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
作者 顾陈怿 胡军 蔡云彪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9-491,共3页
目的 :介绍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 ,为临床应用和科研设计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从电针频率、电针强度、刺激时间等方面对近来研究电针刺激参数的文献报道做一综述。结果 :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针刺效应 (尤其镇痛 )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 ... 目的 :介绍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 ,为临床应用和科研设计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从电针频率、电针强度、刺激时间等方面对近来研究电针刺激参数的文献报道做一综述。结果 :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针刺效应 (尤其镇痛 )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 :对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客观分析影响针刺起效的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刺激参数 电针频率 电针强度 刺激时间
下载PDF
不同强度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41
2
作者 王友京 王双坤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 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弱电针优于强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强度 电针频率 止痛
下载PDF
不同强度电针对痛觉异常治疗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6
3
作者 朱丽霞 李文武 +2 位作者 吉长福 张金铃 赵飞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6-32,共7页
在正常动物电针强度是一个获取好的镇痛作用的重要因素,那么在病理模型上究竟以何种强度为好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坐骨神经损伤及佐剂性关节炎引起痛觉过敏的大鼠上,通过测定基础痛阈(辐射热缩腿反应潜伏期或压足心缩腿反... 在正常动物电针强度是一个获取好的镇痛作用的重要因素,那么在病理模型上究竟以何种强度为好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坐骨神经损伤及佐剂性关节炎引起痛觉过敏的大鼠上,通过测定基础痛阈(辐射热缩腿反应潜伏期或压足心缩腿反应的压力)和电针后即时痛阈的变化,比较研究了强和弱(2~3mA和<1mA,50Hz)电针的镇痛作用,和对痛觉过敏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强电针可获较好的即时镇痛作用,而在治疗痛觉过敏方面却没有显示明显的差别。说明在病变引起的神经可塑性变化基础上,弱电针就可取得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强度 痛觉过敏 电针疗法
下载PDF
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拯 杨娟娇 +1 位作者 孙琪 邵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1-325,331,共6页
目的观测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表达的影响,寻求最佳电针治疗强度。方法共纳入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的四血... 目的观测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表达的影响,寻求最佳电针治疗强度。方法共纳入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4-VO)法复制V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1 m A电针组(频率2/15 Hz,强度1 m A,留针时间20 min)、3 m A电针组(频率2/15 Hz,强度3 m A,留针时间20 min),每组8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1次/d,连续治疗10 d,休息2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Aβ1-40 m 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1 m A电针组、3 m A电针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第2~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6.8±1.9)、(40.6±2.3)、(24.6±1.5)、(19.4±1.2)s;(56.3±3.5)、(51.2±2.6)、(45.9±2.1)、(40.8±1.4)s;(52.7±1.5)、(46.0±2.3)、(31.3±1.2)、(27.7±1.6)s;(50.8±3.9)、(41.5±2.1)、(29.0±1.1)、(25.6±1.3)s;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分别为(23.3±1.6)、(53.9±1.3)、(30.2±1.4)、(28.1±0.8)s,12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分别为(9.4±0.9)、(2.6±0.5)、(6.4±0.7)、(7.2±0.9)次;CA1区中Aβ1-4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7.3±1.1)、(40.7±1.1)、(24.0±1.7)、(22.4±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5.88、861.605、103.876、380.609,均P<0.01);1 m A、3 m A电针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12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加,CA1区中Aβ1-40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且3 m A电针组均明显优于1 m A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海马CA1区Aβ1-4 0 mRNA表达水平,3 m A电针效果优于1 m A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针强度 学习记忆能力 β淀粉样蛋白140
下载PDF
