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都胃炎分类在白光胃镜下直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谌黄威 伦伟健 +3 位作者 熊婷 梁晓燕 黄鹤 贾柳萍 《新医学》 2019年第6期457-462,共6页
目的应用京都胃炎分类,通过肉眼观察白光胃镜下的胃黏膜形态,评价其直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同时进行白光胃镜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患者584例,采用京都胃炎分类的诊断标准,以普通白光胃镜直接观察胃黏膜形... 目的应用京都胃炎分类,通过肉眼观察白光胃镜下的胃黏膜形态,评价其直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同时进行白光胃镜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患者584例,采用京都胃炎分类的诊断标准,以普通白光胃镜直接观察胃黏膜形态,根据形态特点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并与呼气试验对比。结果白光胃镜下,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多见于Hp感染者,而胃体和胃角可见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陈旧性出血斑、胃底腺息肉常见于Hp未感染者。以符合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和黏膜肿胀至少三种之一的胃黏膜改变作为胃镜下判断Hp感染的标准,与呼气试验比较,白光模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灵敏度为77.44%,特异度为79.31%,阳性预测值为75.74%,阴性预测值为80.83%,总体符合率为78.46%。结论在白光胃镜观察胃黏膜形态时,应用京都胃炎分类,对直接判断Hp感染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胃炎分类 白光胃镜 直接判断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京都胃炎评分对内镜下预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凯杰 赵晶 +3 位作者 周焱琳 黄亮 金波 吕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54-659,共6页
目的验证京都胃炎评分在我国行内镜检查人群中预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4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京都胃炎分类记录白光内镜下胃... 目的验证京都胃炎评分在我国行内镜检查人群中预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4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京都胃炎分类记录白光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包括萎缩、肠化生、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白浊黏液等)。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抗H.pylori抗体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H.pylori感染。计算每例患者的京都胃炎评分,分析各项内镜下表现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比值比[95%可信区间(95%CI)]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489例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246例,H.pylori未感染者243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2例,其中H.pylori感染者215例,H.pylori未感染者27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7例,其中H.pylori感染者31例,H.pylori未感染者216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预测胃黏膜H.pylori感染的准确率为88.14%(431/489)。肠化生在H.pylori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在H.pylori感染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68.3%(140/205)比31.7%(65/205)、95.2%(99/104)比4.8%(5/104)、89.7%(35/39)比10.3%(4/39)、85.0%(227/267)比15.0%(40/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106.46、26.37、283.48,P均<0.01),萎缩、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比值比(95%CI)分别为56.91%、73.25%、3.62(2.47~5.29),40.24%、97.94%、32.06(12.76~80.57),14.23%、98.35%、9.91(3.47~28.35),以及92.28%、83.54%、60.63(34.02~108.08),其中萎缩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低,诊断效能一般。白浊黏液和胃底至胃体斑点状发红在H.pylori感染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86.5%(32/37)比13.5%(5/37)、86.9%(146/168)比13.1%(22/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137.12,P均<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胃炎评分 白光胃镜 幽门螺杆菌 内镜诊断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内镜联合使用对胃平坦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宋丽秀 田书信 +1 位作者 刘芳 陈卫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内镜的联合使用对胃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发现胃平坦型可疑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普通白光胃镜+病检;观察组:普通白光胃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以病灶...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内镜的联合使用对胃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发现胃平坦型可疑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普通白光胃镜+病检;观察组:普通白光胃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以病灶最可疑处取活检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对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对照组共检出早癌6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肠化18例、炎症20例,而观察组检出早癌1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肠化15例、炎症1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检查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诊断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95.0%,准确度为88.0%;观察组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94.1%,准确度为94.0%,观察组灵敏度及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内镜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胃平坦型病变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胃镜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胃平坦型病变
下载PDF
