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90
1
作者 谈建国 黄家鑫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680-686,共7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 ,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 ,这使得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成为许多国际机构 ,如世界气象组织 (WMO)、世界卫生组织 (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和各国气象、环境和流行病等方...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 ,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 ,这使得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成为许多国际机构 ,如世界气象组织 (WMO)、世界卫生组织 (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和各国气象、环境和流行病等方面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作者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热浪及其原因、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热浪研究的指标法、多元回归分析和天气气候分型等多种方法 ,同时也提出防御热浪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人体健康 高温 界限温度 天气分类
下载PDF
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2
作者 宋辞 裴韬 周成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03-1509,共7页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它对全球气候系统存在显著影响。本文对青藏高原自196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与总结。近50年来,青藏高原气温明显上升,经历了一个冷期和一个暖期,气温在20世纪80年...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它对全球气候系统存在显著影响。本文对青藏高原自196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与总结。近50年来,青藏高原气温明显上升,经历了一个冷期和一个暖期,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突变,整体呈现前低后高波动上升的趋势;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呈不对称的线性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要比最高气温快得多;而极端事件频率、强度也有所变化,其中低温事件大大减少,高温事件则明显增加;各类界限温度的积温以及持续日数等生物温度指标也都显著增加。在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气温呈现出整体一致增暖,并且有西高东低、南北反相的变化形态。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天文因素、高原内部气象要素以及外部环流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温特征 界限温度 生物温度指标
原文传递
河北省近50年0℃界限温度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元华 刘学锋 +1 位作者 刘莉 张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5,共4页
本文利用京、津、冀区域内建站至2000年70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河北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全省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本文利用京、津、冀区域内建站至2000年70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河北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全省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全省范围内积温平均每10年增加了45℃。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太行山区,平均每十年增加了93.0℃;各区域的初终间日数变化都呈增加的趋势。初日呈提前的趋势,初日在全省范围每十年提前了2.2天,终日呈推迟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温度 积温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发育期及种植布局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王培娟 梁宏 +1 位作者 李祎君 张佳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76-1983,共8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东北三省是我国春播玉米主产区。本文以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1961年-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和5个典型农业气象台站1981年-2010年春玉米发育期数据为基础,研究春玉米关键发育期与对应界限温度的关系,并分析了近5...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东北三省是我国春播玉米主产区。本文以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1961年-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和5个典型农业气象台站1981年-2010年春玉米发育期数据为基础,研究春玉米关键发育期与对应界限温度的关系,并分析了近50年来东北三省初霜日和品种布局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和14℃初日分别与春玉米的播种期和出苗期关系密切,不同熟性品种差异不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6℃终日和10℃终日、初霜日分别较当地春玉米乳熟期和成熟期晚,推迟的天数以中熟品种最少、晚熟品种最多、中晚熟品种居中;近50年内,东北三省的初霜日呈现出逐渐推迟的趋势,推迟天数在几天至十几天之间;不同熟性春玉米的种植北界逐渐北移东扩,春玉米不可种植区逐渐缩小,晚熟品种的种植区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春玉米 关键发育期 界限温度 种植布局
原文传递
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树岩 方文松 马志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26,共6页
为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评估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可能影响,利用河南省118个气象站1961-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夏玉米生育期内光、温、水气候资源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光能资源空间分布... 为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评估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可能影响,利用河南省118个气象站1961-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夏玉米生育期内光、温、水气候资源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光能资源空间分布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年际间下降趋势显著,平均每10a太阳辐射减少50.2MJ/m2,日照时数减少37.6h。热量条件稍有改善,播种开始日期显著提前,平均每10a提前2d;可生长日数显著增加,平均每10a增加2.85d;适宜生长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间波动增大;近50a夏玉米生育期大部分地区积温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以增加趋势为主,空间分布上豫西、豫西南减少显著,平均每10a减少20℃.d以上。降水年际间波动较大,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总体来看,光照资源减少,热量条件年际间波动性增大,降水时空分配更加不均,增加了多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加大了玉米生产的气候风险。应通过筛选品种、调整播期、改进生产措施等途径趋利避害,保障玉米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夏玉米 气候变化 界限温度
下载PDF
西藏高原农业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6
