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80例小儿病毒性发热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琴 洪斌 +2 位作者 王青 朱学 周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2期6298-6300,共3页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伴发热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惠儿80例,所有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伴发热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惠儿80例,所有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40例在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及两组小儿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0.83%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伴发热疗效显著,能够缩短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利巴韦林 病毒性发热 疗效
原文传递
核因子-kB、CD64及降钙素原在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中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新霞 薛燕 +3 位作者 李坚 韩卫红 李凝香 宋温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CD64及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00例感染性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将患者分为细菌性发热组与病毒性发热组...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CD64及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00例感染性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将患者分为细菌性发热组与病毒性发热组,每组各100例。分析细菌性发热组患者的病原菌特征。分析病毒性发热患者的病原谱特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的鉴别价值。结果细菌性发热组患者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属,病毒性发热组患者主要致病病原体为鼻病毒和轮状病毒。病毒性发热组患者NF-κB、CD64、PCT水平均低于细菌性发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NF-κB、CD64、PCT联合鉴别价值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00%、83.00%。结论血清NF-κB、CD64及PCT均与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的表达差异有关,可作为鉴别细菌性、病毒性发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CD64 降钙素原 细菌性发热 病毒性发热
下载PDF
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P物质、神经降压素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思超 周东民 +2 位作者 王晓君 孙敬昌 高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脑肠组织P物质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分别应用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灌胃,观察对脑、肠组织及血浆中P物质、NT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脑肠组织P物质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分别应用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灌胃,观察对脑、肠组织及血浆中P物质、NT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P物质、NT在脑肠组织及血浆中的含量较造模组显著提高(P<0.05),且牛黄承气汤较安宫牛黄丸作用显著(P<0.05)。结论:牛黄承气汤能增加P物质、NT含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承气汤 病毒性发热 P物质 神经降压素
下载PDF
病毒性发热的家兔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定芳 邬祥惠 +1 位作者 沈自尹 张清波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5-97,共3页
本文报告用兔出血热病毒研制病毒性发热家兔模型获得成功。用兔肝细胞传代的兔出血热病毒作1:50稀释,每只兔腹腔注射1ml,22~24小时出现发热,持续5~7小时,其平均发热高峰为40.12℃,10小时平均体温指数为24... 本文报告用兔出血热病毒研制病毒性发热家兔模型获得成功。用兔肝细胞传代的兔出血热病毒作1:50稀释,每只兔腹腔注射1ml,22~24小时出现发热,持续5~7小时,其平均发热高峰为40.12℃,10小时平均体温指数为24.4cm2,脑脊液前列腺素E2、环核苷酸等中枢发热介质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0.01和0.001。本研究为病毒性发热提供了理化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环核苷酸 病毒性发热 脑脊液 病理
原文传递
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的退热及免疫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思超 周东民 +2 位作者 王晓君 孙敬昌 高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6-67,70,共3页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应用牛黄承气汤灌胃治疗,并以安宫牛黄丸对比,观察其解热效应和对胸腺中CD4+、CD8+及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黄承气汤对病毒性发热兔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仙台病毒气管注射建立兔病毒性发热模型,应用牛黄承气汤灌胃治疗,并以安宫牛黄丸对比,观察其解热效应和对胸腺中CD4+、CD8+及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的影响。结果:牛黄承气汤和安宫牛黄丸治疗组具有显著的解热效果和增加胸腺中CD4+/CD8+比值的作用(P<0.05),且牛黄承气汤较安宫牛黄丸对照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牛黄承气汤具有解热和增强免疫的作用,二者之间在降温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承气汤 病毒性发热 退热 免疫调节 家兔
下载PDF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病毒性发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侠 王福翔 《智慧健康》 2018年第12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病毒性发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定本院儿科收治的150例病毒性发热患者,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为研究时段,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75例。对照组采纳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以对...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病毒性发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定本院儿科收治的150例病毒性发热患者,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为研究时段,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75例。对照组采纳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体温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120 min、360 min体温比较,试验组较低,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敷可有效降低小儿病毒性发热患者的体温,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敷 病毒性发热 效果
下载PDF
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流感病毒性发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广 陈生 +1 位作者 张忠 熊亚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流感病毒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经ELISA法定性测定分泌物中的流感抗原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病毒唑500mg加入5%GS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组口服清瘟败毒饮200ml,每日3次。结果治...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流感病毒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经ELISA法定性测定分泌物中的流感抗原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病毒唑500mg加入5%GS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组口服清瘟败毒饮200ml,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在流感病毒性发热退热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流感病毒性发热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瘟败毒饮 流感病毒性发热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6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00例病毒性发热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00例病毒性发热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188/20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50%(157/2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体温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TNF-α、N%及WB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各实验室指标水平,疗效确切,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利巴韦林 病毒性发热疾病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病毒性发热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刘晓芬 赵燕倩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退热方法对小儿病毒性发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病毒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小儿退热膏额部外敷,对照组用20%安乃近注射液滴鼻,疗程48h,比较2组体温开始下降的时间及体温再次回升... 目的探讨不同退热方法对小儿病毒性发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病毒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小儿退热膏额部外敷,对照组用20%安乃近注射液滴鼻,疗程48h,比较2组体温开始下降的时间及体温再次回升的时间。结果在退热效应上,对照组反应快而幅度大,但持续时间较短。治疗组退热效应较缓且幅度较小,但平均体温持续下降,基本无回升现象(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病毒性发热优于安乃近滴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发热 中药外敷 护理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发热研究进展
10
作者 温承远 杨钦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8-99,共2页
病毒性感染发热多属中医“风温”之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以冬春季居多。因目前西药对其治疗无特异性,效果欠佳,而中医药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发热的实... 病毒性感染发热多属中医“风温”之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以冬春季居多。因目前西药对其治疗无特异性,效果欠佳,而中医药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发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感染发热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发热验方
11
作者 邓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9年第6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病毒性发热 小儿感冒发热 病毒 村卫生室 临床表现 卫生学校 长阳县 验方 抗生素 湖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