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登鹳鹊楼》的畅诸畅当之争
1
作者
盛大林
《运城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与《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一样,《登鹳鹊楼(迥临飞鸟上)》也多有异文,而且同样存在作者争议。作者是畅诸还是畅当?畅诸和畅当是不是兄弟?近世主流观点认为畅当是作者,且二人是兄弟。但大量的古籍文献表明:畅诸是盛唐人,籍贯河南汝州;...
与《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一样,《登鹳鹊楼(迥临飞鸟上)》也多有异文,而且同样存在作者争议。作者是畅诸还是畅当?畅诸和畅当是不是兄弟?近世主流观点认为畅当是作者,且二人是兄弟。但大量的古籍文献表明:畅诸是盛唐人,籍贯河南汝州;畅当是中唐人,籍贯山西河中,而《登鹳鹊楼》出自盛唐早期。也就是说,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畅诸,而且畅诸和畅当也不会是兄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登鹳鹊楼
登鹳雀楼
畅
诸
畅
当
异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韦应物诗歌的思想性
2
作者
张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86-91,共6页
〈一〉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时期,不仅产生了李白、杜甫那样横绝一世的伟大诗人,也培育出王维、孟浩然这样才气横溢的著名歌手。但至中唐大历前后,诗坛开始转向沉寂凝滞,除去元结、顾况等少有可许外,包括“大历十才子”...
〈一〉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时期,不仅产生了李白、杜甫那样横绝一世的伟大诗人,也培育出王维、孟浩然这样才气横溢的著名歌手。但至中唐大历前后,诗坛开始转向沉寂凝滞,除去元结、顾况等少有可许外,包括“大历十才子”在内的诗人,都走上了一条内容枯萎、风格靡弱、缺乏独创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十才子
盛唐时期
独创精神
孟浩
寄诸弟
歌行体
畅
当
登高望洛城作
韦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阳老味道
3
作者
侯荣荣
丽丽安鸟
《天下美食》
2012年第10期90-95,共6页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桂花香气浸透的十月里,重阳节在清澈透明的秋日阳光中翩然而至。古人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两九相逢,故名重阳。这个自秋季谷物丰收后祭祀天地农神而演化来的节日,早自汉代已经基本形成。祭祀农神,需以丰盛的饮...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桂花香气浸透的十月里,重阳节在清澈透明的秋日阳光中翩然而至。古人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两九相逢,故名重阳。这个自秋季谷物丰收后祭祀天地农神而演化来的节日,早自汉代已经基本形成。祭祀农神,需以丰盛的饮食娱神,辛劳了一年的农人,劝杯把盏,醉舞婆娑,和睦乡里。故而饮宴,便成为了了重阳节的关键词。而最早记载重阳风俗的《西京杂记》中,汉宫宫女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的描述,更是证明了这个节日从古老的时代起,就以独特的饮食为其标志。数千年历史匆匆变幻,重阳节的饮食,同样经历了几多浮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阳花糕
山茱英
宋子京
续齐谐记
九日蓝田崔氏庄
浮萍篇
菊花白
子桓
古代诗词
畅
当
原文传递
高适《燕歌行》所和之“客”考
4
作者
王辉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燕歌行》是高适集中的一首名作。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即所谓针对性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或云为判张守圭,或云为讽安禄山,或云为泛写边塞战事,等等,令人莫衷一是。这首诗的题旨何以会出现如此众说纷呈的现象呢?我以为是研究者们对《燕歌行...
