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白木乌桕与乌桕种子形态及种子油含量和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纪超
逄淑钧
+2 位作者
倪炜宸
刘猜
辛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以青岛产的白木乌桕(Sapium japonicum)与乌桕(Sapium sebiferum)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的形态特征,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种子中的油,并利用GC-MS技术进行了油中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白木乌桕种子没有假种皮,乌桕种子表面有假种皮;白木...
以青岛产的白木乌桕(Sapium japonicum)与乌桕(Sapium sebiferum)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的形态特征,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种子中的油,并利用GC-MS技术进行了油中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白木乌桕种子没有假种皮,乌桕种子表面有假种皮;白木乌桕种子千粒重为161.35 g,乌桕种子千粒重为192.95 g;白木乌桕种子近球形,长度、宽度及厚度值相近,乌桕种子略长,为椭球形。两种种子油中均以甲酯为主,白木乌桕种子含油率为40.43%,其中有45种化学成分,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甲酯,相对百分比含量是41.50%,而乌桕种子含油率为37.43%,其中有60种化学成分,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甲酯,相对百分含量为4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
乌桕
乌桕
种子
形态
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木乌桕种子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
被引量:
3
2
作者
高柱
刘腾云
+3 位作者
王小玲
李彦强
杨爱红
余发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81,共6页
以白木乌桕为试材,通过测定白木乌桕果实及种子特性,探讨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比较萌发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变化,分析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白木乌桕果实平均鲜重1.45g,平均千粒重为173.62g;变异系数为2.08%-10.87%,...
以白木乌桕为试材,通过测定白木乌桕果实及种子特性,探讨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比较萌发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变化,分析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白木乌桕果实平均鲜重1.45g,平均千粒重为173.62g;变异系数为2.08%-10.87%,最大为种子高,果实变异系数小于种子;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可提高种子含水量、淀粉酶活性,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赤霉素400-800mg/L处理发芽率较好,种子发芽率达75%以上;随播种深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4cm为最佳播种深度;年苗期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第110、150天,与苗期1年抽2次梢对应。通过选育大种子可实现油料的高产,子叶厚度为关键选育因子,并可通过养分措施实现营养物质在子叶的积累,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可促进种子吸水及淀粉酶活性提高而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春梢、秋梢期加强肥水管理可促进苗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
乌桕
种子性状
种子休眠
生长规律
原文传递
白木乌桕中1个新的木脂素葡萄糖苷
3
作者
赵海燕
王恒山
梁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198-5202,共5页
目的研究白木乌桕Neoshirakiajaponica醋酸乙酯提取物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症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手段(硅胶、SephadexLH-20、ODS和制备型HPLC等)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再借助现代波谱...
目的研究白木乌桕Neoshirakiajaponica醋酸乙酯提取物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症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手段(硅胶、SephadexLH-20、ODS和制备型HPLC等)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再借助现代波谱手段(紫外、红外、核磁、质谱、圆二色谱)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NO模型分析化合物对NO产生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潜在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另外以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分析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首次从白木乌桕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醇4-O-[6-O-(E)-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和(+)-松脂醇4-O-[6-O-(E)-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8.1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木乌桕糖苷A。与阳性对照Vc相比,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
乌桕
木脂素葡萄糖苷
抗神经炎症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白木
乌桕
糖苷A
原文传递
题名
白木乌桕与乌桕种子形态及种子油含量和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纪超
逄淑钧
倪炜宸
刘猜
辛华
机构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文摘
以青岛产的白木乌桕(Sapium japonicum)与乌桕(Sapium sebiferum)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的形态特征,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种子中的油,并利用GC-MS技术进行了油中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白木乌桕种子没有假种皮,乌桕种子表面有假种皮;白木乌桕种子千粒重为161.35 g,乌桕种子千粒重为192.95 g;白木乌桕种子近球形,长度、宽度及厚度值相近,乌桕种子略长,为椭球形。两种种子油中均以甲酯为主,白木乌桕种子含油率为40.43%,其中有45种化学成分,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甲酯,相对百分比含量是41.50%,而乌桕种子含油率为37.43%,其中有60种化学成分,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甲酯,相对百分含量为46.34%。
关键词
白木
乌桕
乌桕
种子
形态
油
Keywords
Sapium japonicum
Sapium sebiferum
seeds
morphology
oil
分类号
Q949.9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木乌桕种子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
被引量:
3
2
作者
高柱
刘腾云
王小玲
李彦强
杨爱红
余发新
机构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鄱阳湖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81,共6页
基金
江西省科研院所基础设施资助项目(20151BBA13032)
江西省科学院青年科技创新资助项目(2012-YQC-06)
+2 种基金
江西省科学院普惠资助项目(2012-XTPH2-06)
江西省科学院"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计划资助项目(赣科院字[2013]19号)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33BBG70013)
文摘
以白木乌桕为试材,通过测定白木乌桕果实及种子特性,探讨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比较萌发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变化,分析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白木乌桕果实平均鲜重1.45g,平均千粒重为173.62g;变异系数为2.08%-10.87%,最大为种子高,果实变异系数小于种子;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可提高种子含水量、淀粉酶活性,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赤霉素400-800mg/L处理发芽率较好,种子发芽率达75%以上;随播种深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4cm为最佳播种深度;年苗期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第110、150天,与苗期1年抽2次梢对应。通过选育大种子可实现油料的高产,子叶厚度为关键选育因子,并可通过养分措施实现营养物质在子叶的积累,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可促进种子吸水及淀粉酶活性提高而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春梢、秋梢期加强肥水管理可促进苗期生长。
关键词
白木
乌桕
种子性状
种子休眠
生长规律
Keywords
Sapium japonicum
seed characters
seed dormancy
growth rhythms
分类号
S565.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白木乌桕中1个新的木脂素葡萄糖苷
3
作者
赵海燕
王恒山
梁东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198-5202,共5页
基金
广西八桂青年学者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17GXNSFFA198004)。
文摘
目的研究白木乌桕Neoshirakiajaponica醋酸乙酯提取物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症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手段(硅胶、SephadexLH-20、ODS和制备型HPLC等)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再借助现代波谱手段(紫外、红外、核磁、质谱、圆二色谱)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NO模型分析化合物对NO产生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潜在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另外以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分析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首次从白木乌桕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醇4-O-[6-O-(E)-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和(+)-松脂醇4-O-[6-O-(E)-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8.1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木乌桕糖苷A。与阳性对照Vc相比,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关键词
白木
乌桕
木脂素葡萄糖苷
抗神经炎症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白木
乌桕
糖苷A
Keywords
Neoshirakia japonica(Siebold&Zuccarini)Esser
lignan glucosides
anti-neuroinflammation
DPPH-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japonicoside A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白木乌桕与乌桕种子形态及种子油含量和成分的比较研究
张纪超
逄淑钧
倪炜宸
刘猜
辛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木乌桕种子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
高柱
刘腾云
王小玲
李彦强
杨爱红
余发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
3
原文传递
3
白木乌桕中1个新的木脂素葡萄糖苷
赵海燕
王恒山
梁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