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3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149
1
作者 张清友 杜军保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9-341,共3页
关键词 川崎病诊断 disease 诊治 获得性心脏病 国内外 病因不明 世界各地 研究发现 不典型 KD
原文传递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 被引量:70
2
作者 罗双红 舒敏 +10 位作者 温杨 丁俊杰 龚宗容 张萍 高珊 郭琴 朱渝 谭珊 苗瑞雪 万朝敏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96,共16页
1目标人群0~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2应用人群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3相关词语推荐意见和推荐说明中会涉及如下词语,对这些词语做出如下定义。3.1发热[1]体温升高超出1 d中正常体温波动... 1目标人群0~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2应用人群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3相关词语推荐意见和推荐说明中会涉及如下词语,对这些词语做出如下定义。3.1发热[1]体温升高超出1 d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热 病因不明 循证指南 儿童 热诊断 标准 中国 护理人员
下载PDF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 被引量:66
3
作者 王艺 万朝敏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49-457,共9页
关键词 急性发热 病因不明 指南 诊断处理 儿童 标准 中国 儿科医生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 被引量:61
4
作者 张建平 吴晓霞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17-920,共4页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复发性流产 复发性自然流产 子宫解剖异常 妊娠产物 病因不明 生育期妇女 内分泌异常
原文传递
韦格纳肉芽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被引量:50
5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4-196,共3页
1概述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目前病因不明。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从鼻黏膜和肺组... 1概述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目前病因不明。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从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开始,逐渐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病 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治疗指南 肉芽肿性炎症 诊断 临床常表现 病因不明 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概述 被引量:38
6
作者 宫健伟 《胃肠病学》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血便为主要表现。过去认为该病欧美多见,亚非少见,但据江学良等对1978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我国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血便为主要表现。过去认为该病欧美多见,亚非少见,但据江学良等对1978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我国U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UC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其病因和治疗药物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结合目前对UC的认识.就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结肠炎性疾病 病因不明 世界卫生组织 现代难治病 资料统计 治疗药物
下载PDF
突发性聋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40
7
作者 陈秀伍 刘鋋 +2 位作者 廉能静 冯彦 刘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906例突发性聋经11组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第1组 ATP加B族维生素,第2组ATP654Ⅱ。第3组以葛根黄酮为主,第4、5、6组分别是氢化可的松、泛影葡胺、川芎嗪,第7组尼莫地平,...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906例突发性聋经11组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第1组 ATP加B族维生素,第2组ATP654Ⅱ。第3组以葛根黄酮为主,第4、5、6组分别是氢化可的松、泛影葡胺、川芎嗪,第7组尼莫地平,第8组常用VitB1,第9、10组均为葛根素,第11组为麦普宁。结果 3-11组各组经不同药物治疗疗效差异并不明显(P>0.05);1、2两组疗效较差,与3-11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聋病因不明,临床治疗方案尚不统一,理应建立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案。此外,选用ATP时应持审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药物治疗 疗效 ATP 泛影葡胺 病因不明 回顾分析 效果比较 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木村病 被引量:28
8
作者 程茂杰 常建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又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该病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以淋巴结、软组织和唾液腺损害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1937年由我国金显宅等在中华...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又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该病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以淋巴结、软组织和唾液腺损害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1937年由我国金显宅等在中华医学会年会上首先报道,当时称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中华医学会 病因不明 淋巴结 唾液腺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长期管理的必要性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应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5-146,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之所以需要长期管理,首先,是因为内异症病因不明、病因难以去除,其中经血逆流很常见,对生育年龄妇女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内异症可以像恶性肿瘤一样向周围浸润生长,甚至侵犯肠管、阴道、输尿管...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之所以需要长期管理,首先,是因为内异症病因不明、病因难以去除,其中经血逆流很常见,对生育年龄妇女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内异症可以像恶性肿瘤一样向周围浸润生长,甚至侵犯肠管、阴道、输尿管和膀胱等,手术难以彻底;另外,内异症是个慢性疾病,术后容易复发,难以根治,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控制;最后,内异症可以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 管理 生育年龄妇女 病因不明 内异症 经血逆流 浸润生长
原文传递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秀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23期4080-4082,共3页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 000 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连续自然流产两次及两次以上者称为复发性流产(RSA)。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对RSA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更新,但仍有60%~70%自然流产病因不明〔1〕,称...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 000 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连续自然流产两次及两次以上者称为复发性流产(RSA)。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对RSA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更新,但仍有60%~70%自然流产病因不明〔1〕,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A),是临床上难治性的不育症。以下对其病因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病因 自然流产 体重不足 人工流产 现代医学 病因病机 病因不明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机制的研究进展——从炎症到肿瘤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景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3-186,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直肠慢性炎症,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一起,被认为是发生结肠癌最重要的三大高危因素.与后两者表现为基因基础上的遗传易感性有所不同,UC的癌变过程更多的被认...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直肠慢性炎症,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一起,被认为是发生结肠癌最重要的三大高危因素.与后两者表现为基因基础上的遗传易感性有所不同,UC的癌变过程更多的被认为与其病程中肠黏膜的反复炎症-修复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炎症 癌变机制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遗传性非息肉病 肿瘤 遗传易感性 病因不明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影像学分型及病因学分型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施咏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24-72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Adams分型及LSR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分型诊断, 第一为OCSP分型: 分别为TACI、PACI、POCI、LACI; 第二为Adams分型: 分别为腔梗组、小梗塞组、大梗塞组、阴性组; 第三为...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Adams分型及LSR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分型诊断, 第一为OCSP分型: 分别为TACI、PACI、POCI、LACI; 第二为Adams分型: 分别为腔梗组、小梗塞组、大梗塞组、阴性组; 第三为LSR分型: 分别为LAA、CE、SAD及其他病因、病因不明或混合性病因。结果 OCSP各亚型构成: TACI10. 7%, PACI28 .0%, POCI17 .9%, LACI43 .4%。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88. 9%的TACI为大面积梗死; PACI中36. 2%为大梗塞及57. 4%为小梗塞; POCI中53. 3%为腔梗, 36 .7%为小梗塞; LACI多数为腔梗(83. 6% )。大多数TACI是由CE造成的, 在PACI中, CE和LAA的数量相近, POCI的病因多样, 60. 3%的LACI被划分为SAD, 而23. 3%被划为LAA。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OCSP亚型构成中轻型患者多,重症少。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对应关系。用OCSP分类可预测TACI和PACI患者病因分类, 但难以预测PO- CI患者的病因, 不少的LACI是由LAA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SP分型 影像学分型 病因 急性脑梗死患者 TACI PACI Adams 影像学结果 对应关系 大面积梗死 LAA 分型诊断 病因不明 病因分类 SAD 梗塞 IAA CE 混合性 病因 亚型 预测