中等强度电针对虚实不同高血压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杰芳 靳瑞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9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电针治病时辨证施治的必要性。方法 :把高血压病人按虚实辨证的不同分为虚证组和实证组 ,以相同的电针波型、频率和中强度电流 (3.0mA)刺激曲池和太冲穴 ,比较两组血压的变化。结果 :电针后 ,虚证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轻微降低 ... 目的 :探讨电针治病时辨证施治的必要性。方法 :把高血压病人按虚实辨证的不同分为虚证组和实证组 ,以相同的电针波型、频率和中强度电流 (3.0mA)刺激曲池和太冲穴 ,比较两组血压的变化。结果 :电针后 ,虚证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轻微降低 (均P <0 .0 1) ;而实证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幅大于虚证组 (均P <0 .0 1)。结论 :中等强度电针较适宜高血压实证病人的治疗 ,不适宜虚证病人的治疗 ,提示电针治疗病有必要进行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电针强度 高血压 虚实 辨证
下载PDF
不同电针强度与药物剂量刺激效应量的相对关系——针药效应差异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文升 金宏柱 +2 位作者 王耀帅 徐斌 方剑乔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5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普萘洛尔(心得安)维持给药量和不同强度的电针刺激郄门穴对心动过缓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研究不同的药物剂量和不同的电针强度间的效应差异。方法:用普萘洛尔建立心动过缓的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普萘洛尔维持给...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普萘洛尔(心得安)维持给药量和不同强度的电针刺激郄门穴对心动过缓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研究不同的药物剂量和不同的电针强度间的效应差异。方法:用普萘洛尔建立心动过缓的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普萘洛尔维持给药量(低量、中量、高量)、不同强度的电针刺激(2 mA、4 mA、6 mA)对大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的影响效应的差异。结果:以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为观察指标,不同剂量(低量、中量、高量)的维持给药量的效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强度的电针刺激郄门穴均有改善心率、左心室收缩压的作用(P<0.01),其效应大小趋势是6 mA>4 mA>2 mA,而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2 mA和4 mA组,2 mA和6 mA组之间对心率、左心室收缩压影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 mA组和6 mA组之间对心率、左心室收缩压影响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强度的电针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相互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4 mA高量对照组与电针4 mA组及电针2 mA组之间的效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4 mA低量对照组与电针4 mA组及电针6 mA组之间的效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心得安维持给药量和不同强度的电针刺激郄门穴对心动过缓模型大鼠心功能影响的量效关系不同,针药结合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某一针灸刺激量与药物刺激量的效应相当以及用药物评价针灸效应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强度 心动过缓 大鼠 针药效应
下载PDF
急慢性疼痛病人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杰芳 靳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和慢性疼痛病人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特点,以便选用适宜的电针参数进行镇痛治疗。方法:测定正常人、急性疼痛病人和慢性疼痛病人三组人群的感觉阈和痛阈,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急性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痛阈均低于正常人(均P... 目的:了解急性和慢性疼痛病人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特点,以便选用适宜的电针参数进行镇痛治疗。方法:测定正常人、急性疼痛病人和慢性疼痛病人三组人群的感觉阈和痛阈,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急性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痛阈均低于正常人(均P<0. 01),明显低于慢性疼痛病人(均P<0. 01)。结论:急、慢性疼痛病人有不同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基础,急性疼痛病人相对较低,慢性疼痛病人相对较高。电针镇痛治疗时,电针强度的运用应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病人 感觉阈 痛阈 急慢性 镇痛治疗 电针参数 因人而异 电针强度 正常人 急性
下载PDF
强、弱电针对兔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电活动影响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泉声 董新民 张晓琼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阐明前期工作中所见针刺退热、散热效应的中枢机制及其与穴位感受系统的关系。方法:选用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内毒素、内毒素加弱电针和内毒素加强电针3个组,每组6只,实验在动物肌肉松弛、清醒、行人工呼吸和内毒素化条件下进行... 目的:阐明前期工作中所见针刺退热、散热效应的中枢机制及其与穴位感受系统的关系。方法:选用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内毒素、内毒素加弱电针和内毒素加强电针3个组,每组6只,实验在动物肌肉松弛、清醒、行人工呼吸和内毒素化条件下进行。穴位取双侧"涌泉"穴,刺激取连续方波脉冲,波宽0.1 ms,频率8 Hz,强电针25 V,弱电针4.5 V。以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放电为指标,观察3组处理因素对热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强电针组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与内毒素组相比,从40-45 min时段起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弱电针组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与内毒素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热原抑制热敏神经元活动可以产生显著的拮抗作用,因而具有促进散热和退热的功效;针刺的这种作用是通过穴位高阈的细纤维性感受系统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热敏神经元 细胞外放电 电针强度
