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唑醚菌酯等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长松 徐作珽 +5 位作者 王绍敏 齐军山 张博 赵新兰 陈百顺 李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103-105,119,共4页
番茄灰叶斑病是近年来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室内平板抑菌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抑菌活性(EC50)为18.71~... 番茄灰叶斑病是近年来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室内平板抑菌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抑菌活性(EC50)为18.71~30.88μg/ml,其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剂抑菌活性较强。前3种药剂分别与33.5%喹啉铜悬浮剂配合使用,对番茄灰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0.01%~8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醚菌·啶酰菌 唑醚·代森联 喹啉铜 戊唑醇 番茄叶斑病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重庆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琦凤 潘光辉 +3 位作者 汝学娟 尹贤贵 张赟 张小蓉 《南方农业》 2012年第6期28-29,共2页
2012年4月在重庆市璧山县丁家镇龙安村七社首次发现了番茄灰叶斑病病例。此病害来势迅猛,覆盖整个田块,给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也给种植者带来较大损失。灰叶斑病目前主要在近年推广的进口硬果型番茄品种和从北方引进的番茄品种上表现出... 2012年4月在重庆市璧山县丁家镇龙安村七社首次发现了番茄灰叶斑病病例。此病害来势迅猛,覆盖整个田块,给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也给种植者带来较大损失。灰叶斑病目前主要在近年推广的进口硬果型番茄品种和从北方引进的番茄品种上表现出高度感病。该病的防治,发病前后勤施药是关键,应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斑病 发生 防治 重庆地区
下载PDF
浙江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戌清 田忠玲 +3 位作者 王宏 李红斌 周毅飞 郑积荣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1-1156,共6页
近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温室大棚内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为害严重,对当地番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尚未在浙江报道。本文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系统学(r DNA-ITS、gpd和EF-1α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进... 近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温室大棚内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为害严重,对当地番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尚未在浙江报道。本文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系统学(r DNA-ITS、gpd和EF-1α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研究,将侵染番茄的病原菌鉴定为番茄匍柄霉菌Stemphylium lycopersici。研究结果对制定该病害的防治决策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斑病 形态特征 分子数据 番茄匍柄霉菌
原文传递
番茄灰叶斑病与细菌性斑疹病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堂 默书霞 《长江蔬菜》 2016年第11期46-47,共2页
灰叶斑病对国内传统的番茄栽培品种来说并不是主要病害,但近年来推广的一些进口番茄品种表现出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度感病性,灰叶斑病已经成为一些硬果型番茄的重要病害。2009-2014年该病在寿光市大面积暴发,由于该病以前甚少发生,农民... 灰叶斑病对国内传统的番茄栽培品种来说并不是主要病害,但近年来推广的一些进口番茄品种表现出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度感病性,灰叶斑病已经成为一些硬果型番茄的重要病害。2009-2014年该病在寿光市大面积暴发,由于该病以前甚少发生,农民普遍缺乏防治经验,因而防治不力,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斑病 番茄生产 番茄栽培 番茄叶斑病 棚内湿度 茄果类作物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分生孢子梗
下载PDF
赤峰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艳芳 赵伟强 王燕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5-58,共4页
以番茄灰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了赤峰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病原菌(ZTWYF16081515)分生孢子淡褐色,长方形至圆柱形,大小为(21.4~71.9... 以番茄灰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了赤峰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病原菌(ZTWYF16081515)分生孢子淡褐色,长方形至圆柱形,大小为(21.4~71.9)μm×(10.5~27.3)μm。分离菌株喷雾接种,7d后番茄叶片上形成典型的番茄灰叶斑病病斑。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和gpd区的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均表明该菌与茄匍柄霉S.solani的ITS和gpd序列100%相同,确定该病原为茄匍柄霉S.sol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 番茄叶斑病 原菌 茄匍柄霉
原文传递
番茄百利品种灰叶斑病发生初报 被引量:1
6
作者 韩长志 杨文香 +1 位作者 刘大群 丁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24-27,共4页
