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叠加与拟真实:5G时代传播场景升维的基本方向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宇 马晓丹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3-46,共4页
5G技术的发展给信息传播场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连接方式、界面形式和用户体验维度层面,5G技术对传播场景的构建产生了影响。研究认为,5G时代传播场景将向立体、叠加和拟真实方向发展。除了原有的媒介形态,更多的物体成为媒介。与此... 5G技术的发展给信息传播场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连接方式、界面形式和用户体验维度层面,5G技术对传播场景的构建产生了影响。研究认为,5G时代传播场景将向立体、叠加和拟真实方向发展。除了原有的媒介形态,更多的物体成为媒介。与此同时,人与媒介的关系也将发生深层次变革,人成为广泛意义上的媒介。5G技术助力下构建出的新型传播场景,带给用户更为丰富的沉浸式体验,使受众感受到更加多元的媒介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时代 传播场景 连接方式 界面形式 场景体验
下载PDF
城市水务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一体化更新的类型形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范雅婷 程家辉 +1 位作者 李越凡 言语 《世界建筑导报》 2023年第2期56-61,共6页
基础设施是城市分配公共资源的物质技术载体,也是塑造当代建成环境的重要构成。本文聚焦水务基础设施,关注其与滨水公共空间一体化的综合提升,运用类型形态学的分析方法,挑选20个国内外典型的水务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案例,从水务基本功用类... 基础设施是城市分配公共资源的物质技术载体,也是塑造当代建成环境的重要构成。本文聚焦水务基础设施,关注其与滨水公共空间一体化的综合提升,运用类型形态学的分析方法,挑选20个国内外典型的水务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案例,从水务基本功用类型(传导型、调蓄型、净化型、渗透型)、复合功能形式类型(垂直叠加、水平并置、垂直与水平共现、完全重叠)、柔性界面形式类型(檐下空间、海绵表皮、消解与融合)等3个层面,梳理归纳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筑学新现场的渊源依据、操作策略、效用结果,为深圳基础设施建筑景观化、公共日常化的复合更新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务基础设施 公共空间 类型形态学 功能 形式 界面形式
下载PDF
我国湿热地区体育建筑界面形式与室内热舒适研究——以广州为例
3
作者 黄晓丹 寻轶 赵乘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7期22-25,共4页
建筑界面形式设计对建筑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有很大影响,这一问题对于地处湿热地区、对热舒适要求较高的体育建筑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地区三个体育建筑的夏季热环境进行实测调研,分别从建筑侧界面形式和顶界面形式角度对比和分析体... 建筑界面形式设计对建筑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有很大影响,这一问题对于地处湿热地区、对热舒适要求较高的体育建筑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地区三个体育建筑的夏季热环境进行实测调研,分别从建筑侧界面形式和顶界面形式角度对比和分析体育建筑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变化情况,探讨建筑界面形式对室内热舒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界面开敞和顶界面有覆盖构件的体育建筑形式具有更佳的室内热舒适,这为以广州为代表的湿热地区体育建筑室内热舒适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体育建筑 界面形式 湿热地区 广州地区
下载PDF
场所精神视角下传统建筑界面形式研究——以汾城古镇为例
4
作者 郑晓丹 张勇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3期73-76,共4页
场所精神注重建筑的界面形式和精神氛围,通过对建筑场所的物化感受,把握建筑空间的精神本质。汾城古镇传统建筑在界面形式方面展现出地域性营建特征,文章通过对古镇建筑空间物质构成的挖掘,试图从现象学的角度思考古镇建筑与场所精神的... 场所精神注重建筑的界面形式和精神氛围,通过对建筑场所的物化感受,把握建筑空间的精神本质。汾城古镇传统建筑在界面形式方面展现出地域性营建特征,文章通过对古镇建筑空间物质构成的挖掘,试图从现象学的角度思考古镇建筑与场所精神的内在联系。其关联性即通过独特的界面形式获得场所认同感。因而,在传统的城镇里,建筑物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气候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当地人的行为、感知、记忆有关。在时间维度上,“环境—建筑—人”的多元素整体性关联,是汾城古镇带给当代传统古镇活化更新中场所氛围营造与场所精神传承的最大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汾城古镇 场所认同感 界面形式
下载PDF
纵波在含有线性粘滞粘接层的粘接结构中的传播 被引量:3
5
