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1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及中医药防治 被引量:177
1
作者 张艾嘉 王爽 +1 位作者 王萍 王烨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7-240,共14页
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缺血性中风)或爆裂/出血(出血性中风)而导致脑血流中断而发生的破坏性脑血管事件,从而引发身体残疾和多重功能损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卒中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 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缺血性中风)或爆裂/出血(出血性中风)而导致脑血流中断而发生的破坏性脑血管事件,从而引发身体残疾和多重功能损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卒中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等引起脑血管病变形成的斑块堵塞血管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房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引发。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导致其病理机制复杂多样,如能量衰竭,兴奋性中毒,神经炎症,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等。我国传统单味中药和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的特点,可应用于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治疗。因此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和相关机制,并且开发有针对性的药物,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系统梳理了病理过程及相关机制,归纳了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应用最多的中药和复方,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病理机制 病理过程 中药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的逆转策略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63
2
作者 聂青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5-1174,共10页
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的发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纤维化,后者是各种损肝因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某些代谢性疾病、药物及化学毒物损伤及肝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进... 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的发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纤维化,后者是各种损肝因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某些代谢性疾病、药物及化学毒物损伤及肝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进而导致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病理过程.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时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的病理性改变是由于控制ECM形成及降解的稳态机制失调所致,任何原因使得ECM形成过多或降解减少均可导致ECM过度沉积.近十多年来,我们对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学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诊断与治疗也有了一定进展.但是,迄今为止HBV、HCV和HBV/HDV感染人体后导致肝硬化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尚存在许多问题,说明病毒性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复杂性.肝星形细胞(HSC)已公认为肝内ECM堆积的关键因素.随着HSC生物特性的深入了解,更多新的抗纤维化治疗方法被设计出来.当前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其次是抑制ECM生成、促进纤维降解、抑制HSC活化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逐渐得以阐明,从而使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主要起到阻止纤维化发展、刺激肝细胞分裂和肝组织结构重建三方面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缺陷病毒(如腺病毒)转入特定的细胞因子和酶的基因,通过靶细胞表达这些因子作用于受损的肝脏,达到延缓和治愈肝纤维化之目的.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对治疗肝纤维化大有希望,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将来,不仅病因可以祛除,其他的目标也可以达到. 但是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尚有许多工作需要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ECM) 分子生物学 逆转 基因治疗 病理学基础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代谢性疾病 病理性改变 细胞学机制 诊断与治疗 HDV感染 肝星形细胞 肝细胞分裂 肝硬化 人类健康 肝脏损害 寄生虫病 化学毒物 病理过程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 被引量:54
3
作者 孙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年第2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病理过程 发病机制 缺血性骨坏死 病因 无菌性骨坏死 活性成分 骨循环
原文传递
进一步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 被引量:50
4
作者 唐天驷 徐宝山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57-459,共3页
关键词 脊柱脊髓损伤 力学机制 病理过程 脊柱骨折
原文传递
血脑屏障与脑小血管病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伟 李桂林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2期164-167,共4页
脑小血管病是指主要累及直径400μm以下的脑微小动脉血管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各种腔隙综合征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灶,脑白质缺血性损害,微出血及血管间隙扩大的多种病因性疾病。血脑屏障渗透性的改... 脑小血管病是指主要累及直径400μm以下的脑微小动脉血管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各种腔隙综合征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灶,脑白质缺血性损害,微出血及血管间隙扩大的多种病因性疾病。血脑屏障渗透性的改变与脑小血管病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即血管内皮及相关结构功能障碍导致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造成血液成分漏出到血管周围组织和脑实质内,继发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脑小血管病相关的影像学和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疾病 血脑屏障 渗透 病理过程
下载PDF
人纤维蛋白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6
作者 徐修才 吴竞生 翟志敏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6期503-505,共3页
人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即凝血因子I,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 ,也是凝血系统中的一“中心”蛋白质。凝血的最后阶段是凝血酶形成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除直接参与凝血过程外 ,还可介导血小板聚集 ,影响... 人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即凝血因子I,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 ,也是凝血系统中的一“中心”蛋白质。凝血的最后阶段是凝血酶形成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除直接参与凝血过程外 ,还可介导血小板聚集 ,影响血液粘度 ,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肿瘤血行转移等病理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Fg基因缺陷可导致先天性低 (或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 ,以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g蛋白空间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其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纤维蛋白原 血症 肿瘤 血行转移 凝血因子Ⅰ 研究进展 血小板聚集 蛋白质 G蛋白 病理过程
