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5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从痰瘀毒论治探讨 被引量:79
1
作者 于俊生 陈兆昌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1-454,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法用方 ;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法用方 ;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 ,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其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 ;三是从痰瘀毒论治不可拘泥于热毒 ,要重视阳虚寒凝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注意发现在病理情况下 ,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寒热辨证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痰浊 瘀血 毒邪 痰瘀毒相关 AS
下载PDF
痰瘀毒相关论 被引量:79
2
作者 于俊生 王砚琳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痰饮、瘀血、毒邪三者之间密切相关。毒能生痰、生瘀 ,痰饮、瘀血蕴久亦可化毒 ,从而形成痰瘀毒交夹的病理状况 ,因此也增加了疾病的急骤性、缠绵性和疑难性。治疗方面 ,既要毒痰瘀三者并治 ,又需分清其孰轻孰重 ,孰先孰后 ,寻因求本 ,... 痰饮、瘀血、毒邪三者之间密切相关。毒能生痰、生瘀 ,痰饮、瘀血蕴久亦可化毒 ,从而形成痰瘀毒交夹的病理状况 ,因此也增加了疾病的急骤性、缠绵性和疑难性。治疗方面 ,既要毒痰瘀三者并治 ,又需分清其孰轻孰重 ,孰先孰后 ,寻因求本 ,抓主要矛盾。在外感热病 ,因毒致痰瘀夹杂者 ,则解毒为主 ,佐以祛瘀化痰 ;在内伤杂病 ,痰瘀蕴久化毒者 ,则活血化痰为主 ,辅以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瘀血 毒邪 痰瘀毒相关 治则 治法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与淤血的关系 被引量:71
3
作者 颜德馨 吕立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37-38,共2页
老年性痴呆和老年前期精神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痴呆症状最为突出,病理改变以大脑的萎缩和变性为主。
关键词 痴呆 老年人 瘀血 活血化瘀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探讨 被引量:55
4
作者 李瑞 杨培君 张荣新 《现代中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13-14,共2页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 ,结合现代研究探讨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 ,认为心肾虚为本 ,瘀血、水饮为标 ,为心衰从心肾论证 。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虚为本 瘀血 水饮为标 病机 中医学
下载PDF
“血不利则为水”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0
5
作者 张苏颖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探讨了“血不利”的含义及“血不利则为水”的机制。认为“血不利”,是多种瘀血状态的统称。“血不利则为水”的“水”,包括 :1水液溢于肌肤 ,按之没指 ,有形可征的水肿 ;2血行不畅 ,水溢脉外而致的脏腑、组织、黏膜的充血水肿 ;3由血... 探讨了“血不利”的含义及“血不利则为水”的机制。认为“血不利”,是多种瘀血状态的统称。“血不利则为水”的“水”,包括 :1水液溢于肌肤 ,按之没指 ,有形可征的水肿 ;2血行不畅 ,水溢脉外而致的脏腑、组织、黏膜的充血水肿 ;3由血脉渗入体腔的积液 ,如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血不利则为水”,是仲景对水肿发病机制及瘀血证转归的重要提示 ,不仅可作为活血利水法的理论依据 ,亦有助于深入研究血与水之间的内在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分 瘀血 水肿 调血利水 《金匮要略》 “血不利则为水”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试论瘀血肺痿 被引量:53
6
作者 张纾难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9,共3页
在复习、讨论中医肺痿病名原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明确将肺痿与肺间质纤维化相联系。进而依据中医理论,提出了有别于历代认识的瘀血肺痿观点,并附典型病例佐以说明。
关键词 肺痿 瘀血 肺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源流考 被引量:64
7
作者 卢红蓉 杜松 胡镜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11-815,共5页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摶"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摶"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元代朱丹溪明确提出了"痰挟瘀血",标志着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的成熟。明清医家继承并发挥了朱丹溪痰瘀互结的思想,将痰瘀互结证分为痰挟瘀血和瘀血挟痰两类,并用痰瘀互结理论解释临床多种疾病。至清代痰瘀互结证治理论已渐臻完善,成为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痰瘀互结证"已作为规范证候名使用于临床,是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重要病机。为提高痰瘀互结证临床诊治水平,今后尚需对痰瘀互结证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辨证方法、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证 源流 痰浊 瘀血
原文传递
中医释义动脉粥样硬化及2型糖尿病低度炎症的发生条件 被引量:52
8
作者 王丽英 张红敏 +1 位作者 谢春光 陈世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2-663,共2页
用中医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及2型糖尿病发病学说中低度炎症的发生条件进行了探讨。认为低度炎症的发生是以气虚、气滞、痰饮、瘀血为先决条件的。首先,气虚是低度炎症发生的重要条件。气虚导致了炎症的发生,也导致了这种炎症状态是低度... 用中医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及2型糖尿病发病学说中低度炎症的发生条件进行了探讨。认为低度炎症的发生是以气虚、气滞、痰饮、瘀血为先决条件的。首先,气虚是低度炎症发生的重要条件。气虚导致了炎症的发生,也导致了这种炎症状态是低度的、慢性的。其次,气滞也是发生低度炎症的重要条件。最后,痰饮和瘀血不但是低度炎症的主要病理产物,同时也是低度炎症持续存在,长期不愈的发病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气虚 气滞 痰饮 瘀血
下载PDF
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36
9
作者 陈筱云 赵莉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3-54,共2页
