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5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宫内传播的关系 被引量:177
1
作者 闫永平 徐德忠 +5 位作者 王文亮 刘斌 刘志华 门可 张景霞 徐剑秋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并追踪HBV经胎盘传播的途径和胎儿宫内感染的时间。方法共收集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131例,其中孕早期人工流产胎盘24例、孕中期引产胎盘和胎儿各6例...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并追踪HBV经胎盘传播的途径和胎儿宫内感染的时间。方法共收集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131例,其中孕早期人工流产胎盘24例、孕中期引产胎盘和胎儿各6例、足月分娩胎盘和新生儿各101例。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胎盘的HBsAg、HBxAg、HBcAg检测和HBVDNA检测分别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原位杂交法。结果孕早期、孕中期和足月分娩胎盘的HBV感染率分别为4.2%(1/24),1/6,和44.6%(45/101)。1例孕中期引产胎儿的肝脏中检测到HBV蛋白和DNA,其胎盘从母面到胎儿面各层细胞也均受染。101例新生儿中,8例(7.9%)发生了宫内感染。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HBV感染发生宫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比值为18.46(95%可信限=2.83~152.78)。结论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感染是宫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HBV经胎盘感染胎儿的途径可能是通过胎盘细胞至细胞的传递而实现的。宫内感染可发生在孕中期,但主要的发生时间是孕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疾病传播 胎盘 宫内传播
原文传递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147
2
作者 刘涛 陈忠 陈晓荣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共7页
从统计特性、结构模型和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三个层次简述复杂网络相关研究,并着重介绍了网络上的传播行为,认为它代表了复杂网络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小世界 无标度网络 疾病传播
下载PDF
中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回升情况分析 被引量:89
3
作者 王汝波 汪天平 +6 位作者 王立英 郭家钢 余晴 许静 高风华 尹治成 周晓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64-567,共4页
目的 分析中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阻断地区部分区域疫情回升的原因。方法 收集1999~200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统计资料和部分疫情回升县的基本情况,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6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21个血吸虫病... 目的 分析中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阻断地区部分区域疫情回升的原因。方法 收集1999~200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统计资料和部分疫情回升县的基本情况,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6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21个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县疫情回升,分别占全国传播阻断县、传播控制县数的6.15%、33.33%,另有1个传播阻断农场疫情回升。6个县(农场)仅出现螺情回升,32个县病情、螺情均出现了回升。1999~2003年现有病例数、急性血吸虫病例数。钉螺面积、病牛数等指标呈上升趋势。结论 受洪涝灾害、水系灌溉、投入下降、思想麻痹等自然、社会和生态因素影响,达标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应加强对传染源和钉螺扩散源头的管理和监测工作,尤其是传播控制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血吸虫病 疾病传播 传播阻断 疫情回升 原因 传播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与阻断地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73
4
作者 吴晓华 许静 +1 位作者 郑江 郭家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血吸虫病 疾病传播 疾病控制 挑战 流行病学
下载PDF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72
5
作者 Miriam J Alt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7期2436-2441,共6页
Globally, hepatitis C virus (HCV) has infected an estimated 130 million people, most of whom are chronically infected. HCV-infected people serve as a reservoir for transmission to others and are at risk for developing... Globally, hepatitis C virus (HCV) has infected an estimated 130 million people, most of whom are chronically infected. HCV-infected people serve as a reservoir for transmission to others and are at risk for developing chronic liver disease, cirrhosis, an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HCV accounts for 27% of cirrhosis and 25% of HCC worldwide. HCV infection has likely been endemic in many populations for centuries. However, the wave of increased HCV-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at we are now facing is the result of an unprecedented increase in the spread of HCV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Two 20th century events appear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increase; the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of injectable therapies and the illicit use of injectable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Global epidemiology INCIDENCE PREVALENCE TRANSMISSION Natural history
下载PDF
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68
6
作者 刘志华 徐德忠 +4 位作者 闫永平 门可 张景霞 徐剑秋 蒋美玲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用斑点杂交法检测18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DNA及新生儿HBsAg。结果胎儿发生宫内感染与其...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用斑点杂交法检测18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DNA及新生儿HBsAg。结果胎儿发生宫内感染与其母亲血清HBVDNA含量有关,随着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增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 DNA 宫内感染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63
7
作者 张丽菊 王玲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3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3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替比夫定组母体HBV DNA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t=19.09,P〈0.01),且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4,P〈0.01)。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分别为0和13.3%(4/30),χ^2=4.29,P〈0.05。结论妊娠后期应用替比夫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宫内感染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8
