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IL-35及EBI3 mRNA和IL-12A 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万俊 罗英 +3 位作者 杨春平 柳佳丽 杜云艳 王坤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IL-35及其亚基病毒诱导基因3(EBI3)mRNA、IL-12A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集AR组(46例)及对照组(30例)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5的表达水平,同时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IL-35及其亚基病毒诱导基因3(EBI3)mRNA、IL-12A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集AR组(46例)及对照组(30例)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5的表达水平,同时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I3mRNA及IL-12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AR组和对照组IL-35水平分别为(251.22±46.27)、(382.17±25.41)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I3mRNA的表达水平A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约为对照组的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2AmRNA的表达水平A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5、EBI3mRNA水平降低可能与AR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白细胞介素-35 病毒诱导基因3 MRNA 白细胞介素-12A MRNA
原文传递
IL-27与T细胞免疫 被引量:5
2
作者 鲁德玕 鲁嘉萌 +1 位作者 姬晓青 张才擎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55-661,共7页
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由p28和EB病毒诱导基因3(Epstein-Barr virus induced gene 3,EBB)组成,是IL-6/IL-1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其受体由gp130和WSX1(也称为T细胞因子受体)组成.IL-27可作用于T细胞、B细胞、巨噬细... 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由p28和EB病毒诱导基因3(Epstein-Barr virus induced gene 3,EBB)组成,是IL-6/IL-1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其受体由gp130和WSX1(也称为T细胞因子受体)组成.IL-27可作用于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非造血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目前许多研究发现不同的T细胞亚群对IL-27有不同的应答.IL-27具有促炎和抗炎双重作用,主要通过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剂(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在T细胞不同亚群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7 B病毒诱导基因3 p28 T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27对树突状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仲龙 李建平 冯建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79-1582,共4页
白细胞介素27(IL-27)是一种IL-6/IL-12家族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产生,通过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最初认为IL-27能够促进1型辅助T(Th1)细胞、1型... 白细胞介素27(IL-27)是一种IL-6/IL-12家族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产生,通过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最初认为IL-27能够促进1型辅助T(Th1)细胞、1型调节性T(Tr1)细胞的分化,抑制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现在发现对某些T细胞亚群具有相反的效应,比如Treg。IL-27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现出促炎和抗炎的双重作用。作为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单核巨噬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启动者,引起免疫应答或耐受。IL-27对DC和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并不一致,而这种差异很可能是由不同信号通路的比率、细胞因子微环境、疾病的发展阶段引起的。阐明IL-27对DC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或许可以及早地阻断异常免疫反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7(IL-27) 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 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 树突状细胞 TH1细胞 综述
下载PDF
佛手柑内酯抑制EBI3/STAT3信号增强结肠癌细胞对5-Fu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艳芳 叶子瑜 +3 位作者 马燕 陈灿 林碧华 曾今诚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2255-2259,共5页
目的探究佛手柑内酯(Bg)对结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Bg作用人结肠癌SW1116/5-Fu和LoVo/5-Fu耐药细胞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STAT3、磷酸化ST... 目的探究佛手柑内酯(Bg)对结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Bg作用人结肠癌SW1116/5-Fu和LoVo/5-Fu耐药细胞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CYP1B1和MEKK2蛋白质表达。结果Bg作用SW1116、SW1116/5-Fu、LoVo和LoVo/5-Fu细胞后,5-Fu作用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明显降低(P<0.05),尤其是Bg联合EBI3阻断剂作用细胞后,IC50值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g作用下SW1116/5-Fu和LoVo/5-Fu细胞Bcl-2、EBI3、STAT3、p-STAT3、CYP1B1和MEKK2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Bax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Bg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EBI3/STAT3信号通路及抑制耐药相关蛋白质CYP1B1和MEKK2表达增强结肠癌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佛手柑内酯 氟尿嘧啶 抗药性 肿瘤 EB病毒诱导基因3
下载PDF
TGF⁃β1对炎症状态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嘉皓 芦婷 钟良军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94-103,共10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from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LPS)刺激模拟炎症状态下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from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LPS)刺激模拟炎症状态下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DLFs)的调控作用。方法获取hPDLFs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通过qRT⁃PCR与CCK⁃8确定Pg⁃LPS的刺激浓度。将hPDLFs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100μg/mL Pg⁃LPS;低浓度组,1 ng/mL TGF⁃β1+100μg/mL Pg⁃LPS;中浓度组,10 ng/mL TGF⁃β1+100μg/mL Pg⁃LPS;高浓度组100 ng/mL TGF⁃β1+100μg/mL Pg⁃LPS。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hPDLFs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PDLFs的细胞周期;qRT⁃PCR检测hPDLFs的转录因子叉头盒p3(forkhead/winged helix transcription⁃al factor p3,Foxp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EB病毒诱导基因3(Epstein⁃Barrvirus⁃induced gene 3,EBI3)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PDLFs的Foxp3、IL⁃6及EBI3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鉴定显示抗波形丝蛋白阳性及抗角蛋白阴性;Pg⁃LPS浓度为100μg/mL时,hPDLFs中IL⁃6 mRNA表达相比空白对照组显著上升(P<0.0001)且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001),所以选择100μg/mL Pg⁃LPS用于模拟炎症状态。