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2018精要 被引量:244
1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胡大一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2-810,共9页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中国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占40%。2010家国家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导致我国人群平均寿命缩短近5年。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是...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中国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占40%。2010家国家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导致我国人群平均寿命缩短近5年。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是改善我国慢性病流行病学现状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预防 心脏康复 中国 精要 指南 死亡人数 疾病监测系统 心血管病
原文传递
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的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127
2
作者 赵文华 宁光 中国慢病监测(2010)项目国家项目工作组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7-479,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慢性病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效果的评估必须依赖于对慢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慢性病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效果的评估必须依赖于对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只有完善、灵敏的疾病监测系统才能及时掌握与慢性病相关的各种信息,为政府部门及时涮整卫生政策,确立防治工作重点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疾病监测系统 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危险因素 慢性病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数据加权方法 被引量:98
3
作者 胡楠 姜勇 +1 位作者 李镒冲 陈育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26,共3页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以下简称DSP系统)上开展,通过实施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样本。考虑到现场调查实施的可行性,每一阶段采用分层等容的抽样设计,即在各层抽样单元中随机抽取相同数目的次级抽样单...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以下简称DSP系统)上开展,通过实施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样本。考虑到现场调查实施的可行性,每一阶段采用分层等容的抽样设计,即在各层抽样单元中随机抽取相同数目的次级抽样单元。由于各层抽样单元规模不同,甚至差异明显,等容抽样会使次级抽样单元的个体以不等概率入样,从而样本个体(即调查对象)之间所代表的总体中个体数目不同,这种代表性即抽样权重;如果在推断总体时忽视抽样权重,估计结果则会产生很大偏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中国 疾病监测系统 加权 慢病 等容抽样 现场调查
下载PDF
江苏省新增死因监测点2011-2012年死亡漏报调查 被引量:36
4
作者 俞浩 武鸣 +4 位作者 林萍 杨婕 韩仁强 罗鹏飞 周金意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 了解江苏省14个新增死因监测点2011-2012年死亡漏报情况.方法 从3个与监测点粗死亡率、人口数和社会经济等平均水平最接近的乡镇(街道)中选取1个,调查该乡镇(街道)2011-2012年所有户籍人口死亡情况,计算漏报率,并与常规死因监... 目的 了解江苏省14个新增死因监测点2011-2012年死亡漏报情况.方法 从3个与监测点粗死亡率、人口数和社会经济等平均水平最接近的乡镇(街道)中选取1个,调查该乡镇(街道)2011-2012年所有户籍人口死亡情况,计算漏报率,并与常规死因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共调查死亡个案10 231例(男性5 628例,女性4 603例),其中确认漏报181例(男性105例,女性76例),漏报率为1.77%.年均粗死亡率为7.22‰,校正死亡率为7.35‰.与常规报告比较,漏报中16~ 59岁组、苏北地区、外地死亡个案比例显著增加(P<0.001);死于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疾病比例显著增加(P<0.001).结论 江苏省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总体较好,但漏报现象仍不容忽视,应切实完善死因登记制度,加强常规死因监测系统的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疾病监测系统 漏报调查 漏报率
下载PDF
2014年安徽省居民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邢秀雅 贺琴 +2 位作者 陈叶纪 李蕊 刘志荣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期望寿命,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安徽省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点的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 目的分析安徽省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期望寿命,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安徽省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点的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安徽省2014年23个全国疾病监测点常住居民老龄系数为10.18%,人群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24.94/10万和551.44/10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72岁。死亡率男性(716.95/10万)高于女性(530.53/10万)(U=44.81,P<0.05)、农村(659.26/10万)高于城市(587.56/10万)(U=17.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均期望寿命女性(80.59岁)高于男性(75.33岁)、城市(78.20岁)高于农村(77.12岁)。慢性病占总死因的86.87%,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对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伤害对男性期望寿命的耗损大于女性,而心脏病对女性期望寿命的耗损大于男性。对城市和农村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分别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结论慢性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对安徽省居民健康影响日趋严重,在疾病防控中,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期望寿命 疾病监测系统
原文传递
