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样颗粒在免疫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彭建明 李金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6,共3页
关键词 免疫测定 合成肽抗原 病毒颗粒 灭活病毒 表位 病毒感染 病毒抗原 重组蛋白 基因重组技术 动物
原文传递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何介华 贺路 +1 位作者 曾令兵 周剑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1,共2页
本文作者将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内脏匀浆,30000r.p.m离心30分,将沉淀重悬,细菌过滤器过滤后,注射病蟹内脏接种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人工感染试验,感染蟹表现出与野外发病中华绒螯蟹同样的症状。超薄切片后,电子显... 本文作者将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内脏匀浆,30000r.p.m离心30分,将沉淀重悬,细菌过滤器过滤后,注射病蟹内脏接种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人工感染试验,感染蟹表现出与野外发病中华绒螯蟹同样的症状。超薄切片后,电子显微镜下在细胞质中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及略小于细胞核大小的病毒包埋体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颤抖病 超薄切片 病毒颗粒
下载PDF
利用E.coli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生产病毒样颗粒疫苗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晓云 乔绪稳 +5 位作者 陈瑾 李鹏成 于晓明 朱国强 郑其升 侯继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6-986,共11页
【目的】研究利用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PCV2b亚型ORF2基因,利用重组Cap蛋白制备PCV2 VLP疫苗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频率表优化合成PCV2 NJ株ORF2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QZ1,鉴定阳性后转入表达宿主菌BL21,利用原... 【目的】研究利用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PCV2b亚型ORF2基因,利用重组Cap蛋白制备PCV2 VLP疫苗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频率表优化合成PCV2 NJ株ORF2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QZ1,鉴定阳性后转入表达宿主菌BL21,利用原核表达平台CVC1102对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对目的基因的表达及产物的可溶性进行分析;利用电镜分析技术鉴定重组Cap蛋白VLP组装;利用BCA试剂盒测定重组大肠杆菌破碎后上清中总蛋白量,利用薄层扫描分析确定目的蛋白百分比,得出目的蛋白量,将重组Cap蛋白的浓度调整为1 mg·m L-1。使用不同剂量的重组蛋白与206佐剂乳化,免疫2—3周龄抗原抗体双阴性的仔猪,同时设含免疫增强剂CVC1301、CVC1302的试验组、同类制品免疫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免疫后14 d与21 d所有试验猪采血,分离血清,利用武汉科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试验猪血清中PCV2抗体水平;免疫后28 d试验猪按照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汇编中公布的PCV2攻毒程序,利用PCV2 NJ株F6代进行强毒攻击试验,肌肉注射与口服PCV2 NJ株各105.0TCID50,同时利用乳化的钥匙孔血蓝蛋白及硫酸巯基乙醇培养基进行免疫刺激,攻毒后25 d,对所有试验猪进行解剖检测,通过攻毒过程中试验猪体温变化、试验猪平均相对日增重、解剖时试验猪肺部与相关淋巴结的大体变化及攻毒后PCV2核酸检测等4个方面评价大肠杆菌表达制备的PCV2 VLP的免疫效力。【结果】SDS-PAGE结果表明PCV2 NJ株优化的O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完全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菌体超声波破碎后的上清中;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Cap蛋白能够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电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直径在17 nm左右的PCV2病毒样颗粒存在于超声破碎后的上清中;500μg/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ORF2基因 可溶性表达 病毒颗粒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重组外源基因的猪细小病毒VP2蛋白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1
4
作者 潘群兴 何孔旺 +3 位作者 王永山 温立斌 茅爱华 郭容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45-1250,共6页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第165-200位氨基酸多肽基因嵌合在猪细小病毒(PPV)VP2 N端,然后重组到腺病毒pAdEasy-1表达系统中,转染HEK-293A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rAd-PPV∶VP2-PCV2∶Cap)。IF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分别可见特异性荧...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第165-200位氨基酸多肽基因嵌合在猪细小病毒(PPV)VP2 N端,然后重组到腺病毒pAdEasy-1表达系统中,转染HEK-293A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rAd-PPV∶VP2-PCV2∶Cap)。IF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分别可见特异性荧光和大小约为64 ku的特异性带,表明rAd-PPV∶VP2-PCV2∶Cap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PPV∶VP2和PCV2∶Cap蛋白。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表达的嵌合PPV∶VP2-PCV2∶Cap蛋白具有与PPV全病毒类似的血凝活性。电镜观察嵌合PPV∶VP2-PCV∶Cap蛋白的粗提物,发现可自行装配成许多病毒样粒子[PPV∶VLP(PC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嵌合 病毒颗粒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AH1株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欧阳伟 王永山 +2 位作者 周宇 张海彬 唐雨德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5-603,共9页
