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广大而尽精微——张风塘山水画的探索与追求
1
作者 刘春雨 《中国书画》 202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风景画,其所表现的并非某山某水一角景色,所传达的信息是包罗万象的,这一点是西方风景画所不可比拟的。中国山水画观照画者与山水、自然、天地之间的关系。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不仅仅是客观景物的择取和状写。
关键词 西方风景 山水 写生与创作 尽精微 致广大 客观景物
下载PDF
象里寻生——浅析刘明波山水画心性之美
2
作者 廖靓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7期1-5,F0002,F0004,共7页
在二维平面的宣纸上,如何经营才能使山水画更有生韵,更有画者的独特魅力,这是自中国山水画成为独立科目后便持续探究的问题之一。首先是通过中国古人所谓的“移我情”“移世界”去考察美的对象,要改变自身情感去发现美,要改变客观世界... 在二维平面的宣纸上,如何经营才能使山水画更有生韵,更有画者的独特魅力,这是自中国山水画成为独立科目后便持续探究的问题之一。首先是通过中国古人所谓的“移我情”“移世界”去考察美的对象,要改变自身情感去发现美,要改变客观世界现象去寻找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经营才能 生韵 自身情感 独特魅力 二维平面
下载PDF
论笔墨与时代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智峰 《国画家》 2023年第2期84-85,共2页
如今的画者常常引用石涛的一句话作为中国画创新的理论依据,那就是“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出自石涛用禅学思想写出的一部经典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
关键词 笔墨当随时代 中国创新 石涛 禅学思想 《苦瓜和尚语录》
原文传递
乐器制作绘画作品欣赏
4
《乐器》 2023年第2期80-81,共2页
本期刊登几幅以乐器工匠制作乐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画者为本刊编辑孟建军。孟建军作为本刊资深编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乐器制作工匠,因为他热爱绘画,便利用业余时间用笔墨描绘了许多乐器工匠,以此表达他对工匠精神的崇高礼赞。
关键词 作品欣赏 乐器制作 作品 工匠精神 笔墨 业余时间 编辑
下载PDF
论笔墨与时代
5
作者 李智峰 《走向世界》 2022年第6期84-85,共2页
如今的画者常常引用石涛的一句话作为中国画创新的理论依据,那就是“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出自石涛用禅学思想写出的一部经典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如果我们单独把“笔墨当随时代”这几个字摘出来,给人的直观含义就是笔墨要跟随时... 如今的画者常常引用石涛的一句话作为中国画创新的理论依据,那就是“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出自石涛用禅学思想写出的一部经典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如果我们单独把“笔墨当随时代”这几个字摘出来,给人的直观含义就是笔墨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通读全文后,我的理解是“当下的人画画喜欢跟风。”这其实是石涛在批判当时很多画者的笔墨在随大流。如果我们错误地将“笔墨当随时代”理解为笔墨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种思想反而是正确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当随时代 中国创新 石涛 禅学思想 通读全文 《苦瓜和尚语录》
原文传递
画亦因性,赏亦因性
6
作者 周南平 梅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5期173-174,共2页
形形色色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画家,形形色色的观者,有的迷茫,有的追名逐利,有的真诚而执着,但因性而画,因性而赏,画如其人,赏如其人,仍然是而且永远是作画与鉴赏的要旨。
关键词 与品
下载PDF
杨赋作品
7
作者 杨赋 《滇池》 2019年第1期2-2,17,145,共3页
写生是画者在环境及时间的限制中完善自我的过程,是用色彩和笔触弹奏心灵的歌的过程。现场写生是画面表现性的视觉元素的流露,画者通过眼前的景色与心灵的碰撞、对画面肌理的理解、对内容构成语境的掌控,从而表达自身对文化、生活、自... 写生是画者在环境及时间的限制中完善自我的过程,是用色彩和笔触弹奏心灵的歌的过程。现场写生是画面表现性的视觉元素的流露,画者通过眼前的景色与心灵的碰撞、对画面肌理的理解、对内容构成语境的掌控,从而表达自身对文化、生活、自然的直觉态度。写生是一种进行思想梳理和艺术感悟的行动,甚至是个人审美判断的指向。现场写生可能不完整,有缺陷,而正因为有缺陷,又不去修饰,才保留了画面上的许多生动之处和直觉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 直觉 心灵
原文传递
写物之生——浅议中国画的写生
8
作者 包若冰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35,共2页