白光胃镜下胃体黏膜形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及其病理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涛 于淑霞 +3 位作者 张东海 朱彦贺 祁晓莉 陈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探讨白光胃镜常规检查时根据不同的胃体黏膜形态判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准确性及其病理表现,了解胃体黏膜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行胃镜检查的5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胃体和胃窦同时... 目的探讨白光胃镜常规检查时根据不同的胃体黏膜形态判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准确性及其病理表现,了解胃体黏膜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行胃镜检查的5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胃体和胃窦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快速尿素酶检查及白光胃镜检查,根据白光胃镜检查结果分为胃体黏膜病变组(232例)和无胃体黏膜病变组(288例),分析胃镜下不同黏膜组织病变与H.pylori的感染情况,采用四格表分析白光胃镜检测对H.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胃体黏膜病变组比较,胃体黏膜病变组患者H.pylori感染率显著升高,同时胃体黏膜黏液分泌增多、胃体黏膜广泛充血、胃体皱襞肥大、黏膜水肿、胃体黏膜"龟纹样"改变、胃体(单发或多发)息肉、胃体可见RAC。不同胃体黏膜病变患者H.pylori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11,P<0.001)。胃体黏膜病变患者H.pylori感染率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无关(均P>0.05),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糜烂有关(χ^2=7.087、6.230、17.934,P=0.008、0.013、<0.001)。白光胃镜诊断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0.27%,准确度为79.62%,阳性预测值为90.52%,阴性预测值为70.83%。结论白光胃镜下胃体黏膜形态与H.pylori感染率及与炎症、肠化生、黏膜萎缩、非典型增生、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糜烂有关,白光胃镜检查可能对H.pylori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白光胃镜下较常见且易识别的胃体黏膜充血、水肿、"龟纹样"改变、胃体可见RAC等可能成为白光胃镜预测H.pylori感染的特异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胃镜 胃体黏膜 幽门螺杆菌 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唐万琳 胡为超 钱为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ME)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白光胃镜检查、NBI-ME与病理检查,分析白光胃镜与NBI-ME检查对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的... 目的探讨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ME)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白光胃镜检查、NBI-ME与病理检查,分析白光胃镜与NBI-ME检查对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白光胃镜与NBIME检查诊断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的总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9例单纯萎缩性胃炎、44例单纯肠化生,27例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白光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86.11%,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84.09%,总符合率为85.00%,经K_(appa)一致性检验,K_(appa)=0.768,P<0.05;肠化生诊断符合率为85.92%,非肠化诊断符合率为66.67%,总符合率为83.75%,经K_(appa)一致性检验,K_(appa)=0.785,P<0.05。NBI-ME检查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97.22%,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95.45%,总符合率为96.25%,经K_(appa)一致性检验,K_(appa)=0.829,p<0.05;肠化生诊断符合率为97.18%,非肠化诊断符合率为88.89%,总符合率为96.25%,经K_(appa)一致性检验,K_(appa)=0.835,P<0.05。NBI-ME检查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总符合率高于白光胃镜(P<0.05),NBI-ME检查诊断肠化生的总符合率高于白光胃镜(P<0.05)。结论白光胃镜与NBI-ME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鉴别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NBI-ME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胃镜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白光胃镜及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葛存锦 仝巧云 +1 位作者 郑世华 周明东 《巴楚医学》 202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白光胃镜及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7年1月~2020年1月进行白光胃镜和超声胃镜诊疗的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948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分析白光胃镜和超声内镜对食管隆... 目的:探讨白光胃镜及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7年1月~2020年1月进行白光胃镜和超声胃镜诊疗的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948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分析白光胃镜和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948例食管隆起性病变中,食管息肉87例、食管平滑肌瘤428例、食管囊肿296例、食管脂肪瘤32例、食管外压迫105例。白光胃镜和超声内镜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3.32%和87.62%,对食管囊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03%和72.30%,对食管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0.00%和90.63%,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食管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70%和98.85%,对食管外压迫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43%和97.14%,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白光胃镜和超声内镜对食管息肉和食管外压迫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超声内镜对于食管平滑肌瘤、囊肿、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优于白光胃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隆起 白光胃镜 超声内镜
下载PDF
