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钦安“阳主阴从”学术思想发挥 被引量:13
1
作者 岳胜利 《河南中医》 2008年第5期12-14,共3页
从生命观、病理观、辨治观三方面对郑钦安"阳主阴从"学术思想进行探析。郑氏从元阴元阳立论,而以阳气为主导,临床上贯彻"阳主阴从"的学术思想,常用大剂姜、桂、附等辛热温燥之药,治愈许多杂病中的阳虚证,饮誉蜀中,... 从生命观、病理观、辨治观三方面对郑钦安"阳主阴从"学术思想进行探析。郑氏从元阴元阳立论,而以阳气为主导,临床上贯彻"阳主阴从"的学术思想,常用大剂姜、桂、附等辛热温燥之药,治愈许多杂病中的阳虚证,饮誉蜀中,世人尊称之"郑火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钦安 “阳主阴从” “郑火神” 生命 病理 辨治
下载PDF
基于三焦形质理论探讨张仲景“三焦无御营卫”病理观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康 钟光辉 +4 位作者 陈璐佳 邓颖萍 张婷素 孙常波 董晶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整理研究《黄帝内经》有关三焦形质理论,结合当代学者对三焦实质研究成果探讨张仲景“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观,认为“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三焦是膜与腔共同构成的遍及全身的组织器官,具有通行元气营卫、气化通调水道的生... 整理研究《黄帝内经》有关三焦形质理论,结合当代学者对三焦实质研究成果探讨张仲景“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观,认为“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三焦是膜与腔共同构成的遍及全身的组织器官,具有通行元气营卫、气化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三焦之气变会引发“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状态,具体机制有腠理失调、营卫失和、气机失调、气化失司、元气失资等,会产生多器官、多部位、多系统病证。对这些病证的治疗分别采用通达腠理、调和营卫、疏通气机、通利水道、通补元气等方法。“三焦无御营卫”病理观对临证辨治疑难病颇有启发,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无御营卫 病理 三焦形质理论 张仲景 生理基础 病变机制 治疗法则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与先秦精气学说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40-43,共4页
通过探析《内经》的自然观、生理观、病理观和治疗观与先秦精气学说之间的联系 ,认为先秦精气学说“气一元论”思想是形成《内经》理论体系的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先秦精气学说对人类生命起源以及有关生理、养生防病等的独到见解为《内经... 通过探析《内经》的自然观、生理观、病理观和治疗观与先秦精气学说之间的联系 ,认为先秦精气学说“气一元论”思想是形成《内经》理论体系的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先秦精气学说对人类生命起源以及有关生理、养生防病等的独到见解为《内经》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学说的形成开拓了先河 ;今人研究和发展中医学 ,唯有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 ,在采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的同时 ,始终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紧密结合 ,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地探索研究 ,才有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先秦精气学说 气一元论 自然 生理 病理 治疗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下载PDF
壮医药发展史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溱 《医学文选》 2002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治疗方法 壮医 壮医药 发展史 病理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的主要特点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庆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47-49,共3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是中医开展对本病辨证论治或定方定药防治研究的重要环节和依据。根据本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角度认识,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杂气”主因论、“证”的相对定型性和时相性特点、以肝为中心...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是中医开展对本病辨证论治或定方定药防治研究的重要环节和依据。根据本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角度认识,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杂气”主因论、“证”的相对定型性和时相性特点、以肝为中心的五脏一体病理观三个方面。简要叙述如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学理论体系 杂气 定型性 病因学 因论 藏象系统 邪正 病理 肝气犯胃
下载PDF
以“和”文化诠释中医病理观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扬 何清湖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7-439,共3页
以"和"文化的角度去诠释中医病理观,可将人体的病理活动从天人不和、形神不和、形内不和3个角度全面概括。主要包括阴阳不和、营卫不和、气血不和、五脏自身不和、脏脏不和、脏腑不和,其中脏脏不和包括心肺不和、心脾不和、... 以"和"文化的角度去诠释中医病理观,可将人体的病理活动从天人不和、形神不和、形内不和3个角度全面概括。主要包括阴阳不和、营卫不和、气血不和、五脏自身不和、脏脏不和、脏腑不和,其中脏脏不和包括心肺不和、心脾不和、心肝不和等。脏腑不和包括心小肠不和、肺大肠不和、脾胃不和等。将人体的病理状态通过"和"文化角度去诠释,可更深入透彻地理解人体的病理状态的本质是不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文化 中医 病理
原文传递
19世纪英国病理观的转变及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广坤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8,127,共6页
19世纪英国病理观的发展经历了由"反感染论"向"感染论"的转变,前者重视环境卫生,忽视医疗,认为环境改良就能消灭疾病;后者相信细菌致病,强调医疗作用;这种转变意义重大,不仅提升了医生地位,促进了医学发展,也使得... 19世纪英国病理观的发展经历了由"反感染论"向"感染论"的转变,前者重视环境卫生,忽视医疗,认为环境改良就能消灭疾病;后者相信细菌致病,强调医疗作用;这种转变意义重大,不仅提升了医生地位,促进了医学发展,也使得卫生管理开始偏好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反感染论 感染论 医疗
原文传递
弗洛伊德与罗杰斯的心理致病机制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海娟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76,80,共2页
弗洛伊德和罗杰斯的理论概念、话语风格、对治疗进程的把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心理致病机制的论述也就明显不同。然而,仔细分析后发现,两者的心理病理观都是基于特定的人性观,围绕自我展开的,存在诸多相通之处。
关键词 致病机制 弗洛伊德 罗杰斯 心理 理论概念 人性 病理
下载PDF
