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对电视中暴力节目影响儿童行为的认知与争论(1972—1982)
1
作者 孙帆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4年第3期113-123,152,143,共13页
20世纪60年代,电视在美国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听体验。与此同时,电视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电视中暴力节目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1972年至1982年,美国政府为获得电视节目管制权,以调查研究暴力节目影响儿童行为为契机,重... 20世纪60年代,电视在美国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听体验。与此同时,电视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电视中暴力节目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1972年至1982年,美国政府为获得电视节目管制权,以调查研究暴力节目影响儿童行为为契机,重新定义了电视、暴力节目和儿童行为的关系,并提出电视具有向社会成员传达思想、信息、情感和价值观等功能的社会化趋势。美国政府将掌控电视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视为管制暴力节目影响儿童行为的关键。然而,美国政府中自由派和保守派因管制理念的不同而争辩不休。自由派主张宽松的管制措施,教导儿童辨别电视节目,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保守派则主张严格的管制措施,维护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因当时美国政府由市场自由主义主导,自由派的管制理念得到采纳,但受保守派制约,只是形成了折衷的电视教育策略。美国政府在认知和争论的过程中塑造了儿童的政治和道德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府 电视中的暴力 儿童行为 自由与保守 电视社会化
原文传递
电视产业社会化与制播分离路径选择——中国民营电视诞生的语境与意义溯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盼盼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75-80,110-111,共6页
上世纪90年代,在电视节目的缺口与缺位严重、境外电视与西方文化的大举入境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电视产业在计划体制主导下逐步导入一些市场管理机制,采用一定范围内的"制播分离"方法,实现中国电视产业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在电视节目的缺口与缺位严重、境外电视与西方文化的大举入境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电视产业在计划体制主导下逐步导入一些市场管理机制,采用一定范围内的"制播分离"方法,实现中国电视产业市场化的选择。在此机遇下,中国的民营电视公司在电视产业社会化改革的浪潮中觅得生机,并打破了国有电视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使大众多了一个可以选择的公共话语空间,在中国的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产业社会化 制播分离 民营电视 诞生语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