作者 杜军 胡军 索朗欧珠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根据西藏1971~2000年≥0℃、10℃界限温度资料,建立了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推算出500m×500m网格点上的农业界限温度值,分析了界限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势变化、年代际变化和气候异常。结果表明: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及积温总的分... 根据西藏1971~2000年≥0℃、10℃界限温度资料,建立了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推算出500m×500m网格点上的农业界限温度值,分析了界限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势变化、年代际变化和气候异常。结果表明: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及积温总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减小,并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纬度的增大而减小。过去30年,西藏大部分站点≥0℃表现为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各站点≥0℃积温偏少,持续日数较短;主要农区≥10℃积温呈逐年代增加趋势,90年代热量最充足。前20年西藏各站点≥0℃的积温未出现过异常偏高年,90年代后期大部分站点发生了异常偏高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温度 变化特征 西藏高原 农业 20世纪70年代 空间分布特征 90年代 2000年 年代际变化 推算模式 趋势变化 气候异常 海拔高度 积温 站点 小网格 温度 网格点 GIS 日数 减小 偏高 纬度 热量
下载PDF
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确定及意义 被引量:30
7
作者 宋水华 宋良娈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B08期113-114,共2页
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确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对当地的热量条件能否作出正确的评价。本文对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确定进行了举例,并对具体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指示意义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界限温度 初终日期 确定 意义
下载PDF
1961—2006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27
8
作者 何永坤 郭建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9-1208,共10页
应用1961—2006年中国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三省稳定农耕期、生长期及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平均农耕期、生长期分别延长了2.4 d.10 a-1、2.3 d.10 a-1;经... 应用1961—2006年中国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三省稳定农耕期、生长期及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平均农耕期、生长期分别延长了2.4 d.10 a-1、2.3 d.10 a-1;经Mann-Kendall检验,农耕期长度、生长期长度分别在1988年、1992年发生突变。46a东北三省积温表现为一致的增多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分析比较突变年前后两个时段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农耕期、生长期平均积温高值区向东、向北扩展;农耕期降水量高值区、低值区面积萎缩,中值区向东南方向扩张,生长期降水量中高值区面积减少;农耕期平均日照时数呈现高值区、低值区面积减少,而生长期日照时数呈现高值区、低值区面积增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农业气候资源 界限温度 气候倾向率 突变检验
原文传递
中国温带地区不同界限温度下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煦庭 潘学标 +4 位作者 徐琳 魏培 胡琦 尹紫薇 邵长秀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04-2115,共12页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农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研究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演变对农业生态环境、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温带地区及外延200km范围内840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农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研究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演变对农业生态环境、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温带地区及外延200km范围内840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空间插值,基于偏差法计算了格点尺度稳定通过不同界限温度(≥0℃、5℃、10℃、15℃和20℃)的起止日期、持续日数和积温,综合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格局及不同时段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和春玉米可种植区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带地区均呈现出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和积温增加的趋势,≥15℃的热量资源变幅最大;不同界限温度初日自南向北推迟,终日提前、持续日数和积温逐渐减小。起止日期和积温年代距平从1990年开始正负转变,1960—1980年与2000年以后差异显著;寒温带持续日数和积温低值区域减少、中温带和暖温带高值范围增大。时段Ⅱ(1990—2015年)温带地区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和春玉米可种植区相比时段Ⅰ(1960—1989年)存在不同程度北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地区 界限温度 农业热量资源 种植界限 气候变化 中国
原文传递
沈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姜晓艳 张菁 +3 位作者 高杰 陈鹏狮 臧俏冰 姜淼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2期19-24,共6页
利用1958—2009年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农作物生长季界限温度的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以此为当地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探讨因升温所带来的利弊关系,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结果表明:... 利用1958—2009年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农作物生长季界限温度的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以此为当地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探讨因升温所带来的利弊关系,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各界限温度普遍存在始日提前、终日推后,持续时间延长,积温明显增多的变化趋势。≥0℃持续日数趋势延长11 d,活动积温趋势增加340℃.d;≥5℃持续日数趋势延长13 d,积温趋势增加359℃.d;≥10℃持续日数趋势延长12 d,积温趋势增加305℃.d;≥20℃持续日数趋势延长8 d,积温趋势增加326℃.d。初(终)日的地域分布特点为城市早(晚)于乡村、南部早(晚)于北部;不同界限温度下的积温变化特征为城市多于乡村、南部多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地区 热量资源 界限温度 持续日数 积温
下载PDF