作者 王琦梅 刘社兰 陈恩富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自2013年3月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以来,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报告770例患者,其中死亡病例315例,病死率高达40.9%。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发地区。以往的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城... 自2013年3月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以来,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报告770例患者,其中死亡病例315例,病死率高达40.9%。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发地区。以往的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但近期发现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患者比例不断升高。与季节性流感和H5N1禽流感一致,每一流行季的H7N9禽流感的发病高峰均集中在冬春季节。H7N9禽流感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年龄中位数为61岁。此外,人感染H7N9禽流感存在有限的非持续性的人际传播现象。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已经历了4个流行季,且呈现周期性发展,没有停止的迹象。本文将分别从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疾病分布、传播因素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为今后全球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疾病传播 疾病流行
原文传递
国内外医务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现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耿梦杰 宋渝丹 +7 位作者 赵飞 郭晖 胡冬梅 李萌 熊勇超 侯月云 成君 何广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现状,以及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情况,吸取国外结核感染控制经验,探索中国目前结核感染控制的优势与不足,为加强医务人员结核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中... 目的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现状,以及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情况,吸取国外结核感染控制经验,探索中国目前结核感染控制的优势与不足,为加强医务人员结核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结核感染控制的相关课题和研究结果,结合从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中检索到的1995—2012年国内外关于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现状及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情况的30篇科学性较强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中国1/2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未实施全面的结核感染控制措施,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在50%~70%之间,结核病年患病率在415/10万~2240/10万之间,与秘鲁、泰国、越南、巴西等中低收入国家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41%~72%的感染率、558/10万~6000/10万的结核病患病率接近,高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高收入国家的1.2%~50%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结论中国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工作较为薄弱,医务人员结核感染患病情况与中低收入国家接近,较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工作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预防和控制 疾病传播 病人至卫生人员 预防和控制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宋婷婷 单芙香 +1 位作者 程锦泉 尹平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乙肝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3家医院随机抽取HBsAg阳性产妇中其新生儿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者共158对,随访调查母亲乙肝感染情况、分娩和喂养方式等,并...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乙肝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3家医院随机抽取HBsAg阳性产妇中其新生儿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者共158对,随访调查母亲乙肝感染情况、分娩和喂养方式等,并检测婴幼儿血清中HBsAg和HBsAb水平。结果调查婴幼儿中,HBsAg阳性率为6.96%,HBsAb阳性率为56.33%。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9,P=0.008)。母亲为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所生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29%和2.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接种和未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57%和7.77%,顺产和剖腹产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9.68%和3.08%,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45%和7.69%,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婴幼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HBV垂直传播率;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患大三阳有关,与是否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生产及喂养方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球蛋白类 疾病传播 垂直
原文传递
常规免疫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志群 张姝 +3 位作者 刘启兰 骆超 周乙华 胡娅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38-342,共5页
目的评价免疫预防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感染的效果,阐明孕妇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能否减少HBV母婴感染。方法将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江苏省14个... 目的评价免疫预防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感染的效果,阐明孕妇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能否减少HBV母婴感染。方法将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江苏省14个县市的41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孕妇所分娩子女作为研究组,同地区同期的453例HBsAg孕妇分娩的子女作为对照组,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期间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以及子女出生后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检测儿童HBV血清标志物。率的比较采用7。分析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实际随访298例(71.12%),其中11例(3.69%)HBsAg+;而随访的328例(72.41%)对照组中,HBsAg阳性率为0.00(x2=12.32,P〈0.01)。共11例儿童HBsAg+,其母亲均为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除1例具体情况不详外,9例儿童在出生时明确没有使用HBIG或延迟接种疫苗,仅1例同时规范使用了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2组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9.46%和69.21%(x2=0.01,P=0.95)。孕晚期注射HBIG的92例孕妇中,2例(2.17%)儿童HBsAg+;未使用HBIG的197例孕妇中,9例(4.57%)儿童HBsAg+(x2=0.98,P=0.51)。结论江苏省常规免疫预防措施在阻断母婴HBV感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HBV携带孕妇(特别是HBeAg+者)的新生儿仍需强调及时注射HBIG。孕妇孕晚期使用HBIG不能减少母婴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疫苗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肝炎 乙型 慢性