下载PDF
从循证角度审视新生儿窒息诊断和分度标准 被引量:44
7
作者 陈自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新生儿出生窒息是产房常见急症,它实际上是产前或产程中窒息在出生后的表现和继续,故目前国际上对这一连续的病理过程统称为围生期窒息(perinatal asphyxia)。系指各种原因使母儿子宫一胎盘血流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导致儿体严重缺... 新生儿出生窒息是产房常见急症,它实际上是产前或产程中窒息在出生后的表现和继续,故目前国际上对这一连续的病理过程统称为围生期窒息(perinatal asphyxia)。系指各种原因使母儿子宫一胎盘血流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导致儿体严重缺氧、严重的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抑制,出生后不能建立和维持正常呼吸的危急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分度标准 诊断 循证 中枢神经系统 围生期窒息 出生窒息 病理过程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张立平 邢建华 汤代军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超声对阑尾炎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该院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52例,经超声检查并行手术治疗,观察二维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情况,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52例患者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超声对阑尾炎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该院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52例,经超声检查并行手术治疗,观察二维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情况,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52例患者超声检查提示阑尾炎50例,诊断符合率96.1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以规则指状低回声居多,点状血供;化脓性阑尾炎多为混合回声,外形规则,边界清晰,短条状较丰富血供;不规则形包块常为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边界不清晰,乏血供。与其他两种类型阑尾炎比较,坏疽性阑尾炎为混合回声且间接征象多,化脓性阑尾炎富血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都有特定的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理过程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义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0-312,共3页
关键词 ANFH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缺血性坏死 非创伤性 距骨 腕舟骨 肱骨头 病理过程 骨髓造血细胞 脂肪细胞
下载PDF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胡笳 郭燕婷 李艳梅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1-1072,共12页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生命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蛋白质的结构更为复杂,功能更为完善,调节更为精细,作用更为专一.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有泛素化、磷酸化、糖基化、脂基化、甲基化和乙酰化等.泛素化对于细胞分化与凋亡、DNA...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生命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蛋白质的结构更为复杂,功能更为完善,调节更为精细,作用更为专一.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有泛素化、磷酸化、糖基化、脂基化、甲基化和乙酰化等.泛素化对于细胞分化与凋亡、DNA修复、免疫应答和应激反应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磷酸化涉及细胞信号转导、神经活动、肌肉收缩以及细胞的增殖、发育和分化等生理病理过程;糖基化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如免疫保护、病毒的复制、细胞生长、炎症的产生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脂基化对于生物体内的信号转导过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组蛋白上的甲基化和乙酰化与转录调节有关.在体内,各种翻译后修饰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本文对上述几种类型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种翻译后修饰形式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后修饰 蛋白质 研究进展 细胞信号转导 DNA修复 细胞分化 生理过程 应激反应 免疫应答 神经活动 肌肉收缩 病理过程 免疫保护 生物过程 细胞生长 生物体内 转录调节 相互影响 泛素化 磷酸化 糖基化 乙酰化 甲基化 生命体
原文传递
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林乔龄 张嵩图 +1 位作者 陈联源 王建云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3期150-151,共2页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 ,为正确指导临床治疗、防治股骨头缺血坏死提供一个可靠依据。方法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 :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向模型组动物腹腔内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 ,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在第 8...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 ,为正确指导临床治疗、防治股骨头缺血坏死提供一个可靠依据。方法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 :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向模型组动物腹腔内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 ,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在第 8次注射激素后第 4天模型Ⅰ组和对照Ⅰ组各取5只动物进行取材实验 ,于注射激素后第 30天模型Ⅱ组和对照Ⅱ组各取 5只进行同上实验。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股骨头外观、股骨头结构 ,测定骨密度。结果 模型组动物较对照组股骨头骨质疏松 ,易于剖开凿切 ,镜下空骨陷窝数增多 ,脂肪细胞增多 ,骨小梁变细、稀疏中断 ,骨密度明显减低。结论 认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期间经历了一个共同的病理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病理过程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2
作者 吕学敏 田伟 +1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腰椎间盘退变 人体健康 发达国家 不同程度 治疗方法 病理过程 年人均 病因.
原文传递
家兔新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观察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秋梅 王硕仁 +4 位作者 赵明镜 崔巍 吕希滢 戴欣 高树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提供非球囊扩张和动脉造影的简单易行的新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含正常组 6只 ) ,用电刺激血栓形成仪刺激颈总动脉并在术后高脂饲料喂养 6周 ,模型分别于术... 目的 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提供非球囊扩张和动脉造影的简单易行的新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含正常组 6只 ) ,用电刺激血栓形成仪刺激颈总动脉并在术后高脂饲料喂养 6周 ,模型分别于术后 3天、1周、3周、6周处死颈总动脉取材 ,常规病理切片行HE、弹力V G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 1周内动脉有血栓形成 ,内皮剥脱和部分内弹力板断裂 ,内皮细胞增生 ,中膜局部平滑肌细胞有少量水肿、消失 ,外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术后 3周以上则内膜明显增生 ,内膜下脂质沉积 ,中膜平滑肌细胞核有轻度减少 ,纤维组织及基质增生 ,以损伤部位更明显 ,外膜刺激部位有轻度增厚。术后 6周 6只动物颈总动脉均形成管腔狭窄。结论 用电刺激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 ;该模型的病理表现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成形术 血栓形成仪 病理过程 动物模型 病理变化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 被引量:37
