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感染致肝损伤患者CRP,hsCRP和SAA临床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允 李艳 +1 位作者 彭锐 戴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损伤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对肝脏受损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乙型肝炎病毒型肝损伤患者127例,并分组,其中临床诊断为急...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损伤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对肝脏受损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乙型肝炎病毒型肝损伤患者127例,并分组,其中临床诊断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组)47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度组)3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重度组)45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50例。检测上述人群血清CRP,hsCRP和SAA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CRP和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Z=-2.792,-8.458;P<0.01)。②病例组间血清h8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8kal-Wallis H检验,x^2=11.625,P<0.01)。③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hsCRP水平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Z=-2.849,-2.902;P<0.01)。④各组间血清SA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hsCRP在乙型肝炎病毒致肝损伤患者总体中阳性率为76.29%,高于CRP(11.34%),SAA(26.80%)。结论①乙型肝炎病毒致肝损伤患者血清CRP水平的临床价值优于SAA;②hsCRP水平(免疫比浊法)的临床价值优于CRP(免疫荧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病毒性损伤 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用ROC曲线分析八种常用检测指标在病毒性肝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樊锡凤 尹志辉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ROC曲线 病毒性损伤 功能 血脂 凝血酶原活动度
下载PDF
rAAV8-1.3HBV构建小鼠病毒性肝损伤模型研究
3
作者 康超 王金鑫 黄卉 《自然科学》 2019年第5期413-428,共16页
目的:用高嗜肝性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C基因型(adr亚型) 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建立HBV持续复制的小鼠病毒性肝损伤模型。方法:将rAAV8-1.3HBV经尾静脉注射到78只C57BL/6小鼠体内,通过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DNA、HBeAg、HBsAg含量,... 目的:用高嗜肝性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C基因型(adr亚型) 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建立HBV持续复制的小鼠病毒性肝损伤模型。方法:将rAAV8-1.3HBV经尾静脉注射到78只C57BL/6小鼠体内,通过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DNA、HBeAg、HBsAg含量,同时检测血清学AST、ALT活力值以及病毒注射后8周、12周、16周、20周、24周时取实验组动物肝脏做HE染色分析,最终建立HBV持续复制的小鼠病毒性肝损伤模型。结果:C57BL/6小鼠注射rAAV8-1.3HBV后,8周至24周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出稳定表达的HBV,且20周和24周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肝组织内可见肝小叶内点状、灶状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肝小叶内的炎性浸润灶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与对照组相比,病变程度及累计范围明显加重。结论:利用rAAV8体内转导C57BL/6小鼠,成功地建立了HBV病毒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此模型在病毒注射20周后逐渐出现病毒性肝损伤特征,可用于病毒性肝损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AV8-1.3HBV HBV 病毒性损伤 乙型病毒性
下载PDF
62例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和病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卫英 罗蔓 +2 位作者 卢璐 张顺财 胡予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非病毒(已知甲~戊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 目的探讨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非病毒(已知甲~戊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60岁及以上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98例同期住院的60岁以下成年人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jE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乏力和纳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中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以药物性肝病(DILD)居首位(40.32%),其它依次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20.97%)、胆源性疾病(17.74%)、心肺功能不全(9.6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DILD患者中增高最为明显,老年组DILD患者ALT和AST高于非老年组[ALT:(775.83±478.51)vs(526.44±401.54)U/L,AST:(663.61±464.85)VS(457.45±521.78)U/L;P〈0.01]。引起老年人肝损伤的药物主要是中药(40%)、非甾体类消炎药(12%)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2%)。结论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以DILD最为多见,其次为NAFLD和非肝源性疾病导致肝损伤,临床医师应特别重视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病毒性损伤 临床特征 疾病 药物性
下载PDF
赵国荣教授治疗非病毒性肝损伤2例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柏盛 《中医药导报》 2010年第5期21-22,共2页
赵国荣教授从事中医内科、感染科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载,尤善用经方及温病方治疗各种肝病,临床上多取良效。笔者跟师多年,幸得赵师悉心教诲,获益颇多。兹举非病毒性肝损伤验案两则,略述心得。
关键词 病毒性损伤 妊娠黄疸 中医 赵国荣
下载PDF
肝功能检验结果与常见非病毒性肝损伤程度探讨
6
作者 张静 《健康之路》 2016年第10期68-68,共1页
目的:分析肝功能检验结果与常见非病毒性肝损伤程度。方法:选取62例医院常见的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肝功能检验,分析肝功能检验结果与常见非病毒性肝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见的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检查中,普遍... 目的:分析肝功能检验结果与常见非病毒性肝损伤程度。方法:选取62例医院常见的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肝功能检验,分析肝功能检验结果与常见非病毒性肝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见的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检查中,普遍存在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提升等情况,与正常肝功能检查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见非病毒性肝损伤主要包含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及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以及肝癌等,肝功能检验中能够看到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提升,可以作为检验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检验 病毒性损伤 损伤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