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北缘的构造单元划分及各单元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19
1
作者 吴泰然 何国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8-108,共11页
阿拉善地块北缘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可以划分出以下4个一级构造单元:①不成熟岛弧性质的雅干构造带;②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到晚古生代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③成熟岛弧性质的沙拉扎构造带;④元古代造山带,... 阿拉善地块北缘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可以划分出以下4个一级构造单元:①不成熟岛弧性质的雅干构造带;②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到晚古生代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③成熟岛弧性质的沙拉扎构造带;④元古代造山带,在古生代演化成拉张型过渡壳的诺尔公-狼山构造带。上述各构造单元在沉积建造、岩浆岩组合、变质作用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单元之间以断裂作为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界线 岩石组合 阿拉善地块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宜春市岩溶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4
2
作者 刘晓东 张虎生 +1 位作者 黄笑春 朱伟忠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72-75,共4页
灰岩分布区易发生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综合物探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岩溶灾害物探勘查的主要任务是划分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界线、勘查基岩断裂及了解基岩岩溶发育等情况。高密度电法兼具电阻率剖面法与测深法的功能 ,其数据采集密... 灰岩分布区易发生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综合物探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岩溶灾害物探勘查的主要任务是划分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界线、勘查基岩断裂及了解基岩岩溶发育等情况。高密度电法兼具电阻率剖面法与测深法的功能 ,其数据采集密度大、精度高的断面测量结果能较直观地反映地层及电性异常体的形态及纵、横向展布情况。因此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灾害调查中用于划分可溶岩区、勘查基岩断裂构造、了解基岩岩溶发育情况等方面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岩溶调查 非可溶岩 可溶岩 界线 岩石断裂 宜春市
下载PDF
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 被引量:54
3
作者 贾宇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20,149,共10页
文章对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存在于南海的九条以国界线方法标绘的“断续线”,确认了中国对线内岛礁滩沙的主权和对周边海域的海洋权益。“断续线”与领海外部界限、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主张线、菲律宾“条约线... 文章对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存在于南海的九条以国界线方法标绘的“断续线”,确认了中国对线内岛礁滩沙的主权和对周边海域的海洋权益。“断续线”与领海外部界限、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主张线、菲律宾“条约线”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使其在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地位 南海 海洋权益 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 菲律宾 中国 界线
原文传递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 被引量:46
4
作者 吴绍洪 杨勤业 郑度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2-310,共9页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由一系列反映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指标为依据 ,通过其空间差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客观地认识和划定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揭示生态环境时空有序性的重要途径 ,是地域系统研究的基础。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两个相邻的、...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由一系列反映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指标为依据 ,通过其空间差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客观地认识和划定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揭示生态环境时空有序性的重要途径 ,是地域系统研究的基础。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两个相邻的、彼此不同的生态地理区质上转变的线或带 ,反映同一等级内划分出来的内部相对一致性与外部的差异性。界线代表有一定宽度的带 ,而且可能随着时间而迁移变化 ,等级越低界线越明显 ,等级越高界线越宽。