将糖尿病肾病与中医“瘀血”形成机理相对应 ,认为瘀血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热灼津亏而成血瘀、血瘀水停、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型 ,从“瘀”进行辨证论治 ,取得一定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药疗法 从“瘀”论治 DN 瘀血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血络损病机探微 被引量:50
10
作者 张兰 于世家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7,共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同时也存在络损,其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Na+-K+-ATP酶活性下降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故提出瘀血络损是DPN发病的病机关键,活血化瘀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同时也存在络损,其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Na+-K+-ATP酶活性下降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故提出瘀血络损是DPN发病的病机关键,活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DPN的根本法则,并阐述了瘀血络损在DNP发病中的作用,旨在完善和丰富DPN的中医病机理论,为DP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病变 中医病机 瘀血 络损
下载PDF
从中医“瘀”“热”“毒”浅析活血清营解毒法治疗冠心病胸痹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59
11
作者 李鑫辉 黄淼鑫 +4 位作者 杜建芳 李雅婧 肖青 许福丽 郭晨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随着冠心病胸痹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对"瘀""热""毒"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拓展。临床观察表明,瘀热壅毒、毒损心营是引发冠心病胸痹的重要机制之一。瘀热之邪壅塞体内,蕴结日久可化生成毒,进而毒损心络,灼伤营... 随着冠心病胸痹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对"瘀""热""毒"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拓展。临床观察表明,瘀热壅毒、毒损心营是引发冠心病胸痹的重要机制之一。瘀热之邪壅塞体内,蕴结日久可化生成毒,进而毒损心络,灼伤营血,耗损心营,痹阻心脉,引发冠心病胸痹。因此,应用活血通络、清营解毒法治疗冠心病胸痹取得一定疗效。本文阐述中医"瘀""热""毒"与冠心病胸痹发生发展的联系,并对应用活血通络、清营解毒法治疗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引发的冠心病胸痹进行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活血清营解毒 瘀血 热毒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理论探讨 被引量:56
12
作者 朱立 王新月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1期10-11,共2页
临床观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及外感有关,尤其是情志致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病机为湿热、寒湿、瘀血、积滞等邪客于肠道,与肠道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凝滞,脂膜血络损伤,血败肉腐,壅滞成脓,内... 临床观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及外感有关,尤其是情志致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病机为湿热、寒湿、瘀血、积滞等邪客于肠道,与肠道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凝滞,脂膜血络损伤,血败肉腐,壅滞成脓,内溃成疡,形成本病。疾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损耗正气,而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其病机特点可概括为本虚标实,证候错综,变证百出,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情志 瘀血 积滞
下载PDF
从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兰 于世家 《中医药研究》 2002年第2期2-3,共2页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及中医络病理论 ,结合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P)病机的认识及临床实践体会认为 :神经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医络脉很相似 ,故应将其归属络脉范畴。DNP的发病及临床表现完全符合中医“久病入络”及“久痛入...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及中医络病理论 ,结合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P)病机的认识及临床实践体会认为 :神经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医络脉很相似 ,故应将其归属络脉范畴。DNP的发病及临床表现完全符合中医“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的病理特性 ,是典型的络病表现 ,应将其归属“络病”范畴。DNP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 ,同时也存在络损 ,其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Na+ -K+ -ATP酶活性下降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并提出瘀血络损是DNP发病的病机关键 ,活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DNP的根本法则。同时阐述了瘀血络损在DNP发病中的作用 ,旨在完善和丰富DNP的中医病机理论 ,为DNP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瘀血 络损 中医病理学 发生机制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辨治初探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杨文军 庄严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病机 辨证论治 脾胃功能失常 痰浊 瘀血
下载PDF
从骨质疏松骨小梁微血管变化剖析瘀血疼痛的基础 被引量:52
15
