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味子多糖对荷瘤鼠瘤体抑制作用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2
1
作者 黄玲 陈玲 张振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研究五味子多糖对S180 荷瘤鼠的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肿瘤移植的动物模型 ,对瘤体包埋、制片、HE染色 ,观察五味子多糖的抑瘤情况。结果 :五味子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瘤细胞退变、凋亡 ,使瘤内炎细胞增多 ,瘤周浸润部瘤细胞部分退... 目的 :研究五味子多糖对S180 荷瘤鼠的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肿瘤移植的动物模型 ,对瘤体包埋、制片、HE染色 ,观察五味子多糖的抑瘤情况。结果 :五味子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瘤细胞退变、凋亡 ,使瘤内炎细胞增多 ,瘤周浸润部瘤细胞部分退变 ,有轻度抑瘤形态学表现。五味子多糖合并环磷酰胺有较强抑瘤作用。结论 :五味子多糖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其抑瘤作用可能不是直接杀死瘤细胞 ,而与细胞凋亡、活化免疫细胞有关。且五味子多糖与环磷酰胺合用可使抑瘤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多糖 抑瘤作用 病理观察 动物模型 中药
下载PDF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 被引量:52
2
作者 谢汝明 周新华 +1 位作者 马大庆 张海青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评价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方法对39例经过手术、纵隔镜、穿刺活检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共180个淋巴结进行影像学分析,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6~67岁,中位年龄26岁。所有病例均做CT增强扫描。结果... 目的评价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方法对39例经过手术、纵隔镜、穿刺活检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共180个淋巴结进行影像学分析,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6~67岁,中位年龄26岁。所有病例均做CT增强扫描。结果根据病灶强化形态学特征分为5种强化类型:(1)不均匀强化占28.3%(51个),病灶最大直径4.5cm;(2)环形强化占26.1%(47个);(3)均匀强化占25.0%(45个);(4)无明显强化占14.4%(26个);(5)分隔样强化占6.11%(11个)。病理观察,淋巴结强化类型与病灶实质内含血管的肉芽组织和干酪坏死灶的分布密切相关。39例淋巴结结核病例中28例(71.8%)强化是以2种或2种以上形式联合存在,其余11例(28.2%)强化是以单一形式为表现。结论直径在1.0~<2.0cm大小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均匀强化、无强化、不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直径≥2.0cm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均匀强化和无强化为主要表现。当淋巴结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时应考虑淋巴结结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结核 对照观察 增强表现 成人 CT增强扫描 主要表现 影像学分析 形态学特征 穿刺活检 中位年龄 病灶强化 病理观察 肉芽组织 结核病例 环形 纵隔镜 大直径 坏死灶
原文传递
酒精中毒大鼠脑血管病变及相应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40
3
作者 赵丽 韩威 +3 位作者 陈嘉峰 曹树文 崔元日 李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3,i002,共4页
目的 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病变、脑组织损伤情况及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酒精灌胃 4周造成慢性酒精中毒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的病理变化及相应脑组织的损伤。结果 酒精中毒组大鼠额叶脑... 目的 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病变、脑组织损伤情况及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酒精灌胃 4周造成慢性酒精中毒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的病理变化及相应脑组织的损伤。结果 酒精中毒组大鼠额叶脑内小血管内弹力膜厚薄不一 ,出现皱褶 ,内皮细胞部分脱落 ,中膜平滑肌细胞及外膜胶原纤维增生 ;大脑皮质、海马、小脑皮质等部位均有神经细胞数目缺失及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及损伤 ,但以小脑皮质的改变尤为明显。结论 酒精中毒后可以引起脑血管自身结构的改变并影响脑血流 ,造成缺血缺氧性改变 ,可能是酒精中毒后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大鼠 脑组织损伤 脑血管病变 改变 病理观察 小脑皮质 变性 外膜 数目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脑缺血半暗带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7
4
作者 鲁宏 熊仁平 +9 位作者 胡惠 赵建农 曾燕 余聪 淦伟 李杰 谢微波 倪卫国 吕发金 程相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血半暗带(IP)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400g,雌雄不拘,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栓塞组(30只);栓塞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15min、30min、1h、3h、6h及24h组,每组各...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血半暗带(IP)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400g,雌雄不拘,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栓塞组(30只);栓塞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15min、30min、1h、3h、6h及24h组,每组各5只大鼠;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不栓塞,其余操作同栓塞组。