10、100 ng/mL TGF⁃β1能提高炎症状态下hPDLFs的增殖能力(P<0.0001);1、10、100 ng/mL TGF⁃β1能促进炎症状态下hPDLFs的迁移能力(P<0.0001);1、10、100 ng/mL TGF⁃β1可加快炎症状态下hPDLFs的细胞周期(P<0.0001);1、10、100 ng/mL TGF⁃β1可抑制炎症状态下hPDLFs的IL⁃6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001),1、10 ng/mL TGF⁃β1可提高炎症状态下hPDLFs的EBI3基因及蛋白表达量(P<0.0001),1、10 ng/mL TGF⁃β1可提高炎症状态下hPDLFs的Foxp3基因表达量,10 ng/mL TGF⁃β1可提高Foxp3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TGF⁃β1可促进炎症状态下hPDLFs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上调EBI3表达,可能与转录因子Fox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脂多糖 转录因子叉头盒p3 白细胞介素6 IL⁃35亚基 EB病毒诱导基因3 牙周炎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周期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重组免疫毒素EBI3-Luffin P1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昊 陆强 +3 位作者 高闻达 陈柳茜 任翠平 沈际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免疫毒素EBI3-Luffin P1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初步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从质粒pET-32a-EBI3中扩增EBI3基因,与合成的Luffin P1基因连接,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EBI3-... 目的构建重组免疫毒素EBI3-Luffin P1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初步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从质粒pET-32a-EBI3中扩增EBI3基因,与合成的Luffin P1基因连接,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EBI3-Luffin P1,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EBI3-Luffin P1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体外试验初步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质粒pET-32a-EBI3-Luffin P1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EBI3-Luffin P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诱导8 h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44%;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约为98%,可与EBI3蛋白免疫小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可显著抑制小鼠脾脏细胞分泌IFNγ。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免疫毒素EBI3-Luffin P1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了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缓解、治疗免疫性疾病及红白血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EB病毒诱导基因3 LuffinP1 基因表达 生物学活性
原文传递
EB病毒诱导基因3增强结肠癌5-氟尿嘧啶耐药株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艳芳 叶子瑜 +3 位作者 马燕 林碧华 陈灿 曾今诚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2082-2086,共5页
目的建立结肠癌(CRC)5-氟尿嘧啶(5-Fu)耐药株探讨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与CRC 5-Fu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5-Fu持续接触浓度递增诱导法建立人CRC耐药细胞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耐药性;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 目的建立结肠癌(CRC)5-氟尿嘧啶(5-Fu)耐药株探讨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与CRC 5-Fu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5-Fu持续接触浓度递增诱导法建立人CRC耐药细胞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耐药性;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EBI3 CRISPR激活质粒和EBI3 CRISPR/Cas9敲除质粒转染结肠癌耐药和非耐药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EBI3、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B1(CYP1B1)和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2(MEKK2)表达。结果采用5-Fu持续接触浓度递增诱导法建立人结肠CRC细胞系SW1116/5-Fu和LoVo/5-Fu;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与SW1116和LoVo细胞相比,SW1116和SW1116/5-Fu细胞周期各期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LoVo细胞相比,LoVo/5-Fu细胞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W1116和LoVo细胞相比,SW1116/5-Fu和LoVo/5-Fu细胞EBI3、CYP1B1和MEKK2表达均明显增高;SW1116、SW1116/5-Fu、LoVo和LoVo/5-Fu细胞转染EBI3敲除质粒后,5-Fu作用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明显降低(P<0.05),而细胞转染EBI3激活质粒后,5-Fu作用细胞的IC50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EBI3可能介导了CRC细胞对5-Fu的耐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诱导基因3 结肠肿瘤 5-氟尿嘧啶 耐药细胞系
下载PDF
OSCC和OLK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IL-12p35和Ebi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方方 江南 +1 位作者 罗亮 蔡扬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和口腔白斑(OLK)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5(IL-35)α链p35亚基(IL-12p35)和β链EB病毒诱导基因3亚基(Ebi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OSCC患者34例、OLK患者32例及正颌手术、良性非炎症性肿瘤切除术患...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和口腔白斑(OLK)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5(IL-35)α链p35亚基(IL-12p35)和β链EB病毒诱导基因3亚基(Ebi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OSCC患者34例、OLK患者32例及正颌手术、良性非炎症性肿瘤切除术患者15例分别作为OSCC组、OLK组及正常组,取3组患者口腔黏膜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诊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二步法(IHC)检测IL-12p35和Ebi3蛋白的表达。结果OSCC、OLK组患者口腔黏膜组织Ebi3、IL-12p35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P<0.001),且OSCC与OLK组间Ebi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12p35、Ebi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与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 IL-12p35=0.370,P=0.001;r Ebi3=0.380,P<0.001);OSCC组中Ebi3、IL-12p35蛋白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其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IL-12p35和Ebi3在OSCC及OLK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上调,IL-35可能在口腔黏膜癌变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 口腔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黏膜 白细胞介素35 EB病毒诱导基因3 白细胞介素P35亚基
下载PDF
