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白介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3
1
作者 丁伟群 林庚金 +1 位作者 徐三荣 钱立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 了解白介素 (IL)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及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不同病变部位、不同病情程度以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肠黏膜活检组织中IL 1、IL 4、IL 6和IL 8的表达。结果 溃疡... 目的 了解白介素 (IL)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及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不同病变部位、不同病情程度以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肠黏膜活检组织中IL 1、IL 4、IL 6和IL 8的表达。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肿瘤组和正常组相比 ,IL 1、IL 6和IL 8在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IL 4水平则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受累黏膜的IL 1、IL 6和IL 8水平明显高于未受累黏膜 ,IL 4则显著降低。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 6和IL 8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 ,IL 4则相反。IL 1、IL 6和IL 8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组明显低于未缓解组。结论 IL 1、IL 4、IL 6和IL 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IL
下载PDF
白介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2
作者 曹秀红 张学彦 张晓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143-3148,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UC活动性的评估结果可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因此寻找有足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易于监测UC病情程度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些年来随着UC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UC活动性的评估结果可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因此寻找有足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易于监测UC病情程度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些年来随着UC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白介素(interleukin,IL)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表达改变,提示IL可以作为监测UC病情变化的检测指标,成为UC诊疗的新热点.本文对IL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 炎症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薏苡仁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3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上海医药》 CAS 2007年第8期360-363,共4页
  薏苡仁系禾本科薏苡属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中国药典>认为,薏苡仁性甘、淡、凉,归脾、胃、肺经,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之功效,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等症.……
关键词 药理研究 提取物 腹腔注射 小鼠 小家鼠 康莱特注射液 剂量依赖性 灌胃给药 高脂饲料 大鼠血糖 免疫调节作用 多糖 多聚糖 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大鼠 白介素 生药 肿瘤生长 荷瘤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白介素与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64
4
作者 锁堂 吴焕淦 施达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11,共7页
近年来对白介素(interleukin,IL)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通过总结整理以前有关IL和UC的文献,概括出IL的产生和在UC发病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IL-1直接介导了UC初期阶段炎症的发生:IL-8、IL-... 近年来对白介素(interleukin,IL)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通过总结整理以前有关IL和UC的文献,概括出IL的产生和在UC发病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IL-1直接介导了UC初期阶段炎症的发生:IL-8、IL-6直接促进炎性细胞过度分泌和/或抑制了炎性细胞的凋亡,IL-2分泌减少导致免疫系统内细胞间网络调节失衡, 使局部炎症介质和自由基释放,引起细胞毒作用,IL主要通过影响机体整体和/或局部免疫系统的功能介导UC的产生,并与UC的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5
作者 刘丽萍 任翠爱 赵宏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2-276,共5页
作为甘草的重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免疫调节作用备受关注。甘草酸通过双重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来发挥作用。甘草酸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应答修饰剂,其免疫调节作用表现... 作为甘草的重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免疫调节作用备受关注。甘草酸通过双重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来发挥作用。甘草酸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应答修饰剂,其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补体等多方面。甘草酸能够增强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IFN-γ,IL-1等细胞因子,抑制IL-4,IL-10,IL-8等的生成,同时具有抗补体活性,可选择性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甘草酸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银屑病、慢性持发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慢性肝病、艾滋病及肿瘤等疾病中作为主要的药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做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免疫活性细胞 细胞因子 补体 白介素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和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被引量:71
6
作者 郑贵浪 吴家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87-1389,1395,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与肺功能、核因子(NF)-κB、白介素(IL)-6、IL-8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8-14岁支气管哮喘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与肺功能、核因子(NF)-κB、白介素(IL)-6、IL-8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8-14岁支气管哮喘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雾化、辅以化痰止咳治疗,喘息加重时加以β-受体激动药雾化,有细菌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 mg/d,连续服药12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检测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NF-κB、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未控制10例、部分控制10例、控制20例,治疗组未控制4例、部分控制5例、控制33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80,P=0.007)。治疗前,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量(PEF)、NF-κB、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FEV1、PEF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患儿NF-κB、IL-6、IL-8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症状与体征,提高肺功能,同时可以降低NF-κB、IL-6、IL-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孟鲁司特 治疗结果 NF-ΚB 白介素