对各组行脑部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界定影像半暗带,计算影像半暗带和中心梗死区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1和rADC2),将缺血脑组织进行红四氮唑(TTC)染色,并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比。取最大层面的缺血半暗带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验,用图像分析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的MRI未见异常,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及AQP4表达无明显改变。栓塞组于15min即在DWI上出现高信号;栓塞后1h在T2WI出现高信号,rADC1在24h内呈下降趋势,在1h内下降最明显,从15min的(70.4±6.9)%下降到1h的(53.5±10.9)%;而rADC2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从15min的(71.4±6.6)%下降到3h的(45.7±10.5)%,然后回升到24h的(78.7±11.5)%。在24h内,AQP4基因表达逐渐上升,从15min的0.42±0.05上升到24h的1.18±0.12,与rADC1呈显著负相关(r=-0.966,P<0.001)。病理学观察,缺血半暗带组织呈细胞内水肿改变。结论细胞内水肿是脑缺血半暗带组织的病理基础之一,AQP4表达增强是缺血半暗带形成的重要原因,半暗带组织的rADC值下降可以间接反映AQP4表达上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半暗带 水通道蛋白-4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Wistar大鼠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大脑中动脉栓塞 AQP4 免疫组织化学 T2WI 24h 缺血脑组织 病理观察 对照组 表达规律 T1WI 红四氮唑 病理观察 表达变化
原文传递
黑灵芝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改善作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朱科学 聂少平 +3 位作者 宋丹 李川 林素丽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00-304,共5页
目的:研究黑灵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改善作用。方法:高脂高糖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Ⅱ型糖尿病模型,分别灌服黑灵芝多糖(100mg/(kg·d),体质量计)、环孢素A(CSA,8mg/(kg·d))及N-乙酰-L-半... 目的:研究黑灵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改善作用。方法:高脂高糖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Ⅱ型糖尿病模型,分别灌服黑灵芝多糖(100mg/(kg·d),体质量计)、环孢素A(CSA,8mg/(kg·d))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100mg/(kg·d));每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糖值、摄食量和饮水量。给药4周后,测定血清中TC、TG、HDL-C、LDL-C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对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病理观察。结果:黑灵芝多糖具有显著降血糖、降血脂作用(P<0.05);黑灵芝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多饮多食的症状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同时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作用效果均优于CSA和NAC。结论:黑灵芝多糖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途径改善糖尿病小动脉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灵芝多糖 Ⅱ型糖尿病 肠系膜上动脉 病理观察 糖尿病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郭星 史艳春 +1 位作者 费声重 潘子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9-783,共5页
目的研究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的特点、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85—2000年住院治疗下咽癌患者108例,均经手术治疗,且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根据1992年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分级。手术后将下咽癌及颈淋巴结标本进行... 目的研究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的特点、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85—2000年住院治疗下咽癌患者108例,均经手术治疗,且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根据1992年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分级。手术后将下咽癌及颈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观察,确定肿瘤主体所在原发部位及发生转移的颈淋巴结分布区域。按照病理学将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确定为高、中、低分化。通过颈淋巴结病理检查和随访观察确定颈淋巴转移情况,用Kaplan-Meier方法对3、5年生存率进行非参数分析。结果病例中T1、T2淋巴结转移率为45·8%,T3、T4淋巴结转移率为79·8%,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0%(81/108),(P<0·05)。梨状窝癌为100例,占全部病例的92·6%(100/108),梨状窝及下咽后壁癌的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74·0%和87·5%(P>0·05)。病理高、中、低分化型3组,其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72·2%、67·6%、85·7%(P>0·05)。患者3、5年累积生存率分为67·53%及29·87%。Ⅱ、Ⅲ区颈淋巴转移率为76·5%,Ⅴ、Ⅵ区颈淋巴转移率为8·6%。结论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率高。下咽癌颈淋巴转移是影响下咽癌的预后主要因素,随着颈淋巴转移程度的增加,患者3、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淋巴转移 预后 存活率 颈淋巴转移 下咽癌 淋巴结转移率 淋巴转移率 5年生存率 病理观察
原文传递
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9
7
作者 黄小丽 吴春艳 +3 位作者 邓永强 汪开毓 耿毅 赵金全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8-742,共5页
