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叉韵”考论 被引量:2
1
作者 连国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6,共5页
"尖叉韵"或称"尖叉",作为险韵的代称,源于苏轼七律《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该组诗末句分别押"尖"、"叉"二字,这两个字都属于险韵。该组诗并不是押险韵最高难度的标志,但由于苏轼的巨大影响力,... "尖叉韵"或称"尖叉",作为险韵的代称,源于苏轼七律《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该组诗末句分别押"尖"、"叉"二字,这两个字都属于险韵。该组诗并不是押险韵最高难度的标志,但由于苏轼的巨大影响力,后世文人大量唱和,才使得尖叉的险韵特点凸显出来,进而超出了苏轼雪诗及其所用险韵的特定指代,成为代指险韵的独立词汇。这一情况出现并完成于清代。"尖叉韵"与"白战体"都产生于苏轼的咏雪诗歌,他们从押韵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体现了苏轼的才力与艺术创新,并赢得后世的广泛推崇与积极唱和,是后世效法苏轼诗歌的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叉韵 险韵 苏轼 清代 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