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龚自珍词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利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30,共7页
阅晚清词坛,龚自珍的地位不可忽视,其独特的词学理念和创作风貌皆可谓彪炳词史。但长期以来,前人对其词的解读尚多执一端,或斥轻薄、粗豪或重微言大义,皆失探讨的客观性和深度性。本文以龚自珍"畅情"词学观为申发,结合"... 阅晚清词坛,龚自珍的地位不可忽视,其独特的词学理念和创作风貌皆可谓彪炳词史。但长期以来,前人对其词的解读尚多执一端,或斥轻薄、粗豪或重微言大义,皆失探讨的客观性和深度性。本文以龚自珍"畅情"词学观为申发,结合"迷离"词风,对其词学价值作一番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迷离
下载PDF
建安诗歌景物描写的艺术新走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邓福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3-85,共3页
建安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一定程度上还囿于传统的山水审美观念 ,还建立在“比德”的审美观念之上 ,但有些作品已经开始了由“比德”向“畅情”的转化 ,更可注意者 。
关键词 景物描写 艺术倾向 "比德" "" 独立审美意义 建安诗歌 文学研究 审美观念
下载PDF
论柳宗元的山水观
3
作者 夏卫平 《零陵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柳宗元喜山水、游山水、写山水,形成了特有的山水观。他的山水观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道德层面、自然层面和人格层面。山水观形成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他的道德修养、艺术修养和个性修养。这一切都可以从柳宗元的山水文学中去理解、把握、... 柳宗元喜山水、游山水、写山水,形成了特有的山水观。他的山水观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道德层面、自然层面和人格层面。山水观形成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他的道德修养、艺术修养和个性修养。这一切都可以从柳宗元的山水文学中去理解、把握、窥视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山水观 显德 载体 百态 个性色彩 道德修养 艺术修养 个性修养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论龚自珍与吴中词派的离合关系
4
作者 习婷 彭玉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8,239,共8页
吴中词派兴盛于嘉道年间,与龚自珍活跃在文坛的时间多有重合,且地域相近,自然成为龚自珍创作时重要的词学背景之一,也是其词学观的必要参照系。龚自珍虽与吴中词人有过交往,并有顾广圻、秦敦夫等讲求声律的好友,且与戈载具有相同的音韵... 吴中词派兴盛于嘉道年间,与龚自珍活跃在文坛的时间多有重合,且地域相近,自然成为龚自珍创作时重要的词学背景之一,也是其词学观的必要参照系。龚自珍虽与吴中词人有过交往,并有顾广圻、秦敦夫等讲求声律的好友,且与戈载具有相同的音韵学知识背景,但龚自珍的崇畅情、重自然等词学观与吴中词派的声律论实际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也决定了两者在词学上甚少交集。龚自珍的"尊情"观坚守以词抒写性情,在吴中的声律大潮中,讲究词的独特内质,在当时的影响固然有限,但其导向却堪称词体正大光明之途,其意义值得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吴中词派 词学观 声律
下载PDF
畅情山水,遗世优游——也说曾皙的志向
5
作者 于吉东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3年第2期49-50,共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但是反映孔子政治思想和教育方式的著名篇章,也是《论语》中少见的对话较长而又具有独立情节故事的最富文学性的作品。但如何理解文中曾皙的志向,历来见仁见智,诸说纷纭,成为教学的一大难题。其中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但是反映孔子政治思想和教育方式的著名篇章,也是《论语》中少见的对话较长而又具有独立情节故事的最富文学性的作品。但如何理解文中曾皙的志向,历来见仁见智,诸说纷纭,成为教学的一大难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论语》作为一本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人的《圣经》,是一本终身应用,要人读了去做的书,而对于《论语》的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皙 志向 山水 《论语》 教育方式 政治思想 节故事
下载PDF
浅析《古诗十九首》畅情的美学价值与意义
6
作者 顾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The book,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leaves its readers a feeling of unique aesthetic value with its rhythm that can give the people free emotion and offers new sense for the people to appreciate beauty in the Six Dy... The book,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leaves its readers a feeling of unique aesthetic value with its rhythm that can give the people free emotion and offers new sense for the people to appreciate beauty in the Six Dynasties of Wei, Jin and the li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美学价值
下载PDF
“尖”在戏曲批评中的义域变迁 被引量:2
7
作者 傅涓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48-53,共6页
戏曲批评中的"尖"已不再被视为标新立异、逐险弄巧的代名词,它不仅可指称声辞的新巧浅俗或绮丽夺目,亦可指称剧作结构的虚实相生、散活灵动,更可指称曲情的引人入胜,是戏曲呈示自身特质和魅力的重要范畴。"尖"之义... 戏曲批评中的"尖"已不再被视为标新立异、逐险弄巧的代名词,它不仅可指称声辞的新巧浅俗或绮丽夺目,亦可指称剧作结构的虚实相生、散活灵动,更可指称曲情的引人入胜,是戏曲呈示自身特质和魅力的重要范畴。"尖"之义域在戏曲批评中实现了由消极到积极的转换,冲破了传统文艺批评"温柔敦厚""蕴藉包含"之审美准则,与明清时期的任性畅情、革故鼎新的思想潮流相适应。尖新之曲作常常具有强有力的突破性、生机勃然的充沛性以及别开生面的新奇性,因而忌墨守成规、拘谨板滞,蕴含着跳脱规范、别开生面之渴盼,在诗文批评中也得到了积极的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戏曲批评 逐险弄巧 任性