作者 丁俊才 吴斌 何存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01-1809,共9页
研究了纵波垂直入射上下基体为同种介质且含有线性粘滞粘接层的三层板状粘接结构时声波的反射和透射特性,基于粘接界面的准静态模型(QSM)并结合各向同性线性粘滞体的本构方程,导出了含有粘滞系数和体积弹性模量的纵波反射和透射系数表... 研究了纵波垂直入射上下基体为同种介质且含有线性粘滞粘接层的三层板状粘接结构时声波的反射和透射特性,基于粘接界面的准静态模型(QSM)并结合各向同性线性粘滞体的本构方程,导出了含有粘滞系数和体积弹性模量的纵波反射和透射系数表达式。首先将纵波的准静态模型解和精确解进行对比,研究了准静态模型的适用条件。其次在界面处于不同接触形式(完好连接和粘滞型弱粘接)的情况下,分别讨论了考虑和不考虑界面相对质量对声反射和透射特性的影响。接着分析了粘滞粘接层参数的变化对纵波反射和透射特性的影响。最后在不大于0.1 MHz-mm的较小频厚积范围内简要阐述了如何鉴别界面形式。结果表明,准静态模型适用于较小频厚积的检测;是否考虑界面的相对质量对纵波的反射和透射特性影响不大;在特定的频厚积下,利用纵波的反射或透射系数方法结合准静态模型可有效辨别界面形式。研究成果可为实验时采用纵波垂直入射检测粘接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状粘接结构 准静态模型 线性粘滞粘接层 反射和透射系数 界面形式
原文传递
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界面形式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景文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52期82-83,共2页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对城市关系的忽略,导致大量城市空间成为建筑的剩余空间,导致剩余空间碎片化和消极化,使城市公共空间失去应有的活力。本文意图重新审视建筑界面与城市公共空间构成的关系,通过建筑界面设计理论发展梳理和优秀建筑...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对城市关系的忽略,导致大量城市空间成为建筑的剩余空间,导致剩余空间碎片化和消极化,使城市公共空间失去应有的活力。本文意图重新审视建筑界面与城市公共空间构成的关系,通过建筑界面设计理论发展梳理和优秀建筑案例的分析,总结参与公共空间的建筑界面构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形式 公共空间 架空空间
下载PDF
新旧路基界面形式对路基加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和杰 《山西建筑》 2021年第1期128-130,共3页
以S356一级公路工程为例,通过颗粒流对路基拓宽的界面形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斜坡式加宽和台阶式加宽两种界面形式的模拟结果,总结两种界面形式路基加宽的沉降规律,可以为类似路基加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路基加宽 界面形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浅析儿童交互绘本界面的表现形式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嘉阳 刘大明 《美术大观》 2017年第1期124-125,共2页
本文依据国内外儿童交互绘本现有形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市面上现有的儿童交互绘本进行归纳和总结。去探讨儿童交互绘本的界面从表现形式上如何进行分类,为今后学者和设计者在此领域研究时提供一个参照的标准,并提出适合各年龄段用... 本文依据国内外儿童交互绘本现有形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市面上现有的儿童交互绘本进行归纳和总结。去探讨儿童交互绘本的界面从表现形式上如何进行分类,为今后学者和设计者在此领域研究时提供一个参照的标准,并提出适合各年龄段用户特征的儿童交互绘本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互绘本 用户体验 界面形式
下载PDF
现代室内办公环境中式风格应用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牛毅胜 《山西建筑》 2008年第5期76-77,共2页
通过对晋煤集团赵庄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室内设计、装修施工的分析,从整体布局、空间处理、界面形式、材料搭配、细部做法、灯光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体现出中式装修风格在现代办公环境中从整体到局部、从界面到空间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整体布局 空间处理 界面形式 材料搭配 细部做法
下载PDF
商业环境公共空间界面探析
10
作者 田琦 《室内设计》 2000年第1期7-9,25,共3页
大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是商业环境中最为活跃的精彩的元素。它联系着建筑与室内设计两个层面,是顾客除直接购物外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它将营业空间既分隔又联系。
关键词 商业建筑 公共空间 界面材料 界面形式 环境
下载PDF
界面形式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与混凝土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鹏昊 尹世平 +1 位作者 王玄玄 李守国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120,166,共5页