EB病毒诱导基因3蛋白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慧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336,共4页
EB病毒诱导基因3(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3,EBI3)是一种在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中发现并命名的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样糖蛋白。它参与组成细胞因子IL-27和IL-35,在T细胞的增殖,Th1、Th2和Th17细胞以及NK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具有重... EB病毒诱导基因3(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3,EBI3)是一种在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中发现并命名的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样糖蛋白。它参与组成细胞因子IL-27和IL-35,在T细胞的增殖,Th1、Th2和Th17细胞以及NK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效应。同时EBI3作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中Foxp3转录因子的下游靶位,可以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并对效应性T细胞具有抑制功能。EBI3这些重要的免疫活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变应性疾病等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T-Lymphocytes) EB病毒诱导基因3(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 3)
下载PDF
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
10
作者 胡仁统 王俊利 +5 位作者 韦叶生 陆潞 韦贵将 黄可 廖品琥 唐毓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2期4228-4232,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8例广西壮族人群EBI3 rs6613 A/T和EBI3 rs4905A/G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 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8例广西壮族人群EBI3 rs6613 A/T和EBI3 rs4905A/G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 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的SNP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rs6613 A/T、rs4905A/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EBI3基因rs6613 A/T位点AT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9.4%;T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2.1%;rs4905A/G多态性位点AC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8.2%;C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0.9%。EBI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3基因rs4905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和日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和意大利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I3基因rs6613 A/T和EB-13 rs4905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B病毒诱导基因3 多态性 分布特点 广西壮族人群 种族
原文传递
新型免疫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35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11
作者 师佩佩 谭利明 李罗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最近发现的新型免疫抑制/抗炎因子,是IL-12家族成员之一,它是由IL-12α、Ebi3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蛋白,主要由调节性T细胞(Treg)组成性分泌,它对于Treg细胞功效的发挥是必需的,IL-35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扩增、抑...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最近发现的新型免疫抑制/抗炎因子,是IL-12家族成员之一,它是由IL-12α、Ebi3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蛋白,主要由调节性T细胞(Treg)组成性分泌,它对于Treg细胞功效的发挥是必需的,IL-35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扩增、抑制效应细胞如Th17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实验性结肠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症状。本文阐述了IL-35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调控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5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自身免疫疾病 EB病毒诱导基因3
下载PDF
EBI3与Sedlin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子琳 戴寒晶 +1 位作者 刘晓颖 范礼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初步确定EBI3蛋白与Sedlin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方法构建缺失突变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测试。结果正确构建了4个EBI3基因的突变体,将突变体与Sedlin基因共转化酵母细胞后,β-半乳糖苷酶测试表明酵母克隆均为阳性。结论EBI3... 目的初步确定EBI3蛋白与Sedlin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方法构建缺失突变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测试。结果正确构建了4个EBI3基因的突变体,将突变体与Sedlin基因共转化酵母细胞后,β-半乳糖苷酶测试表明酵母克隆均为阳性。结论EBI3蛋白的氨基酸54-97区域和166~229区域均可与Sedlin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lin 鼻咽癌病毒诱导基因3 酵母双杂交系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IL-35亚基EBI3、P35对系统性硬化症小鼠肺部和皮肤炎症及肺纤维化的影响
13
作者 卢春秀 王迪 +4 位作者 潘婕 潘冬梅 曾雯 廖晓玲 雷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866-870,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5亚基对系统性硬化症(SSc)小鼠肺部和皮肤炎症及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SSc模型组、SSc+EB病毒诱导的基因3抗体(SSc+EBI3 mAb)组和SSc+IL-12A P35抗体(SSc+P35 m...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5亚基对系统性硬化症(SSc)小鼠肺部和皮肤炎症及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SSc模型组、SSc+EB病毒诱导的基因3抗体(SSc+EBI3 mAb)组和SSc+IL-12A P35抗体(SSc+P35 mAb)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注射博来霉素构建SSc模型。造模后,SSc+EBI3 mAb组和SSc+P35mAb组分别腹腔注射100μL的EBI3 mAb、P35 mAb。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和肺组织炎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和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35、IL-6、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Sc模型组小鼠皮肤厚度增加,肺纤维化评分、皮肤和肺组织炎症评分、血清IL-35水平及皮肤和肺组织α-SMA表达水平均升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均P<0.05)。与SSc模型组比较,SSc+EBI3 mAb组和SSc+P35 mAb组小鼠皮肤厚度增加,血清IL-10水平及皮肤、肺组织α-SMA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35水平降低(均P<0.05);SSc+P35 mAb组小鼠肺纤维化评分较SSc模型组升高(P<0.05)。与SSc+EBI3 mAb组相比,SSc+P35 mAb组小鼠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IL-35可能通过EBI3和P35亚基抑制SSc小鼠模型皮肤和肺部的纤维化病变,而对炎症无明显作用,P35亚基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白细胞介素35 EB病毒诱导基因3 P35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