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C-1基因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峰 顾岩 +2 位作者 郭善禹 戴谦诚 张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癌高甲基化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恢复HIC-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乳腺癌组织芯片中80例癌组织的HIC-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 目的:探讨癌高甲基化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恢复HIC-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乳腺癌组织芯片中80例癌组织的HIC-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HIC-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关系,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抑制甲基化后细胞HIC-1的表达水平变化。应用CCK-8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恢复细胞HIC-1表达对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组织HIC-1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平均染色积分9.00±0,乳腺癌组织HIC-1染色明显降低,平均染色积分为4.58±1.22(P<0.001)。HIC-1的蛋白表达与病人年龄、发生部位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MDA-MB-231细胞HIC-1基因启动子区域呈完全甲基化,用5μM的5-aza-CdR处理后可抑制HI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恢复HIC-1表达,并呈现浓度依赖性。恢复HIC-1基因表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HIC蛋白表达和癌细胞HIC-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去甲基化药物可恢复肿瘤细胞内HIC-1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甲基化1基因 表达 5 氮杂-2’ 脱氧胞苷 MDA—MB 231细胞系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缪珑昇 相加庆 +2 位作者 张亚伟 黄丹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0-346,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转录抑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hMLH1、E-cadherin及p16INK4a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已被证实存在较高频率的甲基化。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MLH1、E-cadherin、p...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转录抑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hMLH1、E-cadherin及p16INK4a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已被证实存在较高频率的甲基化。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探讨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10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基因组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所提DNA进行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甲基化检测。采用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癌组织中上述3种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中E-cadherin、hMLH1、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57.1%(60/105)、20.9%(22/105)和50.5%(53/105),而癌旁食管组织中相应的3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5%(11/105)、1.9%(2/105)和7.6%(8/105),均显著低于癌组织。E-cadherin(P=0.021)及p16INK4a(P=0.02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而hMLH1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6),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低分化癌有关性(P=0.024)。hMLH1基因甲基化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结论:食管鳞癌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相应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且在低分化癌中更多见;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相应蛋白质表达缺失有相关性,并且有淋巴结转移多见的显著特征,这2个基因的甲基化位点与食管鳞癌密切相关。hMLH1基因甲基化可能并不直接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启动子 甲基化hMLH1基因 E-CADHERIN基因 p16INK4a基因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浆中高甲基化SIM2基因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石丽叶 邬晋芳 +3 位作者 张欣 石美叶 陈丽娟 韩瑞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甲基化SIM2基因来分析游离胎儿DNA在正常妊娠孕妇及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浆中含量的变化。方法:共收集114例外周血浆样本(包括健康未妊娠女性志愿者10例,产后48小时健康女性10例,正常妊娠孕妇57例,子痫前期孕妇37例),利用... 目的:通过检测高甲基化SIM2基因来分析游离胎儿DNA在正常妊娠孕妇及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浆中含量的变化。方法:共收集114例外周血浆样本(包括健康未妊娠女性志愿者10例,产后48小时健康女性10例,正常妊娠孕妇57例,子痫前期孕妇37例),利用HpaⅡ、MspⅠ分别对提取的血浆DNA进行甲基化酶切反应后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相对定量法检测高甲基化SIM2基因的含量。结果:①10例健康未妊娠女性志愿者及产后48小时健康女性外周血浆中均未检测出高甲基化SIM2基因;②57例正常妊娠孕妇中有43例检测出高甲基化SIM2基因,在不同妊娠阶段高甲基化SIM2基因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甲基化SIM2基因的含量在中期妊娠是早期妊娠的2.33倍,晚期妊娠是早期妊娠的5.28倍;③37例子痫前期孕妇中有36例检出高甲基化SIM2基因,高甲基化SIM2基因的含量在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是正常晚期妊娠的3.05倍,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是正常晚期妊娠的6.32倍。结论:高甲基化SIM2基因是可靠的胎儿特异性标记,在孕妇外周血浆中高甲基化SIM2基因的含量随妊娠进展而增加,与孕周有关。高甲基化SIM2基因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含量明显增加,能够反应子痫前期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SIM2基因 孕妇外周血浆 胎儿游离DNA 无创伤性产前诊断
下载PDF
应用甲基化基因检测技术分析前列腺癌中HIC1的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4
4
作者 单孟林 丁滔 +3 位作者 郑江花 程增辉 郭颖 夏前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0-296,共7页