应用无菌操作技术,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肾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由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肾、脾、肠、脑、鳃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从患病鱼的肝... 应用无菌操作技术,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肾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由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肾、脾、肠、脑、鳃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从患病鱼的肝、肾中分离到形态、大小一致的细菌,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镜下可见患病叉尾鮰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部分区域肝细胞坏死、溶解,相互融合成溶解性坏死灶;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充血,充满大量红细胞,肾小囊扩张,肾间质严重出血,拟淋巴细胞及造血组织减少,大量含铁血黄素及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脾出血,淋巴细胞减少,大量含铁血黄素及红细胞浸润;肠黏膜下层和浆膜层水肿,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充血;脑浆膜和基质水肿;鳃小片毛细血管严重充血,基部细胞增生,呼吸上皮浮离,有的呼吸上皮细胞和柱细胞变性、坏死,使部分鳃小片腐离脱落。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可引起斑点叉尾鮰多器官组织,特别是肝、肾、脾、脑、鳃等重要功能器官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并引起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维氏气单胞菌 病理观察
原文传递
腋臭大汗腺层剪除术的临床和病理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军 刘晓瑾 +1 位作者 王瑞 郭敏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探讨腋窝大汗腺层剪除术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临床220例腋臭大汗腺层剪除手术治疗效果,并对10例腋臭区皮肤行术前和术后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手术去除大汗腺的范围和层次。结果:随访1年,接受本方法治疗的患者腋区异味... 目的:探讨腋窝大汗腺层剪除术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临床220例腋臭大汗腺层剪除手术治疗效果,并对10例腋臭区皮肤行术前和术后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手术去除大汗腺的范围和层次。结果:随访1年,接受本方法治疗的患者腋区异味均消失或不明显。病理学观察:大汗腺层剪除术的手术范围应为腋毛分布区;手术层次在全层皮下方和皮下脂肪浅层之间,即可去除大汗腺,达到治疗目的。结论:腋窝大汗腺层剪除手术可去除大汗腺,达到治疗腋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大汗腺 病理观察
下载PDF
根龋封闭治疗后的细菌学和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储冰峰 刘洪臣 王向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根龋封闭治疗后,发生的龋病静止效应。方法:采用封闭剂治疗活动根龋前(基线),封闭后6个月的龋性牙本质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计数;选择活动根龋封闭1年后需拔除的患牙制作牙本质切片用作病理观察。结果:17例活动性根龋牙封闭治疗后... 目的:研究根龋封闭治疗后,发生的龋病静止效应。方法:采用封闭剂治疗活动根龋前(基线),封闭后6个月的龋性牙本质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计数;选择活动根龋封闭1年后需拔除的患牙制作牙本质切片用作病理观察。结果:17例活动性根龋牙封闭治疗后半年,涂膜下存活细菌总量及特异致龋菌数量均大幅度降低(P<0.0001);病理学观察发现活动根龋封闭1年后,龋病静止,涂膜下龋性牙本质表层有再矿化区带形成。结论:封闭剂治疗根龋,有望把活动件龋损转化为静止龋,这可能为老年根龋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治疗 牙本质 病理学研究 龋病 细菌学 病理观察 龋牙 活动 静止 结论
下载PDF
天麻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维诚 关紫烽 姜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7-80,共4页
探讨天麻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和抗癌机制,选择不同计量的天麻多糖连续15天为荷瘤小鼠灌胃给药,停药后24小时处死小鼠,取瘤组织称重及测体积,并将瘤组织做病理观察.结果表明天麻多糖对肿瘤重量的抑制率为33.9—39.7%... 探讨天麻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和抗癌机制,选择不同计量的天麻多糖连续15天为荷瘤小鼠灌胃给药,停药后24小时处死小鼠,取瘤组织称重及测体积,并将瘤组织做病理观察.结果表明天麻多糖对肿瘤重量的抑制率为33.9—39.7%;对肿瘤体积的抑制率为34.2—50.6%.病理切片可见用药组瘤组织有大量炎性坏死.天麻多糖对瘤细胞可形成炎性浸润,破坏肿瘤细胞增殖和提高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力等,因而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糖 抑制作用 移植性肿瘤 病理观察
下载PDF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病理变化的解读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丁彦青 卞修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7-399,共3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首次将病理变化纳入其中。这些病理变化信息是基于当时所获得的有限病例病理观察(重庆和武汉共7例遗体穿刺、5例系统尸检)结果,经过多名病理专家和临床专家讨论总结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首次将病理变化纳入其中。这些病理变化信息是基于当时所获得的有限病例病理观察(重庆和武汉共7例遗体穿刺、5例系统尸检)结果,经过多名病理专家和临床专家讨论总结并达成共识,是目前较为全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病理变化的总结,是COVID-19诊疗方案的重要指导性指标。该文根据COVID-19病理学研究结果,结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理变化,对两种疾病的多器官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COVID-19与SARS导致的机体病理变化大致相同,主要病变发生在肺、免疫系统(脾脏、淋巴结)及各器官的血管,但SARS肺、脾脏及各器官的血管病变严重且广泛,而COVID-19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增生不如SARS显著,肺内支气管内甚至肺泡腔内可见较多支气管栓,SARS则少见,这可能是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的直接而重要的病理基础,关于COVID-19病理变化,由于掌握的材料有限,尚需将来积累更多的尸体解剖资料予以补充,目前相关的病理变化信息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方案 指导性指标 病理观察 临床专家 肺泡腔 病理学研究 肺炎 病理专家
