重脓毒症)、A3组(脓毒性休克)。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B组。A组于确诊脓毒症后12h内,B组于体检当日,检测IL-18、IL-35及PCT水平,计算IL-18/IL-35。记录28d内患者的预后情况,再分为Ax组(存活)和Ay组(与脓毒症相关的死亡)。比较各组血清IL-18IL-35、IL-18/1L-35及PCT水平,分析指标间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血清IL-18、IL-18/IL-35.PCT显著高于B组,IL-35显著低于B组(P<0.01)。A1、A2、A3组血清IL-18、IL-35、IL-18/IL-35、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按照A1、A2、A3组的顺序,IL-18、IL-18/IL-35、PCT水平依次升高,而IL-35水平依次降低。Ay组血清IL-18、IL-18/IL-35、PCT显著高于Ax组,IL-35显著低于Ax组(P<0,01)。血清IL-18和IL-35水平呈负相关(r=-0.47,P=0.042),IL-18/IL-35和PCT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20)。ROC曲线及AUC显示,IL-18/IL-35联合PCT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Youden指数均优于IL-18、IL-35、IL-18/IL-35和PCT(P<0.05)。结论外周血IL-18/IL-35联合PCT检测应用于脓毒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IL-18/IL-35和(或)PCT的高表达状态可能提示患者病变程度较重及预后不佳,两者联合检测对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炎症激活 白细胞介素(il) 降钙素原(PCT) 诊断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芳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4期144-146,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采取温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取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3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炎性黏膜纤毛功能、嗜酸性粒细...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采取温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取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3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炎性黏膜纤毛功能、嗜酸性粒细胞以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等免疫调节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纤毛的传输速度均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嗜酸性粒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数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介素(IL)-4、IL-5治疗后较治疗前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提高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过敏性鼻炎患者黏膜的炎症反应,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针灸疗法 温针灸 白细胞介素(il) 黏膜纤毛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葛根汤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耿子涵 鲍岩岩 +7 位作者 包蕾 赵荣华 孙静 时宇静 郭姗姗 陶夏莉 高英杰 崔晓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4-41,共8页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寒湿组、模型组、磷酸氯喹组(0.18 g·kg^(-1))、干扰素α2b(IFN-α2b)组(1.83×10^(6)U·...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寒湿组、模型组、磷酸氯喹组(0.18 g·kg^(-1))、干扰素α2b(IFN-α2b)组(1.83×10^(6)U·kg^(-1))及葛根汤颗粒高、低剂量组(6.6、3.3 g·kg^(-1)),每组10只,采用寒湿环境加hCoV-229E感染进行造模并给药。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及肺指数,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肺组织病变,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胃肠激素、肺组织炎性因子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葛根汤颗粒能够明显缓解模型小鼠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大便黏腻等状态;葛根汤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小鼠的肺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胃动素水平(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升高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P<0.01),明显升高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P<0.01),显著降低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0.01),并使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呈现降低趋势。结论:葛根汤颗粒能够改善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的一般体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降低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并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恢复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对模型小鼠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颗粒 寒湿疫毒袭肺证 病毒性肺炎 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 免疫调节 白细胞介素(il) 肿瘤坏死因子(TNF)
原文传递
脑脊液炎症因子对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盼 孙家安 +3 位作者 王金柱 王德震 刘寒松 刘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8期671-676,共6页
目的 探讨脑脊液炎症因子对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228例接受颅脑手术并在术中放置脑室引流管的颅脑损伤患者... 目的 探讨脑脊液炎症因子对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228例接受颅脑手术并在术中放置脑室引流管的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术后是否继发颅内感染分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所有患者均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后3 d连续监测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γ-IFN)水平,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上述指标对诊断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228例患者中非感染组206例(90.4%),感染组22例(9.6%),术后感染平均时间为术后5.0 d。感染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19.9(16.0,32.5)vs.15.0(14.0,17.0)]、入院心率(HR,次/min:98.8±22.1 vs.75.1±15.5)、手术持续时间[min:166.0(143.3,176.3)vs.120.0(109.0,142.0)]、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d:4.9±0.9 vs.4.4±0.7)、ICU停留时间[d:11.0(9.0,12.3) vs.6.0(5.0,7.0)]及机械通气时间[d:8.0(7.0,9.0)vs.5.0(4.0,5.0)]均明显大于非感染组,而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min:55.0(50.0,59.3)vs.61.0(54.0,65.