背景与目的:癌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因表观遗传甲基化修饰导致其在多种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沉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这一现象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报道甚少。该研究采用甲基化基因检测技术对前列... 背景与目的:癌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因表观遗传甲基化修饰导致其在多种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沉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这一现象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报道甚少。该研究采用甲基化基因检测技术对前列腺癌中HIC1启动子进行甲基化状态分析。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和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ate sequencing PCR,BSP)技术,对前列腺癌细胞PC3、C4-2B和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Pr EC,以及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HIC1启动子甲基化分析;并使用去DNA甲基化酶5-Aza-Cd R处理PC3、C4-2B和Pr EC,经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HIC1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的变化。结果:MSP分析结果发现,在PC3、C4-2B和Pr EC中HIC1甲基化率分别为78.23%、72.15%和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6例人前列腺癌实体瘤和36例人前列腺正常穿刺组织进行BSP测序,统计显示,甲基化率分别是80.30%和31.56%。5-Aza-Cd R处理后的PC3、C4-2B和Pr EC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与未处理对照相比,HIC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在前列腺癌中,抑癌基因HIC1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并出现表达沉默或下调,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早期预测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特异性PCR 亚硫酸盐测序PCR 前列腺 甲基化基因1 甲基化
下载PDF
高甲基化SIM2基因在子痫前期诊断和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碧容 景少琴 郑晓丹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4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高甲基化SIM2基因在子痫前期诊断和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天门市妇幼保健院和荆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68例子痫前期孕妇、74例正常妊娠孕妇和30例健康未妊娠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 目的探讨高甲基化SIM2基因在子痫前期诊断和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天门市妇幼保健院和荆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68例子痫前期孕妇、74例正常妊娠孕妇和30例健康未妊娠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别设为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组和未妊娠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成员高甲基化SIM2基因含量。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高甲基化SIM2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孕妇,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和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高甲基化SIM2阳性检出率分别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不同严重程度和临床分期子痫前期组孕妇高甲基化SIM2基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前后重度子痫前期和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高甲基化SIM2基因水平分别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孕妇和低出生体重儿孕妇高甲基化SIM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早产儿孕妇和非低出生体重儿孕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重度子痫前期、晚发型子痫前期和高甲基化SIM2基因含量是导致子痫前期妊娠不良结局的关键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甲基化SIM2基因在子痫前期组孕妇外周血浆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孕妇,且与临床分期、严重程度和妊娠不良结局呈明显正相关,有望成为子痫前期临床诊疗的有效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甲基化SIM2基因 诊断 严重程度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定量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的RASSF1A基因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健 赵富玺 +2 位作者 武永明 刘润华 穆雅琴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的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基因的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晚期妊娠子痫前期患者60例为实验组,其中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各30例;正常晚期孕妇60名为对...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的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基因的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晚期妊娠子痫前期患者60例为实验组,其中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各30例;正常晚期孕妇60名为对照组。提取血浆游离DNA,经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实时定量检测酶切前、后RASSF1A基因的浓度,同时检测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以确保酶的完全消化。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的RASSF1A基因含量为正常妊娠组的3.31倍。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浓度有差异,中位数分别为1659.00copies/mL及2036.50copies/mL(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的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含量明显升高,且浓度水平与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血浆 甲基化RASSF1A基因 子痫前期 定量检测
原文传递
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重要下游基因HMMR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2
7