在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 ,先选择人力不能大规模改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温度指标 ,主要指标是日平均气温≥ 1 0℃的天数和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暖月平均气温等 ;水分指标 ,干湿指数 ,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年干燥度 ,它可以近似地表征某一地方的干湿程度 ;年降水量的资料通常比较可靠 ,但潜在蒸发的计算需要改进和提高。生态地理区域较高级单位的划分依据侧重考虑生物气候的差异 ,先注意水平地带性 ,由于气候台站的有限性 ,所划分出的界线往往用植被界线去修正 ;而垂直地带性则将潜在植被与气候联系起来 ,按照降水量、潜在蒸发率和生物温度来进行划分。如何处理级别与依据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 ,国内外很不统一。将自然与人文指标结合起来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域 界线 指标体系 植被 空间差异 生态环境 降水量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侏罗—白垩系界线附近地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9
5
作者 孙革 郑少林 +6 位作者 孙学坤 何承全 朴太元 尚玉珂 张川波 虞子冶 赵衍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4,T002,共7页
近年来,随着饶河东安镇具国际性对比标准的海相侏罗—白垩系界线的确定及其相关生物组合带的建立(孙革等,1989),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及其附近地层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研究成果之一是,鸡... 近年来,随着饶河东安镇具国际性对比标准的海相侏罗—白垩系界线的确定及其相关生物组合带的建立(孙革等,1989),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及其附近地层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研究成果之一是,鸡西盆地城子河组时代属早白垩世。在其典型剖面(穆棱河北岸路堑剖面)的城子河组下部,发现含早白垩世凡兰吟—戈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沟鞭藻的海相层(孙学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侏罗纪 白垩纪 界线 黑龙江
原文传递
西准噶尔洪古勒楞组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被引量:34
6
作者 许汉奎 蔡重阳 +1 位作者 廖卫华 卢礼昌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2-301,共10页
新疆西准噶尔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沙尔布尔提山一带,上泥盆统发育,其下部称朱鲁木特组,为陆相地层,上部为洪古勒楞组,下石炭统称为黑山头组。洪古勒楞组建于1979年(曾亚参、肖世禄1979,侯鸿飞等1979)。1985年笔者重测洪古勒楞组的命... 新疆西准噶尔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沙尔布尔提山一带,上泥盆统发育,其下部称朱鲁木特组,为陆相地层,上部为洪古勒楞组,下石炭统称为黑山头组。洪古勒楞组建于1979年(曾亚参、肖世禄1979,侯鸿飞等1979)。1985年笔者重测洪古勒楞组的命名剖面,发现它可能位于向斜构造上,地层有重复,缺失与石炭系接触的上部地层;此外发现三个泥盆—石炭系的连续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古勒楞组 泥盆-石炭纪 界线
原文传递
南华-震旦系界线的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31
7
作者 储雪蕾 WolfgangTodt +2 位作者 张启锐 陈福坤 黄晶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0-602,共3页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震旦系 2004年3月 界线 2001年 地层委员会 新元古代 陡山沱组 澳大利亚 GSSP 南华系 大冰期 中国 岩石
原文传递
新疆准噶尔南缘和吐鲁番盆地二叠─三叠系 被引量:31
8
作者 程政武 吴绍祖 方晓思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5-173,共19页
路线考察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和吐鲁番盆地两条剖面。剖面层序清楚、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非海相二曾─三叠系界线的理想地点。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由上二叠统和完整的三叠系组成大龙口背斜,其北翼地层发育齐全,南翼可观察到世界... 路线考察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和吐鲁番盆地两条剖面。剖面层序清楚、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非海相二曾─三叠系界线的理想地点。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由上二叠统和完整的三叠系组成大龙口背斜,其北翼地层发育齐全,南翼可观察到世界罕见的二叠─三叠纪生物与沉积过渡层,两系之间孢粉、介形虫、叶肢介、脊椎动物各门类化石丰富,其中晚二叠世晚期新疆吉本萨尔兽与世界公认的早三叠世标准化石水龙兽共生,目前该剖面已推荐为国际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吐鲁番盆地是世界著名的地处海平面之下地区,该区桃树园剖面发育完整、出露良好,特点是脊椎动物化石丰富.上二叠统桃东沟群不整合超覆在石炭系火山岩之上,其上,与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仓房沟群和中一上三叠统连续沉积,侏罗系含煤层整合在三叠系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吉木萨尔 吐鲁番 二叠─三叠系 界线
下载PDF
论东吴运动构造事件与二叠系分统界线问题 被引量:31
9
作者 胡世忠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9-315,共7页
根据华南二叠系海水进退、沉积旋回、岩相变化、生物变革及火山活动等事件研究,东吴运动是存在的,位于翠屏山组与童子岩组、龙潭组与堰桥组、吴家坪组与茅口组之间,以假整合、整合或不整合而显现其不平衡性。它是属一种以升降为主振... 根据华南二叠系海水进退、沉积旋回、岩相变化、生物变革及火山活动等事件研究,东吴运动是存在的,位于翠屏山组与童子岩组、龙潭组与堰桥组、吴家坪组与茅口组之间,以假整合、整合或不整合而显现其不平衡性。它是属一种以升降为主振荡性质的地壳运动,并可与新疆北山运动和欧洲萨尔运动相对比。东吴运动所造成的这一事件界线是由早二叠世海退线和晚二叠世海进线重合而成,前者是穿时的,后者则是近等时的。因此,以其作为二叠系分统的界线,应是一条比较理想的自然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吴运动 华南 界线 二叠纪 构造事件