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4.9±0.9 vs.7.8±1.7)、入院血红蛋白[HGB,g/L:121.5(98.7,133.5)vs.127.0(120.7,134.0)]及血清白蛋白(ALB,g/L:30.5±4.5 vs.36.0±6.5)均明显小于非感染组,非感染组患者预后结局明显优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感染组患者术后CSF中IL-2、IL-4和TNF-α均呈升高趋势,IL-6逐渐下降,而感染组患者升高趋势更为明显,IL-6也逐渐升高,γ-IFN呈下降趋势。感染组患者术后第1天(IL-2)、术后第2天(IL-2、IL-4和IL-6)和术后第3天(IL-4、IL-6和TNF-α)均明显大于非感染组,而术后第3天γ-IFN明显小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结果发现,术后第3天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 脑脊液(CSF)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il)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测序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芩连汤干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苏钢 杨光勇 +7 位作者 张庚鑫 沈俊希 韩慧子 田维毅 王文佳 王平 涂小华 何光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81-88,共8页
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与网络药理学探究葛根芩连汤(GQT)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丽珠肠乐组(0.15 g·kg^(-1))、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10.08、5.04、2.52... 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与网络药理学探究葛根芩连汤(GQT)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丽珠肠乐组(0.15 g·kg^(-1))、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10.08、5.04、2.52 g·kg^(-1)),除空白组外,各组每日均给予克林霉素(250 mg·kg^(-1))灌胃造模,连续7 d。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对应药物,1次/d,持续14 d,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GQT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药物遗传学与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药品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数据库DrugBank、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检索AAD疾病靶点,通过R软件分析获得“药物-疾病”共有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学改变,并结合16S rRNA测序AAD结肠内容物菌群结构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从GQT中筛选出238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76个成分靶点,其中槲皮素、葛根素、汉黄芩素、芹黄素为GQT主要核心成分,AAD疾病靶点109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27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主要包括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β等核心靶点,主要富集于IL-17信号通路。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结构严重异常,肠道上皮柱状细胞损伤、杯状细胞减少、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GQT高剂量组结肠结构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异常;GQT中、低剂量组和丽珠肠乐组结肠结构明显改善,达到正常水平。GQT可改善AAD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在门水平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肠道菌群 网络药理学 肠道屏障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il)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疗效及对血清IL-6、IL-10水平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大奎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等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天进行急...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等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天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器官衰竭评分(Marshall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比较28天病死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APACHEⅡ、Marshall评分值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7天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APACHEⅡ、Marshall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7天,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IL-6、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28天病死9例,病死率为26.4%,对照组病死13例,病死率为4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降低血清促炎介质IL-6水平,调节严重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因子的平衡,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白细胞介素(il) C-反应蛋(CRP)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 器官衰竭评分(Marshall评分)
原文传递
sPD-1、IFY-γ、IL-12、IL-10及T淋巴细胞CD4^+、CD8^+在慢性乙肝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柯淑慧 杨伟琴 +1 位作者 吴炳 张涵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89-2092,共4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sPD)-1、白细胞介素(IL)-12、IL-10、干扰素(IFN)-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台州市椒江区妇幼保健院、台州市仙居县中医院及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 目的研究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sPD)-1、白细胞介素(IL)-12、IL-10、干扰素(IFN)-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台州市椒江区妇幼保健院、台州市仙居县中医院及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分为好转组80例、死亡组2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浆中sPD-1、IL-12、IL-10、IFN-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sPD-1、IL-10、IL-12与IFN-γ含量明显高于好转组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与好转组CD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sPD-1、CD4^+、IL-10水平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酸基转移酶(GT)〕呈正相关(r=0.639、0.712、0.598、0.726、0.703、0.608、0.546、0.642、0.575,均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反应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相关,血浆中sPD-1、IL-10水平高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SPD)-1 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山蜡梅叶挥发油抗急性肺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