作者 裴文江 赵峰 +7 位作者 吴衍 钟明 高航 李幼生 顾岩 郭善禹 戴谦诚 张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 :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与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观察HMMR产物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目的 :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与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观察HMMR产物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MDA-MB-231细胞分别转染双链小激活RNA(small activating RNA,sa RNA)HIC-1和双链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HMMR,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观察转染后HIC-1、HMMR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HIC-1和HMMR表达改变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再用Transwell小室观察其改变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sa RNA HIC-1时MDA-MB-231细胞中HIC-1上调,同时HMMR表达下调,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受抑制,细胞增殖能力未发生改变;转染si RNA HMMR时,MDA-MB-231细胞中HMMR表达下调,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受抑制,细胞增殖能力未受影响。结论:HIC-1可调控HMMR的表达,HIC-1表达上调可下调HMMR,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受抑制;乳腺癌细胞中因HIC-1失活,导致HMMR呈高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甲基化基因1 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 MDA-MB-231细胞株
原文传递
妊娠中期妇女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旷文佳 陈美华 董晨 《新医学》 2015年第7期44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妇女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 选择规律产前检查孕妇506例,分别于孕15-19周及孕20-24周采外周血,同时监测孕妇血压、尿蛋白值,其中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中包括子痫前期组...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妇女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 选择规律产前检查孕妇506例,分别于孕15-19周及孕20-24周采外周血,同时监测孕妇血压、尿蛋白值,其中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中包括子痫前期组(48例)、妊娠期高血压组(48例),从同期单胎健康孕妇中随机选取96名为对照组。收集入组孕妇外周血,提取游离DNA,经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处理,联合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 孕15-19周,子痫前期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的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0-24周,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表达水平亦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 妊娠中期妇女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子痫前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甲基化RASSF1A基因 胎儿游离DNA
下载PDF
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HIC1/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丽婷 吴文艺 +3 位作者 林新恭 黄种心 王朝阳 邱建龙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 HIC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和HIC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 目的: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 HIC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和HIC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 Western印迹)法、亚硫酸氢盐测序( bisulfite sequencing PCR, B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C1和SIRT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及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且甲基化程度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及TNM分期相关(P〈0.01);HIC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2) SIRT1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3) HIC1 mRNA及蛋白下调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及TNM分期相关(P〈0.05);(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C1甲基化水平和 HIC1 mRNA及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 HIC1 mRNA及蛋白表达与SIRT1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 HIC1/SIRT1通路的异常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C1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甲基化基因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甲状腺乳头状 甲基化
原文传递
HIC1和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新恭 吴文艺 +2 位作者 张丽婷 黄种心 王朝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8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C1和SIRT1的表达水平。并根据... 目的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8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C1和SIRT1的表达水平。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HIC1及SIRT1的相关关系。结果 HIC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SIRT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HIC1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及TNM分期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C1表达与SIRT1表达呈负相关(r=-0.759,P<0.01)。结论 HIC1和SIRT1的异常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C1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基因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甲状腺乳头状
下载PDF
补气通络解毒方对胰腺癌模型小鼠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hh蛋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全武 胡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7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解毒方对胰腺癌模型小鼠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_1)、Shh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采用癌细胞种移植法造模。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解毒方对胰腺癌模型小鼠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_1)、Shh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采用癌细胞种移植法造模。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补气通络解毒方灌胃,连续14 d。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组织,以WB法检测各组标本的HIC1、SIRT_1、Shh蛋白浓度。