将近期引起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定向克隆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供体质粒pFastBacHTA中,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HTA-VP2,转化Escherichia coli DH10Bac感受态,筛选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p... 将近期引起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定向克隆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供体质粒pFastBacHTA中,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HTA-VP2,转化Escherichia coli DH10Bac感受态,筛选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pBac-VP2。用pBac-VP2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vBac-VP2。对重组杆状病毒vBac-VP2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IBDV抗体夹心ELISA检测,呈阳性反应,抗原效价达到1.6×103;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53kDa处出现一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在感染细胞中发现了"包涵体样"结构。用HisTrap HP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IB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细胞裂解物,免疫2周龄SPF鸡,一次免疫14d后,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8×102,中和抗体效价为1106,攻毒实验的存活率为30%;二次免疫14d后,ELISA抗体效价为3.2×103,中和抗体效价为2536,存活率为100%。在实验观察7d内,重组Vp2蛋白免疫保护鸡未显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法氏囊/体重比高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制备的病毒样颗粒重组Vp2蛋白在研制新型IBD基因工程疫苗和检测试剂方面显示出了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病毒颗粒 包涵体结构 间接ELISA 免疫实验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戊型肝炎病毒样颗粒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晨 孟继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以非包涵体形式表达含戊型肝炎病毒(HEV)中和抗原表位的新型HEV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将HEV开放阅读框架2(ORF2)编码452~617位氨基酸的基因片段连接到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获取表达克隆.以Ni-NTA... 目的:以非包涵体形式表达含戊型肝炎病毒(HEV)中和抗原表位的新型HEV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将HEV开放阅读框架2(ORF2)编码452~617位氨基酸的基因片段连接到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获取表达克隆.以Ni-NTA层析柱纯化表达的蛋白,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直接电镜负染等方法分析鉴定,最后免疫小鼠检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水平.结果:表达的重组蛋白天然可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2 000,并可形成直径为20 nm左右的病毒样颗粒,能与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发生Westem blot阳性反应,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体外中和试验显示产生的抗体具有中和HEV的活性.结论:原核表达的、含HEV中和抗原表位的、长度仅166个氨基酸的HEV ORF2近3'端编码蛋白能够形成病毒样颗粒,而且该新型病毒样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重组蛋白 中和抗原表位 病毒颗粒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7
作者 严维巍 崔治中 王永坤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将RHDVVP6 0基因插入酵母转移载体pPICZB中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株 ,经筛选获得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入VP6 0基因的重组酵母菌。以甲醇诱导培养后经SDS 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 ,在 6 0kD处出现一特异蛋白条带 ,表明RHDV的衣壳蛋白... 将RHDVVP6 0基因插入酵母转移载体pPICZB中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株 ,经筛选获得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入VP6 0基因的重组酵母菌。以甲醇诱导培养后经SDS 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 ,在 6 0kD处出现一特异蛋白条带 ,表明RHDV的衣壳蛋白得到了成功表达。血凝试验表明 ,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血凝特性 ,可以凝集人“O”型红细胞 ,血凝价达 2 8,同时 ,该血凝性可被抗RHDV的高免血清所抑制。经电镜观察 ,重组酵母表达的衣壳蛋白可以在酵母菌体内自聚成大小约4 0nm ,和天然RHDV病毒子在物理形态上类似的病毒样颗粒 (VLPs)。该病毒样颗粒与兔抗RHDV高免血清作用后可被凝集成团 ,表明该VLPs与天然RHDV在抗原性上也极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衣壳蛋白基因 毕赤酵母 表达 病毒颗粒
下载PDF
人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密码子优化及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丽 周红莉 +3 位作者 屈建国 王健伟 徐樨巍 洪涛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诺如病毒是当前在中国引起腹泻的主要人类杯状病毒,其中GGII4、GGII1和GGII3等为主要的流行遗传型。为了提高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表达量,我们将其编码基因按杆状病毒喜用密码子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人工合成。以杆状病毒为载体,在昆虫细胞Sf... 诺如病毒是当前在中国引起腹泻的主要人类杯状病毒,其中GGII4、GGII1和GGII3等为主要的流行遗传型。为了提高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表达量,我们将其编码基因按杆状病毒喜用密码子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人工合成。以杆状病毒为载体,在昆虫细胞Sf9中对密码子优化后的诺如病毒GGII1、GGII3、GGII4和GGII7型衣壳蛋白基因进行了表达。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基因相比,经过密码子优化的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可装配成病毒样颗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72h表达量达到高峰。这些结果的取得,为我国人杯状病毒免疫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衣壳蛋白 杆状病毒载体 表达 病毒颗粒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特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樊惠英 陈焕春 +3 位作者 佟铁铸 琚春梅 吕建强 黄红亮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5-978,共4页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圆环病毒2型的ORF2全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1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FastOFR2,再将其转化进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发生转座作用,经蓝白菌落筛选得到含ORF2基因的重组穿梭...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圆环病毒2型的ORF2全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1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FastOFR2,再将其转化进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发生转座作用,经蓝白菌落筛选得到含ORF2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Bac.ORF2,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穿梭载体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病毒,命名为Ac.ORF2。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PCV2阳性血清能使Ac.ORF2感染的sf9昆虫细胞呈强的荧光着色;SDSPAGE与Westernblotting分析可见大小约为28kD的特异性带,表明Ac.ORF2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CV2ORF2蛋白。将该表达蛋白纯化并经磷钨酸负染后,通过电镜观察可见形态与PCV2病毒粒子相似的病毒样颗粒(VLPs),其中某些颗粒由于中心浓染而似空衣壳,其直径也为17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ORP2蛋白 昆虫细胞表达 病毒颗粒
