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临床型别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孔祥明 林俊萍 +1 位作者 王雅坤 陈洪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不同临床型别的关系。方法①收集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并提取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扩增。②BALB/c小鼠接种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分离株菌悬液,观... 目的探讨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不同临床型别的关系。方法①收集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并提取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扩增。②BALB/c小鼠接种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分离株菌悬液,观察实验动物发病及病变情况。③发病小鼠皮肤及内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接种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分离株菌悬液后小鼠病变内申克孢子丝菌孢子数量及分布。结果①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带型差异较明显:播散型分离株可见1800bp、850bp、500bp、180bp,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见1400bp、800bp、700bp、500bp,皮肤固定型分离株见2500bp、1400bp、1000bp、700bp。②注射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菌悬液的BALB/c小鼠比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小鼠发病早、病变部位广且死亡率高;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的小鼠较注射固定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小鼠皮损出现早、病变范围广且严重。③实验BALB/c小鼠病变皮肤及内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的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明显多于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而后者较注射固定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的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多。结论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不同临床型别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克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病 基因差异 致病力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型别 临床 BALB/c小鼠 组织病理学检查 淋巴管型 分离株 菌悬液 播散型 固定型 病变情况 实验动物 反应产物 聚合酶链 病变部位 病变范围 病变皮肤 注射
原文传递
神经性皮炎反反复复治不好?看看中医如何治疗
2
作者 张萍 张月梅 《科学生活》 2024年第6期106-107,共2页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称为慢性单纯性苔藓,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神经性皮炎的主要表现为局部瘙痒感,呈粟粒至米粒大小的丛集,皮肤颜色正常或浅褐色,浅红色多边形扁平丘疹,稍有光泽,表面覆盖少量糠状鳞屑。随着病情的发展,丘...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称为慢性单纯性苔藓,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神经性皮炎的主要表现为局部瘙痒感,呈粟粒至米粒大小的丛集,皮肤颜色正常或浅褐色,浅红色多边形扁平丘疹,稍有光泽,表面覆盖少量糠状鳞屑。随着病情的发展,丘疹合并成斑块,病变皮肤大多像牛皮一样坚硬。多边形扁平的丘疹合并成片,引起严重瘙痒,并通过过度抓挠加剧病情。超过90%的患者更常见于颈部,其次是肘部、骶骨、眼睑和腘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丘疹 病变皮肤 骶骨 慢性单纯性苔藓 皮肤颜色 神经性皮炎 腘窝 浅红色
原文传递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昕阳 王晓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139-141,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针刺:阿是穴、支沟、后溪、夹脊,消毒针刺部位,每穴位6~8针,留针30min;穴位刺激后溪、夹脊、支沟,电针...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针刺:阿是穴、支沟、后溪、夹脊,消毒针刺部位,每穴位6~8针,留针30min;穴位刺激后溪、夹脊、支沟,电针方法,毫针进针,留针5min,2次/d。治疗组32例火针:仰卧位,取穴后溪、夹脊、支沟,穴位酒精消毒,火针加热消毒,针体迅速刺入疱疹中央,如疱疹无病变反应,则连刺3~5个火针;渗出的液体,酒精消毒,万花油按压疱疹周边;据针刺效果,选取疱疹病变位置,逐一针灸,10~15个/次。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病变皮肤、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火针 病变皮肤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BCL-2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昌军 张爱华 +1 位作者 黄晓欣 任渝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77-778,共2页