下载PDF
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东雁 张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120-121,共2页
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王东雁,张冰(甘肃省酒泉地区医院针灸室,735000)我科自1994年以来用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2例,取得满意疗效。其中痊愈3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2例,有效率95.2... 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王东雁,张冰(甘肃省酒泉地区医院针灸室,735000)我科自1994年以来用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2例,取得满意疗效。其中痊愈3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2例,有效率95.2%。周围性面瘫系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拔罐治疗 电针强度 神经变性 酒泉地区 面神经麻痹 神经支配 面神经炎 面瘫后遗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电针对脊髓背角内ACh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施静 艾民康 关新民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79-181,共3页
脊髓背角是感觉传入的重要中继站,为了探明脊髓背角内ACh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文将从代谢的角度以动态变化的观点就针刺镇痛时ACh含量,和ACh合成酶及降解酶的活性等三个环节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验用SD纯种成年健康大白鼠72只随机分... 脊髓背角是感觉传入的重要中继站,为了探明脊髓背角内ACh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文将从代谢的角度以动态变化的观点就针刺镇痛时ACh含量,和ACh合成酶及降解酶的活性等三个环节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验用SD纯种成年健康大白鼠72只随机分成两大组,每组中又分电针组和对照组,第一大组,测ACh含量和ACh的合成酶——胆碱乙酰化酶(ChAC),第二大组测ACh的降解酶——胆碱酯酶(ChE)。若将电针诱导10、20、30分钟时痛阈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镇痛效应与电针强度呈直线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ACH 代谢 胆碱乙酰化酶 针刺镇痛 动态变化 综合研究 胆碱酯酶 电针强度 镇痛效应 相关分析 降解酶 合成酶 大白鼠 对照组 正相关 含量
下载PDF
双强度、频度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精氨酸加压素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蒋灵鸽 张华伟 +1 位作者 张拯 邵瑛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4,49,共6页
目的:探讨双强度、频度参数交叉配对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 1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精氨酸加压素(AVP)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假手术组,余大鼠采用4-VO制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造模后筛选出合格... 目的:探讨双强度、频度参数交叉配对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 1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精氨酸加压素(AVP)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假手术组,余大鼠采用4-VO制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造模后筛选出合格的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1组(强度0.5mA,每5d治疗1次)、电针2组(强度1.5mA,每5d治疗1次)、电针3组(强度0.5mA,每天治疗1次)、电针4组(强度1.5mA,每天治疗1次),每组8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共治疗10次。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CA 1区Aβ1-40、AVP基因表达,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与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延长,2min内跨越平台次数减少,Aβ1-40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AVP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与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缩短,2min内跨越平台次数增多,Aβ1-40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AVP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各电针组间进行比较,同频度不同强度时,高强度组(电针2组、电针4组)较低强度组(电针1组、电针3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强,海马CA 1区Aβ1-40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AVP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同强度不同频度时,高频度组(电针3组、电针4组)较低频度组(电针1组、电针2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强,海马CA 1区Aβ1-40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AVP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地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为电针抑制海马CA 1区Aβ1-40、促进AVP的基因表达;针效高强度优于低强度,高频度优于低频度,高强度与高频度配对治疗方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针 电针强度/频度 Β淀粉样蛋白1-40 精氨酸加压素 学习记忆能力