原文传递
复胃胶囊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的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熠 谢子清 李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用乙醇及去氧胆酸钠联合诱发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模型 ,观察了复胃胶囊的治疗作用。结果复胃胶囊能显著减轻胃粘膜的炎症程度 ,明显增大粘膜腺体层与粘膜肌层厚度比值 ,改善胃粘膜萎缩病变 ,对胃窦粘膜淋巴细胞聚集与胃体腺体囊状扩张病... 用乙醇及去氧胆酸钠联合诱发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模型 ,观察了复胃胶囊的治疗作用。结果复胃胶囊能显著减轻胃粘膜的炎症程度 ,明显增大粘膜腺体层与粘膜肌层厚度比值 ,改善胃粘膜萎缩病变 ,对胃窦粘膜淋巴细胞聚集与胃体腺体囊状扩张病变动物数亦有减少的趋势 ;能显著提高胃液游离酸度 ,抑制胃液胃蛋白酶活性 ,减少胃液游离粘液量 ,降低血清胃泌素含量 ,表明复胃胶囊对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胃胶囊 慢性胃炎 病理观察 中医药疗法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降糖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津津 张伟 +2 位作者 卢清君 李玮 支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降糖明目胶囊对STZ-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模型对照组、降糖明目胶囊治疗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的18、9、4.5倍),每天灌... 目的观察降糖明目胶囊对STZ-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模型对照组、降糖明目胶囊治疗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的18、9、4.5倍),每天灌胃给药。在诱发糖尿病后第3、7、30天和第60天,测空腹血糖,并称体质量。在诱发后第80天,进行视网膜血管计数及病理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视网膜内血管计数增高,视网膜节细胞神经纤维层增厚,节细胞核排列紊乱;降糖明目胶囊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可显著缓解体质量减轻症状,大、中剂量组还对小鼠空腹血糖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中、小剂量组可使视网膜内血管计数较STZ-糖尿病小鼠明显降低,视网膜节细胞神经纤维层改变不明显。结论降糖明目胶囊对STZ诱发糖尿病小鼠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明目胶囊 视网膜新生血管 抑制作用 链脲佐菌素(STZ) 视网膜节细胞 糖尿病小鼠 神经纤维层 空腹血糖 血管计数 视网膜内 正常对照组 体质量减轻 小剂量 小鼠模型 实验小鼠 临床用药 灌胃给药 病理观察 血管增生 诱发
下载PDF
胃癌术前介入化疗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文 赵瑜 罗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59-1661,共3页
目的 评估胃癌术前介入的疗效。方法 对 14例胃癌患者术前行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到达腹腔干或肝总动脉 ,注入化疗药氟尿嘧啶脱氧核苷 (FUDR) 0 .8g m2 、表阿霉素 40mg m2 、奥沙利铂 80mg m2 ,化疗后 5~ 7d行根治性切除术 ,将每例病人... 目的 评估胃癌术前介入的疗效。方法 对 14例胃癌患者术前行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到达腹腔干或肝总动脉 ,注入化疗药氟尿嘧啶脱氧核苷 (FUDR) 0 .8g m2 、表阿霉素 40mg m2 、奥沙利铂 80mg m2 ,化疗后 5~ 7d行根治性切除术 ,将每例病人术前取的组织标本与术后取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组的肿瘤细胞坏死程度明显高于术前组 (P <0 .0 0 1) ,术后组肿瘤细胞坏死多位于血管周围 ,而术前组肿瘤细胞的坏死与血管没明显关系明显 (P <0 0 5 )。术后组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术前组 (P <0 .0 0 1)。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对胃癌明显的治疗作用 ,主要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坏死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介入治疗 病理观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脑内MPO活性变化及组织损伤病理进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立克 王晓娟 生学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流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 MPO活性变化 ,探讨炎症反应与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再灌流模型 ,检测缺血 3小时后再灌流不同时点脑组织中 MPO活性、脑梗死体...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流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 MPO活性变化 ,探讨炎症反应与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再灌流模型 ,检测缺血 3小时后再灌流不同时点脑组织中 MPO活性、脑梗死体积及光镜病理学变化。结果 :缺血组脑组织有 MPO活性升高、中性粒细胞浸润 ,以再灌流后 4 8、 72小时最为明显 ,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变性程度随再灌流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 :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MPO活性与缺血 -再灌流损伤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炎症反应是加重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损伤 病理观察 缺血-再灌流 髓过氧化物酶 炎症反应 大鼠
