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室性心动过速的基质标测与消融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康
丁燕生
+2 位作者
杨俊娟
周菁
盛琴慧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ARVD/C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3例,女性1...
目的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ARVD/C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其中1例患者有直系亲属猝死家族史,发作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VT)病史3个月至24年。使用Carto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局部电压低于1.5mV的区域判断为病变心肌,低于0.5mV的区域为瘢痕区,结合传统的激动顺序标测、起搏标测、拖带标测和心室内碎裂电位,识别病变心肌范围和心动过速折返路径以指导消融。结果4例患者电生理检查共诱发出7种形态的左束支阻滞形VT,电解剖电压标测的低电压区主要位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基底部和偏间隔部,在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交界区和/或环绕病变心肌的最早激动处做线性消融,4例患者均获消融即刻成功,无并发症。4例患者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有1例出现复发,口服胺碘酮控制,至今无晕厥和猝死。结论ARVD/C的VT标测与消融安全可靠,应用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与传统的心电标测方式相结合,可更精确判断ARVD/C的室性心律失常基质和有效提高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电
解剖
电压
标
测
原文传递
非典型心房扑动治疗的实用方法
2
作者
Jeffrey Munro
沈文光
+1 位作者
刘晓宇
王如兴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9-244,共16页
心房扑动是一类具有不同表现的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典型心房扑动和非典型心房扑动,其中典型心房扑动是以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为关键传导区域形成的折返性心律失常,而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折返环多存在于左心房或右心房且与瘢痕和慢传导...
心房扑动是一类具有不同表现的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典型心房扑动和非典型心房扑动,其中典型心房扑动是以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为关键传导区域形成的折返性心律失常,而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折返环多存在于左心房或右心房且与瘢痕和慢传导区域有关。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例数的增加,非典型心房扑动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典型心房扑动的消融通常是沿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进行线性消融,而非典型心房扑动消融通常需要多种技术联合应用以明确关键传导区域的位置,这些技术包括采用三维标测系统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和激动标测及采用拖带技术确定非典型心房扑动发生的关键传导区域。本文以一例既往行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发生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患者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确定非典型心房扑动折返环的组成,尤其是如何发现非典型心房扑动发生的关键传导区域并予以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心房扑动
电
解剖
电压
标
测
激动
标
测
拖带
折返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消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室性心动过速的基质标测与消融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康
丁燕生
杨俊娟
周菁
盛琴慧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27-33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ARVD/C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其中1例患者有直系亲属猝死家族史,发作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VT)病史3个月至24年。使用Carto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局部电压低于1.5mV的区域判断为病变心肌,低于0.5mV的区域为瘢痕区,结合传统的激动顺序标测、起搏标测、拖带标测和心室内碎裂电位,识别病变心肌范围和心动过速折返路径以指导消融。结果4例患者电生理检查共诱发出7种形态的左束支阻滞形VT,电解剖电压标测的低电压区主要位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基底部和偏间隔部,在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交界区和/或环绕病变心肌的最早激动处做线性消融,4例患者均获消融即刻成功,无并发症。4例患者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有1例出现复发,口服胺碘酮控制,至今无晕厥和猝死。结论ARVD/C的VT标测与消融安全可靠,应用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与传统的心电标测方式相结合,可更精确判断ARVD/C的室性心律失常基质和有效提高消融成功率。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电
解剖
电压
标
测
Keywords
Arrhythmogenie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cardiomyopath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atheter ablation
Electroanatomical voltage mapping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非典型心房扑动治疗的实用方法
2
作者
Jeffrey Munro
沈文光
刘晓宇
王如兴
机构
世界顶级医院美国梅奥医学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9-244,共16页
文摘
心房扑动是一类具有不同表现的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典型心房扑动和非典型心房扑动,其中典型心房扑动是以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为关键传导区域形成的折返性心律失常,而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折返环多存在于左心房或右心房且与瘢痕和慢传导区域有关。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例数的增加,非典型心房扑动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典型心房扑动的消融通常是沿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进行线性消融,而非典型心房扑动消融通常需要多种技术联合应用以明确关键传导区域的位置,这些技术包括采用三维标测系统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和激动标测及采用拖带技术确定非典型心房扑动发生的关键传导区域。本文以一例既往行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发生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患者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确定非典型心房扑动折返环的组成,尤其是如何发现非典型心房扑动发生的关键传导区域并予以消融成功。
关键词
非典型心房扑动
电
解剖
电压
标
测
激动
标
测
拖带
折返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消融
Keywords
atypical atrial flutter
electroanatomical voltage mapping
activation mapping
entrainment
re-entrant arrhythmias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分类号
R541.7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室性心动过速的基质标测与消融
李康
丁燕生
杨俊娟
周菁
盛琴慧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
1
原文传递
2
非典型心房扑动治疗的实用方法
Jeffrey Munro
沈文光
刘晓宇
王如兴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