原文传递
不同强度电针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杰芳 靳瑞 《中国中医急症》 2004年第10期683-683,共1页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强度对抗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家兔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弱电针组和强电针组分别予2.5mA和4.5mA刺激人中、天门,对照组不予针刺,比较三组电针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强电针组电针后血压回升情况优于弱电针组...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强度对抗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家兔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弱电针组和强电针组分别予2.5mA和4.5mA刺激人中、天门,对照组不予针刺,比较三组电针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强电针组电针后血压回升情况优于弱电针组和对照组,弱电针组和对照组血压回升情况相近。结论电针高强度刺激时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有回升作用,而低强度则无此作用。适宜的电针强度与抗休克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血压 电针 电针强度
下载PDF
疼痛患者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杰芳 靳瑞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12期35-35,共1页
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产生,与三种因素有关:一是电针电流强度。如果电流过小,不足以引起感觉或痛觉神经兴奋,就不会产生感觉或痛觉;电流过大则会变为伤害性的刺激,对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二是组织兴奋性。一... 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产生,与三种因素有关:一是电针电流强度。如果电流过小,不足以引起感觉或痛觉神经兴奋,就不会产生感觉或痛觉;电流过大则会变为伤害性的刺激,对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二是组织兴奋性。一般而言,组织(神经)兴奋性较高时,较弱的电针强度就足以使之兴奋而产生感觉或痛觉;相反,组织兴奋性较低时则需要较强的电针强度才能使其兴奋。三是机体组织密度、含水量和电解质离子数目。一般说来,密度低、含水越多、离子数多的组织,电阻就小,通过的电流就大;反之,密度高、组织含水量少、离子数少的组织,电阻就大,通过的电流就小。急性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痛阈既低于正常人,又明显低于慢性疼痛病人。值得注意的是,急、慢性疼痛病人之间的感觉阈和痛阈有明显差别,感觉阈相差0.56mA,痛阈相差2.2mA,慢性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痛阈比急性疼痛病人分别高出39%和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强度 感觉阈 痛阈 疼痛患者 组织器官 电流强度 疼痛病人 神经兴奋 组织密度 兴奋性
下载PDF
针灸与输液同时进行引起输液样反应1例
14
作者 王智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19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同时进行 针灸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输液 反应 10%氯化钾 电针强度 地塞米松 患者 70岁
下载PDF
“中脘”“足三里”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对正常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建志 陆梦江 +2 位作者 韩旭 徐斌 余芝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观察"中脘""足三里"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对正常大鼠胃内压的影响,探索"中脘""足三里"的配伍运用规律。方法:按照进针顺序("中脘"先针/"足三里"先针)和电针刺激强度组合(... 目的:观察"中脘""足三里"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对正常大鼠胃内压的影响,探索"中脘""足三里"的配伍运用规律。方法:按照进针顺序("中脘"先针/"足三里"先针)和电针刺激强度组合("中脘"1mA和"足三里"1mA、"中脘"1mA和"足三里"2mA、"中脘"1mA和"足三里"4mA)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在动物胃窦放置球囊,连接压力感受器和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并记录胃内压,应用2×3×4析因分析方法分析0~30s、30~60s、60~90s、90~120s4个时间段各组电针干预对胃内压的变化倍率值影响,观察电针"中脘""足三里"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在不同时间段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0~30s时间段内,"中脘"对胃内压的效应以抑制为主(P<0.05),"足三里"穴显示出兴奋的效应趋势(P>0.05)。与0~30s的效应相比,各组电针在30~120s的效应量降低(P<0.01)。在"中脘"1mA和"足三里"1mA刺激下,进针顺序可影响0~30s的效应,对30~120s的效应没有影响;在"中脘"1mA和"足三里"2mA刺激下,进针顺序可影响0~30s和90~120s的效应;在"中脘"1mA和"足三里"4mA刺激下,进针顺序可影响0~120s的效应;"中脘"先针的情况下,"足三里"刺激强度加大到4mA可明显拮抗"中脘"的效应。结论:"中脘"和"足三里"配伍应用可产生拮抗效应,这一效应受进针顺序、电针刺激强度和针刺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中脘 足三里 胃内压 电针刺激强度 穴位刺激顺序 时间进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