原文传递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0
12
作者 曾妮 叶兴 黄河浪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1,6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母亲对其新生儿造成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为新生儿乙肝预防提供理论证据。方法检索文献数据库,收集以联合免...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母亲对其新生儿造成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为新生儿乙肝预防提供理论证据。方法检索文献数据库,收集以联合免疫为主要干预措施,对HBs Ag阳性和(或)HBs Ag、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双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及其所生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运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试验组426人,对照组373人。结果显示,联合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使用相比单独使用疫苗获得更佳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其婴儿HBs Ag感染风险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3,95%CI:0.15~0.34,P<0.001);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感染状态,联合疫苗干预均能在单阳性或双阳性HBs Ag感染状态的母亲中取得较好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RR合并单阳=0.23,95%CI:0.07~0.71,P=0.010,RR合并双阳=0.22,95%CI:0.13~0.38,P<0.001)。结论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更能降低新生儿HBs Ag感染率。但受研究样本限制,仍需大样本和高质量的RCT试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免疫球蛋白类 疾病传播 垂直
原文传递
父婴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进化树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珊珊 李文玲 +6 位作者 彭桂福 李珉珉 肖红 金惠玲 曾年华 王志斌 苏建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 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父婴传播中父亲与新生儿所携HBV的基因进化树 ,从而证明HBV父婴传播途径的存在。方法 选择 16对父亲为HBV携带者而母亲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 ,将父亲与子代... 目的 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父婴传播中父亲与新生儿所携HBV的基因进化树 ,从而证明HBV父婴传播途径的存在。方法 选择 16对父亲为HBV携带者而母亲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 ,将父亲与子代所携HBVS基因 45 1~ 6 6 0段序列作进化树分析。结果  16对父亲与新生儿所携HBV同属adw亚型 ,同源性 98%~ 10 0 %,检出HBVS区基因第 488、491、494、5 30、5 31、5 46、5 81、6 2 1位核苷酸变异 ,导致该区第 112、113、114、12 6、131、143、15 6位氨基酸替代 ,其中第 12 6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丙氨酸是基因库中所未见到的 ,该变异使该毒株在进化树位置上成为一新分支。结论 父婴传播中父亲与新生儿所携HBV同源性极高。我国人群HBV基因特点有不同与国外基因库中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 S基因 疾病传播 HBV感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荣莲 陈起燕 +5 位作者 陈烈平 王秀云 张丽萍 修晓燕 杨娜 鲍晓珍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方法对确诊的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进行孕期干预,孕早期3个月内(或)一经确诊梅毒、及孕晚期3个月时各行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以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 U/d,肌内注射,连续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方法对确诊的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进行孕期干预,孕早期3个月内(或)一经确诊梅毒、及孕晚期3个月时各行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以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 U/d,肌内注射,连续10~15 d;路远不便者用苄星青霉素240万 U,分两侧臀部注射,1次/周,连续3次为1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治疗,每次0.5 g 口服,4次/d,连续15 d 为1个疗程。随访并观察其妊娠结局。新生儿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检查,对其中 RPR 及 TPHA 阳性的新生儿进行干预,以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 U·kg^(-1)·d^(-1),肌内注射,连续10~15 d。并于出生后3、6、9、12、24个月复查静脉血 RPR。结果 (1)84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已分娩772例,活产新生儿733例,行 RPR 检查626例,新生儿 RPR 阳性率为55.1%(345/626)。(2)RPR 滴度≥1:8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 RPR 阳性率、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高于 RPR 滴度<1:8的孕妇(P<0.01)。(3)新生儿 RPR 阳性率与孕妇治疗时机:①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与孕前未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 RPR 阳性率分别为22.4%(15/67)和49.6%(330/666,P<0.01);②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与孕期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 RPR 阳性率分别为22.4%(15/67)和40.3%(240/595,P<0.05);③孕早、晚期各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与仅孕晚期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比较,新生儿 RPR 阳性率分别为28.5%(45/158)和56.9%(95/167,P<0.01)。孕中、晚期各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者与仅孕晚期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者比较,新生儿 RPR 阳性率分别为37.0%(100/270)和56.9%(95/167,P<0.05)。(4)RPR 阳性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24个月时全部转为阴性。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母婴传播率、围产儿预后与孕妇 RPR 滴度、治疗时机有关;孕前抗梅毒治疗孕妇的新生儿 RPR 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 疾病传播 垂直 青霉素G 普鲁卡因 红霉素