白光胃镜规范化培训提高上消化道早癌诊断水平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婷婷 孙刚 +2 位作者 闫斌 孟科 杨竞 《人民军医》 2018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观察白光胃镜规范化培训提高初级内镜医师上消化道早癌诊断水平的效果。方法:选择若干名初级内镜医师(每人胃镜操作例数1000例左右)接受为期30天(2016年9月1—30日)的基于白光胃镜的早癌筛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白光胃镜的操作手法... 目的:观察白光胃镜规范化培训提高初级内镜医师上消化道早癌诊断水平的效果。方法:选择若干名初级内镜医师(每人胃镜操作例数1000例左右)接受为期30天(2016年9月1—30日)的基于白光胃镜的早癌筛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白光胃镜的操作手法、规范采图(部位和数量)、色素胃镜应用时机和操作方法、早癌图像识别等4个方面。收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消化科2015年5月1日—2016年8月31日胃镜下早癌筛查数据作为培训前数据,与培训后3个月(2016年9月1日-12月31日)的诊断数据进行对比。比较受训医师在培训前后上消化道癌检出率、早癌诊断率、癌前病变(各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等,染色内镜使用情况及操作安全性。结果:培训前,受训初级内镜医师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2.1%(76/3703),培训后3个月内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为2.3%(17/756),培训前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培训前受训初级内镜医师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为2.6%(2/76),培训后早诊率为29.4%(5/17),培训后早诊率非常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培训前结合内镜活检、病理学诊断,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为2.8%(102/3703),培训后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为4.2%(32/756),培训后上消化道上皮内瘤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染色内镜使用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前,内镜诊断过程中因取病理活检导致黏膜出血35例(1.0%);培训后,因取病理活检导致黏膜出血6例(0.8%),培训前后黏膜出血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以白光胃镜检查为基础的胃镜规范化培训,可提高初级内镜医师上消化道癌早诊率、癌前疾病检出率,并未增加内镜诊断相关风险,且培训时间可控、内容规范,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及内镜初学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胃镜 规范化培训 上消化道癌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食管及胃黏膜白光胃镜下特征及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纪秀蓉 吴宁 许冰倩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8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及胃黏膜白光胃镜下特征及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6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白光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n=182)和阴性组(n=394)。比较两组黏膜病理病变情况和... 目的分析食管及胃黏膜白光胃镜下特征及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6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白光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n=182)和阴性组(n=394)。比较两组黏膜病理病变情况和黏膜表现情况,分析食管及胃黏膜白光胃镜下特征与Hp阳性关系。结果阳性组炎症、黏膜萎缩、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阳性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黄色素瘤、增生样息肉、规则的集合小静脉(RAC)、消化道溃疡、皱襞肿大蛇形、白灼黏液、凹陷性糜烂、黏膜肿胀、点状发红及弥漫性发红的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脊状发红、巴雷特食管(BE)、隆起性糜烂、反流性食管炎(RE)、陈旧性出血斑及胃底腺息肉的发生率均低于阴性组(均P<0.05)。炎症、黏膜萎缩、非典型增生、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隆起性糜烂、RAC、RE为Hp阳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炎症、黏膜萎缩、非典型增生、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隆起性糜烂、RAC、RE与Hp阳性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使用白光胃镜对食管及胃黏膜形态学进行观察,并通过观察炎症、黏膜萎缩、非典型增生、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隆起性糜烂、RAC及RE可帮助准确判断Hp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食管 胃黏膜 白光胃镜
下载PDF
白光胃镜下胃食管结合部早癌特征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靖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955-956,共2页
目的探讨在胃食管结合部早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白光胃镜检查的具体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7例胃食管结合部早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接受白光胃镜检查,对患者的病灶好发部位、临床特征等进行分... 目的探讨在胃食管结合部早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白光胃镜检查的具体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7例胃食管结合部早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接受白光胃镜检查,对患者的病灶好发部位、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在17例患者当中,SiewertⅡ型患者的数量最多,占到11例,其余患者为SiewertⅠ型病变。其中,SiewertⅡ型患者的病灶多位于后壁部位,而SiewertⅠ型患者的病变部位多在右前壁,且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较为清晰、病灶表面出现明显不规则情况等。结论在胃食管结合部早癌患者的临床分析诊断中,选择白光胃镜进行检查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结合部早癌 白光胃镜 特征 分析
下载PDF
小探头超声与白光胃镜对早期胃癌黏膜下浸润预测价值的比较
10
作者 张舒 胡祥鹏 +3 位作者 周建梅 陶莉 李慧 朱元荣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4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小探头超声(mEUS)与白光胃镜对早期胃癌(EGC)有无黏膜下(SM)浸润的预测价值,分析影响mEUS预测EGC有无SM浸润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GC的患者临床资料,将... 目的比较小探头超声(mEUS)与白光胃镜对早期胃癌(EGC)有无黏膜下(SM)浸润的预测价值,分析影响mEUS预测EGC有无SM浸润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GC的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前白光胃镜和mEUS资料完整的39例患者纳入研究,将白光胃镜、mEUS及病理诊断的浸润深度分为无SM浸润(<T1b),有SM浸润或更深(≥T1b)。以术后病理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白光胃镜、mEUS预测EGC有无SM浸润的准确性,分析影响mEUS预测EGC有无SM浸润的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mEUS预测EGC有无SM浸润的准确性高于白光胃镜(76.92%vs 74.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US预测EGC有无SM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AUC分别是69.23%、80.77%、64.29%、84.00%、0.491、0.750,白光胃镜分别为69.23%、73.08%、56.25%、82.60%、0.400、0.712,单因素分显示,当EGC伴有溃疡、组织病理类型呈未分化型时,mEUS诊断EGC有无SM浸润的准确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比较,mEUS诊断EGC有无SM浸润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US预测溃疡型病灶过度分期多于分期不足,而病灶位于上1/3病灶少于分期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光胃镜与mEUS在预测EGC有无SM浸润准确性相似,溃疡型EGC及未分化型EGC影响mEUS诊断EGC有无SM浸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探头超声 白光胃镜 黏膜下浸润 早期胃癌