乳腺疾病监测系统及其运作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欣 施军涛 +5 位作者 林红 叶少芬 冯持真 唐莉 赖志存 姜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1999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监测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利用乳腺疾病监测系统软件进行监测,并建立了区域性乳腺疾病监测网。对11457例的监测结果显示,乳腺疾病的患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乳腺增生症(22.40%),乳腺纤维腺瘤(2... 监测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利用乳腺疾病监测系统软件进行监测,并建立了区域性乳腺疾病监测网。对11457例的监测结果显示,乳腺疾病的患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乳腺增生症(22.40%),乳腺纤维腺瘤(2.50%),乳腺炎(0.68%),乳腺癌(0.15%),乳腺导管内瘤(0.14%)。认为建立乳腺疾病监测网能动态监测常见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乳腺疾病的防治提供信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疾病监测系统 患病率
下载PDF
孕产妇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秦家碧 杨土保 +2 位作者 谭红专 冯铁建 王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2-515,共4页
了解梅毒母婴传播概率以及与正常孕产妇相比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概率增加多少,能为各个地方评估梅毒母婴传播干预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指导卫生决策者今后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基础数据。然而,由于一些地方疾病监测系统不完备,梅毒母婴传... 了解梅毒母婴传播概率以及与正常孕产妇相比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概率增加多少,能为各个地方评估梅毒母婴传播干预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指导卫生决策者今后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基础数据。然而,由于一些地方疾病监测系统不完备,梅毒母婴传播监测数据质量不高,导致梅毒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估算成为难点。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评价妊娠梅毒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妊娠结局 META分析 梅毒患者 正常孕产妇 系统综述 发生率 疾病监测系统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13~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质量评价 被引量:20
8
作者 邢秀雅 贺琴 +2 位作者 陈叶纪 刘志荣 李蕊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84-390,427,共8页
目的评估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数据质量和提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2014年24个全国疾病监测点数据,采用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身份证号码填写率、多死因链填写率、粗死亡率、可靠性、根本... 目的评估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数据质量和提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2014年24个全国疾病监测点数据,采用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身份证号码填写率、多死因链填写率、粗死亡率、可靠性、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评价数据质量。结果 24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平均报告及时率为76.83%,审核及时率为96.24%,身份证号码填写率为61.85%,多死因链填写率为52.81%,粗死亡率为6.24‰,83.44%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9.36%死者生前最高诊断依据可靠,常见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3.49%。除审核及时率2014年与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死因链填写率、可靠性依据的比例、根本死因编码正确率农村高于城市外,除报告及时率皖中高于皖南和皖北,报告及时率和身份证号码填写率新增监测点高于老监测点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城市高于农村,皖北高于皖南和皖中,老监测点高于新增监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疾病分类上,慢性病的诊断可靠性最高,其次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伤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差异特点,将重点性督导、培训与常规督导、培训相结合,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疾病监测系统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点2013—2014年死因监测漏报调查 被引量:17
9
作者 邢秀雅 陈叶纪 +2 位作者 刘志荣 贺琴 李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了解2013—2014年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点死亡漏报情况,评估死因监测系统的完整性。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粗死亡率与所在县(区、市)平均死亡率相近的乡镇(街道)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再从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随机抽... 目的了解2013—2014年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点死亡漏报情况,评估死因监测系统的完整性。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粗死亡率与所在县(区、市)平均死亡率相近的乡镇(街道)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再从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从死因监测系统之外的多种渠道收集2013—2014年间抽样点常住居民死亡数据,通过与抽中村(居委会)同期常规网络报告系统数据进行比较,标记重复个案,计算漏报率。结果 2013—2014年安徽省23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合计漏报率为8.26%,各监测点漏报率在1.43%~25.60%;不同年龄组的漏报率分别为≤14岁(26.61%)、15~44岁(11.45%)、45~64岁(6.23%)、≥65岁(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5,P<0.001);城市(10.25%)漏报率高于农村(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9,P<0.001)。结论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数据完整性总体较好,但漏报率在不同县区、城乡、年龄组间存在不平衡现象,仍需用漏报调查来调整人群死亡水平。应切实加强常规死因监测系统报告和管理,不断完善死亡登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监测 漏报 疾病监测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接种及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系统运行现状和策略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占杰 江畅 +2 位作者 梁剑 刘大卫 郑慧贞 《医学动物防制》 2013年第5期479-485,共7页
