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界面影响的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数值预测 被引量:23
1
作者 应宗权 杜成斌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96,共5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界面过渡层影响的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数值预测方法。将球形骨料与包裹它的界面过渡层作为二相复合球结构的等效颗粒,由广义自洽方法计算不同粒径骨料与界面过渡层组成复合球的有效模量。然后由等效颗粒生成的随机骨料模型... 提出了一种考虑界面过渡层影响的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数值预测方法。将球形骨料与包裹它的界面过渡层作为二相复合球结构的等效颗粒,由广义自洽方法计算不同粒径骨料与界面过渡层组成复合球的有效模量。然后由等效颗粒生成的随机骨料模型建立体积表征单元,施加均匀位移边界条件,通过数值方法计算该体积表征单元中的应力和应变场,由细观力学数值均匀化方法预测体积表征单元的有效弹性模量。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骨料含量的混凝土,有效弹性模量的预测值与试验值非常接近,界面过渡层的厚度对混凝土的整体弹性性质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力学 有效弹性模量 界面过渡 等效颗粒 随机骨料模型
下载PDF
混凝土在受压下的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义顺 金祖权 李小雷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混凝土破坏问题 ,从宏观、微观上研究了混凝土在受压情况下的破坏形式及破坏的具体过程 ,分析了破坏的微观致因 ,建立了混凝土的破坏模型 .并从混凝土的水泥浆体、过渡层以及集料性能着手 ,提出了解决混凝土破坏的方...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混凝土破坏问题 ,从宏观、微观上研究了混凝土在受压情况下的破坏形式及破坏的具体过程 ,分析了破坏的微观致因 ,建立了混凝土的破坏模型 .并从混凝土的水泥浆体、过渡层以及集料性能着手 ,提出了解决混凝土破坏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机理 混凝土 强度 界面过渡 集料 水泥 破坏模型
下载PDF
CNTs强化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过渡层及其对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姚红伟 钟盛根 +3 位作者 李显华 陈磊 徐志伟 邓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1,共9页
采用上浆的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引入到碳纤维表面,制备CF/CNTs/环氧多尺度复合材料。相比上浆处理前,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及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3.54%和12.88%。采用力调制原子力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线扫描功能对复合材料界面相精细... 采用上浆的方法将碳纳米管(CNTs)引入到碳纤维表面,制备CF/CNTs/环氧多尺度复合材料。相比上浆处理前,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及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3.54%和12.88%。采用力调制原子力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线扫描功能对复合材料界面相精细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Ts的引入在纤维和基体间构建了一种CNTs增强环氧树脂的界面过渡层。该界面过渡层具有一定厚度,且其模量和碳元素含量呈梯度分布。在固化成型前对含有CNTs的复合材料进行超声处理,促使碳纤维表面的CNTs向周围树脂中分散,发现复合材料的界面过渡层被弱化,其层间剪切强度及弯曲强度较超声处理前分别下降了7.33%和5.34%,验证了CNTs强化的界面过渡层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浆 碳纳米管 多尺度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界面过渡
下载PDF
界面过渡层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龙志 曹小明 +2 位作者 田冲 胡宛平 张劲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55-58,61,共5页