写生对于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而言非常重要,古时画者便已将"师古人"与"师造化"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主要源泉。"师古人"是中国画学习与创作的基础,以理解中国画不同技法的运用与创作规律,画者通过"师古人... 写生对于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而言非常重要,古时画者便已将"师古人"与"师造化"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主要源泉。"师古人"是中国画学习与创作的基础,以理解中国画不同技法的运用与创作规律,画者通过"师古人"的方式认识中国画的过往。若画者想要追求自身创作的新境,不囿于前人的绘画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古人 师造化 中国创作 写生 创作规律 自身创作
原文传递
侯宝森作品
9
作者 侯宝森 《艺术品》 2019年第4期110-111,共2页
学艺感言:在30多年画画的生涯中。最难得的是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曹新刚。如果说白云乡老师教会了我走路,那曹新刚老师就是教会了我奔跑,教会了我什么是知白守黑,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真正的画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 学艺感言:在30多年画画的生涯中。最难得的是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曹新刚。如果说白云乡老师教会了我走路,那曹新刚老师就是教会了我奔跑,教会了我什么是知白守黑,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真正的画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此生足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万里路 山水 读万卷书 教会 感言 老师
原文传递
78岁画者患帕金森,半年绘就时代楷模
10
作者 周玥 刘虎成 《大武汉》 2018年第1期88-89,共2页
秦玥飞,中国首位从世界名校毕业回国服务的大学生村官。这幅水粉作品正是根据他的事迹创作而成。
关键词 帕金森 大学生
原文传递
线条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与美感的表达
11
作者 张菡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9期113-115,共3页
线条作为油画的绘画语言,不束缚于物,却洋溢于心,具有变化多样的造型,使得不同美学特征的线条中蕴藏着画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操。文章通过对比线条在东西方绘画中的特点,总结出中国画注重"以形写神",西方画强调用线条&qu... 线条作为油画的绘画语言,不束缚于物,却洋溢于心,具有变化多样的造型,使得不同美学特征的线条中蕴藏着画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操。文章通过对比线条在东西方绘画中的特点,总结出中国画注重"以形写神",西方画强调用线条"以形写形",在赏析若干名作中线条的巧妙运用后,明确了线条作为画者提升作品艺术感染力和直抒胸臆的媒介时举足轻重的地位。油画中的线条能加深画面的立体感,给欣赏者的视觉带来最为震撼的冲击力,让欣赏者仿若身临其境,与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将油画的美学情操推至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条 情感
原文传递
客串·深耕
12
作者 陈家树 《连环画报》 2021年第5期62-63,共2页
2014年12月《连环画报》刊登了我的画作《晚清重臣李鸿章》,此间陆陆续续我都有画作发表。现在回头看那些画,我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绘画的状态左右着作品的高下。一种状态是:画者在赖以生存的工作之余再投入绘画创作。另一种状态是:画... 2014年12月《连环画报》刊登了我的画作《晚清重臣李鸿章》,此间陆陆续续我都有画作发表。现在回头看那些画,我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绘画的状态左右着作品的高下。一种状态是:画者在赖以生存的工作之余再投入绘画创作。另一种状态是:画者毕生完全投入绘画艺术之中。我由此想到了两个词:客串·深耕。为画画不管三七二十一投身于职业的状态,这其中不乏佼佼者。日子是清苦还是滋润,这个不论,但我觉得这才是深耕的状态。这些都是油画的深耕者,有为连环画这样不管不顾、毕生痴迷的吗?沈尧伊老师的《地球的红飘带》印在我的心里。我曾有机会求教于他,问起创作这篇连环画时的进度,他说:"一天大概可画一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环 创作 艺术 深耕 李鸿章
原文传递
一意孤行的画者
13
作者 刘国松 《中国画画刊》 2021年第2期71-81,共11页
初识陈炳佳,在1988年的广西桂林,那年夏天我应王朝闻先生之邀出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桂林国际水墨画研讨会",会间友人推荐这里有一位年轻人画得很有意思值得去看一看,于是我和郎绍君先生一同去他画室。那时陈炳佳的创作... 初识陈炳佳,在1988年的广西桂林,那年夏天我应王朝闻先生之邀出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桂林国际水墨画研讨会",会间友人推荐这里有一位年轻人画得很有意思值得去看一看,于是我和郎绍君先生一同去他画室。那时陈炳佳的创作环境还相当简陋,两人挤在一个小房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绍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 水墨 王朝闻 陈炳 广西桂林
下载PDF
雪,为知己者容
14
作者 沈香吟 《艺术沙龙》 2016年第3期280-293,280,共14页
我,是一个画者,一个一心一意钟情书画的女子,坚定而又温婉的上海女子。
关键词 知己 女子 上海女子