下载PDF
“红肉病”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中发现的3种病毒样颗粒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任素莲 绳秀珍 +1 位作者 王德秀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7-561,共5页
本文报道了在患“红肉病”文蛤组织中发现的 3种病毒样颗粒。 1种主要存在于鳃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 ,呈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 (5 0~ 6 0 ) nm× (5 0~ 110 ) nm,无囊膜包裹。另 1种为球形 ,直径 16 0~ 180 nm,有囊膜 ,存在于外套膜... 本文报道了在患“红肉病”文蛤组织中发现的 3种病毒样颗粒。 1种主要存在于鳃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 ,呈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 (5 0~ 6 0 ) nm× (5 0~ 110 ) nm,无囊膜包裹。另 1种为球形 ,直径 16 0~ 180 nm,有囊膜 ,存在于外套膜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质中。第 3种存在于消化盲囊上皮细胞质内 ,为无囊膜包裹的球形病毒样颗粒 ,直径为 5 0~ 8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红肉病 病毒颗粒 超微结构 生物性病原
下载PDF
诺如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学锋 刁越红 漆少庭 《口岸卫生控制》 2007年第6期44-47,共4页
1 病原学 该病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的一次急性腹泻爆发的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的病原,当时被命名为诺瓦克病毒。此后,世界各地陆续自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多种形态与之相似但抗原性略异的病毒样颗粒,均以发现地点命名,... 1 病原学 该病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的一次急性腹泻爆发的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的病原,当时被命名为诺瓦克病毒。此后,世界各地陆续自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多种形态与之相似但抗原性略异的病毒样颗粒,均以发现地点命名,后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 NLV),直至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名称为诺如病毒(Norovirus NV)。诺如病毒与在日本发现的札幌样病毒(Sapporo-like Viruss LV)合称为人类杯状病毒(Calici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诺瓦克病毒 人类杯状病毒 患者粪便 诺瓦克病毒 病毒颗粒 急性腹泻 病原学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F_(48)E_9株M NP F和HN基因的真核表达 被引量:11
12
作者 闻晓波 闫丽辉 +3 位作者 曹殿军 刘培欣 刘春国 步志高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9-433,共5页
将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的M、NP、F和HN基因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CAGG上,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分析,分别筛选出了含有M、NP、F和HN基因的重组质粒, 命名为pCAGG-M、pCAGG-NP、pCAGG-F和pCAGG-HN。纯化后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单... 将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的M、NP、F和HN基因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CAGG上,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分析,分别筛选出了含有M、NP、F和HN基因的重组质粒, 命名为pCAGG-M、pCAGG-NP、pCAGG-F和pCAGG-HN。纯化后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单独转染HeLa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了M、NP、F和HN蛋白的表达。pCAGG-M、 pCAGG-NP、pCAGG-F和pCAGG-HN重组质粒组合共转染HeLa细胞48 h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融合现象。试验结果表明,NDV F48E9株的M、NP、F和HN蛋白均在HeLa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同时证明在该表达系统中F蛋白不足以诱导细胞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M基因 NP基因 F基因 HN基因 真核细胞表达 病毒颗粒
下载PDF
埃博拉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利敏 李晶 +1 位作者 高福 刘文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共23页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可引起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出血热传染病的最为致命的烈性病毒,致死率可达90%。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常规和有效的方法,尽管目前还没有正式获得批准上市的...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可引起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出血热传染病的最为致命的烈性病毒,致死率可达90%。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常规和有效的方法,尽管目前还没有正式获得批准上市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但是已有多个尚处于研究阶段的疫苗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上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并有几个已进入临床Ⅰ期试验阶段,有望尽快用于本次埃博拉疫情的防控。本文对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多个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疫苗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疫苗 病毒 水疱性口炎病毒 病毒颗粒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表达的病毒样颗粒疫苗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少伟 夏宁邵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3-22,共10页