目的评价全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疫苗接种监测系统、疫苗可预防疾病(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VPD)监测系统(包括全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急性迟缓性麻痹、麻疹等专报系统)的运... 目的评价全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疫苗接种监测系统、疫苗可预防疾病(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VPD)监测系统(包括全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急性迟缓性麻痹、麻疹等专报系统)的运行现状,提出监测系统的改进建议,加强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测和评价。方法通过系统性描述全国AEFI监测系统、疫苗接种监测系统、VDP监测系统的建立、运行现状,重点评价上述系统的运行结果、质量、作用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相关性建议。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等免疫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文献,描述性分析监测结果,从而提出相关性建议。结果 2005年,我国启动并建立了全国AEFI监测系统,2011年11月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县级覆盖率达到82%;2011年WHO对我国疫苗国家监管机构(NRA)AEFI监测职能板块评估中8项指标通过率100%,25项压指标通过率96%。1994年,我国开始建立传统四苗接种率全国报告系统;2010年,建立并升级改造"中国免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12月31日监测结果显示全国以县为单位覆盖率达到87.30%。根据传染病发病和控制需要,2003年起我国相继建立了全国传染病监测系统、AFP、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监测系统,逐步运行了全国专病监测系统。结论上述监测系统虽然取得了很好的监测结果,但也面临经费短缺、整体规划有待明确,各系统重复和数据不能互相利用等问题。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可预防疾病 疾病监测系统 现状分析
原文传递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沙琼玥 周敏茹 张晟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5期393-396,410,共5页
目的掌握青海省2012年死因监测系统报告质量,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青海省监测点死因网络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率为377.05/10万,其中男性为469.31... 目的掌握青海省2012年死因监测系统报告质量,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青海省监测点死因网络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率为377.05/10万,其中男性为469.31/10万、女性为283.32/10万。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率为3.10%。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05.60/10万)、恶性肿瘤(132.35/10万)、呼吸系统疾病(78.47/10万)、伤害(31.26/10万)及消化系统疾病(24.09/10万),其中城市、农村前5位死因顺位相同,牧区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率为9.17%、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7.66%、迟报率为7.03%、错填率为16.16%、错录率为5.62%;2009—2011年漏报率为37.85%,校正死亡率为699.41/10万。结论通过对各单位定期开展死亡病例的督导和查漏补报工作,掌握本地区死亡水平,并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疾病监测系统 死亡率 漏报率
下载PDF
我国死因监测现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梅 吕焱 +1 位作者 刘海峰 蔡相颖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2期280-283,共4页
我国已经前后发展了多个死因报告系统,详细收集了居民的主要死亡信息,为探讨死因变化规律和危险因素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我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仍存在着信息漏报、准确率低、报告不及时及部... 我国已经前后发展了多个死因报告系统,详细收集了居民的主要死亡信息,为探讨死因变化规律和危险因素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我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仍存在着信息漏报、准确率低、报告不及时及部分地区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应从规范报告工作管理、加强培训和建立更高效的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强报告工作质量。本文对国内死因监测现况予以综述,以期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疾病监测系统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症状监测及分析预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连 陈晓东 +3 位作者 林萍 甑世旗 程文斌 金银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48-1150,共3页
关键词 症状监测 预警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疾病监测系统 传染性疾病 隐孢子虫病 应急处理 突发事件
下载PDF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运行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韬 李丹 +1 位作者 吴凡 段蕾蕾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医院急诊室 伤害监测 质量控制 运行 疾病监测系统 死亡资料 监测体系 伤害事件 监测资料
下载PDF
从SARS流行剖析我国现行疫情报告系统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恩春 《疾病控制杂志》 2004年第5期435-437,共3页
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依赖于有效的反应系统 ,有效的反应系统依整于有效的疫情监测。从去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中 ,不难看出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内容仍不完善、疫情信息不透明、疫情系统不畅通及资料资源共享度不高、疫情系统反馈机制不健全... 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依赖于有效的反应系统 ,有效的反应系统依整于有效的疫情监测。从去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中 ,不难看出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内容仍不完善、疫情信息不透明、疫情系统不畅通及资料资源共享度不高、疫情系统反馈机制不健全、疫情报告管理痼疾依然存在。应建立完善灵敏的疫情报告系统网络 ,尊重公民知情权 ,建立疫情及时公开制度 ,加强疫情国内、国际多层面、多渠道的交流与反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疫情报告系统 中国 传染病 疾病监测系统 反馈机制
下载PDF
WHO水痘和带状疱疹立场文件解读 被引量:11
16
作者 殷大鹏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第3期120-121,共2页
疾病监测各国在将VarV纳人儿童常规免疫前,应首先建立合适的疾病监测系统,来评估水痘的疾病负担,纳人儿童免疫规划后还需要持续开展监测.疾病负担水痘成为重要公共卫生负担的国家,应考虑将VarV纳人儿童常规免疫.但应保障充足的资源,以... 疾病监测各国在将VarV纳人儿童常规免疫前,应首先建立合适的疾病监测系统,来评估水痘的疾病负担,纳人儿童免疫规划后还需要持续开展监测.疾病负担水痘成为重要公共卫生负担的国家,应考虑将VarV纳人儿童常规免疫.但应保障充足的资源,以便达到和维持疫苗接种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水痘 疾病监测系统 解读 文件 疾病负担 常规免疫 公共卫生