采用双面剪切的试验方式研究不同界面形式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与既有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单层纤维编织网、预制形式的TRC加固层,随着TRC加固层与既有混凝土黏结长度的增加,界面的最大剪切荷载有所提高,... 采用双面剪切的试验方式研究不同界面形式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与既有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单层纤维编织网、预制形式的TRC加固层,随着TRC加固层与既有混凝土黏结长度的增加,界面的最大剪切荷载有所提高,但是极限抗剪强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其有效加固长度应在200~300 mm;当既有混凝土强度处于C20~C40时,既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TRC与既有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不大;与预制加固形式相比,现浇TRC加固形式对TRC与既有混凝土界面性能有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界面性能 不同界面形式 抗剪强度 界面滑移
原文传递
一个精巧的视听空间
12
《建筑技术及设计》 1999年第5期96-99,共4页
关键词 高校 建筑业 教学楼 空间界面形式 视听空间
下载PDF
物理气相沉积薄膜的界面与附着力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谢致薇 蒙继龙 王国庆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3-209,213,共8页
近十多年来 ,气相沉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尤其在PVD薄膜的附着力方面 ,研究十分活跃。本文根据有限的资料 ,初步归纳出 :在PVD过程中 ,膜 /基附着力与基体表面活性密切相关 ;薄膜与基... 近十多年来 ,气相沉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尤其在PVD薄膜的附着力方面 ,研究十分活跃。本文根据有限的资料 ,初步归纳出 :在PVD过程中 ,膜 /基附着力与基体表面活性密切相关 ;薄膜与基体之间也可以化学吸附形式结合 ,形成界面化合物 ;也可借助离子的轰击作用形成结合良好的扩散过渡层 ;膜 /基界面之间不匹配将使附着力下降 ,可通过设置过渡层 (梯度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相沉积 薄膜 附着力 界面 过渡层 制备 基体 表面活性 界面结合形式
下载PDF
从宋画中建筑形象的比较研究看宋代文人居游建筑外檐界面空间形式的演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蒨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70-175,共6页
从宋画中建筑图像的研究入手,对南北宋时期常见的外檐构件做法进行对比,分析了宋代文人居游建筑外檐界面空间形式的发展:一方面,外檐空间随着外檐活动的增多而经历了从无到有且进一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另一方面,外檐空间的发展在南方气候... 从宋画中建筑图像的研究入手,对南北宋时期常见的外檐构件做法进行对比,分析了宋代文人居游建筑外檐界面空间形式的发展:一方面,外檐空间随着外檐活动的增多而经历了从无到有且进一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另一方面,外檐空间的发展在南方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导致了气候边界外推的结果,并进一步使外檐空间的内外性质产生变化。通过对更多宋画中建筑图像的整理,对外檐界面空间形式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归类与排序,总结出其在两宋时期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画 外檐界面空间形式 北宋 南宋 演变
原文传递
固体接触界面微通道流体流动特性研究
15
作者 阎志伟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建立了固体接触界面间层流流动模型,研究了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在无规则微通道中的流动特性。该模型通道为二维、三维模型,用无规则微凸体模拟了微通道内的界面结构形式,定义了宽高比、长度比等物理量。分析了他们对流体流动的速度、压力... 建立了固体接触界面间层流流动模型,研究了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在无规则微通道中的流动特性。该模型通道为二维、三维模型,用无规则微凸体模拟了微通道内的界面结构形式,定义了宽高比、长度比等物理量。分析了他们对流体流动的速度、压力的影响。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微通道内微凸体的速度、压力随微凸体占微通道的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微凸体的长度不是影响流体流动的主要因素,微凸体的结构形式是影响微通道流体流动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固体表面形貌设计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微凸体 界面结构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