重组病毒样颗粒是病毒衣壳蛋白外源表达的重要形式,形态结构与天然病毒高度相似,位于纳米尺度的大小易于被免疫系统识别,可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且不含有病毒基因,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也是基于结构进行疫苗设计的重要结... 重组病毒样颗粒是病毒衣壳蛋白外源表达的重要形式,形态结构与天然病毒高度相似,位于纳米尺度的大小易于被免疫系统识别,可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且不含有病毒基因,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也是基于结构进行疫苗设计的重要结构载体。目前已上市的乙型肝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和戊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均采用病毒样颗粒形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具有安全性好、生产周期短、易于放大生产等优点,在病毒样颗粒疫苗应用上具有良好前景。本文综述了利用大肠杆菌研制戊型肝炎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进展,特别是这些病毒样颗粒疫苗的表达及组装、表位结构特征和临床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病毒颗粒 大肠杆菌 戊型肝炎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重组蛋白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少伟 王致萍 +5 位作者 池鑫 陈洁 李婷婷 顾颖 张军 夏宁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0-305,共16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广泛感染人类,能够导致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HPV疫苗能够有效阻止HPV感染及其导致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实施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计划.本文结合厦门大学在HPV疫苗研发中取...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广泛感染人类,能够导致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HPV疫苗能够有效阻止HPV感染及其导致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实施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计划.本文结合厦门大学在HPV疫苗研发中取得的研究成果,综述了HPV及其疫苗研究领域的进展,包括HPV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基于结构的新一代多价疫苗设计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等,阐述我国HPV疫苗研发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研究历程,并展望未来HPV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病毒颗粒 预防性疫苗 治疗性疫苗
下载PDF
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立霞 于在江 +1 位作者 周剑芳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8,共7页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的负链RNA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和婴幼儿危害尤其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流感大流行...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的负链RNA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和婴幼儿危害尤其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流感大流行,死亡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病毒颗粒 疫苗 人类历史 急性传染病 正粘病毒 流行性感冒 上呼吸道
原文传递
中华绒螯蟹病毒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沈锦玉 钱冬 +5 位作者 刘问 尹文林 沈智华 曹铮 吴颖蕾 张念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7-489,共3页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病毒性疾病 病毒颗粒 病原
下载PDF
病毒样颗粒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春国 阎丽辉 曹殿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关键词 病毒颗粒 VLP 研究进展 原核表达系统 结构蛋白 疫苗 真核表达系统 空心 病毒粒子 形态
下载PDF
T载体克隆在病毒样颗粒表达载体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金明 王忠芳 +2 位作者 王露楠 彭建明 邓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86-788,共3页
目的提高带某些限制酶切位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克隆入表达载体的效率。方法将带HindⅢ酶切位点的PCR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BL21DE3EColi,提取质粒后,用HindⅢ酶切,电泳分离并提取纯化的目的片段。然后,与经过相同的限制性酶... 目的提高带某些限制酶切位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克隆入表达载体的效率。方法将带HindⅢ酶切位点的PCR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BL21DE3EColi,提取质粒后,用HindⅢ酶切,电泳分离并提取纯化的目的片段。然后,与经过相同的限制性酶酶切的表达载体pNCCL1连接。结果经T载体克隆酶切构建的内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核酸的病毒样颗粒表达载体,方法简单快速,每次均可获得成功。而采用直接酶切扩增产物的构建方法,未获得成功构建的表达载体。结论T载体克隆可用于对直接酶切效果不好(如HindⅢ)的PCR扩增片段的表达载体的连接构建,方法简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载体克隆 病毒颗粒 表达载体 直接酶切 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病毒样颗粒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建强 张智清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为不含病毒基因组的空壳或包膜状颗粒结构,与天然病毒颗粒结构相似。VLPs技术在病毒的组装与形态多样性等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LPs作为疫苗,可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VLPs具有独特的...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为不含病毒基因组的空壳或包膜状颗粒结构,与天然病毒颗粒结构相似。VLPs技术在病毒的组装与形态多样性等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LPs作为疫苗,可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VLPs具有独特的免疫学特性,不但能通过影响抗原递呈细胞发挥佐剂效应,还可以作为其它佐剂、多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的整合平台设计多种形式的疫苗。在适宜条件下,VLPs可以包裹核酸或其它小分子物质,因此可以作为分子运载工具靶向性地递送基因或药物。VLPs还可以替代天然病毒在免疫学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颗粒 疫苗 载体 免疫学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