下载PDF
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邓巧凤 卢军 +3 位作者 丁翔云 胡忠诚 邹莹 宋秋荷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0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病理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结节性痒疹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采用卤米松软膏外擦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采用火针治疗的34例患者则...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病理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结节性痒疹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采用卤米松软膏外擦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采用火针治疗的34例患者则纳入研究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与瘙痒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79.41%)高于对照组(55.88%),同时瘙痒评分与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愈患者3个月复发率(9.09%)低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对于结节性痒疹患者,采用火针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减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痒疹 火针 临床疗效 病理观察
下载PDF
强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华 赵延龙 +4 位作者 徐克成 杨柳明 危北海 张万岱 陈杜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强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药组(40例)用强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中药组(45例)单用强肝胶囊,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3个月内和治疗后1个月内分别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目的探讨强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药组(40例)用强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中药组(45例)单用强肝胶囊,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3个月内和治疗后1个月内分别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穿刺病理学检测。结果(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2)肝组织学改变:中西药组炎症活动度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0·0%,肝纤维化改善总有效率为70·0%;中药组分别为57·8%和75·6%,中西药组治疗后炎症活动度改变程度优于中药组(P<0·05),但肝纤维化程度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强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可明显减轻炎症坏死活动性,单纯强肝胶囊也能改善肝纤维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肝胶囊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病理观察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祥盛 张磊磊 +2 位作者 吴淑华 张燕 李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 4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 ,并随访。结果  3例为瘤壁结节型 ,1例为混合型。组织学上 2例以梁状结构为主 ,2例梁状结构中混有巢状结...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 4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 ,并随访。结果  3例为瘤壁结节型 ,1例为混合型。组织学上 2例以梁状结构为主 ,2例梁状结构中混有巢状结构。免疫表型 4例Syn和CgA均阳性 ,2例NSE、降钙素阳性 ,1例生长抑素阳性 ,TG滤泡区阳性 ,而类癌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甲状腺肿类癌 临床观察 病理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管脂肪瘤28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长征 杨小英 +3 位作者 杨井 袁新亮 李家文 王椿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60-661,共2页
为探讨血管脂肪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对我科2960-2005年11月的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确诊和资料完整的血管脂肪瘤病例28例,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管脂肪瘤 病理观察 临床 病理特点 统计分析 病理资料
原文传递
小儿急性阑尾炎20年回顾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金哲 谢兴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87年第3期149-151,共3页
著者根据20年临床与病理观察提出早期急性阑尾炎应立即阑尾切除.但三天以上病例应看精神食欲,如已好转,双合诊摸到右下腹浸润块者不宜手术,反之继续恶化则仍需手术.三岁以下患儿发烧呕吐,应注意阑尾炎怕动怕震症状,反复对比腹部固定性压... 著者根据20年临床与病理观察提出早期急性阑尾炎应立即阑尾切除.但三天以上病例应看精神食欲,如已好转,双合诊摸到右下腹浸润块者不宜手术,反之继续恶化则仍需手术.三岁以下患儿发烧呕吐,应注意阑尾炎怕动怕震症状,反复对比腹部固定性压痛,可疑者腹穿常可确诊.近十年5000例(1/4穿孔)只1例死亡,无严重合并症.虽多次更换总住院及实习人员,证明上述方案经得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阑尾炎 CHILDRE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cute APPENDICITIS CHILDREN correlation especially treatment pathology different 手术 实习人员 阑尾切除 病理观察 In order treated studies 右下腹 合并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