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顾颉刚疑古史学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振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3,共4页
顾颉刚发起疑古思潮以来,学界毁之誉之,已经有很多论辩。有胡适、郭沫若等人的明确肯定,有冯友兰从信古、疑古、释古的认识论阐释,更有九十年代李学勤先生打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大旗,宣布“疑古”已经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历史时代①。...
顾颉刚发起疑古思潮以来,学界毁之誉之,已经有很多论辩。有胡适、郭沫若等人的明确肯定,有冯友兰从信古、疑古、释古的认识论阐释,更有九十年代李学勤先生打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大旗,宣布“疑古”已经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历史时代①。关于古史辨派的研究,多是积聚在这些说法的旗帜下,评价其辨别伪书、史实的功绩或缺失,评价其方法论问题;但这些评价多是将其放在具体的事实性层面上,而对其在学术精神层面的评价,从更高的学术之所以为学术的角度的评价,尚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
学
勤先生
顾颉刚
古史
辨派
疑
古思潮
事实性
九十年代
冯友兰
疑
古史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史辨运动与日本疑古史的关联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鹏
罗福惠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9,共5页
1909年8月,白鸟库吉提出"尧舜抹杀论";1921年3月至1922年2月间,内藤湖南响应白鸟而提出"加上原则"。1923年5月,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古史辨运动鸣锣开场。两国疑古史学有何关联?古史辨运动中是否有...
1909年8月,白鸟库吉提出"尧舜抹杀论";1921年3月至1922年2月间,内藤湖南响应白鸟而提出"加上原则"。1923年5月,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古史辨运动鸣锣开场。两国疑古史学有何关联?古史辨运动中是否有日本元素?有关此事的争鸣直至目前尚未定论。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我们拟对这一时期的中日两国疑古史学的内在关联加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
古史
学
钱玄同
顾颉刚
白鸟库吉
内藤湖南
原文传递
求真与批判:疑古史学的思想遗产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5,共3页
疑古思潮、“古史辨”运动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1992年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疑古史学的是非曲直又成为一个学术焦点。现在看来,“疑古时代”的说法尽管不一定确切,但疑古思潮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
疑古思潮、“古史辨”运动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1992年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疑古史学的是非曲直又成为一个学术焦点。现在看来,“疑古时代”的说法尽管不一定确切,但疑古思潮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学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一环,是中国历史学的一次革命。直到今日,疑古思潮、“古史辨”运动仍是古史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仍关涉到对一系列古书、古史的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学
疑
古史
学
古史
辨
古史
研究
疑
古思潮
走出
疑
古时代
李
学
勤
思想遗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爱国
颜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批判疑古史学最为激烈的代表人物。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基于其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谓疑古史学推倒经、子、古史,起到推翻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国史的负面作用。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既有其犀利深刻之处,如对其...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批判疑古史学最为激烈的代表人物。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基于其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谓疑古史学推倒经、子、古史,起到推翻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国史的负面作用。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既有其犀利深刻之处,如对其史观与方法论的批判,亦有一些失误,主要是苛责太深,如对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
古史
学
章太炎
文化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叙论
5
作者
盛邦和
《思想与文化》
2005年第1期319-338,共20页
"疑古",即对古代历史与古代文本表示怀疑,通过考证确认其"有无真伪",是世界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而此现象在中国与日本表现得特别突出。本文所要探讨的是20世纪10至20年代出现在日本学术界的一场疑古运动。这...
"疑古",即对古代历史与古代文本表示怀疑,通过考证确认其"有无真伪",是世界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而此现象在中国与日本表现得特别突出。本文所要探讨的是20世纪10至20年代出现在日本学术界的一场疑古运动。这场运动规模大、参与者多,影响深远,不仅是一场学术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运动,若要研究日本思想学术史,"日本的疑古史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
古史
学
白鸟库吉
尧舜禹
考信录
津田左右吉
崔东壁
古代历史
思想
学
术
崔述
疑
古思潮
原文传递
出土文献的四重维度
6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6期161-161,共1页
郭伟涛在《南京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出土文献哪怕只言片语都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但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来源于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知识系统,在可信性方面并非天然就有高低之分,不可笼统地说哪种文献更权威。出土文献与传...