原文传递
黔西南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彦斌 刘敦一 +3 位作者 姚建新 纪占胜 王立亭 武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6-590,i003,共6页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岩性标志。应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二次离子探针质谱对玻屑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 U- Pb年代学分析 ,结果为 2 39.0± 2 .9Ma(2σ)。这是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下—中三叠统界线的锆石 U - Pb同位素年龄。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界线剖面地层连续 ,牙形石分带清楚 ,临界层位发育区域上分布较为稳定的玻屑凝灰岩 ,是极好的区域等时标志层。这一剖面有望成为国际下—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统 界线 锆石 层位 PB同位素 黔西南 U-PB年代学 牙形石 发育 质谱
下载PDF
《论青藏高原范围与面积》一文数据的发表——青藏高原范围界线与面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镱锂 李炳元 郑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I0065-I0068,164-168,共9页
长期以来,种种因素导致学者们对青藏高原确切范围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差异。作者(2002)根据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多年野外实践,论证确定青藏高原范围和界线的原则,结合信息技术方法对青藏高原范围与界线位置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和定量分析,... 长期以来,种种因素导致学者们对青藏高原确切范围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差异。作者(2002)根据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多年野外实践,论证确定青藏高原范围和界线的原则,结合信息技术方法对青藏高原范围与界线位置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和定量分析,得出: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部分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横断山脉,南自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迄昆仑山—祁连山北侧。结合新的矢量数据分析,青藏高原范围为25°59′37″N~39°49′33″N,73°29′56″E~104°40′20″E,边界总长度为11745.96 km,面积为2542.30×10^(3) km^(2)。鉴于2002年的条件,《论青藏高原范围与面积》一文的矢量数据没有渠道与论文同步发表,现借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启动的科学数据出版平台,将更新后的数据公开出版,以便大家获取、引用和应用此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自然地理单元 范围 界线 行政单元
原文传递
贵州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青岩阶底界附近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姚建新 纪占胜 +2 位作者 王立亭 王彦斌 武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7-585,i001-i002,共11页
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是国际地层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西南地区从台地相到盆地相不同类型下—中三叠统地层均较发育 ,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和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剖... 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是国际地层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西南地区从台地相到盆地相不同类型下—中三叠统地层均较发育 ,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和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剖面牙形石的研究 ,可识别出 6个可与国内外进行对比的牙形石带 ,自下而上分别为 :1N eospathdus cristagalli间隔带 ,2 N eospathodus pakistanensis间隔带 ,3N eospathodus waageni间隔带 ,4 N eospathodus homeri— N . triangularis组合带 ,5 Chiosella timorensis间隔带 ,6 N eogongdolellaregale延限带。在贵阳青岩剖面和望谟甘河桥剖面 ,早—中三叠世存在一个 N eospathodus— Chiosella—N eogongdolella的牙形石演化系列。在这个演化序列中 ,在 N eospathodus homeri— N . triangularis带上部出现N eospathodus homeri和 Chiosella timorensis之间的过渡类型 N eospathodus qingyanensis,表明在下—中三叠统附近牙形石存在较好的演化关系。在贵阳青岩剖面 ,下—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 1.5 m处 Chiosella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 ,在望谟甘河桥剖面 ,下—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 0 .5 m处 Chiosella 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依据上述情况 ,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统 界线 剖面 层型 早中三叠世 牙形石 台地 生物地层学 间隔 演化关系