采用病害分级调查的方法对番茄百利品种上灰叶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中部种植的春播百利番茄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病初期为4月上旬,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2.6℃,... 采用病害分级调查的方法对番茄百利品种上灰叶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中部种植的春播百利番茄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病初期为4月上旬,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2.6℃,平均相对湿度为59.20%,这段时期是控制番茄灰叶斑病的关键时期;该病扩展速度很快,在5月中旬发病达到高峰,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8.67℃,平均相对湿度为71.00%。当3月中下旬温度超过10℃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应对此病进行及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斑病 百利品种 情况 叶部
下载PDF
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媛媛 吕书文 +6 位作者 李海涛 邹庆道 张子君 王涛 张逸鸣 王晓峰 张艳玲 《东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79-81,共3页
番茄灰叶斑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上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灰叶斑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病害症状、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 番茄叶斑病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害症状 流行规律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和灰叶斑病的诊断和防治
8
作者 周建邦 《大科技》 2012年第17期225-226,共2页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和灰叶斑病是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情加重的一种病害,由于目前国内通过各种宣传方法对此病害介绍的较少,农民对其认识不深刻,分不清植株发生病症所代表的疾病类型,常常误诊为其它病害。因而错过防治时期或用药不...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和灰叶斑病是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情加重的一种病害,由于目前国内通过各种宣传方法对此病害介绍的较少,农民对其认识不深刻,分不清植株发生病症所代表的疾病类型,常常误诊为其它病害。因而错过防治时期或用药不对症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造成大面积植株死亡,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现将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和番茄灰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细菌性斑疹 番茄叶斑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
作者 李向东 《现代农村科技》 2015年第19期21-22,共2页
1疫病1.1发病特点。结果期发病重,苗期较轻;低洼潮湿的土壤发病重;大水漫灌容易引起该病的爆发;春秋两季发病重,冬季发病轻。1.2防治方法1.2.1农业措施。用52℃温水恒温处理种子30min;70℃变温处理;轮作倒茬,与瓜类豆类轮作3~4年;严禁... 1疫病1.1发病特点。结果期发病重,苗期较轻;低洼潮湿的土壤发病重;大水漫灌容易引起该病的爆发;春秋两季发病重,冬季发病轻。1.2防治方法1.2.1农业措施。用52℃温水恒温处理种子30min;70℃变温处理;轮作倒茬,与瓜类豆类轮作3~4年;严禁大水漫灌,要小水勤浇。在无病田采种或无病株收获前选种;使用基质或大田土育苗;采用高垄、宽窄行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窄行栽培 大水漫灌 大田土 低洼潮湿 轮作倒茬 变温处理 结果期 防治方法 番茄叶斑病 虫害防治技术
下载PDF
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戌清 田忠玲 +1 位作者 郑积荣 郑经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53-1959,共7页
研究了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结果表明,菌株HZ2111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光照周期12 h∶12 h(L/D),有较宽的酸碱度范围(p H 4.0~9.0);在... 研究了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结果表明,菌株HZ2111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光照周期12 h∶12 h(L/D),有较宽的酸碱度范围(p H 4.0~9.0);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和以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线性生长率分别为3.17和9.04 mm·d-1;在以半乳糖为碳源和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慢,线性生长率分别为0.78和0.36 mm·d-1。药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14种杀菌剂对菌株HZ2111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500 g·L-1氟啶胺SC和50%咯菌腈WP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0 1和0.000 2μg·m L-1;孢子萌发对药剂敏感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2.5%四氟醚唑EW、70%乙铝·锰锌WP、75%戊唑·嘧菌酯WDG、30%多·福WP和75%肟菌·戊唑醇WDG对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四氟醚唑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0.05μg·m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如何防治番茄灰叶斑病
11
《乡镇论坛》 2021年第2期47-47,共1页
番茄灰叶斑病,是近年来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尤其是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时,该病更容易发生流行。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多从植株下部老叶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布满暗绿色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
关键词 症状 老叶 番茄叶斑病 如何防治 初期 叶面 圆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