道家养生智慧阐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明花 蒋力生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3,共2页
道家养生的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与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气化流行等思想密切相关。而其理论胚基则直接取源于传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并按其宗教需要,加以改造利用,形成其特有的生命观、生理观、病理观及养生观。道家... 道家养生的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与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气化流行等思想密切相关。而其理论胚基则直接取源于传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并按其宗教需要,加以改造利用,形成其特有的生命观、生理观、病理观及养生观。道家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思想理论和丰富的经验方法,构成一道博大精深、神奇玄妙的古代养生文化景观,至今仍具有动人心魄的无穷魅力,吸引着众多养生爱好者、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仙信仰 养生智慧 气化流行 病理 古代哲学 古代养生 养生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 胚基
原文传递
维吾尔乡村的萨满巫医
10
作者 阿布力克木.斯迪克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6-29,共4页
在长期田野调查中搜集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考察维吾尔萨满教对维吾尔族风俗的影响,对当今维吾尔萨满的病理观、诊断术、治疗术以及治病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维吾尔萨满 病理 诊断术 治疗术
下载PDF
《黄帝内经》的时空病理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会欣 陈利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42-1543,共2页
《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参"说的实质是指人体的生理过程、病理变化是以时间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而发生发展变化的,实际就是中医时空观的观点。《黄帝内经》在阐述人的病理变化时也充分体现了时空观点。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时空病理 疾病 节律
下载PDF
艾利斯的心理病理观概述
12
作者 朱海娟 李海红 《社会心理科学》 2002年第3期41-43,共3页
文章从人性观、健康观、致病观和致病机制三个方面对艾利斯的心理病理观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指出心理疾病是由于人格结构的失衡导致的。
关键词 艾利斯 人性 致病机制 心理病理 人格结构
下载PDF
西方经典心理治疗流派的自我病理观及其教育启示
13
作者 刘如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2-95,共4页
自我概念在西方心理治疗各流派理论中居于显要地位,自我病理观是诸多理论解释心理问题成因的核心观点。本文从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格式塔、交互分析四个疗派的自我病理观分析中,得出了具有本土意义的教育启示,包括无条件而有分离度的... 自我概念在西方心理治疗各流派理论中居于显要地位,自我病理观是诸多理论解释心理问题成因的核心观点。本文从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格式塔、交互分析四个疗派的自我病理观分析中,得出了具有本土意义的教育启示,包括无条件而有分离度的爱、更具教育性的奖惩、清晰而有弹性的心理界限、慎用"应该信息"和"禁止信息"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自我病理 教育启示
下载PDF
论痰瘀互结与八诊四垢病理观
14
作者 贺晓慧 贾戌生 +2 位作者 贾孟辉 唐利龙 杨华祥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八诊四垢病理观与痰瘀互结理论关系,从教学、临床与科研等方面促进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方法:从痰瘀互结致慢病入手,论述八诊及"血垢""脉垢""骨垢"及"毒垢"四垢之实质,认为八诊以... 目的:探讨八诊四垢病理观与痰瘀互结理论关系,从教学、临床与科研等方面促进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方法:从痰瘀互结致慢病入手,论述八诊及"血垢""脉垢""骨垢"及"毒垢"四垢之实质,认为八诊以"四性"(冷、热、干、湿)、"四液体质"(白、黄、红、黑四液)为理论指导,"禀性衰败""病理根源"为病因病机,其病变所产生的白痰、瘀血、湿浊、黄水等痰瘀毒互结,内聚于脑(经)和脏腑经(脉)络,外达筋骨皮肉关节,形成八诊四垢,引发各种慢病。结果:八诊四垢与痰瘀互结虽概念及形成机理有别,但均既为人体气血津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探讨其关系,既丰富完善了八诊的论治理论体系,又补充发展了中医痰瘀互结理论,拓展了防治慢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诊 四垢病理 痰瘀互结
下载PDF
尿液的颜色
15
作者 希慕 《父母必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9-39,共1页
正常尿液为浅黄色,可因饮水、出汗及活功量不同而深浅变化不等。当人体代谢异常或患某种疾病时,尿液的颜色会出现特殊改变。因此,尿色变化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临床上一般将异常尿液按颜色不同分成黄褐色、红色、乳白色、黑褐色及蓝绿... 正常尿液为浅黄色,可因饮水、出汗及活功量不同而深浅变化不等。当人体代谢异常或患某种疾病时,尿液的颜色会出现特殊改变。因此,尿色变化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临床上一般将异常尿液按颜色不同分成黄褐色、红色、乳白色、黑褐色及蓝绿色5种。一、黄褐色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炎,砷、氯仿等中毒。二、红色尿(即血尿):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原因较复杂的一种病理观象,可分为血尿和血红蛋白尿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改变 血红蛋白尿 病理 阻塞性黄疸 功量 人体代谢 尿色 绿色尿 溶血性贫血 酚中毒
原文传递
糖尿病壮医发病机制探析:基于“三道两路”理论
16
作者 王志威 胡璟 +1 位作者 裴以禄 杨继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认识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观。气道不通则病位在上,以口渴多饮为主;谷道不通则病位在中,以多食易饥为主;水道不通则病位在下,以尿频量多为主;龙路、火路不通则变证丛生:龙路不通、血脉瘀滞,多发生糖尿病血管病... 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认识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观。气道不通则病位在上,以口渴多饮为主;谷道不通则病位在中,以多食易饥为主;水道不通则病位在下,以尿频量多为主;龙路、火路不通则变证丛生:龙路不通、血脉瘀滞,多发生糖尿病血管病变,火路不通、传感失司,多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三道不通与两路不通,二者互为因果,循环为患。三道两路不通是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壮医发病机制,此认识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壮医诊治理论体系进行了构建,丰富了糖尿病及并发症诊治思路,有益于糖尿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发病机制 三道两路 壮医 病理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