原文传递
畅情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32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晨铭 郭昊睿 尹圆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7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畅情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PS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用畅情解郁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HAMD评分比对... 目的观察畅情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PS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用畅情解郁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畅情解郁汤可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郁汤 黛力新 中风后 抑郁
下载PDF
畅情养心汤治疗神经官能症66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尹雄辉 《中医药导报》 2006年第10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畅情养心汤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以畅情养心汤为主治疗;对照组55例以安定为主治疗,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和68.9%,治... 目的:观察畅情养心汤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以畅情养心汤为主治疗;对照组55例以安定为主治疗,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和6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畅情养心汤为主治疗神经官能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官能症 中医药疗法 养心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遣物畅情:宋代瓷器接受方式略谈
10
作者 李金来 《郑州师范教育》 2021年第4期72-75,共4页
遣物畅情是宋代瓷器具有基础性、意向性和实践性的接受方式,兼顾艺术消费和器物实用双重接受意图,偏重对瓷器艺术性与工具性的综合性使用,彰显世俗性和平民化的日常生活气息,具有表浅化和娱乐化的接受美学特征。以瓷器为典型的物质消费... 遣物畅情是宋代瓷器具有基础性、意向性和实践性的接受方式,兼顾艺术消费和器物实用双重接受意图,偏重对瓷器艺术性与工具性的综合性使用,彰显世俗性和平民化的日常生活气息,具有表浅化和娱乐化的接受美学特征。以瓷器为典型的物质消费和器物日用,在宋代已成为大众审美文化的符号象征。宋代瓷器艺术接受在遣物畅情方式支配之下,具备夸饰性消费文化特征,瓷器艺术的膜拜价值超越其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遣物 宋代瓷器 膜拜价值 夸饰消费
原文传递
万人登天柱 江淮和畅情——中国天柱山登山节隆重开幕
11
《江淮》 2009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古皖大地多盛事,天柱今朝竞妖娆。2009年11月1日.安徽天柱山彩旗飘扬,鼓乐喧天,中国天柱山登山节在佛光寺广场隆重开幕。与开幕式同步进行的还有莲花峰游线开放仪式。
关键词 天柱山 登山 中国 江淮 佛光寺 开幕式 仪式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述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仕伦 《天府新论》 CSSCI 2010年第5期145-149,共5页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移情说美学体系,但存在着不少对审美移情现象进行探究的理论。作为汉语母语中的"移情",其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一是指改变性情以向善,这个意思又作"移情性";二是指情谊的改变;三是指心境...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移情说美学体系,但存在着不少对审美移情现象进行探究的理论。作为汉语母语中的"移情",其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一是指改变性情以向善,这个意思又作"移情性";二是指情谊的改变;三是指心境的变化。前两个概念与心理学上的移情较为相似,指称"心境变化"的"移情"则与西方审美中的移情作用比较接近。与西方美学相比,中国古代审美移情更看重自然对自我生命情感的影响以及自我与自然的交流。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成熟于魏晋时期,魏晋玄学在这个成熟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王弼"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的说法为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秋 物境 心境 达自然之性 万物之
下载PDF
王弼的“自然”说与魏晋自然审美观的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仕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177,共6页
王弼的"自然"说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自然"说不仅有关于自然本质和关于自然道德律的探讨,而且有关于治乱除暴、建立理想社会的分析,涉及到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 王弼的"自然"说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自然"说不仅有关于自然本质和关于自然道德律的探讨,而且有关于治乱除暴、建立理想社会的分析,涉及到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是王弼自然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它终结了以"感应"说为核心的汉代自然审美意识,开启了以"我"为主、主客体相互交融的魏晋自然审美意识。以自然事物为审美对象的时代思潮在魏晋日渐形成,在所有对自然之美的发现中,对人自身之美的发现和"课美"(审美)成了一种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达自然之性 万物之 课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