下载PDF
1999-2001年四川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死亡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杨 吴先萍 +2 位作者 唐雪峰 梁莉 许军红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了解四川省疾病监测系统近年意外死亡的分布特点 ,为我省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降低意外死亡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9- 2 0 0 1年意外死亡 4 0 84人 ,年均死亡率 5 5 6 3/ 10万 ... 目的 了解四川省疾病监测系统近年意外死亡的分布特点 ,为我省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降低意外死亡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9- 2 0 0 1年意外死亡 4 0 84人 ,年均死亡率 5 5 6 3/ 10万 ,1999- 2 0 0 1年意外死亡率上升了 2 1 6 3%居前 5位死因依次是 :交通事故、自杀、溺水、跌落、中毒 ,共占全部意外死亡的 75 4 5 %。年龄分布为 :低年龄主要死因是窒息、溺水、交通事故 ,青壮年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自杀 ,而中老年主要死因是自杀、交通事故。在意外死亡中 ,男性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分别是 :71 6 1/ 10万、 38 90 / 10万 ,男性的前 3位死因是 :交通事故、自杀、溺水 ,而女性的前 3位死因是 :交通事故 ,溺水 ,自然环境因素所致的意外死亡。农村的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分别是 :70 0 7/ 10万 ,2 3 80 / 10万。结论 1999- 2 0 0 1年我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并有上升趋势 ,构成了对我省人群生命的严重威胁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后果 ,所以减少意外死亡的危险因素 ,控制意外死亡的发生是势在必行的。意外死亡对男性的威胁远远大于女性 ,农村大于城市 ,所以 ,男性及农村人群将是今后干预措施实施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监测系统 意外死亡 分析
下载PDF
症状监测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柏鸿凌 金必红 +1 位作者 王晔 吴寰宇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267-272,共6页
1背景 疾病监测,尤其是传染病监测是目前及时有效发现和控制新发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疫情预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发传染疾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的出现和原有传染病(多重耐药性肺结核等)的重新... 1背景 疾病监测,尤其是传染病监测是目前及时有效发现和控制新发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疫情预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发传染疾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的出现和原有传染病(多重耐药性肺结核等)的重新流行,以及各种冲突矛盾导致全球核生化恐怖袭击风险的不断增加,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为基础的传统疾病监测系统由于在症状报告或样品采集和疾病的最后诊断之间通常存在一段滞后期而逐渐不能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要求,因而症状监测作为传统监测的补充方法得以迅速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监测 疾病监测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发传染病 实验室诊断 应用 耐药性肺结核 传染病监测
原文传递
2006-2009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沙琼玥 张晟 +2 位作者 马福昌 周素霞 周敏茹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911-914,共4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6-2009年死因监测系统及导致死亡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1)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数据流行病学特征和报告质量评价(根本死因编码等情况)。(2)根据死因网络直报督导方案,定期对监测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6-2009年死因监测系统及导致死亡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1)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数据流行病学特征和报告质量评价(根本死因编码等情况)。(2)根据死因网络直报督导方案,定期对监测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开展督导检查,并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予以通报。(3)为校正死亡率定期在监测点开展死因漏报调查。结果 2006-2009年疾病监测点居民平均死亡率为475.68/10万,其中男性为571.26/10万、女性为378.72/10万。死亡病例报告及时率为66.39%、审核率为99.83%、迟审率为3.21%、死因诊断不明比例为1.20%、伤害意图不明比例为0.22%、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比例为0.84%、肿瘤未指明位置比例为0.01%及呼衰、肝衰、肾衰比例为0.71%。前五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率为26.23%、卡片填写完整率为81.96%、迟报率为10.86%、错填率为20.18%、错录率为19.11%、第二联上报数与存根相符率为89.40%;2009年漏报率为37.52%,校正死亡率为726.09/10万。结论通过定期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各报告单位的督导检查及开展死因漏报调查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各相关部门,是确保数据质量逐年上升的重要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疾病监测系统 死亡率 漏报率 报告质量
原文传递
老年人跌倒要重视
20
作者 孙婷婷 沈艳梅 向明卉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8期52-53,共2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49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而65周岁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49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而65周岁及以上人口更是高达1.66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9%。这一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中,每年约有5000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其危害不容小觑。因此,关注老年人跌倒问题,增强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对于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跌倒 疾病监测系统 老年人健康 数据显示 亿人 老年人口 防范意识 采取有效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