郭伟涛在《南京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出土文献哪怕只言片语都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但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来源于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知识系统,在可信性方面并非天然就有高低之分,不可笼统地说哪种文献更权威。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合,并不代表一定就是史实;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左,并不表明传世文献一定就错了。出土文献在史料学意义上的价值和作用,应放在记述时代、生成时代、抄写时代、埋藏时代四个维度之下进行衡量。记述时代与生成时代同步的文献,其可信性和史料价值最高;记述时代与生成时代相距甚远的文献,可以而且应该视为生成时代的资料,反映了生成时代的思想史和学术史。王国维在1925年提出“二重证据法”,本是针对顾颉刚倡导的疑古史学而发,提及出土文献只是用来证明传世文献的可信性。王国维对待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态度是“互相释证”,也就是平等审视两者。陈寅恪将之概括为“取地下之实物与地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后世的解读与王国维的表述发生了错位和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顾颉刚
疑
古史
学
二重证据法
传世文献
南京大
学
学
报
可信性
史料
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顾颉刚疑古史学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振宏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3,共4页
文摘
顾颉刚发起疑古思潮以来,学界毁之誉之,已经有很多论辩。有胡适、郭沫若等人的明确肯定,有冯友兰从信古、疑古、释古的认识论阐释,更有九十年代李学勤先生打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大旗,宣布“疑古”已经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历史时代①。关于古史辨派的研究,多是积聚在这些说法的旗帜下,评价其辨别伪书、史实的功绩或缺失,评价其方法论问题;但这些评价多是将其放在具体的事实性层面上,而对其在学术精神层面的评价,从更高的学术之所以为学术的角度的评价,尚嫌不足。
关键词
李
学
勤先生
顾颉刚
古史
辨派
疑
古思潮
事实性
九十年代
冯友兰
疑
古史
学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史辨运动与日本疑古史的关联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鹏
罗福惠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与态度”(06JJD770012)的系列成果之一
文摘
1909年8月,白鸟库吉提出"尧舜抹杀论";1921年3月至1922年2月间,内藤湖南响应白鸟而提出"加上原则"。1923年5月,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古史辨运动鸣锣开场。两国疑古史学有何关联?古史辨运动中是否有日本元素?有关此事的争鸣直至目前尚未定论。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我们拟对这一时期的中日两国疑古史学的内在关联加以辨析。
关键词
疑
古史
学
钱玄同
顾颉刚
白鸟库吉
内藤湖南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求真与批判:疑古史学的思想遗产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峰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5,共3页
文摘
疑古思潮、“古史辨”运动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1992年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疑古史学的是非曲直又成为一个学术焦点。现在看来,“疑古时代”的说法尽管不一定确切,但疑古思潮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学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一环,是中国历史学的一次革命。直到今日,疑古思潮、“古史辨”运动仍是古史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仍关涉到对一系列古书、古史的基本判断。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学
疑
古史
学
古史
辨
古史
研究
疑
古思潮
走出
疑
古时代
李
学
勤
思想遗产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爱国
颜英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上海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基金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16年度基金项目"传统文化与近代社会的互动:论章太炎对先秦诸子的新解析"之阶段性成果
文摘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批判疑古史学最为激烈的代表人物。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基于其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谓疑古史学推倒经、子、古史,起到推翻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国史的负面作用。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既有其犀利深刻之处,如对其史观与方法论的批判,亦有一些失误,主要是苛责太深,如对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否定。
关键词
疑
古史
学
章太炎
文化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文化自信
Keywords
the "Yi Gu" school
ZHANG Tai-yan
cultural nationalism
Chinese national i- dentity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叙论
5
作者
盛邦和
出处
《思想与文化》
2005年第1期319-338,共20页
文摘
"疑古",即对古代历史与古代文本表示怀疑,通过考证确认其"有无真伪",是世界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而此现象在中国与日本表现得特别突出。本文所要探讨的是20世纪10至20年代出现在日本学术界的一场疑古运动。这场运动规模大、参与者多,影响深远,不仅是一场学术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运动,若要研究日本思想学术史,"日本的疑古史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关键词
疑
古史
学
白鸟库吉
尧舜禹
考信录
津田左右吉
崔东壁
古代历史
思想
学
术
崔述
疑
古思潮
分类号
K093.1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出土文献的四重维度
6
出处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6期161-161,共1页
文摘
郭伟涛在《南京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出土文献哪怕只言片语都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但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来源于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知识系统,在可信性方面并非天然就有高低之分,不可笼统地说哪种文献更权威。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合,并不代表一定就是史实;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左,并不表明传世文献一定就错了。出土文献在史料学意义上的价值和作用,应放在记述时代、生成时代、抄写时代、埋藏时代四个维度之下进行衡量。记述时代与生成时代同步的文献,其可信性和史料价值最高;记述时代与生成时代相距甚远的文献,可以而且应该视为生成时代的资料,反映了生成时代的思想史和学术史。王国维在1925年提出“二重证据法”,本是针对顾颉刚倡导的疑古史学而发,提及出土文献只是用来证明传世文献的可信性。王国维对待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态度是“互相释证”,也就是平等审视两者。陈寅恪将之概括为“取地下之实物与地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后世的解读与王国维的表述发生了错位和偏移。
关键词
出土文献
顾颉刚
疑
古史
学
二重证据法
传世文献
南京大
学
学
报
可信性
史料
学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顾颉刚疑古史学的现代价值
李振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史辨运动与日本疑古史的关联
杨鹏
罗福惠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原文传递
3
求真与批判:疑古史学的思想遗产
陈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略论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
何爱国
颜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叙论
盛邦和
《思想与文化》
2005
0
原文传递
6
出土文献的四重维度
《新华文摘》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