作者 刘芳 黄海 +3 位作者 邓伟民 周丽 李俊 章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微血管改变与中医瘀血疼痛的关系。方法 18例股骨头颈标本(1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及4例中青年外伤性粉碎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作对照)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老年组骨微血管变形、狭窄、萎缩...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微血管改变与中医瘀血疼痛的关系。方法 18例股骨头颈标本(1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及4例中青年外伤性粉碎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作对照)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老年组骨微血管变形、狭窄、萎缩甚至断裂,并在骨小梁断端观察到游离红细胞,骨小梁稀疏、变细、穿孔,小梁间隙增大,骨板层排列紊乱、松散、残缺,显微骨折以及微骨裂明显增多。结论微血管改变是瘀血证的病理基础;瘀血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痛的重要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引起血供减少、微循环障碍,不能正常营养骨组织及神经,致成骨减少、骨量降低、纤微骨折增加、骨小梁超微结构改变以及骨内压增高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微血管 瘀血 骨痛
下载PDF
试论痰瘀是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 被引量:41
16
作者 王四平 王文智 李士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2,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痰饮 瘀血 病机
下载PDF
姚希贤瘀血论治慢性肝纤维化经验 被引量:43
17
作者 杨倩 冯玉彦 蒋树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8-171,共4页
姚希贤教授对慢性肝病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他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立足瘀血证,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除病因治疗,更强调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以减缓、阻止乃至逆转其病理进程。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倡导以重用丹参“活血化瘀”为主,辅(兼)“... 姚希贤教授对慢性肝病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他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立足瘀血证,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除病因治疗,更强调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以减缓、阻止乃至逆转其病理进程。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倡导以重用丹参“活血化瘀”为主,辅(兼)“扶正补虚”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在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从根本上治疗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纤维化 中医药治疗 瘀血 姚希贤
下载PDF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病机理论诠释 被引量:46
18
作者 郭蕾 李振中 +2 位作者 丁学屏 尹翠梅 南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5-888,共4页
文章就祝谌予老先生提出的"瘀血阻络、痰浊不化"与糖尿病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发,认为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演变过程中,浊是最基本的病理产物,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血液葡萄糖浓度过高,反映在中医理论中就是浊阴、浊气的转输、布... 文章就祝谌予老先生提出的"瘀血阻络、痰浊不化"与糖尿病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发,认为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演变过程中,浊是最基本的病理产物,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血液葡萄糖浓度过高,反映在中医理论中就是浊阴、浊气的转输、布散过程发生障碍,进入到脉道中的质地较为稠厚、富含高营养物质的水谷精微不能被正常输布、不能被机体有效地利用而留滞于脉道当中,成为浊邪。痰和瘀血在浊邪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和演化。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学病理机制在于痰浊瘀血阻滞于经脉和络脉系统,这些有形之邪在脉道蓄积留滞的过程中不断沉积,导致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沉积物对脉壁进行刺激,对脉壁组织产生侵蚀、灼伤等病理作用,最终导致脉壁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浊邪 瘀血 经脉 络脉
原文传递
痰瘀致病的新认识 被引量:45
19
作者 郭蓉娟 王椿野 +3 位作者 赵振武 董洪坦 李新龙 李麒豫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痰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痰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痰瘀的认识...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痰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痰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痰瘀的认识多零散而重复,鲜有创新观点,尚缺乏对痰瘀互结病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痰瘀"可作为一种内生的有别于痰饮和/或瘀血的致病力更强的新的致病因素。痰和瘀共存是痰瘀互结致病的前提。痰瘀互结互生,滞络损脉,胶结不解,渐成窠囊,日久蕴毒是其病理演变过程。痰瘀致病,易滞络脉,固着难除,持续进展,可酿化为毒为其致病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临床经验,试图对痰瘀致病进行新思考,提出痰瘀致病的假说,为丰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瘀血 痰瘀互结 痰瘀致病假说
下载PDF
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20
作者 刘美之 郎艳松 +1 位作者 张鑫月 贾振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0-803,共4页
痰浊、瘀血、毒邪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整个病理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要注意三者常胶结为病,阻滞损伤脉络,而"络以通为用",故祛痰通络、化瘀通络、解毒通络等通络方法可... 痰浊、瘀血、毒邪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整个病理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要注意三者常胶结为病,阻滞损伤脉络,而"络以通为用",故祛痰通络、化瘀通络、解毒通络等通络方法可有效祛除脉络中的痰、瘀、毒邪,指导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痰浊 瘀血 毒邪 脉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