原文传递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5
作者 郭丽丽 许红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131-1133,共3页
人巨细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毒之一。现将从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因素及流行情况等4个方面对其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传染病控制 疾病传播 流行病学 研究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其血清HBVDNA及新生儿抗-HBs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韩忠厚 钟连华 +6 位作者 王佳 赵庆利 孙玉革 李丽玮 曹丽华 郝向春 庄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携带 HBV 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时10例慢性携带 HBV 未怀孕的育龄妇女和23例妊娠晚期妇女于注射3针HBIG 前后,应用定量 PCR(FQ-PCR)检测其血清 HBV DNA;对28例妊娠晚期注射3... 目的探讨慢性携带 HBV 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时10例慢性携带 HBV 未怀孕的育龄妇女和23例妊娠晚期妇女于注射3针HBIG 前后,应用定量 PCR(FQ-PCR)检测其血清 HBV DNA;对28例妊娠晚期注射3针 HBIG 母亲所生新生儿,应用 ELISA 检测血清抗-HBs。结果 10例慢性携带 HBV 育龄妇女和23例孕妇于注射3针 HBIG 前后血清 HBV DNA 水平分别为(8.18±0.50)lg 拷贝/ml 比(7.64±0.41)lg 拷贝/ml 和(6.83±1.51)lg 拷贝/ml 比(6.83±1.29)lg 拷贝/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705,P>0.05和 t=0.048,P>0.05)。28例妊娠晚期注射3针 HBIG 母亲所生新生儿无一例抗-HBs 阳性。结论于孕晚期注射3针 HBIG 不能降低孕妇的血清 HBV DNA,也不能使新生儿获得抗-HBs,因此,用此法阻断HBV 母婴传播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35
17
作者 韩国荣 江红秀 +4 位作者 王根菊 岳欣 王翠敏 阚乃颖 吴岷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孕20~32周,HBeAg阳性、HBVDNA〉1.0×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 目的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孕20~32周,HBeAg阳性、HBVDNA〉1.0×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抗病毒治疗直至产后4周或产后继续服用,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异常者使用复方甘草酸昔。两组婴儿产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12h内、15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及0、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结果共纳入220例孕妇,其中替比夫定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均在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注册。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DNA、HBeAg、ALT水平下降明显。替比夫定组HBVDNA定量于治疗2周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至分娩前替比夫定抗病毒孕妇有37例HBVDNA定量转阴,转阴率达31%(37/120),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随访至7月龄,替比夫定组婴儿HBV宫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8%(p=0.002)。替比夫定组无一例母儿因不良反应或先天性畸形失访。8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于产后4周停药,随访至产后28周无一例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两组孕妇产后出血、不良妊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胎龄、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阳性、HBVDNA高滴度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妊娠 疾病传播 垂直 预防和控制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33
18
作者 王玉柱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5期30-31,共2页
现代化畜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病死动物,如不能合理处理这些病死畜禽将会成为疾病传播和扩散的重要的传播源,不仅会对畜牧养殖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着人民健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发生不... 现代化畜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病死动物,如不能合理处理这些病死畜禽将会成为疾病传播和扩散的重要的传播源,不仅会对畜牧养殖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着人民健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发生不仅给我们敲响了加快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的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害化处理 病死畜禽 动物 疾病传播 畜牧养殖 养殖过程 经济损失 人民健康
下载PDF
成人麻疹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王文香 周伟洪 陈月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成人麻疹 误诊率 麻疹疫苗 发病 报告分析 传染源 疾病传播 下降 儿童 应用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素萍 李铁钢 +4 位作者 魏俊妮 史晓红 李淑珍 冯永亮 王效军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胎盘HB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51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HBV标志物及其新生儿血清HBsAg;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的H...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胎盘HB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51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HBV标志物及其新生儿血清HBsAg;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的HBV DNA;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PBMC HBV DNA阳性、胎盘HBV感染等73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51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151例新生儿中,血清HBsAg阳性5例,血清HBV DNA阳性29例,PBMC HBV DNA阳性36例,HBV标志物任一项阳性57例,宫内感染率为37.8%(57/151).(2)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PBMC HBV DNA阳性、胎盘HBV感染比值比(OR)分别为2.25(1.08~4.72)、2.69(1.26~5.73)、4.63(1.70~12.62).(3)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OR为4.24(1.22~14.69).(4)新生儿PBMC HBV DNA阳性的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 DNA阳性,OR为24.53(7.92~76.01).结论孕妇PBMC和血清HBV DNA阳性及胎盘HBV感染为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孕妇PBMC HBV DNA阳性可能是形成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HBV) 宫内感染率 HBSAG阳性孕妇 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血清HBSAG 独立危险因素 DNA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