《燕歌行》是高适集中的一首名作。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即所谓针对性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或云为判张守圭,或云为讽安禄山,或云为泛写边塞战事,等等,令人莫衷一是。这首诗的题旨何以会出现如此众说纷呈的现象呢?我以为是研究者们对《燕歌行》诗序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未弄清楚所致。为讨论方便,兹据四部丛刊本《河岳英灵集》所载《燕歌行》诗序抄录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歌行
《河岳英灵集》
诗序
贾至
陶翰
《唐诗纪事》
换韵
畅
当
乐府古题
《唐才子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洗凡调万古新——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
5
作者
钟元凯
《文史知识》
1983年第2期54-57,共4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这是一首写登临远眺的小诗。作者王之涣,盛唐开元年间人,他生前坎坷不遇,'官一尉而卑栖',死后史书不传,作品大多逸失,只存六首传世,《登鹳雀楼》便是其中之一。古来写登临送目...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这是一首写登临远眺的小诗。作者王之涣,盛唐开元年间人,他生前坎坷不遇,'官一尉而卑栖',死后史书不传,作品大多逸失,只存六首传世,《登鹳雀楼》便是其中之一。古来写登临送目的诗不可胜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开元年间
魏国山河
畅
当
依山
清诗别裁
王诗
流水对
写景诗
原文传递
“黄沙直上”与“黄河远上”
6
作者
雪松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2-83,共2页
唐代诗人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歌仅六首,但都脍炙人口。其中的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被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这首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
唐代诗人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歌仅六首,但都脍炙人口。其中的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被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这首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易“河”为“沙”,“远”为“直”。初看两句有相似之处,因为从远景来说,都有洁白的云彩,晴明的天光;从近景来看都有辽阔的地面,荒凉的景色,体现出边塞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卷之作
云间
王之涣
畅
当
注本
门关
登鹳雀楼
断山
王文海
线延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大历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7
作者
刘谋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45-48,共4页
我国的诗歌发展到盛唐之后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历诗歌,是诗歌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是联结盛唐和中晚唐诗歌的重要纽带。活跃在大历诗坛上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诗人:其一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主体的一部分诗...
我国的诗歌发展到盛唐之后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历诗歌,是诗歌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是联结盛唐和中晚唐诗歌的重要纽带。活跃在大历诗坛上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诗人:其一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主体的一部分诗人。主要有钱起、卢纶、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炜、夏侯审、李端、郎士元、吉中孚、畅当等。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其二是江南吴越地区的如刘长卿、李嘉祐、严羽、朱放、秦系、张继等。其三是韦应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中晚唐诗
郎士元
司空曙
刘长卿
畅
当
韦应物
苗发
韩翃
朱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之涣评传
8
作者
卞孝萱
黄志洪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8-22,共5页
一盛唐诗歌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绝句,最积极的主题之一是边塞诗。而王之涣,则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遗憾的是,他的生平事迹,一直湮没不彰。唐芮挺章编《国秀集》收录王之涣诗作时,已经例外地仅署他的姓名。可见天宝、乾元间...
一盛唐诗歌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绝句,最积极的主题之一是边塞诗。而王之涣,则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遗憾的是,他的生平事迹,一直湮没不彰。唐芮挺章编《国秀集》收录王之涣诗作时,已经例外地仅署他的姓名。可见天宝、乾元间人对于王之涣已经知之甚少。《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为他写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书虽提供一些材料,但都“语焉不详”,而且差误颇多。历代治文学史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之涣
《唐诗纪事》
边塞诗
《唐才子传》
盛唐诗歌
《新唐书》
《旧唐书》
畅
当
九日送别
续诗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岳母有了“外遇”
9
作者
大宇
《妇女生活》
2016年第7期34-35,共2页
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了晚年,对另一半精神和心灵上的依恋,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强烈——震惊!和善岳母感情上"开了小差"那天下午,妻子阿畅下班回到家,面色凝重,做饭也心不在焉,不是放多了盐,就是忘了放酱油。我关心地问她:"老婆,怎么...
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了晚年,对另一半精神和心灵上的依恋,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强烈——震惊!和善岳母感情上"开了小差"那天下午,妻子阿畅下班回到家,面色凝重,做饭也心不在焉,不是放多了盐,就是忘了放酱油。我关心地问她:"老婆,怎么觉得你心事很重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来
子阿
对我说
月没
身材高大
人民公园
给你
活着
畅
当
情感需求
原文传递
意境和意境的创造
10
作者
黄谋燕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3-18,共6页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美学范畴既显示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民族特点,又揭示了人类文艺创作中某些规律性的现象。因此,深入探讨意境的内涵,阐明意境的创造,不仅有利于古代美学理论遗产的批判继承,而...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美学范畴既显示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民族特点,又揭示了人类文艺创作中某些规律性的现象。因此,深入探讨意境的内涵,阐明意境的创造,不仅有利于古代美学理论遗产的批判继承,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革新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文艺创作
古代美学
美学范畴
言外之味
卷帘人
《人间词话》
美学理论
畅
当
艺术构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唐诗札记
11
作者
富寿荪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1期82-87,118,共7页
考李白《赠汪伦》中汪伦其人李白《赠汪伦》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李白游安徽泾县时赠汪伦之作。前二句写李白乘舟欲发,汪伦特来路歌相送。据《资治通鉴·唐纪》注:“踏歌者,连...