下载PDF
再论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剖面 被引量:24
13
作者 钱逸 何廷贵 蒋志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5-240,321,共16页
本文论述了滇东滇池断裂带以东以及滇东北地区连续完整的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自下而上的层序是旧城段、白岩哨段、“小歪头山段”、待补段、中谊村段、大海段、石岩头段、玉案山段。论证了晋宁王家湾剖面待补段位于“小歪头山... 本文论述了滇东滇池断裂带以东以及滇东北地区连续完整的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自下而上的层序是旧城段、白岩哨段、“小歪头山段”、待补段、中谊村段、大海段、石岩头段、玉案山段。论证了晋宁王家湾剖面待补段位于“小歪头山段”之上;晋宁梅树村剖面“小歪头山段”磷质条带中的小壳化石是中谊村段向下渗漏的产物,它在岩性上与白岩哨段无多大区别,可归入同一地层段范畴,恢复原命名的白岩哨段涵义。论述了以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为代表的滇池断裂带以西地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有沉积间断,缺失了待补段沉积和大海段上部的瘤状白云岩,从而增补了梅树村阶大海段的一个化石带Heraultipegmayunnanensis,基本上肯定了梅树村阶有四个化石组合带。最新研究表明,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最佳界线地层剖面应是滇东北会泽雨碌和大海剖面。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应放在中谊村段与待补段之间,即最古老的小壳化石组合之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学 层型剖面 前寒武纪 寒武纪 界线
下载PDF
基于钻孔数据的勘探线剖面图自动生成方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建宏 周智勇 +1 位作者 陈纲 古德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6-490,共5页
采用拓扑学研究了基于钻孔数据的平(剖)面图自动生成算法问题,给出了层次型钻孔数据库的构建方法,介绍了钻孔勘探线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倾斜钻孔计算、简单地质界线追踪连接、断层等地质构造的人工辅助绘制等,并以安徽马鞍山高村铁矿... 采用拓扑学研究了基于钻孔数据的平(剖)面图自动生成算法问题,给出了层次型钻孔数据库的构建方法,介绍了钻孔勘探线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倾斜钻孔计算、简单地质界线追踪连接、断层等地质构造的人工辅助绘制等,并以安徽马鞍山高村铁矿和江西城门山铜矿的钻孔数据为例分别绘制了直孔和斜孔的勘探线剖面图。研究结果表明钻孔数据剖面连图与平(剖)面图相互切割自动连图属于同一类型问题,都属于二维矿山散乱数据的可视化问题,其核心是地质界线的拓扑关系、数据插补和智能追踪;将矢量栅格混合构模与智能识别相结合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数据库 矿体 界线 勘探线剖面图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组和八道湾组底部孢粉组合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被引量:20
15
作者 卢远征 邓胜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7,i005,共14页
新疆乌鲁木齐郝家沟剖面郝家沟组及八道湾组底部的孢粉分为 3个组合。即郝家沟组的 Alisporites-Chorda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和 Aratrisporites- Ali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以及八道湾组底部的Asseretospora- Dictyop... 新疆乌鲁木齐郝家沟剖面郝家沟组及八道湾组底部的孢粉分为 3个组合。即郝家沟组的 Alisporites-Chorda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和 Aratrisporites- Alisporites- Chasmatosporites组合以及八道湾组底部的Asseretospora- Dictyophyllidites- Cycadopites组合。前两个组合主要由常见或仅见于三叠系的属种组成 ,时代属于晚三叠世无疑 ;后一组合中前期分子大量消失 ,蕨类孢子迅速崛起 ,反映植物群出现显著变化 ,其中常见和仅见于晚三叠世的分子不复存在 ,主要成分为晚三叠世到侏罗纪常见的分子 ,具有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的过渡特点 ,时代趋向于早侏罗世。因此 ,本文提出三叠系—侏罗系的界线划在郝家沟组之顶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晚三叠世 侏罗系 早侏罗世 界线 孢粉组合 侏罗纪 植物群 属种 底部
下载PDF
北澜沧江带的性质--是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吗?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才 谢尧武 +3 位作者 董永胜 徐锋 强巴扎西 蒋光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1-1719,共9页
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借助前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北澜沧江带两侧的基底岩系、古生代沉积建造、地层古生物、火山岩浆弧、变质岩、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带、吉塘岩群、酉西群、构造运... 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借助前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北澜沧江带两侧的基底岩系、古生代沉积建造、地层古生物、火山岩浆弧、变质岩、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带、吉塘岩群、酉西群、构造运动分期等进行剖析,并与邻区进行了简单对比。在此基础上初步得出北澜沧江带是藏东地区连接滇西澜沧江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纽带,是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界线的倾向性意见,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澜沧江带 冈瓦纳板块 扬子板块 界线