目的 研究BCL - 2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恶性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患者分为癌变组 (A组 ,18例 )、癌前组 (B组 ,11例 )和一般病变组 (C组 ,3 9例 ) ;BCL - 2蛋白的检测用免疫组化两步法。结果 A、B及C 3组的阳性细胞密度分别... 目的 研究BCL - 2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恶性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患者分为癌变组 (A组 ,18例 )、癌前组 (B组 ,11例 )和一般病变组 (C组 ,3 9例 ) ;BCL - 2蛋白的检测用免疫组化两步法。结果 A、B及C 3组的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 ( 4 5 97± 14 2 9)、( 3 3 2 0± 15 16)和 ( 2 2 74±15 3 8) ,3组阳性率分别为 94 4 4 %、90 91%和 5 8 97% ,二者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A与C :P <0 0 1) ,B与C :P <0 0 5 ) ;3组阳性细胞分级构成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 ,A组Ⅲ级占 5 0 % ,而B、C两组仅分别为 9 0 9%和 2 5 6%。结论 在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癌变过程中 ,BCL - 2基因起积极作用 ,其检测对该病的良、恶性鉴别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砷中毒 病变皮肤 BCL-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砷中毒患者病变皮肤中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军 张爱华 +2 位作者 岑笃才 黄晓欣 蒋宪瑶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6-279,共4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燃煤砷污染致皮肤病变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9例砷中毒患者病损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和PCNA表达情况... 背景与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燃煤砷污染致皮肤病变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9例砷中毒患者病损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砷中毒皮肤癌变组和一般病变组(皮炎、角化过度和色素增多等)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90.9%和0.0%,其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和16.7%,皮肤癌变组和一般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正常皮肤组织端粒酶和PCNA均为阴性;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59,P<0.01),二者具有一致性(P>0.05),一致率为82.8%。结论:端粒酶活性增加及PCNA表达在砷致皮肤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改变具有一致性,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对砷中毒性皮肤癌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砷中毒 病变皮肤
下载PDF
局部涂抹木犀草素抑制小鼠干燥性皮肤瘙痒(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巍巍 刘保林 +2 位作者 唐宁 荆常锋 王音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对木犀草素对小鼠干燥性皮炎的作用进行了评价。方法:用丙酮和乙醚的混合液(1∶1)局部敷于ICR小鼠皮肤造成干燥性皮炎模型,造模期间,小鼠皮肤局部应用木犀草素(2,20,100μg/site),5天后观察45min内小鼠的自发瘙痒行为,检测造模处... 目的:对木犀草素对小鼠干燥性皮炎的作用进行了评价。方法:用丙酮和乙醚的混合液(1∶1)局部敷于ICR小鼠皮肤造成干燥性皮炎模型,造模期间,小鼠皮肤局部应用木犀草素(2,20,100μg/site),5天后观察45min内小鼠的自发瘙痒行为,检测造模处皮肤的PGE2含量。此外,我们还对木犀草素体外对compound48/80(50μg/ml)引起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木犀草素能够显著减少干燥性皮炎引起的小鼠的自主瘙痒行为,降低病变皮肤中的PGE2含量,并能有效抑制compound48/80(50μg/ml)引起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木犀草素能有效减轻小鼠干燥性皮炎的瘙痒症状,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局部炎症的抑制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干燥性 皮肤瘙痒 抑制 局部涂抹 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 PGE2含量 ICR小鼠 局部应用 病变皮肤 瘙痒症状 局部炎症 皮炎 混合液 造模 大鼠
下载PDF
牛蛙腐皮病病变皮肤亚显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舒新华 周新志 金燮理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92-394,共3页
为揭示牛蛙腐皮病的病理形态变化和发病的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对病蛙不同病期的病变皮肤进行了观察.皮肤病变早期可见角化层脱落,鳞状上皮细胞连接疏松,桥粒减少;随着病情发展,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进一步减少,细胞核固缩、溶解,细胞裂解;病... 为揭示牛蛙腐皮病的病理形态变化和发病的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对病蛙不同病期的病变皮肤进行了观察.皮肤病变早期可见角化层脱落,鳞状上皮细胞连接疏松,桥粒减少;随着病情发展,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进一步减少,细胞核固缩、溶解,细胞裂解;病变后期,表皮层崩解,真皮层胶原纤维溶解,炎症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吞噬了细菌的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腐皮病(鱼) 病变皮肤 亚显微结构
下载PDF
外阴白色病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启瑞 李贵容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共3页