结果 3组HIC 1、SIRT 1、Shh蛋白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气通络解毒方对模型小鼠HIC1、SIRT_1、Shh蛋白浓度有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通络解毒方 胰腺 肿瘤甲基化基因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Shh蛋白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异常表达及甲基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文艺 张丽婷 +3 位作者 傅德强 黄种心 王朝阳 邱建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异常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Western blot法、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 目的 探讨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异常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Western blot法、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40例癌旁组织中HIC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及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C1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47±0.07、0.417±0.071)显著低于癌旁甲状腺组织(2.12±0.10、0.936±0.106,P<0.01).HIC1 mRNA及蛋白下调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状况(淋巴结阳性:0.21±0.02、0.191±0.031;淋巴结阴性:0.68±0.09、0.601±0.037)、年龄(<45岁组:0.64±0.07、0.535±0.097,≥45岁组:0.19 ±0.04、0.221±0.007)及TNM分期(Ⅰ~Ⅱ期:0.58±0.06、0.494±0.051,Ⅲ~Ⅳ期:0.21±0.02、0.237±0.023)呈负相关(P<0.05),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显著增高(癌组织为61.7%,正常组织为42.5%,P<0.01).结论 HIC1低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低表达与基因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甲基化基因1 甲状腺乳头状 甲基化
原文传递
微小RNA-9-5p靶向HIC1降低乳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航 赵峰 +6 位作者 吴衍 裴文江 钟明 顾岩 郭善禹 戴谦诚 张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9-5p(mi R-9-5p)调控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化疗药多柔比星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使用慢病毒转染建立上调或下调mi R-9-5p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多... 目的:探讨微小RNA-9-5p(mi R-9-5p)调控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化疗药多柔比星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使用慢病毒转染建立上调或下调mi R-9-5p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多柔比星后,用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2)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试验检测上调或下调miR-9-5p时HIC1的表达情况。通过数据库资料、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9-5p与HIC1的关系。(3)下调HIC1,观察加入多柔比星后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1)上调miR-9-5p可提高细胞活力、抑制凋亡。下调mi R-9-5p可降低细胞活力、促进凋亡。(2)miR-9-5p靶向HIC1,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3)抑制HIC1的表达,可逆转miR-9-5p下调的作用。结论:miR-9-5p可通过下调HIC1降低乳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微小RNA-9-5p 肿瘤甲基化基因1 多柔比星 敏感性
下载PDF
癌超甲基化基因1与卵巢癌基因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伟源 程文德 李彦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癌超甲基化基因1(HIC1)与卵巢癌基因1(OVCA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015年该院收治的35例手术切除且未经放、化疗的卵巢癌患者(恶性组),选择交界性卵巢肿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肿瘤(良性组)及正常卵巢... 目的探究癌超甲基化基因1(HIC1)与卵巢癌基因1(OVCA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015年该院收治的35例手术切除且未经放、化疗的卵巢癌患者(恶性组),选择交界性卵巢肿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肿瘤(良性组)及正常卵巢组织者(正常组)各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以上4组卵巢组织中HIC1及OVCA1蛋白的表达,以及卵巢癌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中HIC1及OVCA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HIC1蛋白表达量方面,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OVCA1蛋白表达量方面,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IC1蛋白表达量在不同卵巢癌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病理分期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OVCA1蛋白表达量方面,Ⅲ、Ⅳ期显著低于Ι、Ⅱ期;不同卵巢癌病理分级和病理类型OVCA1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中,HIC1蛋白、OVCA1蛋白表达存在差异,这些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可能参与卵巢癌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基因1 卵巢基因1 卵巢 病理
下载PDF
乳腺癌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蛋白和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表达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衍 丁佩芬 +3 位作者 顾岩 郭善禹 戴谦诚 张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和致癌基因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在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和致癌基因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在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患者的乳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乳腺小叶增生17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各20例)中HIC-1与HMMR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染色结果以半定量分析,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IC-1蛋白表达呈中度阳性(平均计分均为5.65分);而乳腺癌组织中HIC-1表达减弱,呈弱阳性(平均计分为2.15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乳腺小叶增生和纤维腺瘤组织中的HMMR均呈低表达(其中纤维腺瘤平均计分为0.3分,小叶增生平均积分为0),而乳腺癌组织中HMMR表达呈弱阳性(平均计分为2.3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HIC-1及HMMR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未见明显关联。结论:抑癌基因HI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明显低表达,而致癌基因HMMR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HIC-1及受HIC-1调控的下游基因HMMR可能与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肿瘤甲基化基因1 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