下载PDF
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11
作者 李微 陈晓莉 +3 位作者 蔡仁颂 朱莉 闾素婷 邢小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究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白光胃镜检查和13-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的1160例病例,依据13C-UBT检查结果... 目的探究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白光胃镜检查和13-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的1160例病例,依据13C-UBT检查结果分为2组:H.pylori感染组(812例)和无H.pylori感染组(348例)。比较2组白光胃镜下胃粘膜形态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pylori感染独立相关的胃黏膜形态特征,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H.pylori感染组白光胃镜下弥漫性胃黏膜充血、点状发红、胃黏膜肿胀、胃体皱襞肿大蛇形、胃体黏膜呈“龟纹样”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H.pylori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OR=116.280)、点状发红(OR=4.821)、胃黏膜肿胀(OR=3.432)、胃体皱襞肿大蛇形(OR=4.336)、胃体黏膜呈“龟纹样”(OR=9.346)是H.pylori感染的独立相关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点状发红、胃黏膜肿胀、胃体皱襞肿大蛇形、胃体黏膜呈“龟纹样”预测H.pylori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796~0.859)、0.687(95%CI:0.648~0.725)、0.750(95%CI:0.713~0.785)、0.578(95%CI:0.537~0.619)、0.619(95%CI:0.578~0.619),其中以弥漫性胃黏膜充血、胃黏膜肿胀较大,它们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68%和72.17%、97.13%、52.96%。结论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H.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以弥漫性胃黏膜充血、胃黏膜肿胀对H.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胃镜 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 胃炎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12
作者 洪静 冯珍 +1 位作者 程中华 荆佳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 目的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采集可疑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243例受试人员中,行常规白光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内镜下存在有可疑病灶,经胃镜下多点取活检标本病理证实:萎缩性胃炎226例;早期胃癌17例。普通白光胃镜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4.7%(214/22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29.4%(5/17);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9.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8.2%(15/17),两组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白光胃镜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2%、53.5%、25.3%、97.4%、54.0%,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2%、99.4%、97.3%、94.3%、97.0%,后者准确性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且对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可执行性强,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早期胃癌 普通白光胃镜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诊断
下载PDF
CAG患者ME–NBI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淇文 姚振涛 王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3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经普通白光胃镜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胃镜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确诊为CAG的患者215例,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103... 目的:研究经普通白光胃镜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胃镜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确诊为CAG的患者215例,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103例为普通白光胃镜检测,B组112例为ME–NBI检测,比较两组CAG患者的组织学和胃镜检查结果。记录两组患者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判断两种方法对CAG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共25例诊断为CAG,符合率为24.27%,而B组共88例诊断为CAG,符合率为78.57%,B组符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共检出化生型萎缩性胃炎9例,符合率为18.75%,B组共检出化生型萎缩性胃炎49例,符合率为90.74%,B组符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E–NBI诊断CAG患者准确率明显高于普通白光胃镜,尤其是化生型萎缩性胃炎准确率更高,且可靠安全,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普通白光胃镜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荣荣 范彩霞 +1 位作者 靳春艳 王靖昌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5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临汾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分别采用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法、窄带成像技... 目的:探讨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临汾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分别采用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法、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取病灶最明显处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将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用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法、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用常规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0.05。结论: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 早期胃癌 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