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读张爱玲小说集《传奇》 |
赵园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3 |
29
|
|
2
|
《金锁记》与《红楼梦》 |
吕启祥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7 |
11
|
|
3
|
基于文本细读下的《倾城之恋》文学审美艺术特性研究 |
南花霞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4
|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与爱情解读 |
李钦
|
《艺术科技》
|
2024 |
0 |
|
5
|
未完成的“谢幕”:“晚期张爱玲”与《儒林外史》 |
马泰祥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娜拉神话的颠覆与终结——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出走”主题 |
颜浩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7
|
《倾城之恋》与《逃离》中女性生存观念的对比——以白流苏与卡拉的女性主义特征为例 |
许嘉璐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8
|
鲁迅……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流变 |
张英进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9
|
丁玲与张爱玲:一个时代的升腾飞扬与苍凉坠落 |
钱荫愉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3
|
|
10
|
白流苏与林黛玉 |
陶小红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以精神分析法解读《倾城之恋》人物形象——以白流苏心理历程为例 |
袁娉
|
《大舞台》
|
2010 |
3
|
|
12
|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文学心理分析 |
梁远帆
|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3
|
一个矛盾的文本——论张爱玲《倾城之恋》的人物塑造 |
刘人锋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4
|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 |
闫铁红
|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
2020 |
2
|
|
15
|
自救与沦陷——浅析《倾城之恋》主人公白流苏的悲剧人生 |
张爱华
|
《开封大学学报》
|
2012 |
2
|
|
16
|
张爱玲《倾城之恋》对灰姑娘心理原型的沿用与突破 |
杜炫佼
|
《商洛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7
|
倾城成就的白流苏—《倾城之恋》中空间与身体的意象 |
吴晓雷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8
|
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的婚恋观 |
开健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9 |
1
|
|
19
|
东方式的被动,西方式的主动——白流苏与简爱形象比较 |
李雪华
|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2 |
1
|
|
20
|
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的爱情婚恋观 |
贾雨潇
|
《芒种(下半月)》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