研究了界面过渡层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层降低了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改善了界面的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当界面过渡层中SiC的体积分数接近50%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最高,塑性最好,但弹性... 研究了界面过渡层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层降低了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改善了界面的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当界面过渡层中SiC的体积分数接近50%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最高,塑性最好,但弹性模量较低。界面过渡层的存在改变了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机制。SiC原始泡沫增强的复合材料在断裂时,增强体SiC泡沫先断裂,基体后破坏,断裂表面凹凸不平;含界面过渡层的复合材料断裂时,过渡层的外侧界面先被撕开,内侧界面结合良好,基体与增强体同时断裂,断口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 界面过渡 压缩性能 断裂机制
下载PDF
多孔混凝土力学破坏机理及其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肖力光 蒋大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5,共4页
以多孔混凝土抗压破坏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多孔混凝土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在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孔混凝土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的破坏性质及效果与传统混凝土存在明显差别,大多数破坏层均分布于集料与胶凝材料... 以多孔混凝土抗压破坏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多孔混凝土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在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孔混凝土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的破坏性质及效果与传统混凝土存在明显差别,大多数破坏层均分布于集料与胶凝材料的结合层处,即集料与胶凝材料相连接的界面过渡层处;提出的界面优化型拌合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多孔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并且较好的改善了界面过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混凝土 破坏机理 界面过渡 改性研究
下载PDF
界面过渡层对非晶金刚石薄膜电子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茅东升 赵俊 +7 位作者 李炜 王曦 柳襄怀 诸玉坤 范忠 周江云 李琼 徐静芳 《中国科学(E辑)》 CSCD 1999年第6期506-511,共6页
在Au/Si和Ti/Si和Si 3种不同的衬底材料上 ,通过真空磁过滤弧源沉积技术制备了无氢高sp3 键含量非晶金刚石薄膜 (amorphousdiamond ,AD) .使用阳极覆盖有低压荧光粉的二极管型结构 ,对其电子场发射性能和荧光显示进行了研究 .测试表明 ... 在Au/Si和Ti/Si和Si 3种不同的衬底材料上 ,通过真空磁过滤弧源沉积技术制备了无氢高sp3 键含量非晶金刚石薄膜 (amorphousdiamond ,AD) .使用阳极覆盖有低压荧光粉的二极管型结构 ,对其电子场发射性能和荧光显示进行了研究 .测试表明 ,衬底过渡层对非晶金刚石薄膜的场发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通过二次离子质谱 (SIMS)测试分析了AD/Ti/Si和AD/Si中界面的成分分布 .由于Ti和C之间的互扩散和反应 ,存在一定的浓度梯度 ,形成了衬底和AD薄膜之间良好的接触 ,有效降低了界面的接触势垒高度 ,使电子容易从衬底进入到AD薄膜中去 ,从而显著改善了AD薄膜的电子场发射性能 .在电场强度E =1 9 7V/ μm时 ,获得的电子场发射电流密度为 0 35 2mA/cm2 ,大大高于同场强下AD/Au/Si和Au/Si的数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金刚石薄膜 电子场发射性能 界面过渡
原文传递
用SEMQ测定水泥石中粉煤灰颗粒界面效应的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沛然 袁润章 朱颉安 《硅酸盐通报》 CAS 1982年第6期67-72,共6页
一、导言利用粉煤灰作为水泥的掺合料,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粉煤灰是一种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中不同组成、结构与形貌的玻璃质颗粒是粉煤灰具有火山灰活性的主要组份,这些玻璃质颗粒掺入水泥中不仅是作为微集料而且其表面层的活... 一、导言利用粉煤灰作为水泥的掺合料,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粉煤灰是一种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中不同组成、结构与形貌的玻璃质颗粒是粉煤灰具有火山灰活性的主要组份,这些玻璃质颗粒掺入水泥中不仅是作为微集料而且其表面层的活性组份将参与并影响水泥的水化过程。在水化早期,粒子周围的溶液中离子浓度随距离而变化,各级中心质(各级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玻璃质 形貌 粉尘 界面过渡 SEMQ 微集料 水泥石 火山灰 火山碎屑 水化物 界面效应 水泥浆体 颗粒
下载PDF
SnO_2/Fe_2O_3多层薄膜界面过渡层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晓翠 闫大卫 +2 位作者 吴军 王宗昌 邹慧珠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61-367,共7页
