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级抽油杆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军 史交齐 姬丙寅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7年第5期31-33,共3页
对比了30CrMoA和35CrMoA HL级抽油杆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35CrMoA的强度较30CrMoA高,冲击功、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均低于30CrMoA;30CrMoA的室温疲劳寿命约是35CrMoA的2倍,低温疲劳寿命是35CrMoA的5倍。因... 对比了30CrMoA和35CrMoA HL级抽油杆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35CrMoA的强度较30CrMoA高,冲击功、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均低于30CrMoA;30CrMoA的室温疲劳寿命约是35CrMoA的2倍,低温疲劳寿命是35CrMoA的5倍。因此,2种常用的抽油杆中30CrMoA的综合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MoA 35CrMoA HL级 抽油杆 疲劳
下载PDF
灰铸铁材料的静力学性能与疲劳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锦 贾成玺 马荣华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6年第8期567-569,588,共4页
采用不同的碳当量,对某发动机用灰铸铁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改进,改进前硅碳含量比cSi/cC=0.63,改进后硅碳含量比cSi/cC=0.7左右,对改进前后附铸试棒的静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碳当量cCE=3.80%(质量分... 采用不同的碳当量,对某发动机用灰铸铁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改进,改进前硅碳含量比cSi/cC=0.63,改进后硅碳含量比cSi/cC=0.7左右,对改进前后附铸试棒的静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碳当量cCE=3.80%(质量分数)、硅碳含量比cSi/cC=0.7左右时,灰铸铁材料的各项性能均处于较好状态;硅碳含量比c Si/c C 高的材料,其弹性模量也高,而抗拉强度和规定总延伸强度又均随弹性模量的提高而提高;相同疲劳环境下,弹性模量高的材料,其疲劳循环周次也高;经改进后,试验灰铸铁材料的抗拉强度在330~350 MPa、弹性模量在185000~195000 MPa,拉拉疲劳极限在47.5~5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铸铁 硅碳含量比 抗拉强度 弹性模量 规定总延伸强度 疲劳循环 疲劳极限
下载PDF
砂轮排布策略对轨面修复性打磨后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罗亚南 郭关柱 +1 位作者 杨国涛 韩健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2,共8页
针对以往轨面修复性打磨根据钢轨廓形精度确定打磨策略而忽略打磨后轮轨接触状态的不足,提出以基于钢轨打磨廓形的轮轨接触特性确定打磨砂轮排布策略。基于轨面修复性打磨原理,确定砂轮排布策略与打磨后的钢轨廓形之间的重构关系,建立... 针对以往轨面修复性打磨根据钢轨廓形精度确定打磨策略而忽略打磨后轮轨接触状态的不足,提出以基于钢轨打磨廓形的轮轨接触特性确定打磨砂轮排布策略。基于轨面修复性打磨原理,确定砂轮排布策略与打磨后的钢轨廓形之间的重构关系,建立基于“轨顶向2侧”“内侧向外侧”和“2侧向轨顶”3种典型的砂轮排布策略打磨后得到的钢轨廓形模型,再利用轮轨接触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开展轮轨接触载荷下轨面受到的高接触应力和低疲劳循环周次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轨面修复性打磨策略的改变会显著影响打磨后轮轨接触特性,23 t轴重载荷条件下3种典型的砂轮排布策略打磨重构后的钢轨廓形,轨面受到的轮轨最大接触应力分别为863,1255和904 MPa,受到的最低应变疲劳循环周次分别为1.77×10^(5),9.97×10^(4)和1.64×10^(5)次;轨面最大接触应力剖面受到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241,1376和1270 MPa,最低应变疲劳循环周次分别为9.96×10^(4),8.60×10^(4)和9.80×10^(4)次;采用“轨顶向2侧”砂轮排布策略打磨钢轨后的轮轨接触状态优于另外2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性打磨 钢轨打磨 砂轮排布策略 轮轨关系 轮轨接触特性 应变疲劳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