考李白《赠汪伦》中汪伦其人李白《赠汪伦》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李白游安徽泾县时赠汪伦之作。前二句写李白乘舟欲发,汪伦特来路歌相送。据《资治通鉴·唐纪》注:“踏歌者,连手而歌,踏地以为节。”则乃汪伦率众人送行也。下二句以本地风光之桃花潭水比汪伦之深情,极为亲切动人,宜其传诵千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伦
昭君村
《唐诗纪事》
畅
当
长干行
玉女洗头盆
辛文房
李长吉歌诗
《全唐诗》
唐人万首绝句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唐文》诏令奏议类文辨证——以陈贞节、畅当文为例
12
作者
王东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7,共7页
针对《全唐文》的讹误,前贤劳格、岑仲勉等多所考辨。近偶检其诏令奏议类文,发现问题较多:或署名不当;或为后世节录,甚至为后人改写;或撰者张冠李戴。现以所收陈贞节、畅当文章为例,进行详细辨正,希引起重修者之关注。
关键词
全唐文
陈贞节
畅
当
奏疏
原文传递
含蓄蕴藉尽风流
13
作者
曹保顺
《博客族》
2005年第5期44-47,共4页
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而一首好诗,往往意在言外,自蕴意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含蓄。含蓄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读者以想像的广阔天空。它有如绝色美人,淡扫娥眉,不着艳妆,而自觉风韵天成,楚楚动人。那么古代诗歌的含蓄大体上...
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而一首好诗,往往意在言外,自蕴意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含蓄。含蓄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读者以想像的广阔天空。它有如绝色美人,淡扫娥眉,不着艳妆,而自觉风韵天成,楚楚动人。那么古代诗歌的含蓄大体上有几种情况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蓄蕴藉
古代诗歌
越中览古
朱庆余
乌衣巷
人生哲理
抒情方式
苏台览古
孤舟
畅
当
原文传递
浅谈古诗审美形象的社会性
14
作者
王弘为
《小学教学研究》
1993年第6期10-10,共1页
提起描写鹳雀楼的唐诗,恐怕谁都会想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过,据沈括所述,还有李益、畅当二篇“能状其景”。其中畅当的五绝:“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提起描写鹳雀楼的唐诗,恐怕谁都会想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过,据沈括所述,还有李益、畅当二篇“能状其景”。其中畅当的五绝:“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不失为写景的好诗。但是为什么唯独王之涣的五绝能经久不衰,具有永久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形象
畅
当
王之涣
鹳雀楼
审美意象
在底层
宇宙意识
色彩美
诗言志
理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登鹳鹊楼》的畅诸畅当之争
1
作者
盛大林
机构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出处
《运城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文摘
与《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一样,《登鹳鹊楼(迥临飞鸟上)》也多有异文,而且同样存在作者争议。作者是畅诸还是畅当?畅诸和畅当是不是兄弟?近世主流观点认为畅当是作者,且二人是兄弟。但大量的古籍文献表明:畅诸是盛唐人,籍贯河南汝州;畅当是中唐人,籍贯山西河中,而《登鹳鹊楼》出自盛唐早期。也就是说,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畅诸,而且畅诸和畅当也不会是兄弟。
关键词
大数据
登鹳鹊楼
登鹳雀楼
畅
诸
畅
当
异文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韦应物诗歌的思想性
2
作者
张军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86-91,共6页
文摘
〈一〉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时期,不仅产生了李白、杜甫那样横绝一世的伟大诗人,也培育出王维、孟浩然这样才气横溢的著名歌手。但至中唐大历前后,诗坛开始转向沉寂凝滞,除去元结、顾况等少有可许外,包括“大历十才子”在内的诗人,都走上了一条内容枯萎、风格靡弱、缺乏独创精神。
关键词
韦应物
十才子
盛唐时期
独创精神
孟浩
寄诸弟
歌行体
畅
当
登高望洛城作
韦集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阳老味道
3
作者
侯荣荣
丽丽安鸟
出处
《天下美食》
2012年第10期90-95,共6页
文摘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桂花香气浸透的十月里,重阳节在清澈透明的秋日阳光中翩然而至。古人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两九相逢,故名重阳。这个自秋季谷物丰收后祭祀天地农神而演化来的节日,早自汉代已经基本形成。祭祀农神,需以丰盛的饮食娱神,辛劳了一年的农人,劝杯把盏,醉舞婆娑,和睦乡里。故而饮宴,便成为了了重阳节的关键词。而最早记载重阳风俗的《西京杂记》中,汉宫宫女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的描述,更是证明了这个节日从古老的时代起,就以独特的饮食为其标志。数千年历史匆匆变幻,重阳节的饮食,同样经历了几多浮沉。