11
作者 徐杰 张小飞 +6 位作者 李风琴 林巧红 叶祖文 陈青垚 李嘉乐 王芳 杨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山蜡梅叶挥发油(CLO)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并通过建立ALI模型对其作用通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CLO进行成分分析;从PharmMapper和SwissTargetPredict...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山蜡梅叶挥发油(CLO)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并通过建立ALI模型对其作用通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CLO进行成分分析;从PharmMapper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中获取其成分靶点,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DisGeNET获取ALI相关靶点,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的ALI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Venny 2.1.0平台上交集分析获得CLO抗ALI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 11.5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获取潜在靶点的组织表达情况并构建靶点组织分布图;运用RStudio 4.0.0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筛选出关键成分和重点通路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脂多糖(LPS)诱导建立ALI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分析IL-17蛋白在ALI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GC-MS鉴定出CLO的19个成分,经靶点筛选得到18个潜在靶点,PPI分析后得到15个具有相互作用关系的靶蛋白,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在肺和胸腺等组织上高度表达,通过分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得到关键成分乙酸龙脑酯、芳樟醇、榄香醇、异丁酸香叶酯和核心靶点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脾酪氨酸激酶(SYK)及主要通路IL-17、TNF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LO关键成分与IL-17信号通路的MMP13、S100A9结合稳定。药理实验结果证实CLO可以显著降低ALI大鼠血清中的IL-6和TNF-α含量,同时抑制大鼠肺组织中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CLO可以实现对ALI的治疗作用,保护肺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ALI大鼠血清中的IL-6和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蜡梅叶挥发油 网络药理学 急性肺损伤(ALI) 分子对接 白细胞介素(il) 肿瘤坏死因子(TNF) 药理实验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维元 文芳 +1 位作者 姚汉云 孙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脑保护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1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和20名健康儿童(脑瘫对照组)及37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EPO、肿瘤坏死... 目的探讨脑保护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1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和20名健康儿童(脑瘫对照组)及37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E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和脑瘫组(P<0.01),脑瘫组血清EPO水平与脑瘫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脑瘫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新生儿病例组(P<0.05),但两者间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脑破坏作用在与EPO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抗衡中占据优势,促进或导致脑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促红细胞生成素 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 白细胞介素(il)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
下载PDF
大黄素对脂多糖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升 黄玉珊 秦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069-6070,共2页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人外周血分离培养单核细胞,25μg/ml内毒素作为刺激因子,观察0.1,0.5,1,5,10,25μg/ml 6种质量浓度的大黄素对单核...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人外周血分离培养单核细胞,25μg/ml内毒素作为刺激因子,观察0.1,0.5,1,5,10,25μg/ml 6种质量浓度的大黄素对单核细胞分泌IL-1β、IL-6和TNF-α活性的影响,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大黄素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均有一定影响,大黄素浓度在0.5~10μg/m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并在1μg/ml时达到最大抑制作用;大黄素在较低浓度时(0.1,0.5μg/ml)对单核细胞分泌TNF-α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当浓度升高时,抑制作用减弱。大黄素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6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大黄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及TNF-α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大黄素治疗牙周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牙周炎 内毒素 白细胞介素(il)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单核细胞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3,16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汝政 赵洪洋 +2 位作者 李化伟 耿正顺 由俊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后 白细胞介素13 动态变化 白细胞介素(il) 脑脊液 其意义 非免疫细胞 血清 机体防御机制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来氟米特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血清IL-12及IL-15水平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伟 黄象娟 李霞 《实用医药杂志》 2009年第12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强直性脊柱炎(AS)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影响。方法2004-03~2007-03采用LEF治疗活动性AS34例,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2、IL-15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34例AS患者,血清IL-1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强直性脊柱炎(AS)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影响。方法2004-03~2007-03采用LEF治疗活动性AS34例,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2、IL-15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34例AS患者,血清IL-12治疗前后的含量分别为(5.68±0.77)和(5.03±0.62)pg/ml,IL-15治疗前后的含量分别为(11.12±4.68)和(9.32±3.02)pg/ml。结论LEF能够降低AS患者血清IL-12和IL-15的水平,可能是LEF治疗AS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强直性脊柱炎 白细胞介素(il)