下载PDF
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的微体植物化石群 被引量:20
17
作者 尹磊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9-307,共9页
前寒武纪一寒武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形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 前寒武纪一寒武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形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已知微体植物化石记录的回顾和论定,总结概括了下寒武统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寒武系最底部硅质磷块岩中的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和较高层位页岩的Skiagia-Annulum-Archaeodiscina组合。它们分别与Anabarites-Circotheca-Protohertzina小壳动物化石带和Parabadiella及Eoredlichia三叶虫带相对应。与东欧地台疑源类生物地层相对照,扬子地台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的纵向分布大体和东欧地台Asteridiumtornatum-Comasphaeridiumvelvetum组合带相一致,而以上两地台的化石组合产出层位可能都略高于纽芬兰东部剖面,依据Phycodespedum所厘定的寒武系底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前寒武纪 寒武纪 界线 微体植物化石
原文传递
滇东曲靖志留-泥盆系界线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方宗杰 蔡重阳 +7 位作者 王怿 李星学 高联达 王成源 耿良玉 王尚启 王念忠 李代芸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1-90,共10页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关键词 地层 志留纪 泥盆纪 界线 玉龙寺组
原文传递
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内微球粒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振刚 徐道一 +1 位作者 张勤文 孙亦因 《地质论评》 CAS 1987年第3期203-211,301-302,共11页
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内发现了大量微球粒,这些微球粒数目的峰值在层位上与铱异常、碳稳定同位素负异常大体是一致的,与生物大量绝灭也大体上是相当的。显示了与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层内相类似的微球粒数目变化特征... 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内发现了大量微球粒,这些微球粒数目的峰值在层位上与铱异常、碳稳定同位素负异常大体是一致的,与生物大量绝灭也大体上是相当的。显示了与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层内相类似的微球粒数目变化特征。某些铁质微球粒的结构表明,微球粒形成于高温熔体急速冷却的物理环境。有些微球粒的Cr/Fe与CI型陨石相近,有些与铁质宇宙尘的相近,而有些则与地球物质的相近。微球粒的来源是复杂的,现有来源于地内的,也有来源于地外的。此文主要是介绍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内所发现的微球粒及对其研究的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寺 三叠系 微球粒 二叠系 铁质 四川广元 图版 界线 第三系
下载PDF
中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统顺 李佩贤 +5 位作者 杨基端 侯静鹏 刘淑文 程政武 吴绍祖 李永安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1-226,共16页
吉木萨尔三台大龙口剖面已被推荐为国际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侯选剖面。该剖面是世界上研究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最理想的剖面之一,也是我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程度最高的剖面。准噶尔南缘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统称仓房... 吉木萨尔三台大龙口剖面已被推荐为国际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侯选剖面。该剖面是世界上研究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最理想的剖面之一,也是我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程度最高的剖面。准噶尔南缘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统称仓房沟群,下分5个组(自下而上):泉子街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韭菜园组、烧房沟组,除烧房沟组与下伏韭菜园组间有显著冲刷面外,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仓房沟群中生物化石丰富,可以划分出植物、孢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脊椎动物等不同的生物组合,尤其重要的是在锅底坑组上部发育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生物混生的过渡层。这个过渡层揭示了生物演变的连续性,即脊椎动物Jimusaria与Lystrosaurus共生,孢粉Lueckisporitesvirkkiae与Lundbladisporawatangensis共生,以及二叠纪型的植物、双壳、介形虫与三叠纪型的叶肢介之间的混生。即在这个过渡层中既含晚二叠世型的孑遗分子,也含早三叠世型的新生分子,因而可以确定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就在锅底坑组内,置于大龙口背斜南翼剖面第36层,北翼剖面第34层之底,即在锅底坑组与韭菜园组传统岩组界线之下约50m(北翼)~60m(南翼)处。古地磁反映的正负极性与生物地层界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非海相 二叠—三叠系 界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