关键词
重阳花糕
山茱英
宋子京
续齐谐记
九日蓝田崔氏庄
浮萍篇
菊花白
子桓
古代诗词
畅
当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适《燕歌行》所和之“客”考
4
作者
王辉斌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文摘
《燕歌行》是高适集中的一首名作。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即所谓针对性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或云为判张守圭,或云为讽安禄山,或云为泛写边塞战事,等等,令人莫衷一是。这首诗的题旨何以会出现如此众说纷呈的现象呢?我以为是研究者们对《燕歌行》诗序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未弄清楚所致。为讨论方便,兹据四部丛刊本《河岳英灵集》所载《燕歌行》诗序抄录如次:
关键词
燕歌行
《河岳英灵集》
诗序
贾至
陶翰
《唐诗纪事》
换韵
畅
当
乐府古题
《唐才子传》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洗凡调万古新——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
5
作者
钟元凯
出处
《文史知识》
1983年第2期54-57,共4页
文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这是一首写登临远眺的小诗。作者王之涣,盛唐开元年间人,他生前坎坷不遇,'官一尉而卑栖',死后史书不传,作品大多逸失,只存六首传世,《登鹳雀楼》便是其中之一。古来写登临送目的诗不可胜数。
关键词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开元年间
魏国山河
畅
当
依山
清诗别裁
王诗
流水对
写景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黄沙直上”与“黄河远上”
6
作者
雪松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2-83,共2页
文摘
唐代诗人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歌仅六首,但都脍炙人口。其中的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被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这首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易“河”为“沙”,“远”为“直”。初看两句有相似之处,因为从远景来说,都有洁白的云彩,晴明的天光;从近景来看都有辽阔的地面,荒凉的景色,体现出边塞的风貌。
关键词
压卷之作
云间
王之涣
畅
当
注本
门关
登鹳雀楼
断山
王文海
线延伸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大历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7
作者
刘谋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45-48,共4页
文摘
我国的诗歌发展到盛唐之后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历诗歌,是诗歌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是联结盛唐和中晚唐诗歌的重要纽带。活跃在大历诗坛上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诗人:其一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主体的一部分诗人。主要有钱起、卢纶、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炜、夏侯审、李端、郎士元、吉中孚、畅当等。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其二是江南吴越地区的如刘长卿、李嘉祐、严羽、朱放、秦系、张继等。其三是韦应物。
关键词
艺术特色
中晚唐诗
郎士元
司空曙
刘长卿
畅
当
韦应物
苗发
韩翃
朱放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之涣评传
8
作者
卞孝萱
黄志洪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8-22,共5页
文摘
一盛唐诗歌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绝句,最积极的主题之一是边塞诗。而王之涣,则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遗憾的是,他的生平事迹,一直湮没不彰。唐芮挺章编《国秀集》收录王之涣诗作时,已经例外地仅署他的姓名。可见天宝、乾元间人对于王之涣已经知之甚少。《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为他写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书虽提供一些材料,但都“语焉不详”,而且差误颇多。历代治文学史者,
关键词
王之涣
《唐诗纪事》
边塞诗
《唐才子传》
盛唐诗歌
《新唐书》
《旧唐书》
畅
当
九日送别
续诗话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岳母有了“外遇”
9
作者
大宇
出处
《妇女生活》
2016年第7期34-35,共2页
文摘
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了晚年,对另一半精神和心灵上的依恋,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强烈——震惊!和善岳母感情上"开了小差"那天下午,妻子阿畅下班回到家,面色凝重,做饭也心不在焉,不是放多了盐,就是忘了放酱油。我关心地问她:"老婆,怎么觉得你心事很重啊?"
