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穿越“异国情调”的文学旅程——略论靳以1930年代初的白俄叙事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1930年代初,靳以因擅写充满"异国情调"的白俄叙事而享誉于文坛,并由此完成了一次穿越"异国情调"的文学旅程。具言之,在其白俄叙事的初期,靳以习惯于借助"听来的故事"讲述浪漫传奇。不过随着对白俄生活的... 1930年代初,靳以因擅写充满"异国情调"的白俄叙事而享誉于文坛,并由此完成了一次穿越"异国情调"的文学旅程。具言之,在其白俄叙事的初期,靳以习惯于借助"听来的故事"讲述浪漫传奇。不过随着对白俄生活的深入了解,靳以开始走进白俄的内心世界,并完成了更为深刻和成功的白俄书写。遗憾的是,在裹挟着左翼文学话语禁忌的现实主义文学规范之下,已然站上全新艺术起点之上的靳以突然选择了放弃,并以此奔向更具"现实"意义的文学样式。这种穿越"放弃"与"奔向"的姿态勾连着1930年代初的文学生态,值得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以 异国情调 白俄叙事 文学旅程
原文传递
鲁迅白俄叙事考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64,共16页
1922年,鲁迅通过由尼采哲学参与形塑的思想视域,在飘泊到北京的白俄歌剧团演员身上发现了反抗"寂寞"的"强力意志"。而上海时期的鲁迅,已然身处白俄都市文化的包围之中,但却冷峻审视着这一颇具国际性的"摩登&qu... 1922年,鲁迅通过由尼采哲学参与形塑的思想视域,在飘泊到北京的白俄歌剧团演员身上发现了反抗"寂寞"的"强力意志"。而上海时期的鲁迅,已然身处白俄都市文化的包围之中,但却冷峻审视着这一颇具国际性的"摩登",并深刻批判了国人隐藏在"摩登"深处的自恋与自欺。鲁迅猛烈抨击了那些狐假虎威、包藏"沙俄"遗毒的白俄巡捕,但对于包括《死魂灵》图画集藏书者在内的诸多俄国流亡知识分子,他却并未追随左翼风潮,将其视为颇具贬损意味的"白俄",而是在中性的"侨民"意义上思考这些知识精英的政治与文化选择。而在1932年与"白俄系报"关于萧伯纳的论战中,鲁迅不仅将萧伯纳置于中国具体的革命时空中理解和接受,而且将萧伯纳所激赏的苏联亦视作伟大但仍需"拿来"的异邦。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独特的"他者",白俄构成了有关西方、现代、历史与革命的多重镜像,而鲁迅正是在那些深刻关涉个人的思想转向,以及现代中国之社会变革、文化状况乃至革命走向的重要议题上,敏锐地发现了白俄对于自身以及国人独特的"唤醒"与"质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白俄叙事 摩登 革命 他者
下载PDF
真实的幻象——略论中国普罗小说中的白俄叙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29,共8页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钱杏邨、殷夫、冯乃超、莞尔等中国现代普罗作家笔下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白俄叙事。受到民族、语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隔阂与限制,这些白俄叙事难以深入白俄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因而其所塑造的并非真实的白俄,...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钱杏邨、殷夫、冯乃超、莞尔等中国现代普罗作家笔下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白俄叙事。受到民族、语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隔阂与限制,这些白俄叙事难以深入白俄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因而其所塑造的并非真实的白俄,而是白俄的幻象。然而,这些白俄幻象展现了普罗作家文学想象与自我想象的方式,而且充满了作家与无法根除的小说"杂语"的博弈。就此而言,这些白俄幻象又是真实的,映射出普罗作家建构革命性自我的艰苦努力。白俄叙事颠覆了普罗作家"左倾僵化"的刻板印象,还给他们文学乃至革命丰富而生动的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小说 白俄叙事 杂语 幻象 真实
下载PDF
从“域外小说”回归“中国叙事”——巴金短篇小说《将军》文本意义再审视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56,共8页
巴金创作于1933年10月的短篇小说《将军》,体现了其思想重心和叙事方式的深刻调整。作品别开生面地写出了主人公诺维科夫的"将军"幻想,借由白俄主人公这一嵌入中国社会的独特的他者形象,巴金不仅将小说的叙事空间从以往"... 巴金创作于1933年10月的短篇小说《将军》,体现了其思想重心和叙事方式的深刻调整。作品别开生面地写出了主人公诺维科夫的"将军"幻想,借由白俄主人公这一嵌入中国社会的独特的他者形象,巴金不仅将小说的叙事空间从以往"域外小说"中的异国拉回中国,而且激活了他在上海这一半殖民地空间中的生命体验,及其深厚的俄国文学与思想的积淀。巴金从"反帝"的角度,切入了彼时左翼文学白俄叙事的批判主题。通过《将军》这一成功的白俄叙事,巴金不仅实现了回归"中国"的文学转向,而且为左翼文学注入了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重新审视此一"将军"幻想的生产,有助于探究巴金的思想形塑,乃至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话语的多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将军》 白俄叙事 左翼文学
下载PDF
浅谈巴金作品——《将军》
5
作者 周梦 《新丝路》 2019年第12期158-158,共1页
巴金创作于1933年10月的短篇小说《将军》,体现了其思想重心和叙事方式的深刻调整。作品别开生面地写出了主人公诺维科夫的“将军”幻想,借由白俄主人公这一嵌入中国社会的独特的他者形象,巴金不仅将小说的叙事空间从以往“域外小说”... 巴金创作于1933年10月的短篇小说《将军》,体现了其思想重心和叙事方式的深刻调整。作品别开生面地写出了主人公诺维科夫的“将军”幻想,借由白俄主人公这一嵌入中国社会的独特的他者形象,巴金不仅将小说的叙事空间从以往“域外小说”中的异国拉回中国,而且激活了他在上海这一半殖民地空间中的生命体验,及其深厚的俄国文学与思想的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将军》 白俄叙事 悲剧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