下载PDF
炎症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1
7
作者 胡佳 周伟 +4 位作者 周志明 杨倩 韩剑 颜燕 董万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时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值以及发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贯序性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时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值以及发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贯序性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卒中病房首次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并与入院14d后抽取静脉血,随访3个月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按照美国精神病治疗协会发布的美国心理疾病诊断标准第五版DSM-Ⅳ(SCID-I-R)诊断标准诊断抑郁,分为卒中后非抑郁障碍组和卒中后抑郁障碍组;并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行抑郁程度的评价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与入院时NLR和PLR值、以及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年限、BMI、独居、卒中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mRS评分)、实验室指标(NLR、PLR、IL-17、IL-6)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NLR第三四分位数(即NLR≥4.02)(P<0.001)、PLR第三四分位数(即PLR≥203.74)(P=0.002)、IL-17(P=0.025)、IL-6(P=0.016)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对重度抑郁患者(HAMD≥24)的亚组分析中,调整相关因素后发现此4组实验室指标仍是其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静脉血NLR、PLR水平、发病2周后外周静脉血IL-17、IL-6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个月PSD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白介素
下载PDF
Moxibustion inhibits interleukin-1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nd modulates intestinal flora in rat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57
8
作者 Xiao-Mei Wang Yuan Lu +11 位作者 Lu-Yi Wu Shu-Guang Yu Bai-Xiao Zhao Hong-Yi Hu Huan-Gan Wu Chun-Hui Bao Hui-Rong Liu Jin-Hai Wang Yi Yao Xue-Gui Hua Hui-Ying Guo Li-Rong S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6期6819-6828,共10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flora and release of interleukin-12 (IL-1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from the colon in rat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C). METHODS: A rat model of...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flora and release of interleukin-12 (IL-1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from the colon in rat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C). METHODS: A rat model of UC was established by local stimulation of the intestine with supernatant from colonic contents harvested from human UC patients. A total of 40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groups: normal (sham), model (UC), herb-partition moxibustion (HPM-treated), and positive control sulfasalazine (SA-treated). Rats treated with HPM received HPM at acupuncture points ST25 and RN6, once a day for 15 min, for a total of 8 d. Rats in the SA group were perfused with SA twice a day for 8 d. The colonic histopathology was observed by hematoxylin-eosin. The levels of intestinal flora, including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and Bacteroides fragilis (B. fragilis), were tes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detect bacterial 16S rRNA/DNA in order to determine DNA copy numbers of each specific species.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TNF-α and IL-12 in the rat colons. RESULTS: HPM treatment inhibited immunopathology in colonic tissues of UC rats; the general morphological score and the immunopathological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HPM and SA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3.5 (2.0-4.0), 3.0 (1.5-3.5) vs 6.0 (5.5-7.0), P < 0.05 for the general morphological score, and 3.00 (2.00-3.50), 3.00 (2.50-3.50) vs 5.00 (4.50-5.50), P < 0.01 for the immunopathological score]. As measured by DNA copy number, we found that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a healthy col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PM and SA groups than in the model group (1.395 ± 1.339, 1.461 ± 1.152 vs 0.045 ± 0.036, P < 0.01 for Bifidobacterium, and 0.395 ± 0.325, 0.851 ± 0.651 vs 0.0015 ± 0.0014, P < 0.01 for Lactobacillus). On the other hand, E. coli and B. fragilis, which are 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cerative colitis Herb-partition moxibustion Intestinal flora Immune regulation
下载PDF
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及其对肠道菌群和血清白介素6、10的影响 被引量:46
9
作者 赵秋枫 王实 夏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944-946,共3页
目的:研究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及血清白介素-6、10的影响。方法:将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入两组中(各30例),分别给予甘草泻心汤和美沙拉秦口服,在服药前及治疗3月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 目的:研究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及血清白介素-6、10的影响。方法:将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入两组中(各30例),分别给予甘草泻心汤和美沙拉秦口服,在服药前及治疗3月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肠镜下评分、肠道菌群测定、血清白介素-6、10测定。结果: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与美沙拉秦疗效相仿;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明显,均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增加,大肠杆菌含量减少;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10有变化,均为白介素6含量下降,白介素10含量上升。结论:甘草泻心汤能有效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其可能的机制为调整肠道菌群和调节不同血清白介素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泻心汤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白介素