下载PDF
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23
13
作者 马淑荣 沈可欣 +3 位作者 周长玉 李岩 郭红华 张海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肠道菌群所构成的肠道微生态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已...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肠道菌群所构成的肠道微生态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已日益引起重视。临床研究发现,肠道内正常细菌的数量减少,若给患者补充正常细菌即益生菌,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得到纠正,可使病情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益生菌 肠道炎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微生态 病因不明 克罗恩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邻峰 王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皮肤科常见病,多数病因不明、诱因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一种常规剂量非镇静二代抗组胺药作为CU的一线治疗,但临床研究显示,有10%~50%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症状...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皮肤科常见病,多数病因不明、诱因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一种常规剂量非镇静二代抗组胺药作为CU的一线治疗,但临床研究显示,有10%~50%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这些CU被学者称为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其中一部分即使将抗组胺药物增加至4倍剂量,依然无效,称为抗组胺类药物抵抗性荨麻疹。现对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诊断现状及治疗策略进行探讨。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成年人慢性难治性荨麻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 治疗效果 诊断 抗组胺药物 常规剂量 药物抵抗性 病因不明
原文传递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沈降 孙慧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39,共4页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老年性黄斑变性 黄斑区出血 西方发达国家 新生血管形成 致盲性眼病 视力丧失 病因不明
原文传递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万德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9-661,共3页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s Dinalepiduralhematoma,SSEH)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颈肩部或背部疼痛急性发作,伴进行性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外统计发病率约为0.1/100000.临床工作中极易误诊漏...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s Dinalepiduralhematoma,SSEH)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颈肩部或背部疼痛急性发作,伴进行性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外统计发病率约为0.1/100000.临床工作中极易误诊漏诊口,特别是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若处理不及时将导致神经功能不可逆性损害.甚至造成患者截瘫或死亡。作者就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临床研究 病因不明 急性发作 可逆性损害 背部疼痛 脊髓受压 临床工作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与早期弥散加权成像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新 黄家星 +2 位作者 范玉华 黄如训 邢成名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早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助于判断病因。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26例,探讨早期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与病因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的DWI表现与病因有关(rs=-0.245,P=0.000)。其中,10例单发的皮质皮...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早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助于判断病因。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26例,探讨早期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与病因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的DWI表现与病因有关(rs=-0.245,P=0.000)。其中,10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χ2=16.591,P=0.000)、17例多发的分水岭梗死(χ2=7.156,P=0.007)、39例散发性梗死(χ2=20.846,P=0.000)和17例位于前循环的多发性梗死(χ2=7.156,P=0.007),病因多为大血管病变;71例小的穿通支梗死病因多为小血管病变(χ2=174.308,P=0.000)。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小穿通支梗死(12/71,16.90%)具有其他原因(χ2=7.112,P=0.008);大部分(13/18)皮质梗死病因不明(χ2=19.650,P=0.000)。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DWI检查可帮助确定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 影像学检查 回顾性调查 影像学表现 皮质下梗死 分水岭梗死 大血管病变 小血管病变 卒中患者 病因不明 DWI 病因 穿通支 中早期 相关性 散发性 多发性 前循环 急性期
原文传递
竹红菌素软膏加光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5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靳爱华 王丽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5-726,共2页
关键词 外阴白色病变 竹红菌素软膏 光疗治疗 2000~2003年 病因不明 治疗困难 治疗方法 对照观察 KS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文彬 李景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3-355,共3页
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直肠慢性炎性反应,是IBD的一种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UC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UC的病程越来越长,UC的癌变,日益引起临床重视。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ulcerative c... 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直肠慢性炎性反应,是IBD的一种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UC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UC的病程越来越长,UC的癌变,日益引起临床重视。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ulcerative colitis related colorectal cancer, UCRCC)虽然仅占所有结肠癌的1%~2%,但约15%的UC患者死于UCR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癌变 炎性反应 病因不明 饮食结构 生活习惯 结肠癌
原文传递
提高对玫瑰痤疮的认识水平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郝飞 宋志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面中部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等,少数患者可发展成鼻赘。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迁延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有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面中部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等,少数患者可发展成鼻赘。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迁延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有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主要见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特别是在部分教科书及专著中对本病的描述还停留在传统的“酒渣鼻”的概念,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现象较为普遍,处置也不合理。提高对玫瑰痤疮的认识水平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认识水平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 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病程迁延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