外阴白色病变为女性外阴皮肤粘膜发生组织改变及颜色变白的疾病。为了对本病有一些新的了解,本文拟就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一、命名及病理分类1885年Breisky 和1909年Berkeley 将外阴角化亢进性病变称为外阴白斑。以后又有人称此为白斑... 外阴白色病变为女性外阴皮肤粘膜发生组织改变及颜色变白的疾病。为了对本病有一些新的了解,本文拟就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一、命名及病理分类1885年Breisky 和1909年Berkeley 将外阴角化亢进性病变称为外阴白斑。以后又有人称此为白斑性外阴炎、萎缩性硬化性苔癣、女阴干枯症、原发性萎缩、神经性皮炎及白色角化病等。1966年Jeffcoate 将以上统称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1975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第二届国际会议采用了这个名称,并将其分为(一)增生型营养不良;(二)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三)混合型营养不良。在增生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中又分为非典型增生及无非典型增生两类。目前国外在病理学上多采用以上命名及分类。而国内大多数作者主张废弃“外阴白斑”这一名称,代之为“外阴白色病变”。但仍有少数因内外作者认为外阴白斑是一个独立性疾病。主张仍保留这一名称。病理分类在国内尚无统一命名前,国内卞度宏主张暂采用以下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白色病变 癌变 外阴白斑 非典型增生 病变皮肤
原文传递
你了解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症吗
9
作者 王丽蓉 《健康》 2008年第3期26-27,共2页
常常会有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症患者在医院就诊时,问医生:"我是不是因为平时摄取食物不均衡,才导致营养不良的呢?"实际上,这是大家对这个名词的错误理解。
关键词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外阴白斑 病变皮肤 患者 外阴疾病 食物 女性外阴 正常皮肤 局部 病变组织
原文传递
皮肤生理与皮肤病
10
作者 AnthonyGQuinn 乔菊 王宝玺 《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 2005年第5期50-51,17-19,共5页
皮肤病的正确诊断不仅依靠辨别重要体征,将体征与疾病病理过程相联系也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具备正常及病变皮肤的解剖学(图1和图2)和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 皮肤 皮肤生理 病理生理学 正确诊断 病理过程 病变皮肤 解剖学 体征
下载PDF
颞肌瓣转移填充耳前瘘管大术腔26例
11
作者 汪本翔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2-57,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 颞肌瓣 手术切除 填充术 病变皮肤 肌瓣转移 全身麻醉 病变组织 耳轮脚 感染控制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综合治疗
12
作者 张文青 《医师在线》 2021年第31期36-37,共2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以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及神经痛为特征性表现。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经治疗后皮疹大多可在2周左右消退,但部分患者在皮疹愈合后神经痛仍会存在,当...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以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及神经痛为特征性表现。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经治疗后皮疹大多可在2周左右消退,但部分患者在皮疹愈合后神经痛仍会存在,当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时,则可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和其后遗留神经痛的发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有报道显示,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遗留神经痛,70岁及以上者甚至可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病变皮肤 特征性表现 周围神经 遗留神经痛 带状分布 带状疱疹患者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表皮刮除术治疗200例皮肤病
13
作者 薛景文 王欣 张泽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49-50,共2页
表皮刮除术是用手术刮除法治疗限局性表皮疾病。笔者以单纯刮除为基础,提出环刮除、药物刮除和刮除后药物治疗。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文治疗8种皮肤病,计200例。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2~67岁。所有病例共诊断均经病理证实。经1... 表皮刮除术是用手术刮除法治疗限局性表皮疾病。笔者以单纯刮除为基础,提出环刮除、药物刮除和刮除后药物治疗。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文治疗8种皮肤病,计200例。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2~67岁。所有病例共诊断均经病理证实。经1~4年随访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除术 限局性 病变皮肤 中男 临床资料 角化棘皮瘤 皮角 封包 明胶海绵 刮匙
下载PDF
白癜风临床及直接免疫荧光的观察
14
作者 徐小珂 陈智 何云志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2年第5期299-300,共2页
本文对67例白癜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对其中32例做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发现部分非皮节型白癜风的发病与遗传、精神因素可能有关,同时以门诊手术室提供的20例非炎症良性病变皮肤标本为对照组;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 皮节 白瘫风 甲状腺机能亢进 胃炎者 临床观察 病变皮肤 基底膜带 精神因素 门诊手术室
下载PDF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15