下载PDF
威灵仙总皂苷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5
10
作者 李特 李运曼 +3 位作者 刘丽芳 王宇新 李丰文 朱兴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对威灵仙总皂苷(TSRC)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模型;利用大鼠IL-1β、IL-2、TNF-α定量酶联检测试剂盒测定原发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2、TNF-α的含量;利... 目的:对威灵仙总皂苷(TSRC)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模型;利用大鼠IL-1β、IL-2、TNF-α定量酶联检测试剂盒测定原发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2、TNF-α的含量;利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法测定原发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肿胀足前列腺素E2(PEG2)的含量。结果:TSRC能抑制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降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细胞因子(IL-1β、IL-2、TNF-α)的含量;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肿胀足PGE2的含量。结论:TSRC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过度增殖、抑制细胞因子和PEG2来发挥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总皂苷 类风湿性关节炎 T淋巴细胞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仪 前列腺素E:
下载PDF
哮喘患者血清IL-6,TNF-α,IL-10表达变化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杨璐瑜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8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10(IL-6/10)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以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和体检正常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哮喘患者治疗前和后IL-6、I...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10(IL-6/10)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以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和体检正常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哮喘患者治疗前和后IL-6、IL-8及TNF-a、水平,同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BA患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急性发作期BA患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续期组(P<0.05),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慢性持续组(P<0.05)。结论哮喘患者血清IL-6,TNF-α,IL-10的表达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种细胞因子均有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炎症 白介素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白介素8白介素10及γ-干扰素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38
12
作者 左慧敏 刘秀云 江载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免疫学发病机制,寻找对病情轻重有重要提示意义的免疫学指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确诊的MPP患儿3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白介素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免疫学发病机制,寻找对病情轻重有重要提示意义的免疫学指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确诊的MPP患儿3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白介素8(IL-8)、IL-10及γ-干扰素(IFN-γ)质量浓度。并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儿童2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MPP患儿血清IL-8质量浓度急性期和恢复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恢复期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0.01);血清IFN-γ质量浓度急性期较恢复期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0质量浓度急性期较恢复期和对照组降低(P<0.05,P<0.01)。急性期重症组血清IFN-γ质量浓度高于轻症组(P<0.05);而IL-10质量浓度低于轻症组(P<0.05)。结论IL-8、IFN-γ参与了MPP的发病过程;MPP急性期存在一过性IL-10降低;急性期血清IL-10、IFN-γ浓度对病情轻重有重要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白介素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三烯B_4白介素-5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13
作者 廖培元 吴升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白三烯B4(LTB4)在不同发病阶段的浓度变化,以探讨IL-5和LTB4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3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血清,以及27例健康儿童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白三烯B4(LTB4)在不同发病阶段的浓度变化,以探讨IL-5和LTB4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3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血清,以及27例健康儿童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5,LTB4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急性期血清IL-5,LTB4和CRP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早期(P<0.01),恢复早期血清IL-5,LTB4和CRP含量又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P<0.01)。IL-5和LTB4变化与CRP呈正相关。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急性期血清IL-5和LTB含量升高,恢复早期有所下降,提示IL-5和LTB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白介素 白三烯 C反应蛋白 儿童
下载PDF
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智龙 吉学群 +1 位作者 薛莉 于颂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从症状、体征、肺功能以及血清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NF-γ)等方面探讨针刺临床疗效及取效机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改... 目的:观察针刺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从症状、体征、肺功能以及血清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NF-γ)等方面探讨针刺临床疗效及取效机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减少哮喘的发作,但观察组肺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加强药物的平喘作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急性发作期 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 INF-Γ γ-干扰素 肺通气功能 支气管哮喘 对照组 观察组 临床疗效 平喘作用 有效方法 肺功能 白介素 肺活量