原文传递
画之感人 必有妙理——浅谈自然物象与画者,画者与读者之间的纽带是什么
15
作者 王卫平 《景德镇陶瓷》 2019年第4期10037-10038,共2页
万物生,各有别。自然物象与画者的缘分,画与读者的缘分,是自然万物、自然万象与画者和读者之间的奇妙关系。画者与自然物象之缘分的基点在于人生境遇,读者与画之缘分的基点在于情。这即是自然物象与画者,画者与读者之间的纽带。
关键词 自然物象 纽带
下载PDF
图像与眼睛:论画者的内在“观看”
16
作者 陈启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123,共3页
画家的"观看"包含着一种内在的"非纯粹"性的构造性活动,画家的"观看"呈现出拓扑式或者说"立交桥"式的结构,对形式表征的意义具有"宗教性"的理解,其本质是画家各自站在自己的视角上... 画家的"观看"包含着一种内在的"非纯粹"性的构造性活动,画家的"观看"呈现出拓扑式或者说"立交桥"式的结构,对形式表征的意义具有"宗教性"的理解,其本质是画家各自站在自己的视角上的内在"视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看 内在之眼 创生视见
下载PDF
关于花山崖壁画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益之 《艺术探索》 1990年第1期17-35,共19页
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十分丰富,据目前查明有,八十四个点,其中以宁明花山崖壁画为最。 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壁立在明江东岸的一个拐弯处,向西南方,离县城北部驮龙大桥25公里,山高海拔345米,相对高度230米,全部崖壁画4600多平方米... 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十分丰富,据目前查明有,八十四个点,其中以宁明花山崖壁画为最。 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壁立在明江东岸的一个拐弯处,向西南方,离县城北部驮龙大桥25公里,山高海拔345米,相对高度230米,全部崖壁画4600多平方米(据新隆《宁明县志》统计)。 继五十年代对花山崖壁画的大规模调查之后,一九八五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又邀请区内外包括历史、民族、人类、地质、考古、碳素年代、美术、舞蹈、地理、水文、岩溶、化学、宗教等学科的专家、教授学者以及新闻记者,组成了左江崖壁画考察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明县志 八十四 西南方 五十年代 艺术风格 黄门 沧源崖 巫祝 环首刀
下载PDF
元末士人雅集中不善画者乘兴作画的美学意蕴
18
作者 张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4,152,共9页
元末士人雅集中一些不善画者乘兴作画,他们的画作也得到了雅集参与者的认可与赞赏。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呈现出更为真实的元末士人心态,也可从中略窥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习性以及心性修养之道。第一,元末士人绘画从适兴寄意的墨戏深... 元末士人雅集中一些不善画者乘兴作画,他们的画作也得到了雅集参与者的认可与赞赏。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呈现出更为真实的元末士人心态,也可从中略窥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习性以及心性修养之道。第一,元末士人绘画从适兴寄意的墨戏深化为图写情性;第二,元末士人雅集中的诗、书、画、乐等活动是相与兴赏而成的,他们尽享参与之乐,彰显士人风雅,实现自我完善;第三,元代“六艺”观念的变迁使士人们可以在诗、文、书、画等“今之艺”中修身志道,作画水平与品评标准遂超越了画技本身;第四,中国古代士人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多重的文化身份,作画是士人提高心性修养、实现儒家“成人”理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雅集 不善 情性 修身 “成人”理想
下载PDF
六朝时期绘画主体的构成与身份初探——以《颜氏家训》为视角
19
作者 沈伟棠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2-64,65,共4页
《颜氏家训》在六朝绘画史上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但一直未得到关注和阐发。本文摒弃过去"名人堂"式的绘画史观,引入"画者群"概念,借助《颜氏家训》中绘画史料,同时结合其它史书的记载,深入挖掘六朝绘画主体的构成... 《颜氏家训》在六朝绘画史上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但一直未得到关注和阐发。本文摒弃过去"名人堂"式的绘画史观,引入"画者群"概念,借助《颜氏家训》中绘画史料,同时结合其它史书的记载,深入挖掘六朝绘画主体的构成与身份:士人、庶民、工巧三大画者群,其中士人画者群内部又有高士与寒士的区别,庶民画者群内部有寒人和平民之分,工巧画者群则是技艺娴熟而身份最为卑微的画工。厘清六朝时期绘画主体的不同群体,将为研究六朝绘画和文化带来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六朝 士人 庶民 工巧
下载PDF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九)
20
作者 熊四明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5年第1期79-83,95-96,共7页
关键词 黑土地 高考语文 文言文 巴纳克 旅游业 模拟试题 黄门 无人飞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