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制备SnO_2/Fe_2O_3多层膜的界面处存在着一个厚度约为数百埃的O-Sn-Fe过渡层,而通常化学气相沉积法所制备的SnO_2/Fe_2O_3多层薄膜不存在与其相似的过渡层。不同SnO_2含量的烧结型SnO_2-Fe_2O_3复合材料的电导... 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制备SnO_2/Fe_2O_3多层膜的界面处存在着一个厚度约为数百埃的O-Sn-Fe过渡层,而通常化学气相沉积法所制备的SnO_2/Fe_2O_3多层薄膜不存在与其相似的过渡层。不同SnO_2含量的烧结型SnO_2-Fe_2O_3复合材料的电导及气敏测量分析结果支持过渡层具有低电导、低灵敏特性的假设。AES,XPS及气敏特性的研究表明,退火过程不是形成过渡层的主要原因。过渡层的形成源与沉积过程中的等离子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材料 薄膜 界面过渡 性质
下载PDF
离子轰击对Be上Al膜的影响
9
作者 李瑞文 邹觉生 鲜晓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80,共4页
以Be为基体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在其上镀制Al膜 ,研究了离子轰击对膜基界面和Al膜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薄膜沉积初期 ,施加高能量离子轰击和采取循环轰击镀能增加界面形成的Be、Al共混区宽度。不同能量的离子轰击对Al膜微结构有... 以Be为基体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在其上镀制Al膜 ,研究了离子轰击对膜基界面和Al膜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薄膜沉积初期 ,施加高能量离子轰击和采取循环轰击镀能增加界面形成的Be、Al共混区宽度。不同能量的离子轰击对Al膜微结构有较大影响 ,不施加离子轰击 ,Al膜在 (111)面择优生长 ;随着轰击能量升高Al膜在(111)面择优生长趋势减弱 ,Al膜在 (2 0 0 )面生长趋势加强 ;当轰击能量超过一定值后 ,Al膜在 (111)面择优生长的趋势又得到加强。晶粒在低能量离子轰击时随轰击能量增加而细化 ,当较高能量离子轰击引起基体温度升高时 ,此时晶粒又变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轰击 界面过渡 铝膜 微结构
下载PDF
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冷轧变形行为及界面过渡层演变
10
作者 唐延川 许举文 +4 位作者 崔泽云 王文慧 张欣磊 唐兴昌 赵龙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82,共6页
高铍含量的铍铜(Cu-Be)合金时效后抗拉强度可达1400 MPa以上,伸长率却不到5%,呈现显著的强度-塑性倒置关系,严重影响了合金服役的安全可靠性。高强Cu-Be合金塑性变形时产生的局部应变集中现象是导致其低塑性的根本原因,将层状非均质构... 高铍含量的铍铜(Cu-Be)合金时效后抗拉强度可达1400 MPa以上,伸长率却不到5%,呈现显著的强度-塑性倒置关系,严重影响了合金服役的安全可靠性。高强Cu-Be合金塑性变形时产生的局部应变集中现象是导致其低塑性的根本原因,将层状非均质构型设计的思想运用于Cu-Be合金,构建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减少该现象的产生,有望获得高强塑性的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运用塑性变形法制备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简单易行,受到广泛关注。前人对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轧制变形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材料金属组元方面,对界面过渡层变形规律研究较少。本工作利用真空热压复合及后续冷轧变形的方式制备了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合能谱仪(EDS)、显微维氏硬度计对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冷轧变形行为及界面过渡层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冷轧前金属层间界面基本呈平直状,界面结合良好且无裂纹、孔洞等缺陷。当冷轧压下率不超过50%时,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发生不均匀的宏观变形,Cu-Zn层在板材厚度方向的变形量明显大于Cu-Be层和界面过渡层,当冷轧压下率为35%时,界面过渡层的厚度仅减小8.3%,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导致Cu-Be/Cu-Zn界面由平直状态变为波浪状态;当冷轧压下率超过65%时,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内部发生均匀、协调的变形,各层厚度基本按照总冷轧压下率变化。不同冷轧压下率下,显微硬度最高的均为过渡层,其次是Cu-Be层,而Cu-Zn层的显微硬度最低。这是因为在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冷轧变形过程中,界面过渡层主要起到协调变形的作用,处于显著剪切应力状态,会产生额外的背应力强化。本工作探讨了界面过渡层在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e合金 状金属基复合材料 冷轧 界面过渡 宏观变形 显微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