下载PDF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姜正科 俞晓军 +1 位作者 朱顺福 沈宏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研究及分析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该院进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0例和观察组(腹腔... 目的研究及分析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该院进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0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白介素中的IL-2高于对照组,其他白介素及应激激素均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也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的波动相对较小,说明此类患者的手术性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围术期 白介素 应激激素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银屑病治疗靶点及其药物研发进展 被引量:36
16
作者 陈明 钟杰敏 +2 位作者 刘冠萍 李柏霖 陈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6-850,共5页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未能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银屑病可能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发病过程涉及了很多靶点的激活,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目前,基于这些靶点研发治疗银屑病的新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未能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银屑病可能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发病过程涉及了很多靶点的激活,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目前,基于这些靶点研发治疗银屑病的新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银屑病靶向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开发新的靶向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自身免疫 TNF-α PDE4 JAK 白介素 进展
原文传递
炎症细胞因子与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34
17
作者 汪明灯 高修仁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2,共3页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与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有关的主要炎症细胞因子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慢性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庄英鸿 尚东 巫瑞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分析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中航工业西安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分析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中航工业西安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并计算FEV1/FVC的值,以及生活质量、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介素-6(IL-6)水平,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治疗后半年内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EV1、FEV1/FVC、FEV1%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GRQ评分、血清MMP-9、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急性加重1次及以上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平均急性加重次数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MMP-9、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 噻托溴铵 基质金属蛋白酶 白介素
原文传递
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军 张锋利 +2 位作者 吐尔滚.艾沙 吴燕 李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61-1666,共6页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54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取CBP治疗,分别...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54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取CBP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 h时,对患者持续性观察,测定其APACHEⅡ评分。收集患者不同CBP治疗时间段的血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CD4^+/CD8^+,ELISA法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IL-6、IL-10和TNF-α,凝固法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免疫比浊法检测FIB。结果:脓毒症患者治疗前PT、APTT、TT和FIB含量高于健康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BP治疗12、24、48、72h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相比CBP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患者组的CD3^+、CD4^+和CD4^+/CD8^+细胞频率较健康组明显降低(均P<0.05)。CBP治疗12、24、48、72h,相比治疗前,CD3^+T、CD4^+T细胞频率逐渐升高(均P<0.05)。CBP治疗12、24、48、72h的CD4^+/CD8^+比例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前、CBP治疗12、24、48h的CD3^+、CD4^+及CD4^+/CD8^+细胞频率低于健康组(均P<0.05)。CBP治疗12、24、48、72h的IL-1、IL-6、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CBP治疗48h、72h的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前、CBP治疗12、24、48h的IL-1的水平高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前、CBP治疗12、24、48、72h的IL-6、IL-10的水平高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前、CBP治疗12、24h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CBP治疗12、24、48、72 h的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通过清除血液中炎症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改善脓血症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症 凝血功能 细胞因子 CD4+/CD8+ APACHEⅡ评分 白介素 外周血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白介素族及MDA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朱剑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探讨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白介素族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叶酸治... 目的:探讨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白介素族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叶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肝煎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白介素(IL)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较高,PGⅡ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17水平较低(P<0.05);(3)实验组患者的血清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P<0.05);(4)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能够显著降低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Ⅱ、IL-1β、IL-6、IL-17及MDA水平,提高血清PGⅠ及SOD水平,改善胃黏膜腺体细胞功能及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肝煎加减 叶酸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白介素 M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