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乐中画 画中音——与美术专业学生谈谈如何欣赏音乐的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锐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4年第3期52-54,共3页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在音乐与美术之间却不尽然。 文艺心理学中讲艺术通感,艺术通感是指人类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上分工的不同,各自为政,实际上却是里应外合,互相感通。黑格尔说:"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在音乐与美术之间却不尽然。 文艺心理学中讲艺术通感,艺术通感是指人类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上分工的不同,各自为政,实际上却是里应外合,互相感通。黑格尔说:"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至于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在艺术通感中,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听通感即视觉与听觉,它们是最活跃的。人们欣赏名画可以在无声中听到有声,如白居易的《画竹歌》一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主题
美术专业学生
艺术通感
画
中
画
竹
歌
中
画
音乐作品
文艺心理学
沃尔塔瓦河
五种感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墨行墨竹》
2
作者
许怀中
《中国美术》
1996年第4期38-39,共2页
《墨行墨竹》许怀中第四次省文代会之后的一个酷暑天,我和墨行、健民如约到省画院吴老(吴进、义乌高清)画室聚会。一入室,暑气全消,凉爽宜人。我看了编好的《墨行墨竹》画册,宛如沐了清新的凉风。这画册的书名取得好,“墨行”是...
《墨行墨竹》许怀中第四次省文代会之后的一个酷暑天,我和墨行、健民如约到省画院吴老(吴进、义乌高清)画室聚会。一入室,暑气全消,凉爽宜人。我看了编好的《墨行墨竹》画册,宛如沐了清新的凉风。这画册的书名取得好,“墨行”是林增华的别号,一位名法师为他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爽宜人
艺术风格
林增
艺术系
画
竹
歌
艺术特色
严郑公宅同咏
竹
萧悦
美术出版社
竹
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画而称“写”的语义疏证
3
作者
倪志云
《中华书画家》
201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引言明代人高濂著《遵生八笺》卷十五《燕闲清赏笺中》之首篇《论画》说:今之论画,必曰士气。所谓士气者,乃士林中能作隶家画品,全用神气生动为法,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观其曰写而不曰描者,欲脱画工院气故尔。①清代画家王学浩(1754-...
引言明代人高濂著《遵生八笺》卷十五《燕闲清赏笺中》之首篇《论画》说:今之论画,必曰士气。所谓士气者,乃士林中能作隶家画品,全用神气生动为法,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观其曰写而不曰描者,欲脱画工院气故尔。①清代画家王学浩(1754-1832)在《山南论画》里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
画
家
《图绘宝鉴》
夏文彦
写意
画
钱舜举
画
竹
歌
士大夫
画
柯九思
写意性
原文传递
再谈“疑”作何解
4
作者
陈梅文
《小学教学研究》
1991年第4期18-18,共1页
《小学教学研究》总第84期刊载了拙作《“疑”作何解》之后,引起了争议:汤甦民同志在总第90期上撰文,认为“疑”解成“像”、“似”不妥。笔者赞成汤甦民同志关于“诠释词义要紧扣表达的情境”的观点,但不赞成诠释词语时为了满足所谓的...
《小学教学研究》总第84期刊载了拙作《“疑”作何解》之后,引起了争议:汤甦民同志在总第90期上撰文,认为“疑”解成“像”、“似”不妥。笔者赞成汤甦民同志关于“诠释词义要紧扣表达的情境”的观点,但不赞成诠释词语时为了满足所谓的情境表达而“天马行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学研究
喻句
《静夜思》
司空曙
韦应物
疑城
萧纲
比喻词
画
竹
歌
和乐天春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中画 画中音——与美术专业学生谈谈如何欣赏音乐的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锐
机构
哈师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4年第3期52-54,共3页
文摘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在音乐与美术之间却不尽然。 文艺心理学中讲艺术通感,艺术通感是指人类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上分工的不同,各自为政,实际上却是里应外合,互相感通。黑格尔说:"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至于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在艺术通感中,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听通感即视觉与听觉,它们是最活跃的。人们欣赏名画可以在无声中听到有声,如白居易的《画竹歌》一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关键词
音乐主题
美术专业学生
艺术通感
画
中
画
竹
歌
中
画
音乐作品
文艺心理学
沃尔塔瓦河
五种感官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墨行墨竹》
2
作者
许怀中
出处
《中国美术》
1996年第4期38-39,共2页
文摘
《墨行墨竹》许怀中第四次省文代会之后的一个酷暑天,我和墨行、健民如约到省画院吴老(吴进、义乌高清)画室聚会。一入室,暑气全消,凉爽宜人。我看了编好的《墨行墨竹》画册,宛如沐了清新的凉风。这画册的书名取得好,“墨行”是林增华的别号,一位名法师为他起的,...
关键词
凉爽宜人
艺术风格
林增
艺术系
画
竹
歌
艺术特色
严郑公宅同咏
竹
萧悦
美术出版社
竹
石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画而称“写”的语义疏证
3
作者
倪志云
机构
四川美术学院
出处
《中华书画家》
201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文摘
引言明代人高濂著《遵生八笺》卷十五《燕闲清赏笺中》之首篇《论画》说:今之论画,必曰士气。所谓士气者,乃士林中能作隶家画品,全用神气生动为法,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观其曰写而不曰描者,欲脱画工院气故尔。①清代画家王学浩(1754-1832)在《山南论画》里说:
关键词
文人
画
家
《图绘宝鉴》
夏文彦
写意
画
钱舜举
画
竹
歌
士大夫
画
柯九思
写意性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再谈“疑”作何解
4
作者
陈梅文
机构
福建省永定县高陂学区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
1991年第4期18-18,共1页
文摘
《小学教学研究》总第84期刊载了拙作《“疑”作何解》之后,引起了争议:汤甦民同志在总第90期上撰文,认为“疑”解成“像”、“似”不妥。笔者赞成汤甦民同志关于“诠释词义要紧扣表达的情境”的观点,但不赞成诠释词语时为了满足所谓的情境表达而“天马行空”。
关键词
小学教学研究
喻句
《静夜思》
司空曙
韦应物
疑城
萧纲
比喻词
画
竹
歌
和乐天春词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乐中画 画中音——与美术专业学生谈谈如何欣赏音乐的问题
王锐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墨行墨竹》
许怀中
《中国美术》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画而称“写”的语义疏证
倪志云
《中华书画家》
2014
0
原文传递
4
再谈“疑”作何解
陈梅文
《小学教学研究》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