作者 张爱华 胡昌军 黄晓欣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4年第1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索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良恶性病变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Ca血病-2抗凋亡蛋白(BCL-2)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P53^mt)的表达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EnVision+System两步法并结合组织病理学观... 目的探索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良恶性病变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Ca血病-2抗凋亡蛋白(BCL-2)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P53^mt)的表达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EnVision+System两步法并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砷中毒患者的不同病变皮肤中均有表达,且无论是阳性细胞密度还是阳性率均呈现出癌变组(A组)>癌前组(B组)>一般病变组(C组)的趋势,癌变组三指标协同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癌前组的54.54%和一般病变组的23.08%,癌变组及癌前组与一般病变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任何两指标间均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1)PCINA、UCL-2和P53“的协同高表达是砷性皮肤病变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皮肤角化过度患者有相当比例的表达,提示其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2)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P53^mt基因突变及抗凋亡增强协同起作用,PCNA、BCL-2和P53^mt的异常表达可对砷致皮肤癌的癌前监控和预测提供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砷中毒 病变皮肤 分子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基因蛋白 B-淋巴细胞瘤
下载PDF
色素性病变皮肤的吸收光谱及色素分布的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志强 李悫彧 张永林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5-319,共5页
运用光电无损检测技术,采用皮外反射式测量方法,结合虚拟仪器技术构建的人体皮肤组织吸收光谱检测平台;分析了光在皮肤中的吸收光谱、穿透深度和色素分布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根据所测结果分析色素的分布情况,并建议采用两级分类... 运用光电无损检测技术,采用皮外反射式测量方法,结合虚拟仪器技术构建的人体皮肤组织吸收光谱检测平台;分析了光在皮肤中的吸收光谱、穿透深度和色素分布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根据所测结果分析色素的分布情况,并建议采用两级分类方法对病例进行分类。根据这种方法对临床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对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光谱 无损检测 色素分布 色素性病变皮肤
原文传递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亚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95年第12期27-27,共1页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014010)郝亚胜患儿,女,12天。于生后第6天发现颈部、面部皮肤潮红,并迅速向周围蔓延,出现水泡。2天后遍及全身,伴有大片皮肤剥脱,剥脱面湿润、鲜红。...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014010)郝亚胜患儿,女,12天。于生后第6天发现颈部、面部皮肤潮红,并迅速向周围蔓延,出现水泡。2天后遍及全身,伴有大片皮肤剥脱,剥脱面湿润、鲜红。患儿与其母无用药史。体检:体温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烫伤样 皮肤综合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细菌培养 病变皮肤 皮肤剥脱 口腔粘膜 包头医学院 血浆凝固酶
原文传递
宽频波谱治疗纤维肌炎引起过敏一例
18
作者 刘文革 周学平 闫秀林 《中国疗养医学》 1998年第6期4-4,共1页
关键词 纤维肌炎 频波谱 疗养院 国防科工委 眼部症状 眼部过敏反应 辐射器 治疗部 引起过敏反应 病变皮肤
全文增补中
皮肤瘙痒“五忌”
19
作者 季玉光 《解放军健康》 2008年第4期62-62,共1页
一忌过度搔抓 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患者产生搔抓欲望的诱冈。许多患者为图一时痛快,用力搔抓皮肤瘙痒处,直到皮肤出血为止。结果是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恶性循环。殊不知,过度搔抓可使许多皮肤病加重病情,比如:... 一忌过度搔抓 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患者产生搔抓欲望的诱冈。许多患者为图一时痛快,用力搔抓皮肤瘙痒处,直到皮肤出血为止。结果是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恶性循环。殊不知,过度搔抓可使许多皮肤病加重病情,比如:可使神经性皮炎的病变皮肤逐渐变得粗糙、肥厚;可使急性湿疹进一步扩散,加重渗出。所以,皮肤病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尽可能避免搔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瘙痒 皮肤病患者 神经性皮炎 临床症状 皮肤出血 恶性循环 病变皮肤 急性湿疹
下载PDF
BF-200ALAⅢ期试验结果出色
20
作者 黄晓燕(摘) 《国外药讯》 2009年第1期16-16,共1页
Biofrontera公司日前宣布,BF-200ALA凝胶(Ⅰ)用于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的第一项Ⅱ期试验已有初步结果。(Ⅰ)将活性成分ALA(5-氨基酮戊酸)与新型纳米乳剂(BF-200)结合,应用于光化性角化病的光动力疗法(PDT)中。这种疗法需要凝胶... Biofrontera公司日前宣布,BF-200ALA凝胶(Ⅰ)用于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的第一项Ⅱ期试验已有初步结果。(Ⅰ)将活性成分ALA(5-氨基酮戊酸)与新型纳米乳剂(BF-200)结合,应用于光化性角化病的光动力疗法(PDT)中。这种疗法需要凝胶与红光照射相结合。病变皮肤施以凝胶并渗透后,用红光照射10~20分钟,选择性地移除皮肤中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试验 光化性角化病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红光照射 病变皮肤 纳米乳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