14
作者 胡大一 孙艺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0,共3页
关键词 血栓栓塞性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低分子肝素 外周 抗血小板 病理过程 器官功能 脑动脉
原文传递
增生性瘢痕防治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达利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4期247-253,共7页
增生性瘢痕是常见的病理性瘢痕,是深度烧创伤后组织过度修复、细胞外基质沉积紊乱的结果,常引起患者瘙痒、疼痛,可能的外观毁损和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措施包括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防治... 增生性瘢痕是常见的病理性瘢痕,是深度烧创伤后组织过度修复、细胞外基质沉积紊乱的结果,常引起患者瘙痒、疼痛,可能的外观毁损和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措施包括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防治措施大体可分为无创治疗、注射治疗、放射治疗、微针治疗、光电声治疗和脂肪移植等。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非手术治疗干预是目前发展的主流方向,多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可能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手段,而手术治疗则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最后保障。增生性瘢痕防治的发展方向包括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和客观评估方法的发展,烧伤创面深度和瘢痕严重性客观评估的技术发展,组织工程化皮肤和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总之,对于大面积烧创伤患者,不要等增生性瘢痕形成后才去治疗,应该在创面愈合阶段,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把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放在比治疗增生性瘢痕更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病理过程 生理过程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斑秃皮损的皮肤镜影像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36
16
作者 赵莹 蔡泽明 +4 位作者 巩毓刚 西兰 杨建 陈闻纳 章星琪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皮肤镜下斑秃皮损的微细改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使用皮肤镜观察62例斑秃患者和44例其他类型脱发患者的皮损,收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对其中15例斑秃患者进行皮损部位组织病理活检,以了解皮肤镜的组织形态学基础... 目的 探讨皮肤镜下斑秃皮损的微细改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使用皮肤镜观察62例斑秃患者和44例其他类型脱发患者的皮损,收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对其中15例斑秃患者进行皮损部位组织病理活检,以了解皮肤镜的组织形态学基础.结果 皮肤镜下斑秃影像为黄点征、黑点征、断发、毳毛、新生短发和感叹号样毛发.黄点征发生率最高(83.9%),而诊断斑秃的特异性指标为感叹号样毛发、黑点和断发,且后三者发生率与斑秃的活动性及轻拉发试验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发生率与轻拉发实验阳性率及断发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黄点征发生率和病理下毛囊口角栓阳性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生短发发生率和毛囊周围肥大细胞浸润发生率以及黑点发生率则与生长期与退行期毛囊之间比例减少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可以用黄点征作为斑秃诊断的初筛指标,而感叹号样毛发、黑点和断发对于确诊斑秃的特异性较高,且提示患者病情仍处于活动期.斑秃患者皮肤镜影像与病理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判断病情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皮肤镜检查 病理过程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7
作者 邵彬 聂青和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临床研究 matrix MMPS 细胞外基质 组织纤维化 TIMPS 功能因子 病理过程 活性抑制 胶原酶
下载PDF
烧伤后24h内削痂防治深Ⅱ度创面进行性加深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陆树良 向军 +5 位作者 金曙雯 杨丽英 王志勇 乔亮 廖镇江 史济湘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烧伤后 2 4h内行削痂手术 ,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 1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 ,在伤后 2 4h内进行创面削痂手术。分别从手术前、手术后 (伤后 5~7d)和未手术创面 (伤后 5~ 7d)获取标本。采用HE染色、M... 目的 探讨烧伤后 2 4h内行削痂手术 ,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 1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 ,在伤后 2 4h内进行创面削痂手术。分别从手术前、手术后 (伤后 5~7d)和未手术创面 (伤后 5~ 7d)获取标本。采用HE染色、Masson′s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标记Vi mentin抗原阳性细胞的方法 ,对创面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随病程演进 ,未手术创面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加重 ,组织坏死范围扩大 ,原来残存的皮肤附件因炎症加重而消失 ;Masson′s染色棕红色范围扩大 ,亮绿色范围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伤后 2 4h内削痂创面局部炎症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 ,可见新鲜肉芽形成和部分上皮修复 ,组织坏死范围未见进一步扩大 ,与未手术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Masson′s染色亮绿色范围无明显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未手术区 (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 2 4h内削痂 ,能适时去除创面坏死组织、阻断组织变质性损害的加剧 ,从而有效改善深Ⅱ度创面的进行性加深现象 ,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削痂 烧伤 组织细胞 创面愈合 病理过程
原文传递
抗衰老机制与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9
作者 孙晓生 杨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综述衰老的中医病机、现代医学病理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医基础理论对衰老机制的认识以脏腑为核心,其中肾在中医衰老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医学有关衰老机制的代表性学说有自由基学说和线粒体DNA损伤学说,而细胞生物学... 综述衰老的中医病机、现代医学病理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医基础理论对衰老机制的认识以脏腑为核心,其中肾在中医衰老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医学有关衰老机制的代表性学说有自由基学说和线粒体DNA损伤学说,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衰老机制的深入研究。抗衰老药物有化学药物(抗氧化剂、抗衰老激素、营养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生化制剂、大脑功能促进药等)和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药提取物),对其选用既要符合综合性、早期性和长期性原则,又要从个体的实际出发,因人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中医病机 病理过程 抗衰老药 综述 指导性
下载PDF
炎症与血栓形成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卉 贺蓉 贺石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84-786,共3页
关键词 炎症 血栓形成 病理过程 细胞质膜 高凝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