近50年东北地区≥10℃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俊芳 穆佳 郭建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0-198,共9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961-2010年东北地区6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资料,采用公认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80%保证率下东北地区稳定通过10℃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 气候变暖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961-2010年东北地区6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资料,采用公认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80%保证率下东北地区稳定通过10℃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探讨了近50a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从1960-2010年,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存在年代际变化,且80年代到90年代是该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增加最快的时期。以1980年为界线,≥10℃初日出现的日期先推迟再提前,终日出现的日期推迟,持续日数先减少后增加,积温呈持续增多趋势;近50a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增加趋势明显。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地域差异明显。热量资源较丰富的是辽宁省西部和南部,较匮乏的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且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大呈初日出现日期延迟、终日出现日期提前、持续日数减少、积温减少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候变化 农业热量资源 响应 界限温度
下载PDF
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邹海平 张京红 +2 位作者 陈小敏 刘少军 李伟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7,共11页
基于海南岛18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分Ⅰ(1961-1980)、Ⅱ(1981-2010)两个时段计算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不同界限温度的积温、全年及≥15℃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的日照... 基于海南岛18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分Ⅰ(1961-1980)、Ⅱ(1981-2010)两个时段计算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不同界限温度的积温、全年及≥15℃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的日照时数、湿润度等光热水指标的年平均值和各指标1961-2010年的气候倾向率,同时结合海南岛主要种植作物类型,分析各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海南岛各站年平均气温、1月均温和≥10℃、≥15℃、≥20℃的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平均增速分别为0.26、0.36℃·10a-1和94.4、130.1、147.4℃·d·10a-1,且大部站点增加显著(P<0.05)。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的区域面积扩大、不适宜面积缩小。18个站全年、≥15℃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均值分别为-52、-37和-19h·10a-1,大部站点呈减少趋势,其中,全年和≥15℃界限温度生长期间日照时数下降显著的站点所占比例分别为72%和56%,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对应的比例为33%,主要位于北部。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日照时数低值区明显扩大,高值区缩小。18个站点全年、≥15℃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均值分别为40、41和47mm·10a-1,绝大多数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仅文昌市和三亚市增加显著,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高值区明显扩大,低值区略缩小。湿润指数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海南岛 界限温度 气候倾向率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濮阳市多时间尺度气温变化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贾金明 王运行 +4 位作者 王树文 吴建河 李金刚 徐巧真 李汉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9-105,共7页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降温趋势分别为0.23~0.46℃/10a、-0.05~-0.11℃/10a和0.14℃/10a;年高(≥35℃)、低(≤-10℃)温日数分别以3.36天/...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降温趋势分别为0.23~0.46℃/10a、-0.05~-0.11℃/10a和0.14℃/10a;年高(≥35℃)、低(≤-10℃)温日数分别以3.36天/10a和2.35天/10a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4.91/10a、终日推后1.02天/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延长2.0天/10a;1987年以来濮阳相继出现17个暖冬,严重暖冬年份皆出现在1995年以后。当地引种的小麦品种冬性减弱,播种期推后,越冬期缩短,生育期延长。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用量增加。结论认为:当地气侯变化具有冬趋暖夏趋凉的特征,高低温危害减少,积温的有效性增加,作物生长期与灌浆期延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异常暖冬事件增多,近10年是50年以来最暖的10年。同时冬季平均气温年际间波幅增大,春季气温不稳定,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对当地粮食生产有利因素较多,但不利因素也很突出,如何趋利避害,确保粮食安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倾向率 暖冬 极端气温 界限温度 粮食生产
下载PDF
新疆主产棉区热量变化及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清 袁玉江 李新建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7-36,共10页
对新疆喀什、阿克苏及石河子棉区所在气象站 1 961~1 997年 1 0 ,1 5 ,2 0 ,2 5℃ 4个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等项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发现 :①≥ 1 0℃持续日数和积温阿克苏棉区 1 0 ,2 0年际变化很小 ,喀什、石河... 对新疆喀什、阿克苏及石河子棉区所在气象站 1 961~1 997年 1 0 ,1 5 ,2 0 ,2 5℃ 4个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等项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发现 :①≥ 1 0℃持续日数和积温阿克苏棉区 1 0 ,2 0年际变化很小 ,喀什、石河子棉区变化明显。② 80年代以来北疆棉区热量明显增加 ,南疆棉区则在减少 ;主要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北疆棉区明显延长 ,南疆棉区呈缩短趋势。90年代是新疆植棉热量变化最大的时期。指出 90年代南疆只宜种植中熟偏早棉花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温度 时间变化 气候 热量变化 棉花
下载PDF
湖南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陆魁东 黄晚华 +1 位作者 王勃 张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3期38-40,5,共4页
根据湖南96个气象站1961-2004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气温、界限温度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和水稻、棉花、油菜等主要作物的影响。并建立平均气温与地理因子(纬度、经度、海拔高度)之间的关联,利用G IS技术,探讨了未来CO2倍增导致气温升... 根据湖南96个气象站1961-2004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气温、界限温度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和水稻、棉花、油菜等主要作物的影响。并建立平均气温与地理因子(纬度、经度、海拔高度)之间的关联,利用G IS技术,探讨了未来CO2倍增导致气温升高对农业熟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1℃,三熟制面积增加4.34万km2;气温升高2℃,三熟制面积增加5.44万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影响 界限温度 研究
下载PDF