关键词
老来
子阿
对我说
月没
身材高大
人民公园
给你
活着
畅
当
情感需求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意境和意境的创造
10
作者
黄谋燕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3-18,共6页
文摘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美学范畴既显示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民族特点,又揭示了人类文艺创作中某些规律性的现象。因此,深入探讨意境的内涵,阐明意境的创造,不仅有利于古代美学理论遗产的批判继承,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革新创造。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文艺创作
古代美学
美学范畴
言外之味
卷帘人
《人间词话》
美学理论
畅
当
艺术构思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唐诗札记
11
作者
富寿荪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1期82-87,118,共7页
文摘
考李白《赠汪伦》中汪伦其人李白《赠汪伦》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李白游安徽泾县时赠汪伦之作。前二句写李白乘舟欲发,汪伦特来路歌相送。据《资治通鉴·唐纪》注:“踏歌者,连手而歌,踏地以为节。”则乃汪伦率众人送行也。下二句以本地风光之桃花潭水比汪伦之深情,极为亲切动人,宜其传诵千载。
关键词
汪伦
昭君村
《唐诗纪事》
畅
当
长干行
玉女洗头盆
辛文房
李长吉歌诗
《全唐诗》
唐人万首绝句选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唐文》诏令奏议类文辨证——以陈贞节、畅当文为例
12
作者
王东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史学院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7,共7页
文摘
针对《全唐文》的讹误,前贤劳格、岑仲勉等多所考辨。近偶检其诏令奏议类文,发现问题较多:或署名不当;或为后世节录,甚至为后人改写;或撰者张冠李戴。现以所收陈贞节、畅当文章为例,进行详细辨正,希引起重修者之关注。
关键词
全唐文
陈贞节
畅
当
奏疏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G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含蓄蕴藉尽风流
13
作者
曹保顺
机构
河北
出处
《博客族》
2005年第5期44-47,共4页
文摘
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而一首好诗,往往意在言外,自蕴意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含蓄。含蓄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读者以想像的广阔天空。它有如绝色美人,淡扫娥眉,不着艳妆,而自觉风韵天成,楚楚动人。那么古代诗歌的含蓄大体上有几种情况呢?
关键词
含蓄蕴藉
古代诗歌
越中览古
朱庆余
乌衣巷
人生哲理
抒情方式
苏台览古
孤舟
畅
当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古诗审美形象的社会性
14
作者
王弘为
机构
江苏省句容县实验小学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
1993年第6期10-10,共1页
文摘
提起描写鹳雀楼的唐诗,恐怕谁都会想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过,据沈括所述,还有李益、畅当二篇“能状其景”。其中畅当的五绝:“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不失为写景的好诗。但是为什么唯独王之涣的五绝能经久不衰,具有永久的魅力。
关键词
审美形象
畅
当
王之涣
鹳雀楼
审美意象
在底层
宇宙意识
色彩美
诗言志
理趣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登鹳鹊楼》的畅诸畅当之争
盛大林
《运城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韦应物诗歌的思想性
张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阳老味道
侯荣荣
丽丽安鸟
《天下美食》
2012
0
原文传递
4
高适《燕歌行》所和之“客”考
王辉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洗凡调万古新——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
钟元凯
《文史知识》
1983
0
原文传递
6
“黄沙直上”与“黄河远上”
雪松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浅析大历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刘谋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王之涣评传
卞孝萱
黄志洪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岳母有了“外遇”
大宇
《妇女生活》
2016
0
原文传递
10
意境和意境的创造
黄谋燕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读唐诗札记
富寿荪
《贵州文史丛刊》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全唐文》诏令奏议类文辨证——以陈贞节、畅当文为例
王东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13
含蓄蕴藉尽风流
曹保顺
《博客族》
2005
0
原文传递
14
浅谈古诗审美形象的社会性
王弘为
《小学教学研究》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