下载PDF
水针刀结合通痹酊剂加热敷对瘀血阻滞型膝骨关节病患者IL-1、IL-6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里援 陈湘宜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5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水针刀结合通痹酊剂加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病(KOA)瘀血阻滞证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KOA瘀血阻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2组均采取水针刀治疗,治疗组于水针刀术后3天开始隔天使用通痹酊剂加热敷治疗,持续... 目的:观察水针刀结合通痹酊剂加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病(KOA)瘀血阻滞证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KOA瘀血阻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2组均采取水针刀治疗,治疗组于水针刀术后3天开始隔天使用通痹酊剂加热敷治疗,持续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关节僵硬、关节疼痛、日常活动受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1、2周,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IL-1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IL-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针刀结合通痹酊剂加热敷治疗KOA瘀血阻滞证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体内的促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病(KOA) 瘀血阻滞证 水针刀 通痹酊剂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 白细胞介素(il)
原文传递
自由基清除剂对败血症白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海梅 陈俭 +1 位作者 黄大海 莜野洋太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85-786,共2页
目的 研究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对败血症白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败血症的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选取2周龄SD白鼠80只,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为基础对照组,另两组(实验组)在采用回盲部结扎并穿刺造成败血症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 目的 研究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对败血症白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败血症的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选取2周龄SD白鼠80只,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为基础对照组,另两组(实验组)在采用回盲部结扎并穿刺造成败血症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维生素C,2h后取血清测定,并观察3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别。结果 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组:TNF(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6、10(IL-1、IL-6、IL-10)较生理盐水组有明显下降。结论 氧自由基在败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早期给予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白鼠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il) 自由基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涂亚庭 林能兴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病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TNF) 白细胞介素(il) 单核/巨噬细胞 趋化性细胞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介导 细胞因子治疗 重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疗法 炎症反应 小分子多肽 生物学作用 病发病机制 细胞分泌
下载PDF
生物制剂在白塞综合征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鲍华芳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8-595,共8页
白塞综合征(Behçet’s syndrome,BS)机制不明,多系统损害及内脏受累患者预后差。α干扰素和单克隆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可以改善内脏受累BS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为难治性BS。其他生物制剂治疗BS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阿那... 白塞综合征(Behçet’s syndrome,BS)机制不明,多系统损害及内脏受累患者预后差。α干扰素和单克隆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可以改善内脏受累BS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为难治性BS。其他生物制剂治疗BS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阿那白滞素和康纳单抗可改善BS葡萄膜炎和皮肤黏膜症状;司库奇尤单抗可能对皮肤黏膜和关节表型BS患者有效;托珠单抗对BS葡萄膜炎、中枢神经受累和血管受累患者疗效较好,但对皮肤黏膜、关节和肠道受累患者疗效较差;优特克单抗似乎对BS难治性皮肤黏膜症状和葡萄膜炎有效。上述药物治疗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综合征(BS) 生物制剂 白细胞介素(il)
下载PDF
黄芪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L-6、IL-8及IL-10血浆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立宏 李晓民 +2 位作者 张秀荣 毛淑梅 康白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7期31-32,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IL-6、IL-8与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7例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用黄芪治疗前后血浆IL-6、IL-8与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黄芪能降低血浆中过高的IL-6、IL-8水平(P<0.01),... 目的研究黄芪对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IL-6、IL-8与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7例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用黄芪治疗前后血浆IL-6、IL-8与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黄芪能降低血浆中过高的IL-6、IL-8水平(P<0.01),升高IL-10水平(P<0.05)。结论黄芪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与淋巴细胞功能而治疗银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黄芪 白细胞介素(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