河北省近50年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元华 田国强 +1 位作者 杨贤 刘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88,共6页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1961~2007年70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河北省≥0℃、10℃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全省及各区域≥0℃、10℃界限温...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1961~2007年70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河北省≥0℃、10℃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全省及各区域≥0℃、10℃界限温度总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初日提前、终日推迟、初终间日数延长、积温增加。20世纪70年代,全省及各区域≥0℃、10℃的积温偏少,80年代后呈逐年代增加的趋势。21世纪初的近几年热量资源最充沛,近几年比60年代分别增加了271.5、2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温度 积温 空间分布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新疆近45年0℃界限温度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兰 杜军 +2 位作者 白素琴 李元鹏 李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S2期181-184,220,共5页
利用新疆1961-2005年88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新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全疆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 利用新疆1961-2005年88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新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全疆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全疆范围内每10a增加43.1℃.d。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塔城盆地,平均每10a增加89.6℃.d;各区域的初终间日数变化都呈增加趋势;初日变化趋势不一致,北疆(除伊犁河河谷)、天山山区和哈密盆地推迟。南疆、伊犁河河谷、淖毛湖盆提前;终日呈推迟的趋势。通过分析研究0℃界限温度积温的时空变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新疆热量分布和变动情况,而且对于作物及其品种的合理布局、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0℃界限温度 积温变化
下载PDF
基于积温模型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董海涛 谭丽静 +3 位作者 刘洪林 左晓强 于文革 孟鑫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1期99-105,共7页
利用2005—2015年丹东市河口地区桃树盛花期物候观测资料和宽甸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与气温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滑动积温3种积温模型对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进行预测。... 利用2005—2015年丹东市河口地区桃树盛花期物候观测资料和宽甸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与气温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滑动积温3种积温模型对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国际通用的SW(Spring Warming)物候模型原理建立了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滑动积温3种积温模型模拟丹东地区的桃树盛花期,采用0.1℃温度间隔普查和数学偏差方法确定每种积温模型最具代表性的界限温度及桃树花期前积温阈值,并检验评估3种积温模型的适用性。滑动积温模型对丹东市河口地区桃树盛花期的预测适用性最好,内部检验的准确率为90.91%;其次为活动积温模型(81.82%),有效积温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差(63.64%)。通过统计2005—2015年5 d滑动积温稳定通过区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作为判断桃树盛花期的生长指标,使滑动积温模型达到最佳预测效果。因此,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预测采取滑动积温模型方法较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模型 桃树 盛花期 界限温度 SW(SpringWarming)
下载PDF
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及积温带的划分 被引量:13
19
作者 于荣环 孙孟梅 《黑龙江气象》 1997年第1期26-30,34,共6页
在原黑龙江省农业气候区划提出的5条积温带的基础上,根据1961~1994年的资料,利用旬平均气温内插的方法求出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及积温,并利用Barnes客观分析方法求出0.2×0.2网格点上的积温值,重新划分... 在原黑龙江省农业气候区划提出的5条积温带的基础上,根据1961~1994年的资料,利用旬平均气温内插的方法求出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及积温,并利用Barnes客观分析方法求出0.2×0.2网格点上的积温值,重新划分了黑龙江省的积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界限温度 积温带 热量资源 农业气候
下载PDF
1981-2017年西藏“一江两河”流域5 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杜军 胡军 +1 位作者 尼玛吉 次旺顿珠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1-1834,共14页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1-2017年逐日5 cm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流域5 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的时空分布、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地温变化率与经纬度、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1-2017年逐日5 cm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流域5 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的时空分布、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地温变化率与经纬度、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江两河'流域年、季平均5 cm地温总体呈自西向东递增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981-2017年流域月平均5 cm地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23~0.98℃/10a,以4月最大,7月最小。年平均5 cm地温以0.58℃/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各季地温也都趋于上升,其中春季升温率最大,夏季最小。5 cm地温≥12℃表现为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年际变化趋势。同样,≥14℃界限温度也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幅比≥12℃的要大。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流域年、季平均5cm地温表现为逐年代际升高的变化特征。5 cm地温≥12℃和≥14℃界限温度在21世纪前10年呈初日提早、持续日数延长和积温偏多的态势。M-K检验显示,除夏季外,其他三季平均5cm地温均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中春季和秋季的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05年,而冬季发生在1997年;年平均5 cm地温在2003年出现了突变。5 cm地温≥12℃初日的突变点在2004年,终日发生突变时间较晚,为2014年;持续日数突变点较早,在1997年;积温在2005年发生了突变。而5 cm地温≥14℃界限温度的突变点发生在2004年前后。相对于气温的变化,5 cm地温的升温幅度更大,突变时间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趋势 气候突变 5 cm地温 界限温度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